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启东民间故事 (2000字)

民间故事2019-02-21 12:17书业网

跑海

5月13日下午4点30分左右,记者在黄海滩涂近海段等了1个多小时后,终于远远地看见头戴桔红色头盔的跑海人沈标扛着虾网、背着虾箩,一脚深一脚浅地从滩涂上跑海回来。“今天运气不好,西风转北风了,海货不多。”放下跑海“行杖”,沈标不无懊恼地说。记者发现,虾箩里的“战利品”是2斤多活蹦乱跳的青虾。 沙地东靠黄海,沙地人喜欢跑海。所谓跑海人,就是在近海、滩涂网取小鱼小虾和钩拾贝类的亦农亦渔的人。今年53岁的沈标家住近海镇黄海村,小时见父亲跑海收入不错,长大了便也干上了这个行当。由于常年跑海,饱经海风侵蚀,他的脸呈古铜色,显得比实际年龄大。

跑海人很辛苦。“一年365天,基本上每天都出去。不过时间久了,也习惯了,要是两三天不跑一跑,心里都有点失落感。”沈标说。跑海是利用潮落之机,跟着尾潮一起下海,离开海堤一定距离后,在水深1米余的地域用网捕鱼虾。由于每天潮涨潮落的时间不同,所以沈标每天跑海的时间也不同。“今天,我下午2点出去。如果退潮的时间在晚上的话,就得带上矿灯出去了。”沈标说。其实在沈标看来,冬天跑海更辛苦,穿着皮衣皮裤,光在滩涂上走个来回就要2个多小时。虽然这么辛苦,每年收入也只有两三万元,“自己不会什么手艺,就靠它养家糊口了。”沈标说。

跑海人有很多讲究。记者发现,上岸后,沈标把网仔细收好,绑在摩托车上后,才与记者攀谈起来。“我们跑海人有许多忌讳,如果今天有人从这网上跨着走过去,那么即使货再多,也不出去了。”沈标说。而常年跑海,沈标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像南风浑,北风清,吹南风时,水体浑浊,虾最多;像西南风,药鱼风,此时,基本捕不到鱼;而东北风时,鱼不但大而且多,“所以,即使那天有再大的事,也要出去跑海。”而哪天突然旺发鱼虾,就不是好兆头,说明有怪

潮。

跑海人也很危险。沈标的虾网以细竹竿支起,长4米,宽5米,捕虾时,迎着浪向前趟。趟出百余米后,要做到勤起网,如果碰到桩头等再起网,虾鱼基本上都逃掉了。由于是在尾潮中作业,撒网捕鱼有一定的危险性。“每个跑海人一生中总会碰到一两次危险。”沈标说。2008年,在一次跑海过程中,沈标碰到大潮汛,踏入洼地,浮在水面上近1个小时,幸亏一个海浪把他冲上了滩涂,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跑海一定要看准潮汛和风向,而且要几个人结伴而行。 “现在,老一辈跑海人跑不动了,年纪轻的也不愿做这个行当,跑海人越来越少了。这里,像我常年跑海的不过两三个人。”沈标说,“不过,我们每天跑海归来的海货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也算为繁荣市场作了一点贡献吧。”

民俗忆趣

捉蟛蜞

我的老家在近海镇,靠近黄海边。在我的记忆中,幼时跟着跑海人到滩涂上捉蟛蜞是一大乐事。

捉蟛蜞好像总是在凌晨二三点钟,如果第二天要去捉蟛蜞,头天晚上往往兴奋得难以入睡,而第二天总是在睡梦中被大人叫醒。

带上铁丝、电筒、捉箩,赶到滩涂,早有十里八乡的人在那边捉蟛蜞了。滩涂是蟛蜞、“火刀片”的世界,它们在泥沙上戏水、赛跑,一受惊吓就迅速钻进洞穴。

捉蟛蜞的办法多种多样,简单的一种就是“踏”。看准蟛蜞洞口方向,用脚跟狠劲一踩,阻断其退路,蟛蜞就会乖乖地从洞口爬出。当然,最常用的方法是“钩”,将一根带钩的铁丝探入洞中,将“火刀片”钩出洞来。也有用网取的,俗称耙蟛蜞,先把一块网铺在海滩上,一头固定,等蟛蜞、“火刀片”钻出洞穴嬉耍时,立即拉起另一端飞跑,将它们网住。最省力的办法是照蟛蜞,在滩涂上安一只缸,缸口与滩涂大致齐平,点上灯火,吸引蟛蜞、“火刀片”自投缸中,来个“瓮中捉鳖”。 一次,我试着用手捉,由于没有掌握窍门,被蟛蜞两只大螯紧紧钳住,痛得直喊娘。有经验的跑海人告诉我,捉蟛蜞时,你越怕往往被钳得越紧,因此要顺势抓得快,丢得快,这样就不会被钳住。

把捉到的蟛蜞拿到市场上,也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许多人家也会自己留下一些,洗净后加入盐、葱、姜、蒜泥、白酒等调料,将其炝腌,或干脆将它们洗净放入坛中捣成肉浆,做成咸蟛蜞酱,最能“杀饭”。 讲述人 汇龙镇明珠新村 陈焕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