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邢台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党政报告2019-01-17 17:33书业网

邢台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1年2月22日在邢台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实施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邢台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增投入、扩总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保稳定”,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10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10.6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7%。全部财政收入实现132.9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7.1亿元,是2005年的

2.6倍,年均增长21.2%;财政总支出完成169.8亿元,连续三年超过财政总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粮食总产达到424万吨,比2005年增加61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比2005年增加1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59.8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1亿元,是2005年的3.4倍;装备制造、新能源、煤化工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2%,比2005年提高8.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钢铁、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7%,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实现41.5亿元,是2005年的2.7倍;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存贷比为77.4%,比2005年提高39.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4.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7%。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9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年均增长23.1%,是历史上投入最多、增长最快的时期;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709个,完成投资1285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5倍和2.7倍,建设了旭阳和建滔煤化工、晶龙单晶硅及光伏电池、中钢邢机综合技改、今麦郎提质扩能、沙河电厂等一批大项目,积蓄了发展后劲。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面完成了省三年大变样考核目标,市区完成城建投资620亿元,是前15年的总和;完成拆违拆迁1074万平方米,是前20年的总和;新增绿地500公顷,是前15年的总和。构建了“一城五星”统筹发展的大城市框架,中心城区直管范围由132平方公里拓展到893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5%,比“十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实施了一批“东出西联、南承北接”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五年累计完成交通运输建设投资153.3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分别是“十五”期间的

1.7倍和2.2倍,彻底打破我市东西阻隔交通瓶颈的目标即将实现。邢台机场民航复航列入国家民航和河北省“十二五”规划。南水北调工程顺利推进,水利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倍。工业聚集区

(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各县(市、区)都有工业聚集区(园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开工建设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260个。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生态环境继续好转。五年来,投资156亿元,实施节能减排重点项目352个;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集中开展节能减排“双三十”攻坚行动,全面完成省考核目标。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20.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8.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1.6%,节能减排工作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40天,比2005年增加75天,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医药卫生、农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取得明显进展,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6家,五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引进了中钢集团公司、中国盐业总公司、美国空气化工产品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美国杜邦集团有限公司、美国卡博特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顺利推进;邢台海关加快建设。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10.9亿美元,引进国内市外资金505.7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8倍和2.9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68.5亿美元,其中出口40.4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3.3倍和2.5倍。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752元提高到147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80元提高到496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092亿元,是2005年的2.1倍。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2.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1.8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2万人、144.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稳步提高;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网络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妥善安置国有工业、商贸流通破产或改制企业职工2.9万人;城乡低保对象的保障标准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建立了同步增长机制;扶贫工作成效明显,11万人实现稳定脱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9390万元,建设廉租住房11579套,建设农村教师安居工程住房9211套,改造农村危房8500套;首创的房产登记办证“立等可取”和“一手交房、一手交证”模式在全省推广。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援建四川地震灾区任务提前完成,援疆工作顺利推进;有效应对了几十年不遇的暴雨、暴风、暴雪和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得到提升。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发展环境继续优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效推进。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应急管理、人防气象、妇幼老龄、残疾人、地方志、档案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邢台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困难最多、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成绩显著的五年,是我市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邢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省直驻邢各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邢台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时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

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于我们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实现邢台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国际资本充裕,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南资北移、东企西进”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这些都将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家间、区域间竞争更加激烈,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矛盾并存,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从政策方向看,国家将冀中南地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域,我省将冀中南经济区发展战略列入“十二五”规划,将对我市加快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所承受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能源和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国家节能减排、货币投放、土地供应、产业发展等政策必然更趋严厉,这对我们既要扩大经济总量、又要实现转型升级地区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邢台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一城五星”大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东出西联、南承北接”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邢台新区列入河北省“十二五”规划,工业聚集区(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要素聚集能力明显提高,一批新上项目即将投产达效,夯实了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心思进,全市上下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实现转型升级、赶先进位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我市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较慢,经济结构不优,城镇化水平低,社会事业欠账多,民生改善任务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面对“十二五”时期的复杂形势,我们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使邢台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转型升级、赶先进位两大任务,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实施一极、一带、一区、一批“四个一”战略,强化项目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大支撑”,更加注重扩大经济总量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惠及民生和保持稳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

2.7万元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8.5%,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坚持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突出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是积极稳妥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所谓积极稳妥,就是从我市应对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需要出发,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所谓切实可行,就是从我市经济增长的潜力、内外发展的环境看,能够实现以上目标,并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的安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完成转型升级、赶先进位两大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着力实施“四个一”战略,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突出抓好一极、一带、一区、一批“四个一”战略重点,形成区域竞相发展、协调推进新格局。构筑“一城五星”增长极。加快推进“一城五星”规划和建设步伐,发挥好桥

西区、桥东区、市开发区在中心城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面实现中心城区与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任县、南和县的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建成“一城”与“五星”间功能分工明确、快速交通相连、生态绿带相间,拥有150万城市人口的区域性较大中心城市。“一城五星”经济总量达到全市的60%以上,建成支撑和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打造太行山前工业隆起带。充分利用太行山前和京广铁路沿线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的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精品钢材、重型装备、煤化工、玻璃深加工、新型干法水泥及水泥制品、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工业聚集区(园区)和重大项目,逐步建成包括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临城县、隆尧县、柏乡县等在内的工业经济隆起带,工业化水平提高到6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发展东部县域特色经济区。宁晋县、巨鹿县、平乡县、新河县、广宗县、南宫市、威县、临西县、清河县、大曹庄管理区等要立足特色产业、农副产品资源和人力资本等优势,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加快盐矿开发及盐化工产业发展,推进电线电缆、纺织服装、自行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汽摩配件、轴承、羊绒等县域特色产业扩总量、上水平,形成错位发展、产业集聚、相互关联、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力争东部各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均达到3亿元以上,其中3个以上县(市)超过10亿元。建成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聚集区(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超千亿元的产业。建成邢台旭阳煤化工园区、邢台光伏光热工业聚集区等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聚集区(园区),努力打造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工业聚集区(园区);全市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形成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产业3个,大幅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二)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1050万亩左右;做大做强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优质粮、优质棉、精品菜、畜禽规模养殖和优质林果五大农产品集中产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营业收入1亿元、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0家以上和10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做大做强工业。以工业聚集区(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实施优势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力促工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能源、煤盐化工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左右、14%以上和12%以上,逐步建成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全省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和煤盐化工基地。加快改造提升钢铁、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力争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快发展服务业。持之以恒地强力推进我市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促进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保险等加速扩张,商贸服务、社区服务、商务服务等更加活跃,房地产稳步健康发展,其中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0%和15%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以上。强化项目建设支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谋划建设一批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市级项目库重点项目保持在1000个以上,各县(市、区)一般在500个以上,五年累计开工建设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每年开工建设投资50-100亿元项目5个以上,为调整优化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三)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发展上水平。围绕繁荣和舒适两大目标,实现城镇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上水平。市中心城区加快邢台新区、市开发区、七里河新区建设和发展步伐,完成48个旧城片区、69个城中村改造,加快市属工业企业退市进园步伐,建成2-3个高端产业聚集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00万。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有重点地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的恢复重建。完成七里河综合治理,启动白马河综合治理,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市区防洪工程,使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市、县市政设施完好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不断改善居民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城市。打造标志性建筑和精品工程,加快城市景观整治和建筑美化,市区打造3-5个、每个县打造2-3个标志性建筑、标志性街区、标志性景观。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力争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居民住有所居。到“十二五”末,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宁晋、清河、隆尧、南宫为次中心,其它县城和一批重点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全市城镇人口达到380万以上,城镇化率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抓好巨鹿等统筹城乡发展示范

县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积极引导现有村庄适当合并集中,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改造,力争完成800个左右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沼气建设、公路建设和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覆盖面。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四)着力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促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沙河电厂、任县电厂、国泰扩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保证生产和生活的电力和热力供给。强化电网建设与改造,重点实施总投资54亿元的输变电工程,形成以500千伏和220千伏为主网架结构的电网。提高煤炭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300万吨左右。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建成石武客专高速铁路、邢黄铁路和邢和铁路,完成邢汾高速、邢黄高速建设和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建成环城高速公路,谋划建设石林高速、宁晋支线高速,实现县县(市、区)通高速。完成市中心城区与县(市、区)城之间、各县(市、区)城之间的快速路建设,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做好邢台机场民航复航各项工作,培育1-3条成熟航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两引一建”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南水北调总干渠及配套工程,实施惠及隆尧、任县、南和、宁晋、巨鹿、平乡、新河、广宗、南宫、清河、临西、大曹庄等12个县(市、区)的“双线引黄”工程,建设宁晋泊、大陆泽两大滞洪区防洪工程,继续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修复能力,改善和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推进信息化设施建设。开发建设数字城市应用系统,整合社会信息资源,建设数字消防、交管体系,提升数字公安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城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扶持培育100家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10个以上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五)着力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建设创新型邢台。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强市。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努力在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新能源装备、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建成3家国家级、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家国家级、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推动管理创新。深入开展企业“对标行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力争我市中国名牌产品达到8项以上,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项以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多渠道引进人才,多层次培养人才,多举措激励人才,切实加强党政、专业技术、经营管理、高技能、农村实用等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全市人才总量达到70万人以上。

(六)着力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推行循环式生产,在消费领域推行循环式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重点培育3-5家国家级和10-15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试点企业,培育1-2个示范县(市),每年滚动实施10个示范项目,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加大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改造力度,每年实施40个节能技改项目,降低能耗60万吨标准煤。以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为重点,强化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相关政策,坚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20%。抓好以棉花秸秆为主的能源化利用工作,加快生物质能源推广步伐。加强治污减排和生态建设。加强水污染治理,改进水环境质量,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加强大气综合污染防治,确保市区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的综合防治,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机制。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5大生态工程,加强对邢台县前南峪、临城蝎子沟国家级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信息管理,提高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

(七)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为原则,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全面整合经营性国有资产,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组建国有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实现国资监管全覆盖,到“十二五”末,力争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800亿元、资产总量达到1000亿元、利税达到100亿元。加快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全民创业。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等行业和领域,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依法开展多种方式的直接融资活动。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民营企业集聚发展,力争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达到15个,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达到5个。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有5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和10家以上中国500强企业落户邢台。积极引进外来投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及高附加值产品制造、研发和设计领域,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亿美元,利用国内市外资金1400亿元。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外贸综合效益,争取打造1个国家级出口基地、4个省级出口基地和至少10家省级以上出口基地企业。积极稳妥推进“走出去”战略,深化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五年争取7-10家企业上市融资,每年引进与央企合作或扩大已有合作项目5个以上,每年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个以上。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以解决全市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逐步建立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施“百千万”人才就业工程、万人上岗就业工程和城乡技能扶助计划,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万人(次)。加快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劳动力供求对接的信息服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下。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全力扩大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险待遇,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0.5万人和20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标准均提高20%以上。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切实做好残疾人、孤老、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振兴工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振兴普通高中教育,均衡提升义务教育,推进和规范学前教育,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每县至少建有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市建成3-5所省内乃至国内知名、社会认可的高中学校。加快市区标准化小学建设步伐,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60%以上,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办好10所市级示范性中等职教学校,争取有3所成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提高职教园区建设水平。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全市高等学校增加到6所,形成“三本两专一电大”的高教格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体系。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成市眼科医院、中医院、四院迁建和市人民医院、二院、三院、五院扩建。加强县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县(市)医院服务能力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全市173所卫生院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效率,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振兴中医药事业,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建成市体育馆,建设300个城镇体育健身场地、600条全民健身路径,95%的行政村配有体育器材。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深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3%。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降至正常值范围。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九)着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凝聚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市博物馆、广电中心、人民影剧院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县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每个县(市、区)拥有一家数字电影院,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争取有10家文化企业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办好太行山文化节等文化艺术活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

(十)着力建设平安邢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全市8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强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等综合调控机制,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应急处突特警队伍,积极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市”,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今后五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个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新邢台将呈现在邢襄大地!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现“转型升级、赶先进位”的重要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把“增投入、扩总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保稳定”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确保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全市安排重点在建项目200个,年度计划投资340亿元,力争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新上一批装备制造、新能源、煤盐化工等主导产业支撑项目,加快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步伐;新上一批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新上一批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高端项目,抢占产业制高点;新上一批汽车配件、轴承、自行车等补链型项目,打造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沙河电厂、任县电厂、宁晋和新河盐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早日竣工投产。搞好项目谋划储备。谋划一批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规模大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力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00个。优化项目结构。建设一批高科技项目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提升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和项目的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质量。促进项目向工业聚集区(园区)集中。省、市重点项目必须进工业聚集区(园区),投资额度要实,投资强度要高,建设进度要快,切实做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继续实行市、县领导分包联系项目责任制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观摩、年终评比的工作机制,落实“五个一”和“五包”管理办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今年市本级财政首次安排产业发展基金4000万元,分别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各200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引导企业改善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加大土地挖潜力度,用好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政策,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方面,重点支持金后盾等汽车改装制造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迅速发展壮大,推进邢台新能源专用(特种)车及装备科技产业园早日开工建设。新能源产业方面,重点建设宁晋、市开发区、沙河三大新能源产业基地;以电动车、动力电池等为重点,打造河北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煤盐化工产业方面,做大做强旭阳、建滔煤化工工业园区;重点推进宁晋、新河盐化工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内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提升传统产业。把开展对标行动作为有力抓手,更新钢铁、纺织服装等产业对标体系,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国家标准规范生产流程,打造知名品牌。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在继续为市场主体搞好服务的同时,扩大市、县长联系企业范围。认真落实支持百亿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力争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筛选一批营业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尽早跨入百亿行列;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走专、精、特发展之路。积极促进本地企业间的产需衔接,鼓励政府采购、重点工程等优先使用本地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龙海线材等企业尽早上市,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债券获得资金。提高产业聚集度。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一城五星”聚集。支持太行山沿线各县(市)调整优化钢铁、重型装备制造、煤化工、建材、电力等重化工业。促进宁晋电线电缆、平乡自行车、临西轴承、清河羊绒等特色产业上档升级。进一步加大工业聚集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实现“七通一平”,力争达到“九通一平”,提高工业聚集区(园区)承载项目的能力,促进既有企业做大做强,吸引更多项目入驻,力争有更多工业聚集区(园区)进入省级序列,建成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聚集区(园区),积极培育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工业聚集区(园区)。强化节能减排。把好项目建设准入关,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各项任务目标,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启动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各项工作,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统筹兼顾,突出建、精细管、有序拆,进一步加大城市改造建设力度,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4.3%。提高“一城五星”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五个卫星城的功能定位,逐步实现“一城五星”同城待遇,启动建设连接“一城五星”的绿色长廊和“五星”之间的快速路,加快供气、供水、供电、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步伐。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启动邢台新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新区路网、行政服务中心、市民广场等工程,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七里河新区实现“一河两道”全线贯通、蓄水,提高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全面打造生态宜居宜游新区。进一步加大城市改造建设和管理力度。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拆迁,加快拆后建设进度。完成郭守敬大道西段等5条道路绿化改造;启动中央生态公园和10个游园建设;对13条街道加大景观整治,对12条街道进行弱电入地;抓好市区39条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工程;加大市区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实施育英街及地道桥、小黄河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作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邢汾高速、邢黄高速等路网工程建设进度,加快环城高速建设,抓好南北大道等6条干线公路的改造升级,抓好市中心城区与县(市)城之间、各县(市)城之间的快速路建设,推进邢东、邢西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建设;完成石武高铁站建设,加快邢黄铁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邢和铁路;启动邢台机场民航复航的立项和征地工作。积极推进县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不断提升完善功能。加快已开工省级新民居联建点建设进度,在巩固完善的基础上,再启动一批新民居示范点建设任务。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重点抓好22个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积极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两晚”、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采取科学抗旱、病虫害防治等有效措施,力争夏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50万吨以上。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好以环市区应急储备基地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全市新增设施蔬菜面积6万亩以上,蔬菜总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400万吨;抓好以黑龙港流域为重点的畜牧业,万头以上养猪场发展到18个,5000只以上蛋鸡饲养场发展到750个,千头奶牛小区发展到12个;抓好以百里核桃产业带为重点的林果业,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35万亩,平均每县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引进和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增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和鼓励今麦郎、金沙河、玉峰淀粉等一批优势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增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9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万亩。抓好南水北调、“双线引黄”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农业综合开

发力度,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以上。加大对农村电网、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和沼气建设。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证农民政策性增收见到实效。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次)以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民的增收能力。

(五)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好望角国际物流园的运载能力和辐射范围,加快建设东盛国际医药物流科技城、龙岗物流园区、家乐园综合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物流园区。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发展水平,增强集散功能和服务能力。做大做强现代金融业。加快邢台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力争组建1家以上农村商业银行、引进1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太行奇峡群为龙头,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休闲旅游产业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市区在培育壮大家乐园、银座等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快建设天一城、邢台北国、凰家商业广场等3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积极发展夜经济,重点打造天一街、财满街、锦江不夜城等3条特色夜经济商业街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建设“双百市场工程”,落实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

(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体制、事业单位、财税体制、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抓好土地流转试点示范,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10%以上。建设创新型邢台。大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引进和培养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与产业对接的熟练技术工人。加大开放招商力度。瞄准与我市产业有对接点的国内产业前10名大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实现重大项目突破。争取引进外资3.4亿美元,引进国内市外资金206亿元。加快邢台海关的建设速度,努力优化出口结构,扩大出口规模,提升经济外向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社会各类人员不分领域、不拘形式、不限规模开展自主创业,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加快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6%,实缴税金增长15%。

(七)坚定不移地关注和改善民生。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集中力量解决困难企业职工、零就业家庭、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4.7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4万人。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市区环卫临时工每人每月工资标准提高220元,达到省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3.6万人,扎实推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积极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妥善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推进安居工程。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万套以上,落实好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政策,补贴资金3000万元以上。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完善“立等可取”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一手交房、一手交证”便民措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区实施8所小学新建(改扩建)工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普通高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提升办园水平。突出抓好职业教育,加快市区和皇寺两个职教园区建设步伐。注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层次。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推进完善新农合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四项改革重点工作;加快市人民医院、眼科医院等5所医院的扩建迁建步伐,全面提升市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水平;完善城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8%以上;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繁荣文体事业。市图书馆年内投入使用,市博物馆、体育馆及早开工建设。稳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新农村书屋工程建设,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举办好市十三届运动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市场,保证蔬菜、肉蛋奶、粮油等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畅通充足供应。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三项重点工作,加大黑龙港流域和太行山区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实现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施市区道路畅通工程。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智能化交通指挥系统,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以涉嫌黑恶为重点

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慈善、援疆、人防、气象、档案、老龄、妇幼、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发展质量,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加快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邢台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切实把加快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促进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创新工作方法,注重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与省内兄弟市和外地先进市横向比较,明确任务目标,确定主攻方向,制定实现赶先进位的保障措施和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行政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切实改进行政执法行为,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三,坚持奖惩严明,提高执行能力。强化执行意识和执行责任,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的推进,一件事一件事的督导,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确保“十二五”规划和今年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增强政府公信力。

第四,坚持转变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完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和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等破坏发展环境、侵害投资者和群众利益的行为。

第五,坚持廉洁勤政,树立良好形象。按照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降低行政成本。大力反腐倡廉,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目标的关键时期。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奋勇争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变成美好的现实,把今年经济社会的各项任务变成丰收的成果,不断夺取科学发展的新胜利,谱写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