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光之色赏析

赏析2019-04-07 15:17书业网

篇一:图解光与色

商品名称: 作者: 定价: ISBN号: 出版社: 商品类型:

七色光之谜--图解光与色(四色全彩)/形形色色的科学 (日)福江纯//粟野谕美//田岛由起子|译者:李隽 42

开本: 页数: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版次: 印次:

32开 241 2014-06-01 2014-06-01 1 1

9787030398604

科学 图书

篇二:光色分析温

色温

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摄影家经常提到“色温”的概念。色温究竟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确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开尔文(。K)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

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色温在摄影中的应用: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1t日光型、3400。1t强灯光型和3200。K钨丝灯型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通常,两种类型的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红色的81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微蓝色的82系列滤光镜。前者在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而后者是用来对付红光,以提高色温的。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列的多。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8000。K时降低色温,而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低达4400。1t的色温条件。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0。1t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卷。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而当用灯光型胶片在日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光圈。

然而,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滤光镜代号十分混乱,不易识别,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厂商都用标准的代号和设计。因此,在众多的滤光镜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滤光镜是不容易的。为了把滤光镜分类的混乱状况系统化,使

选择滤光镜的工作简化,加拿大摄影家施瓦茨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标定光源色温的新方法。

光谱中长短波长光线比例为色温。

白光是复合光,可以用红、绿、蓝(R、G、B)三基色LED混合成白光。1995年前后生产的一种集成LED白光灯(或称全色LED灯)由2个高亮度蓝光LED、15个绿光LED及5个红光LED组成。

一般的,

冷白光的色温为4500-10000K,主波长为5500Knm,典型光通量为150lm。

暖白光的色温为2850-3800K,主波长为3300Knm,典型光通量为135lm

蓝光的色温为20000K,主波长为470K,典型光通量为4.97lm

光线光谱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谱范围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280 ~ 315nm 对形态与生理过程的影响极小

315 ~ 400nnm 叶绿素吸收少,影响光周期效应,阻止茎伸长

400 ~ 520nm(蓝)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吸收比例最大,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大 520 ~ 610nm 色素的吸收率不高

610 ~ 720nm(红) 叶绿素吸收率低,对光合作用与光周期效应有显著影响 720 ~ 1000nm 吸收率低,刺激细胞延长,影响开花与种子发芽

>1000nm 转换成为热量

照明基本知识

照明基本术语

1 光通量(φ)

1.1 定义: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的光之能量,称为光通量,亦称为光束(φ)

1.2 单位:流明(lm)

一流明=一烛光(1cd)的光源在一立体弧度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

一烛光=每小时燃烧7.776克标准烛所发出的光.

一流明也可以定义为:在空气中波长为555nm,与1/683W辐射通量相等的光通量。

1.3 关系式

φ=4 π I

(1烛光=4 π 流明 = 12.56 流明)

(1cd = 4 π lm = 12.56 lm)

2 光度(I)

2.1 定义:

光源在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称为光度(I)。

2.2 单位:烛光(cd)

一烛光=每小时燃烧7.776克标准烛所发出的光。

2.3 关系式

I=dφ/dω

ω为立体弧度角

各种光源之光度与光束比较

光源光度I(cd) 光束ω(lm)

太阳 3x10 274x1028

月亮 6x10 158x1016

40W白炽灯40 500

40W白色日光灯 250 3100

40W水银灯100 1300

3 照度(E)

3.1 定义:

被照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光通量

3.2 单位:

? 勒克斯(lux)=流明/平方米

? 幅透(phot)=流明/平方厘米

? 米烛光:距离一烛光的光源一米处的点被照体表面上的照度。

3.3 关系式

照度=光度/距离2

E=I/r2

r为光源到被照物表面的距离

3.4 公式

E=dφ/dA

dA为被照体单位面积

当被照体倾斜,与光束成θ夹角时:

E=dφcosθ/dA

3.5 照度的矢量特性

照度具有矢量特性,遵循矢量法则。照度在垂直平面上的分矢量值,称为垂直面照 度。照度在水平面上的分矢量,称为水平面照度。在某点上,垂直面照度和水平 面照度的合成矢量值,称为法线照度。

3.6 非平面照度

除平面照度外,还有两种与照明质量的主观印象有关的非平面照度,它们是平均球

面照度和平均柱面照度。

平均球面照度:指放置在某点上的一个无限小的球体表面上的平均照度,称为该点

的平均球面照度,它的量值与方向无关,有时也称之为标量照度。

假设一个点光源的光强值为I,某被照点与点光源的距离为d,则该点的平均球面照度:

E=I/4d2

平均柱面照度:指放置在某点上的一个无限小的圆柱体表面上的平均照度,称为该

点的平均柱面照度,圆柱体轴线与入射光线要垂直,因此,它的量值与方向有关。

假设一个点光源的光强值为I,某被照点与点光源的距离为d,入射光线与被照面的

夹角为&phi,则该点的平均柱面照度为:

E=Isin φ/πd2

各种光源之照度比较

光源 照度(lx)太阳光(直射) 约10万阴天(薄云) 3-7万雨天 1-3万阴暗天 1-2万月光(月圆) 约0.2星光 约0.0003灯光(办公室) 500-1000 4 亮度

4.1 定义:

(1) 亮度(B):光源每单位面积所发出的光通量。

(2) 亮度(M):被照物体每单位面积所反射出的光通量。

4.2 单位:郎伯(lambert)

1郎伯=1流明/cm2

4.3 公式

B=φ/S

M=dφ/dA

4.4 反射系数(e)

被照物体亮度与照度之比为反射系数(e)。

e=亮度M/照度E

亮度M=ex照度E

5 辉度(L:Luminance)

5.1 定义:

光源体在某一方向上,每单位透影面积上所发出的光度。

5.2 单位:

? 尼都(nit)=烛光/平方米(1nt=1cd/m2)

? 斯迪伯(stilb)=烛光/平方里米(1nt=1cd/cm2)

5.3 公式

L=I/S 或L=dI/dS

5.4 关系式

亮度(lm/m2)=πx辉度(cd/m2)

M=F/S=4π I/S=πL

篇三:光与色

光与色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为什么选这个通识课?因为也是想多点了解知识,对设计也有好处。我就说说光与色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光与色在建筑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与色相当于建筑的衣服吧,建筑也需要光与色彩来装饰,没有光相当于没有生命的气息,没有色彩就很平淡。

色彩能够对建筑有一种美化的作用,色彩代表着建筑的生命,建筑因为色彩而有了生命,同时也丰富了这个世界。一种类型的建筑的性格,色彩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幼儿园建筑,因为幼儿园建筑是小朋友第一个接触的建筑,所以色彩在建筑上往往表现出丰富多彩,我想,一般不会用人用冷色来建造幼儿园吧,那个小朋友不喜欢色彩丰富的东西呢?色彩丰富建筑的外立面的同时也能够刺激小朋友视觉,给他们提供一个快乐成长的地方。如果建筑做成像办公的地方,那个小朋友还愿意去。又比如博物馆,博物馆是收藏珍品的地方,其色彩一般为冷色调,因为这样会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渲染气氛,给参观者一种尊敬的感觉,除此之外,光在博物馆建筑中的更为运用,因为设计展品的展示,在博物馆内一般都是暗暗的,然后在展品那里有光,因为黑暗的环境就给人一种的神秘的感觉,而光代表这希望,光是建筑的是生命,没有光,建筑也就没有生命,根据人的心理特征,人在黑暗的地方有一种向光的心理,所以光是多么重要。

建筑色彩设计不在色彩本身,而是色质的合理运用。不同材料的色反映不同的色质,不同反光度的色表现出不同的色质,陶瓷和玻璃两种不同颜料所制作的装饰材料马赛克,前者规整、亚光泽,给人以沉着、温和、平静的感觉,而后者则在阳光下耀眼刺目。这两种材料制成的同一产品,尽管名称式样都很相近,而实际效果正好相反。如果将色质分开讲,"色"就是物体本身给人以红、黄、兰等色彩在视觉上的感受,而"质"则是指物体表面质地的特性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感受,即质地的粗和细的感受。色质可分为反光、平光、哑光、透光及天然人造色等多种类型,而在使用时又往往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综合对比运用时,粗、中、细三者比例不能等量齐观,必须使其中某一质感量占绝对优势,才能突出中心,分明主次,效果也会随之显著。在建筑色彩的实际运用时,常以大理石、面砖、马赛克几种材料综合使用,这本身在光感的强弱、材质特性及块材的大小上都有较大悬殊。这样配搭层次分明,对比明显。建筑物用色都必须考虑色量感作用于视觉的问题。这里所指的色量是色面积及色纯度,色的面积越大,色量感就越大,色的纯度越高,色量感越高。特别在用色板选取大面积用色时,要依据装饰面积的大小,在原色板色度的基础上酌情递减,才有可能达到设计需要的实际效果。

建筑的色彩需要有对比,两块颜色并列在一起,人的眼睛接受着不同色彩的刺激,使感觉产生差别的现象,就是色彩对比。配色很清楚,不含糊,较明显,这指的是色彩的对比性。如果把色彩区别的明显性作为对比的话,那么色相、明暗和彩度的对比显然就能构成明显性。一个非洲黑人和美洲白人站在一起,必然有较明确的对比性,因为较大的悬殊给视觉上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他们喜爱穿戴与绿色形成对比的红色和黄色,当牧民们在茫茫草地上放牧时,红和黄在绿草地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悦目提神。而居住在新疆黄砂土地带的穆斯林民族,见惯了无边无际的黄色砂土,对绿色有着某种特殊的偏爱。这便是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和不自觉地寻找对比性,使空泛的视觉得到色彩上、心理上的满足。在建筑色彩设计时,色彩的对比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对比必须讲究适度,对比过强可能造成过分刺激或喧宾夺主;而对比过弱可能会视而不见。一个恰当的对比能使视觉形象统一中富于变化,变化中又充分统一。

篇四:光与色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833894.html?an=1&si=2

/wiki/%E8%89%B2%E5%BD%A9%E6%9E%84%E6%88%90?prd=citiao_right_xiangguancitiao#5/wiki/色彩?prd=fenleishequ_jiaodiantuijian_zuotu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

参考学习资料(17张) 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

,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3、计算机色彩显示

我们知道物体的色彩是对色光反射的结果,那么,计算机显示器的色彩如何生成的?彩色显示器产生色彩的方式类似于大自然中的发光体。在显示器内部有一个和电视机一样的显像管,当显像管内的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流打在荧光屏内侧的磷光片上时,磷光片就产生发光效应。三种不同性质的磷光片分别发出红、绿、蓝三种光波,计算机程序量化地控制电子束强度,由此精确控制各个磷光片的光波的波长,再经过合成叠加,就模拟出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光。 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原理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类似于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2.色立体分类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1、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 、黑与灰、中 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

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 、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2、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 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决于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明度区,8——10划为高明度区,4——7划为中明度区。(图)在选择色彩进行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长(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短(弱)对比。据此可划分为九种明度对比基本类型

(1)高长调 如10:8:1等,其中10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8为浅配合色,面积也较大,1 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2)高中调 如10:8:5等,该调明暗反差适中,感觉明亮、愉快、清晰、鲜明、安定。

(3)高短调 如10:8:7等,该调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辩,感觉优雅、少淡、柔和、高贵、软弱、朦胧、女性化。

(4)中长调 如4:6:10或7:6:1等,该调以中明度色作基调、配合色,用

浅色或深色进行对比,感觉强 硬 、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该调为中对比,感觉较丰富。

(6)中短调 如4:5:6等,该调为中明度弱对比,感觉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长调 如1:3:10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强烈,感觉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

(8)低中调 如1:3:6等,该调深暗而对比适中,感觉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

(9)低短调 如1:3:4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微弱,感觉沉闷、忧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还有一种最强对比的1:10最长调,感觉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眩目等。

3、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纯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另一个重要 方面,但因其较为隐蔽、内在,故易被。在色彩设计中,纯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彩在纯度等差色标上的距离,距离越长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如将灰色至纯鲜色分成10个等差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纯度区,8——10划为高纯度区,4——7划为中纯度区(图)。在选择色彩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弱对比。据此可划分出九种纯度对比基本类型。

(1)鲜强调 如10:8:1等,感觉鲜艳、生动、活泼、华丽、强烈。

(2)鲜中调 如10:8:5等,感觉较刺激,较生动。

(3)鲜弱调 如10:8:7等,由于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对比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觉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离离大,这种效果将更为明显、强烈。

(4)中强调 如4:6:10或7:5:1等,感觉适当、大众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6)中弱调 如4:5:6等,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7)灰强调 如1:3:10等,感觉大方、高雅而又活泼。

(8)灰中调 如1:3:6等,感觉相互、沉静、较大方。

(9)灰弱调 如1:3:4等,感觉雅致、细腻、耐看、含蓄、朦胧、较弱。 另外,还有一种最弱的无彩色对比,如白:黑、深灰:浅灰等,由于对比各色纯度均为零 ,故感觉非常大方,庄重,高雅,朴素。

4、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

形态作为视觉色彩的载体,总有其一定的面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积也

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艺术设计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色彩选择比较适合,但由于面积、位置控制不当而导致失误的情况 。

1.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1)色调组合,只有相同面积的色彩才能比较出实际的差别,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相对强烈。

(2)对比双方的属性不变,一方增大面积,取得面积优势,而另一方缩小面积,将会削弱色彩的对比。

(3)色彩属性不变,随着面积的增大,对视觉的刺激力量加强,反之则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积对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般建筑外墙、室内墙壁等都选用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以减低对比的强度,造成明快、舒适的效果。

(4)大面积色稳定性较高,在对比中,对它色的错视影响大;相反,受它色的错视影响小。

(5)相同性质与面积的色彩,与形的聚、散状态关系很大的是其稳定性,形状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响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则相反。如户外广告及宣传画等,一般色彩都较集中,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

(1)对比双方的色彩距离越近,对比效果越强,反之则越弱。

(2)双方互相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

(3)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的效果最强。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将重点色彩设置在视觉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构图的4个交叉点。

5、色彩的肌理对比

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为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及视觉 感受。

(1)对比双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则对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类色或同种色相配,可选用异质的肌理材料变化来弥补单调感。如将同样的红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龙沙窗及粗厚的沙发织物上,它们所组成的装饰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质变化色彩魅力。

(3)绘画及色彩表现中,应用各种色料及绘具可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烯等各色颜料及蜡笔、马克笔、钢笔、毛笔等各类画笔。

(4)同样的颜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强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调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喷、扎、淌、刷、括、点等上色手法。

6、色彩的连续对比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