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研究ppt

研究报告2019-01-17 17:06书业网

篇一:土壤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

学生姓名: *********

学 号: **********

专业年级:

成 绩:

指导教师: *(********

批改时间:

目 录

前言????????????????????????????????2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3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小4号宋体) ?????????????????3

三、实习内容???????????????????????????4

(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4

(2)、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6

(3)、实习数据处理???????????????????????10

(4)、实习观测的土壤类型????????????????????12

四、实习体会???????????????????????????13

前言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研究ppt)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地实习以达到:

1.了解全国土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

2.了解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熟悉福建省几种土壤类型:红壤、红壤性土、滨海风沙土、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等。重点是红壤。

3.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4.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5.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6.使学生初步了解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7.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2011年1月4日—2011年1月14日

实习地点:实验室,校内林区,南屿,长乐。

第一天,2011.1.4—实习总动员

第二天,2011.1.7—校内:中华园北边试验田、乌龙江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植物

园、百竹园、茶园

第三天,21011.1.8—博学楼实验室,参观标本

第四天:2010.1.13—南屿林场及实验室

第五天,2010.1.14—长乐:长乐平原、长乐下沙海滨、长乐国际机场、金刚腿

三、实习内容

1、实习的内容

(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实习人员:))))PP******************

本组(第4组)组长:****

组员:**************************************

第一天:2010.1.4. 进行实习总动员:

(1)、讲解实习内容,进行所要进行的土壤调查的方法和内容的学习

(2)、讲解实习时间按排、学生分组、任务安排,强调注意事项等

(3)、学生领取工具并讲解工具的使用

(4)、学生进行实习的准备

第二天,2010.1.7校内 图一:校园山坡

(1)、带学生观察并描述金山地区

自然景观条件、土壤类型(红壤、

红壤性土)的成土条件、主要特

点及利用改良现状,母岩、母质的特点

(2)、参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植物园、百竹园、茶园

(3)、继续完成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4)、应用室内整断标本来进行全国

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土壤类型的学习

篇二: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

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

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

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

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

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

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

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

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

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实习时间:2008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

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

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

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

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

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

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

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

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

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

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

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 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

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

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

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

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

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

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

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

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

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

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

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

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

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

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

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

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

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

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

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

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

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

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

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

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

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

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

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

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

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

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

(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

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

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

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

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

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

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

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

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

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

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

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

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

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篇二: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2013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地理学

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2013年6月前言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多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历史

自然体。这些因素都对土壤的发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它们的不同组合,对土壤的综合

作用不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学科。

土壤发生学与分类学是土壤地理学的基础。气候、生物、母质、地形等土壤形成因素都在不

同的方面,通过时间的历程对土壤的形成发生作用,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对土壤发生和土壤

性质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使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其有利因素,避开或控制不利因素,

使土壤的生产潜力得到合理开发。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式指土壤随地势的高度的升高或降低,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

化的分布规律,即土壤类型随海拔的高低自基带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现象。土壤垂直性分

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的高低,海拔越高,气温相对降低,水分蒸发量减少,且在一定高

度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因而引起湿度的增加,温度、湿度的变化能够引起

自然植被变化,从而在不同高度范围内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出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现

象。

我们通过对泥巴山、名山、金凤寺一带土壤的垂直分布的实习考察,进一步理解了各个

成土因素,尤其是地形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并且认识到土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

深化对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了解泥巴山的地带性土壤分布规律及土壤性质,以及名山的

自然土壤的特点和改良措施。

一 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

荥经到汉源九襄一线(泥巴山),观察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并结合植被分布情况进一

步理解各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认识土壤本质。名山一线主要是了解名山区域内土壤的分布

情况及其理化性质,以及了解名山土壤农业利用情况和改良技术。通过野外实习,认识主要

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观察方法,结合课本知识加深对土壤分类及利用的认识,理论联

系实际,夯实课堂知识。为农业生产问题和生态问题提供一定的知道意见,促进合理考法土

壤资源的实施,保证土壤自愿的可持续利用。 2 实习时间:2013年5月30日和2013年5月31日 3 实习工具:土铲、 土钻、速测箱(包含混合指示剂、邻菲罗啉指示剂、稀盐酸、比色

卡、陶瓷板、小刀、坡度计等)4 指导老师:李冰、袁大刚、胡超老师

二 实习项目

1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方法; 2 结合实地学习并思考土壤与成土环境的关系及成土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3 从实地观察中理解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垂直地带分异,以及水热条件对土壤形

成的影响;

4 中低产田存在的问题和改良的方法。

三 实习路线

1 泥巴山:龙山沟(黄壤)→土山岗(黄壤)→建黎乡牛市坡(白浆化棕壤)→汉源双

溪乡(红壤)

2 金凤寺:寺庙后山(酸性紫色土)→寺庙前山(黄壤)→寺庙侧坡(石灰性紫色土) 3

名山

四 实习内容

(一)泥巴山

泥巴山地处雅安市荥经县和汉源县的交界处,位于大相岭中段,是山原与盆地过渡地带,

构造和山体呈北西走向,略呈“s”型,为大渡河与青衣江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气候分界 线,海拔3000m左右。北坡: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暖湿气流影响,植被茂盛,沟谷切割强烈,多深切峡岩(如

李家岩、代石厂),岩石风化以化学、生物风化为主;南坡:气候干燥,干湿季节明显,植被覆盖较差,物质坡面移动强烈。如崩塌、滑坡,

泥石流常有发生,坡面发育数级洪积台地,反映新构造运动明显。土壤夹砾石多,常见埋藏

土壤。 图1 泥巴上地理位置示意图具体的实地考察情况如下:

1.1 龙山沟(泥巴山北坡)——黄壤 地理位置:e102°48′48″、n29°41′14″,海拔:890m

地形:山体下部,坡度51°,坡向为南偏西6° 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三迭系须家河组砂岩风化物居多,部分第四纪红色粘土

成土过程:主要脱硅富铝化、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弱粘粒淋溶淀积、土壤黄化过程

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000mm~2000mm, 季节性较弱

原生植被:常绿阔叶林主要植被:乔木层(樟科、壳斗科、灰木科、山茶科);灌木层(鹅掌柴、领春木);草

本层(百合、天麻、八仙花、凤仙花、蜀菊草、蒲儿根);地被(蕨类)层外层(兰草) 该地区的土壤类型为黄壤,坡面构型为a-c。黄壤多形成于温度较高,雨水充沛,相对

湿度大(80%以上)的低山,丘陵和高原区,气候多表现为云雾多、日照少、冬无严寒、夏无

酷热、干湿季不明显。由于水热条件都较为优越,土壤风化程度较深,其淋溶作用强,盐基

饱和度低,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土体较厚,质地多为中壤土至重壤土。黄壤形成的气

候条件下,植被多为高大乔木,土壤微生物活力较强,有机质积累在表层,所以表层颜色较

深,但向下锐减,颜色趋于一致。黄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高,故全氮含量也高,氮、磷、钾

含量较为丰富。下表为黄壤的土壤坡面部分性质。表1 龙山沟黄壤土壤剖面性质 黄壤的供肥能力不强,其中氮的矿化率低,磷多以无机磷为主,无机磷又以闭蓄态的铁

磷为主,有效性低,耕种黄壤更是普遍缺钾。由于该地区地势高且陡峭,植物覆盖率不是很

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差,植被的根系一般较细,有机质含量不是很高,且水土流失严重。

黄壤的利用以多种经营为宜,因地制宜,对于山地黄壤可发展以林业;由于山区丘陵地区普

遍有土壤侵蚀的发生,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宜进行以山、水、田综合治理为中心的农田基本

建设。黄壤开垦耕地,由于酸性较强,可施用适量石灰进行改良。其次,种植利用过程中土

壤有机质和氮素等均有明显的减低,应注意施用有机肥,并合理施用氮、磷、钾肥,达到合

理利用的目的。篇三:土壤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年级:

成 绩:

指导教师: *(********批改时间:目 录

前言????????????????????????????????2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3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小4号宋体) ?????????????????3

三、实习内容???????????????????????????4

(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4

(2)、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6

(3)、实习数据处理???????????????????????10

篇三:土壤学实习报告

摘要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土壤学实习报告

关键词 全氮 全磷 微量元素 pH值 田间持水量

目录

1土壤学实习目的意义………………………………………………………(3). 2土壤学实习的主要内容及地点…………………………………………(3) 3 采样与试验方法……………………………………………………………(4)

3.1 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 ……………………………………………………(4)

3.2 土壤样品的处理………………………………………………………………(4)

3.3 土壤相关指标的测定…………………………………………………………(4)

3.3.1 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的测定与土壤孔隙度计算………………………()

3.3.2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

3.3.3 pH值的测定……………………………………………………………… ()

3.3.4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

3.3.5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 ()

3.3.6 土壤全磷量的测定………………………………………………………… )

3.3.7 土壤微量元素(Fe、 Mn、 Cu、 Zn)的测定……………()

3.4 西山公园地质地貌观测………………………………………………………() 4 结果与分析……………………………………………………………………()

4.1 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 )

4.2 pH值、有机质分析………………………………………………………… ()

4.3 全氮、全磷分析……………………………………………………………… ()

4.4 西山公园地质地貌分析…………………………………………………… () 5 结论…………………………………………………………………() 6 实习小结……………………………………………………………………… () 参考文献…………………………………………………………………………()

1 土壤学实习的目的意义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地实习以达到:(1).了解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熟悉昆明西三区几种土壤类型:红壤,暗红壤,棕壤。(2).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3).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4).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5).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6).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

2土壤学实习的主要内容及地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采样最基本的要求是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但代表性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实际和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 、土壤剖面样品及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现挖一个长方形土坑,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挖出的土壤应放在土坑两侧,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深约40cm,在深5cm、30cm处分别用环刀取土样,这部分土壤为物理性质样品。同时在相应土层取分别取部分土壤,

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土样300g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样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样日期和和取样人。这部分样品为剖面样品。

二、观察剖面并记录相应特征 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植物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的划分土层,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将剖面形态特征逐一记入剖面记载簿内,也可以作为分析结果审查的参考。

三、实验室中进行试验

实习地点:学校后山,西山公园

3 采样与试验方法

3.1 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 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挖一个长方形土坑,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挖出的土壤应放在土坑两侧,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深约40cm。在深5cm、30cm处分别用环刀取土样,这部分土壤为物理性质样品。同时在相应土层取分别取部分土壤,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土样300g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样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样日期和和取样人。这部分样品为剖面样品。

3.2 土壤样品的处理

处理方法:野外采回的样品,经登记编号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风干、制备、贮存等,才能用于各项分析。 样品的风干可置于通风橱中或摊开于干净的木盘等容器上,压好标签后进行风干。应经常翻动样品以加速干燥,并用手捏碎土块土团,使其直径在1cm以下,否则干后不易研磨。另外,捏碎土块可以及时剔除其中的动植物残体,避免日后碾碎混入土样中,而增加有机质等含量。一般情况下新鲜土壤样品5-10天即可风干,潮湿季节可适当延长。

样品制备:风干后的样品还需经过研磨,使其通过一定规格的筛孔。因不同分析项目要求不同,加之称量样品很少或样品分解较困难,因此,必须经过磨细等处理。

将风干样品用木棒碾碎,使其能通过80号筛孔。分别取5cm、30cm土层的风干土过筛,得到两种实验可用样品约100g样品装入塑料袋内,贴上标签。土壤筛可用铜制品,但若用于分析测定金属元素则只能选尼龙筛。凡经研磨都不能通过者,记为石砾须遗弃。

3.3 土壤相关指标的测定

3.3.1 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的测定与土壤孔隙度计算

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装有湿土的环刀揭去上盖,仅留垫有滤纸带孔底盖,放入平底盆或其他容器内,注入清水并保持盆中水层高度至环刀上延为止,使其充分吸水达24h,此时环刀土壤中所有空隙都充满氺,盖上上盖,轻轻水平取出,用毛巾擦掉环刀外沾的水,立即称量质量M1。(2)将上述称量质量M后的环刀,仅留垫滤纸的带网眼的底盖,放置在铺有干砂的平底盘中36h,此时环刀土壤的水分为毛管悬着水。盖上上盖,立即称量质量M2,即可计算出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M1—M2

土壤容重、孔隙度计算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