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铜鼓当地导游

导游词2019-03-20 02:00书业网

篇一:铜鼓滩导游词

铜鼓滩导游词

素有"渝黔第一漂"之称的铜鼓滩漂流风景区,位于万盛区关坝镇和贵州省桐梓县坡渡镇境内,距万盛城区57公里。是一个以漂流为主,观赏两岸风景为辅的景区。

呈"V"型河谷的铜鼓滩,宽10至60米,最窄处仅几米,水质优良,水量丰 富,气侯四季宜人,具有春早、夏凉、秋爽、冬暖的气侯特色。河水旱不枯,冬不凉,夏不涨,四季长泻。年平均气温达18c°以上。特别是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4c°左右,正当祖国北方万里雪飘之时,铜鼓滩漂流地区仍是一片葱绿,苍翠欲滴。呈现出"麦苗似菲,豆花似蝶"的景象。按中国科学院张宝坤方法统计,铜鼓滩漂流地区冬季较短,仅60天左右,而春、夏、秋三季长达300天以上。这里春早较为突出,2月中旬日平均气温高于10°C,4月平均气温已达18.6°C,春季温和降水适中,处处呈现春光明媚、百花争艳、姹紫嫣红、四处飘香的景象。这里夏季长达4个多月,从5月初开始至9月底结束,日平均气温达26.9°C,极端最高气温达41°C左右,夏季炎热正是人们放漂的最佳时期。由于铜鼓滩秋季凉爽宜人,10月平均气温可达18.2°C,11月平均气温14°C,也较为适宜放漂。

铜鼓滩漂流河段全长近12公里,放漂时间2小时,全程总落差43米,有大小滩29个,其中落差最大的滩高达6米,最惊险段是起漂点至小屋檐,漂程1730米,高差则达16.26米。此河段坡陡、水急,浪花飞溅,波涛滚滚。在漂流河段沿岸,有大量造型逼真,形象生动的造型地貌,它们或盘踞山巅,或点

缀于悬崖峭壁,既丰富了漂流河段沿岸的自然景观,又给漂流活动增添了几分情趣,让游人在惊险刺激的漂流中,紧张的心情得以松驰,其乐无穷。主要的山峰造景地貌有:铜灵大佛,城墙峰。铜灵大佛又称塌鼻大佛、邋遢大佛、长须大佛。此佛位于铜佛峡左岸一悬崖上,佛高200余米,面朝东南方,远远望去,其额头、眉、双眼、鼻等五官形象逼真,整体构图严谨,比例恰当。只是佛爷的鼻子下凹,活脱脱象一尊塌鼻大佛。又因流水将佛爷的下巴以下染成漂漂洒洒的胡须,故又有人将它称为长须大佛。也有说那黑色的痕迹不是佛爷的长须,而是佛爷年事已高,牙齿全无,吃东西关不住嘴,汤汤水水顺嘴下滴,在胸前留下的一片片痕,因而有人将它戏称为邋遢大佛。 在船厂滩右岸有一海拔近1000米的山峰,名曰城墙峰。因此山悬崖直立如刀削斧砍,直插云霄,层层迭置的悬崖盘旋在山岳上,弯转延伸似城墙,故将此峰称为城墙峰,在船上仰望此峰,给人一种高不可攀,雄险绝伦的感觉。由于铜鼓滩河谷两岸为寒武系灰白、深灰色厚层白云岩,抗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及重力崩塌力强,在河水的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河床、河谷不分,河床水面宽度很窄,高差较大的悬崖峭壁,峰岳叠翠的幽深大峡谷,主要有铜佛峡、羊跳峡、马蹄峡三个峡谷。河谷两岸山上发育的间歇性山 溪,夏秋多雨期,溪水从两岸高高的山上悬崖倾泻入主河床,形成十多处高差达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悬谷飞 瀑。响水滩左岸两紧邻的悬谷飞瀑,曰珍珠瀑布,瀑布高200多米,比黄果树瀑布还高100多米。盛水时节,景色十分迷人。...WWW.zlccw.comfanwen.zlccw.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篇二:铜鼓文化的考察与研究

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学习报告

题 目:关于广西铜鼓文化的考察与研究

研究时间: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

年级班级:2009级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1班

关于广西铜鼓文化的考察与研究

[内容摘要] 源远流长的广西铜鼓文化凝聚着广西各族先民的聪明智慧,闪烁着广西文明历史的光辉,继承与保护好铜鼓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铜鼓文化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对铜鼓文化的保护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开发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开发和保护广西铜鼓文化,我们必须进行思考。

[关键词]广西;铜鼓文化;考察;研究

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祖祖辈辈努力而沉淀下来的文化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明显,而铜鼓文化这个能代表我们广西的非物质文化受到的各类冲击和影响尤为明显,据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种文化符号,千年铜鼓文化正面临着失传危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我们铜鼓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呢?我们要包容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文化,让我们的铜鼓文化源远的同时也流长。 为了响应国家保护我区铜鼓文化的号召,也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铜鼓文化,进而接受它,并喜欢上它,让铜

鼓文化能长久地保存下去,2011年4

月16日,我们实践学习小组到广西民

族博物馆进行了铜鼓文化的实地考

察。铜鼓陈列馆在广西博物馆的二楼,

我们跟着导游的解说了解了铜鼓文化

的不少知识。

一、穿越时空的鼓声,追寻铜鼓文化的发展历程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铜鼓,是一种青铜礼乐打击乐器,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铜鼓约在春秋晚期出现(萌芽时期),而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一世

纪,即战国初期至东汉初期,是铜鼓的发展成熟期,铜鼓文化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盛行铜鼓,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广西的铜鼓,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后才演变为敲击乐器。

在长达二千多年漫长民族铸造和使用铜鼓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铜鼓与当地各民族的社会、

经济、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铜鼓当地导游)一起,形成独特

的铜鼓文化,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反

映了铸造铜鼓的民族当时的经济状况,文化面

貌和心理素质,堪称一部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铜鼓是一种打击乐器,但它不仅是统治权力的象征,还可充当祭祀用具,更是一种娱乐用具。它与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铜鼓派何用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欣赏品,其融注着骆越人审美意识的属性始终不变。

在参观广西博物馆时,我们还特地在那里观看了铜鼓舞视频,让我们感触颇深。源远流长的广西铜鼓文化,凝聚着广西各族先民的聪明智慧,闪烁着广西文明历史的光辉,继承与保护好我们的铜鼓文化就显得意义重大。

二、广西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现状

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下,据我们查看资料和调查发现铜鼓文化存在如下现状:

(一)广西对铜鼓文化的保护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普查建档,推进铜鼓文化保护工程建设

2003 年初,国家文化部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广西区文化

厅制定“ 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保护”工作方案,普查情况,积极申报保护项目。2003年底,“广西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项目被批准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 10 个试点项目之一。 2006 年,桂西北红水河流域壮族“铜鼓习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铜鼓习俗”被列为文化部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推荐项目”;桂西北东兰县因铜鼓文化保持完好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0年,桂西北壮族铜鼓铸造技艺被列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同时,桂西北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广西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区以保护桂西北铜鼓文化为核心,拟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村35 个。

2、开发宣传,提高铜鼓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建设铜鼓文化展示场馆区所。广西民族博物馆为铜鼓文化专门成立了一个展厅,为铜鼓文化的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二是开发专题节庆旅游。铜鼓山歌艺术节为广西著名“三节”之一,开展铜鼓文化旅游节对发展壮族铜鼓习俗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将铜鼓文化与其它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如在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节、瑶族祝著节和壮族蚂拐节中,打铜鼓、跳铜鼓舞等都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又如2008 年法国巴黎多彩中华、民族文化月,2010年北京“广西河池刘三姐故乡”世界长寿之乡文化周, 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等活动,都有广西铜鼓文化的精彩展示。四是铜鼓文化商品开发取得一定成效。2010 年6月,桂西北选送壮乡铜鼓系列产品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在来自全国1800多件作品中列第54 名,荣获铜奖 。

3、研究传习,重视铜鼓文化传承。近年来,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组织附近村寨年轻人参加铜鼓文化培训,采访老人记录铜鼓文化传说和历史,录制铜鼓鼓点及舞蹈,实施铜鼓文化记忆工程,现有多所小学设立铜鼓艺术传习

班,拟建立多个铜鼓艺术传习馆所。

(二)开发中保护传承不力的问题仍然存在。

1、部分铜鼓外流。随旅游开发不断深入,铜鼓的知名度和“身价”不断提高。在物质利益诱惑下,一些人利欲熏心,变卖祖传铜鼓甚至铤而走险入室盗窃转而倒卖,导致桂西北铜鼓数量有所减少。

2、一些铜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旅游活动中,铜鼓的使用频率很高,老鼓历经千敲万击,难免出现凹陷甚至裂缝,受损严重。据调查发现现存的很多铜鼓铜鼓有不同程度破损,严重破损完全不能使用也有不少,由于铜鼓铸造技术早已失传,一面面老鼓先后功成身退 ,却盼不到新鼓担纲重任 ,有人感叹:长此以往,数十年之后,铜鼓将在民间消失,与之相关的风俗文化也灰飞烟灭 。

3、铜鼓文化商品化、庸俗化现象令人担忧。 比如,为了招徕游客,有些景区不管本地有无文化底蕴,硬打“铜鼓”牌,在景区里乱摆一个铜鼓了事;有些景点则为了集中展示 ,对铜鼓文化随意浓缩改编,甚至移花接木,使其原生态受到破坏,等等。

4、铜鼓文化传承面临危机。受到外来思潮冲击和影响,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民族很落后,羞于谈论民族文化,对铜鼓文化了解甚少,漠然视之,更谈不上主动学习,这对铜鼓文化的传承极为不利。

三、有效开发和保护广西铜鼓文化的一些建议

针对铜鼓文化现存情况,我们经各方面的调查与研究,遵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我们认为要保护好铜鼓文化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普查,摸清家底,提供铜鼓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依据

为了保护铜鼓文化的传承,很多地方的普查、申请保护项目等工作取得较

篇三:5.铜鼓岭导游词

简洁、语言优美(风景介绍)

铜鼓岭导游词

Tour Guide Presentation (Tongguling)

一、开场用语

I. Opening remark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在游览景区之前,请您注意如下旅游须知: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Hainan Tongguling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Area. Before touring the sights,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I must draw your attention:

1.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在景区内严禁吸烟及野外用火。

1. Smoking and wildfire are strictly forbidden.

2.爱护景区内一草一木,请勿攀摘、践踏花草。

2. No treading on grass.

3.请按提示远离悬崖峭壁等危险地区及军事禁区。

3. Follow the signs and keep off cliffs and prohibited military zones.

4.请在游览通道上沿道游览,不得随意跨界进入保护区。

4. Follow the passageway, no trespassing on area of protection.

5.请将果皮、纸屑、酒瓶、罐头盒等废弃物放进垃圾箱。

5. Rubbish in dustbin.

6.请遵守游览秩序,倡导文明旅游,禁止乱刻乱画。

6. Follow travel guidelines, no graffiti.

如果您在景区游览过程中,如需投诉或有其他需要求助时(条件句一般置后),可直接拨打(突出动词)景区游客服务: ,我们将全力为您提供服务。最后预祝大家旅游愉快!

During your sightseeing, dial direct the hotline_at 22211155, should you have any complaints or need any assistance. We are at your service. Finally, I wish you a pleasant time.

二、概况介绍

II Introduction

游客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到铜鼓岭景区。铜鼓岭坐落于海南岛的最东角,三面环海,南北绵亘20多公里,共有18座高低起伏的山峰,其主峰海拔338米,素有“琼东第

一峰”之美称。相传二千多年前,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挥师(command an army)渡海,在此登岸设营。班师回朝时,遗下铜鼓,后人掘之,故以此命名为铜鼓岭。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ongguling tourism area. Situated in the easternmost tip(最东角-most east corner) of Hainan Island, it is enveloped with sea on three sides and it 18 undulating mountains extend over 20 kilometers from north to south(误解了) with the latitude its main peak reaching 338 meters which is awarded as the “Highest (No.1)mountain in the east of Hainan”. It is said that about 2000 years ago, Ma Yuan, a general at Fu Bo in Eastern Han Dynasty, sailed across Hainan Island and had his regime billeted here. When leaving(不够正式-he withdrew), he left a Tong Gu( a bronze drum) behind him which was excavated by defendants. Thus, it is called Gongguling (Tongguling came into be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ongguling. Tongguling is situated in the east corner and surrounded by sea on three sides with south and north stretching more than 20 kilometres. It is home to 18 undulating mountains with the altitude of its main peak reaching 338 metres. It is better known as No.1 peak in the east of Hainan. Legend has i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Ma Yuan, General Fu Bo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ommanded an army to sail across the sea. He landed and had his barracks station here. When he withdrew, he left a Tonggu (a bronze drum) behind him. Subsequently it was excavated. Hence, the name Tongguling came into being.

这里碧海蓝天、山美石奇,因其地貌奇特,动植物罕见,2003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鼓岭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为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海蚀地貌、珊瑚礁及其底栖生物

Here the sea is azure and sky blue with rolling mountains and grotesque/spectacular rocks.

Here the sea is azure and sky blue with rolling mountains and spectacular rocks. Because of its peculiar geomorphology and rare animals and plants, on January 23, 2003,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Tongguling was designated as a state level natural conservation area, giving evergreen rainfall brushwood, wild animals, marine abrasion landform, coral reef and bentonic organisms top priority.

这里有风动石、根抱石、文佛殿、尼姑庵、伏波窑、和尚洞等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即可在山顶俯瞰月亮湾、鳄鱼嘴、宝陵河等自然美景,远眺如珍珠般洒落在南海上的七洲列岛,也可沿登山古道拾级而上体验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的大自然奇妙,还可在各个观景点观看壮观的卫星发射。

Here you can enjoy such natural wonders and humanity sights as Wind moving stone, Stone entangled with roots, Wenfu Temple, the nunnery, Fu Bo cave dwelling, and monk cave, etc. Overlooking from the mountain,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Moon bay, Crocodile mouth, the Baoling river reveals before your eyes, looking far into the distance, Qizhou archipelago scattered 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catches your eyesight and following the stairs along the path, you are not only immersed in various natural beauties, but also it will enable you to enjoy the spectacular rocket launch from various viewing points.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