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歌颂圣母的英文诗

诗歌2019-06-10 13:56书业网

篇一:评辜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

细读辜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

Sonnet I by William Shakespeare:

Comment on Prof. Gu’s Translation

华中科技大学 蒋坚霞

内容提要: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辜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英汉对照本先后在海内

外几大知名出版社一版再版多次印行,影像极大,被认为是坊间20多种莎翁十四行诗集中

的最佳译本。然而笔者看法截然相反。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为例,通过文本细读

方式,客观而理性地指出辜译谬误多多,与原诗相去甚远。笔者同时展示自己的译诗与辜译

对照,请读者判断究竟应该怎样准确翻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诗歌鉴赏可怜这个世界吧,你这贪得无厌之人,(15)

美学 翻译评论

作者简介:蒋坚霞,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莎

士比亚与英语诗歌翻译研究。

Title: Sonnet I by William Shakespeare: Comment on Prof. Gu’s Translation

Abstract: Prof. Gu Zhengkun’s Chinese version of 154 Sonnets by William Shakespeare

is flattered as the best one among all the published versions in China, bu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as the contrary view. Taking Sonnet I for exampl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various mistakes in Gu’s by close reading of both the original

poem and Gu’s translation. Here the author offers his own translation and asks

the readers to make an object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and judge which is better

and which is worse.

Key words: Shakespearea sonnetspoetry aestheticsconnoisseurship and

translation

Author: Jiang Jianxia is professor of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Wuhan,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English poetry translation.

Email: jiangjx29@yahoo.cn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Shakespearea Sonnets)是世界诗歌百花园中一朵永不凋谢的奇

葩,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以其优美的形式与高度的技巧,艺术地概括诗人所熟悉的世界;

以其激动人、感染人的艺术魅力,引发人们的美感和美的理想,给人以美的情怀和美的享受”。

①(朱雯、张君川,1992)诗集总共154首,大部分创作于1592年至1598年之间,少数几

首是1590年之前所写。每首诗分成三个韵式各自独立的四个诗句和两个押韵的对句,abab

cdcd efef gg韵式。后世对诗集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是记录诗人的真实遭遇,有的认为

纯属虚构;有的认为歌颂爱情,有的认为歌颂友谊;有的认为是献给一个人的,有的认为是

献给若干人的。普遍看法是:从第1首到第126首是写给一位俊美贵族青年的;从第127

首到第152首是写给一位黑肤女郎的;中间个别几首和最后两首独立成篇,与主题无关。诗

集描述自然和人生,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新颖别致,音调悦耳动听;既有高雅诗行,又有粗

俗俏皮话,还有许多富于诗意的比喻、隐喻、戏言和出色的双关语,每首诗都充满浪漫炽热

的诗情画意。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诗集的汉译本出版近20种。早期以梁宗岱、屠岸和梁实秋译本

最为有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新译本问世,尤以辜正坤英汉对照《莎士比亚十

四行诗》译本受到垂青。自1998年至今的十多年间,辜译本分别在北京大学出版社、译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且一再重

印;我国香港、台湾及海外出版商也争相购买版权出版发行,足见辜译影响广泛,辜先生先

生也因此十分自傲。前辈如许渊冲在199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赞扬辜译莎士比亚十四

行诗第129首已经达到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即化境的境界。亦有后学称:“辜正坤先生于

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译本则不啻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在翻译过程中,辜先生注重诗歌?

译的等效功能,充分考虑到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性、英汉诗歌体式的不同,以及译

文读者的接受能力与审美习惯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语的行文优势,适当借鉴中国古典诗

词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因而提升了语言的诗意和韵味,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我们有理由认

为,较之其他同类译本,辜氏所译莎翁十四行诗更好地再现了原诗华美流畅的语言风格和炽

热的情感迸发。此外,译者在‘词曲风味体’方面所作的尝试也为英语格律诗的汉译开辟了

一条不乏借鉴意义的新途径。”② 有网民更是神话“辜正坤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最

好的”,并给出9大原因。其中3个原因是:“第一辜译准确、传神;第二辜译措辞优美,

是真正的诗歌语言;第三辜的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水平极高(网上点击辜正坤)。

然而事实与上述说法截然相反。笔者认为,莎翁原诗世所公认,无可挑剔;辜译毛病太

多,甚至不如诸多前译。现主要以第一首为例,从原诗真实意蕴和语言修辞层面深入剖析辜

译种种谬误与不足。笔者希望在新的世纪里,有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汉译质量问题能引起

我国外语翻译界、外国文学界和汉语界新一代专家学者们的切实关注。为了摒弃空泛印象式

评论,笔者按照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新批评派”主将克林斯· 布鲁克斯“文本细读”(closing

reading)原则,③ 采用以事实为根据的定性与定量方法(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同时提供笔者自己的译诗与之对照进行理性的评说。

Sonnet Ⅰ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10)a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10)b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rease,(10)a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10)b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10)c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10)d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10)c

Thy 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10)d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10)e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10)f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riest thy content, (10)e

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 (10)f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10)g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10)g

蒋坚霞译辜正坤译我们渴望尤物繁衍生息, (10)a我们总愿美的物种繁衍昌盛, (12)a

美的玫瑰才永不会死亡, (10)b好让美的玫瑰永远也不凋零。 (12)a

如同成熟者到时要谢世, (10)a纵然时序难逆,物壮必老,(10)b

娇嫩子嗣将其名声传扬: (10)b自有年轻的子孙来一脉相承。 (12)a

可你,跟自己的明眸订婚,(10)c而你,却只与自己的明眸定婚, (12)a

把自身当燃料滋养光焰, (10)d焚身为火,好烧出眼中的光明。 (12)a

在富饶之地制造着饥馑, (10)c你与自我为敌,作践可爱的自身,(13)a

与己为敌,对自己太凶残,(10)d有如在丰饶之乡偏造成满地饥民。(14)a

你现在是世界新的荣耀, (10)e你是当今世界鲜美的装饰,(11)c

是艳丽春天的唯一使者(10)f你是锦绣春光里报春的先行。 (12)a

你却把精华埋葬在花苞(10)e你用自己的花苞埋葬了自己的花精, (15)a

粗野小子,你浪费于吝啬。(10)f如慷慨的吝啬者用吝啬将血本赔尽。 (15)a

怜悯世人吧,否则这饕餮,(10)g可怜这个世界吧,你这贪得无厌之人,(15)a

你和坟墓,会吃世间一切。(10)g不留遗嗣在世间,只落得萧条葬孤坟。(15)a

纵观外形,原诗140音节,韵脚为abab cdcd efef gg;蒋译140字,悉依原韵;辜译字

数行数统计为:15字4行,13字1行,12字6行,11字1行,10字1行,即14行总共180

字/音节,多出于蒋译40字,多出原诗40音节,辜译字数庞杂,且各行长短不齐,还不遵

循原韵,。诗歌语言需要锤炼。译诗跟写诗一样,对语言要进行打磨,要像鲁迅说的那样“把

可有可无的字删掉,做到简洁凝练”。艾青说:“写诗就是用最小的篇幅给人以最大的快感”,

“我们所说的精练,是在共同的语言的基础上,要求不浪费,讲得少而得到的多”。请看诗

行的深度对比:

[比较] 原文第1行: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第2行: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蒋译第1行:我们渴望尤物繁衍生息,

第2行:美的玫瑰才永不会死亡:

辜译第1行:我们总愿美的物种繁衍昌盛,

第2行:好让美的玫瑰永远也不凋零。

[评论] 第1行desire是“渴望”。辜译“总愿” 是“总是愿意”(always wish)的缩合,

非固有词汇,最新《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08)未收录;always wish远不如desire

意味强烈。“总愿”不在行尾,无须考虑押韵,为何不用“渴望”而选择“总愿”?“总愿”

与“总院”音似,容易听错,如“我们(北京)总院援助西藏,他们(武汉)分院援助新疆”

(中国科学院在武汉有分院)。fairest creatures被译为“美的物种”表现出科学与逻辑

修辞知识欠缺。“物种”无美丑之分,除了“美的物种”,难道还有“丑的物种”不成?能说

熊猫是“美的物种”,熊(bear)是“丑的物种”吗?能说”马是美的物种,牛是丑的物种”

吗?每一“物种”都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一环,其生态和形态特点各有不同,相互之间不能

比较美丑。而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相同特点,可以比较“美与丑”。

“人”作为一个“物种”,不同人之间,既有性别、年龄、美丑、高矮、胖瘦、健壮之分,

也有聪慧、愚笨、穷富、强弱之别。不同人种之间不能比较美丑,不能笼统说“黑人(奥赛

罗)丑,白人(黛丝德蒙娜)美,那是种族歧视。对同是白种人而言,却可以说“玛丽莲·梦

露(从外表到内心)美,理查三世(从外表到内心)丑”,也可说“阿西莫多夫(《巴黎圣母

院》中的人物)外表丑而内心美”。creatures是“生物”(living things),被译成“物种

(species),词义缩小,很不准确。达尔文著作《物种起源》的原名是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s,此处Species能换成Creatures吗?辜译未能

区分species与creatures以及“物种”与“生物”的词义差别。creature除了指“生物”

(a living thing)外,还指“人”(a human being),尤指“娇媚可爱的女人”(a sweet and

charming creature),有一首蜚声世界的加拿大民歌Oh No, John,No,其第一段歌词是On

yonder hill there stands a creature/Who she is I do not know/I’ll go and court her

for her beauty/She must answer yes or no/O, no John, no John, no John no。事实上,

fairest creatures就是汉语“尤物”(即“美女”),诗人是对俊美男友的赞颂。辜译第1

行末尾“繁衍昌盛”四字搭配不当,习惯说法是“繁衍生息”或“繁荣昌盛”/“繁荣富强”,

如:“几千年来,我们祖祖辈辈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

上繁荣富强(王莘词曲)”。原诗第2行无too,辜译添加“也”不合逻辑情理,因为“物种”

是整体,“玫瑰”是部分,两者岂能平起平坐?

[比较] 原文第3行: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rease,

第4行: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蒋译第3行:如同成熟者到时要谢世,

第4行:娇嫩子嗣将其名声传扬:

辜译第3行:纵然时序难逆,物壮必老,

第4行:自有年轻的子孙来一脉相承。

[评论] 原诗第3行表示明喻的as被辜译漏掉(与此相反,原文第7行无as,第8行却增

加“有如”),莎翁语用方式被歪曲; by time是“到时候”,被译为怪异费解的“时序难逆”,

而人们只说“故土难离”。原文不涉及“时间先后顺序(the arranged order of time)”,

更没说“时序”“难以逆转颠倒”,怎能如此意淫莎翁!“难逆”是生造,由“难”字构成的

诸如“难看”、“难听”、“难说”、“难闻”、“难吃”、“难受”等二字词中的“难”,可用“好”

替换,构成“好看”、“好听”、“好说”、“好闻”、“好吃”、“好受”等说法,可是“难逆”的

“难”能用“好”替换成“好逆”吗?更离谱的是,第104首第6行In process of the seasons

have I seen被辜译为“我曾踱过时序轮回之桥”,原文同样既无“时序”之意,也无“桥”

的实体。两处完全不同的原文竟然译成同一个“时序”!第1首辜译“时序难逆”与第104

首辜译“时序轮回”也相互矛盾。原文第4行最后一词memory不是常用意义上的“记忆(力)”,

坊间诸多译本把memory译为“记忆”都不准确。此处memory是“(死后的)名声”(fame after

death;reputation of a dead person),如:He is of a famous memory(他死后名声很

好)。Bear意思是“保持继承(to have inherently)”,蒋译“将?传扬”与“名声”搭配,

准确自然。辜译将memory这个关键词漏掉不译而说出“一脉相承”显得突兀,“年轻的子孙

来一脉相承”的究竟是什么呢?跟“时序难逆,物壮必老”有什么关系呢?而莎翁的bear his

memory说得清楚明白:“传(承而发)扬(光大)其名声”。辜译第3行将《老子》第30章

“物壮则老”改成“物壮必老”不合时宜。“则”表示时间相承,语气缓和,与by time的

意思和语用功能近似;“必”是“必定或必然”,口气强硬,把话说绝,似乎让人觉得相反“物

弱”了还好一些,“物弱”还不至于“必(定会)老”!原文第3行表示明喻关系的as(“好

像”)被漏译或窜改为“纵然”,句意全变;而且“纵然”的使用有误,“纵然”就是“即使”、

“纵使”,引出一个表示假设让步的上半句,下半句由“也”字引出一个否定句,如:“今天

纵然有雨,也不会很大/纵使你当时在场,也未必有更好的办法/即使你再聪明,不努力也难

以成事”;有时候,上半句也可以是否定句,而下半句是肯定句,例如:“纵然他不支持,我

们也要干到底”。辜译第2首最末两个对句中两个“纵然”也属同类错误(原文哪里有表示

“纵然(even though;even if; no matter whether)意思的词语呢?这不是胡译乱译又

是什么呢?)。请看证据:

第2首第13行:This were to be new made when thou art old,

第14行:And see thy blood warm when thou feel’st it cold

蒋译第13行:你衰老时这将变得新鲜,

第14行:感觉血冷时又见它温暖。

辜译第13行:如此,你纵然已老,美却会重生,(12字,还平添两个逗号分割)

第14行:你纵然血已冰凉,也自会惜体重温。(“爱惜身体重温”讲得通吗?)

[比较] 原文第5行: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第6行: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

蒋译第5行:可你跟自己的明眸定亲,

第6行:把自身当燃料滋养光焰,

辜译第5行:而你,却只与自己的明眸定婚,

第6行:焚身为火,好烧出眼中的光明。

[评论] 辜译第5行“却”与“只”是冗词,去掉任何一个甚至两个都去掉都没有什么影响;

第6行“好”也是冗词,第2行开头也有“好”,短短五行之内连续使用两个“好”,拖泥带

水,不是原文简洁的语用风格。辜译第6行“焚身为火”不通,是生造说法,人们不说“为

火”,只说“微火(炖汤)”或“为人(处世)”、“为虎(作伥)”等,“焚身”与“粉身(碎

骨)”音似,增加听力难度;“焚”是“烧”,可说“烧香”或“焚香”,可说“引火烧身”,

不说“引火焚身”;可说“自焚”,不可说“自烧”,但可说“自燃”。语言习惯很重要啊!

[比较] 原文第7行: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第8行: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蒋译第7行:在富饶之地制造着饥馑,

第8行:与己为敌,对自己太凶残:

辜译第7行:你与自我为敌,作践可爱的自身,

第8行:有如在丰饶之乡偏造成满地饥民。

[评论] 原文第7行与第8行被颠倒翻译不妥。其一,两行末字“身”与“民”同韵,既然

对每行字数无硬性规定,也没有按“或披肝沥胆,竞一韵之奇,或呕心喋血,争一字之巧”

(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第二版)》绪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8月)原则翻译,那么,如此颠倒毫无道理;其二,如前所述,原文无表示明喻的as,颠倒

之后又添加“有如”,完全改变了原意;其三,原文是对自己的好友说话,辜译“满地饥民”

大大超越了这一界限,与400年前的英国人口稀少情况不符,当时即发生饥荒,也不至于像

旧中国那样会“造成满地饥民”。这是辜氏“英诗汉译翻译理论:英译汉——简→繁;归化

还原增色法”惹的祸。“偏造成”读起来拗口,破坏了原诗节奏美感,汉语习惯说“偏偏造

篇二:《体验英语1》Unit 7 -- Quotations on Learning Strategies

Culture Salon

Quotations on Learning Strategies

? “Knowledge which is acquired under compulsion has no hold on the mind”.

?? Plato, philosopher

“被迫学来的知识不牢靠。”

——柏拉图,哲学家(古希腊)

△ 柏拉图(Plato,Πλ?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大哲学家。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经济学图表等。柏拉图也记录了苏格拉底的一些话,为苏格拉底的名言,警示后人。

? “For learning to take place with any kind of efficiency students must be…actively working on

projects which they can relate to their values and goals in life.”

?? Gus Tubervile, President, William Penn College

? “They know enough who know how to learn.”

?? Hey Brooks Adams, literati

美国一个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说过:“一个人年轻时懂了些什么无关紧要,只要懂得如何学习就够了。”

(What one knows is, in youth, of little moment; they know enough who know how to learn.)

△ 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1838 -1918,通常被称为亨利·亚当斯),美国历史学家、学术和小说家。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185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他是亚当斯家族的成员,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的孙子。

△ 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

约翰·昆西·亚当斯驻俄国和英国时,查尔斯一直跟随父亲,因此他很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德语和俄语。他曾就读于欧洲的学校、波士顿拉丁学院和哈佛大学。1825年毕业

后,查尔斯师从著名的丹尼尔·韦伯斯特学习法律。尽管起点很好,但查尔斯却从来没有开业做律师。

△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1767年7月11日-1848年2月23日)是美国第六任总统(1825年-1829年)。他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及第一夫人爱比盖尔·亚当斯的长子。在进入政治领域之前,他曾担任过老师、跟律师。在詹姆斯·门罗时期担任美国国务卿,并发展“门罗主义”。解决与英国的许多纠纷,从西班牙手中取得佛罗里达,因此,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国务卿之一”。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继其父亲之后成为总统的总统。他二十岁就成了有名的外交官,曾出使欧洲多年,熟悉欧洲事务。1825年亚当斯当选总统。1828年美国总统选举,他竞选连任失败,1829年卸任后被选为国会众议员,是唯一一位当选美国众议员的卸任总统,直至逝世。

? “I haven’t failed; I’ve found 10,000 ways that don’t work.”

?? Thomas Edison, inventor

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1000种不成功的办法。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家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文名: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拥有众多知名重要的发明专利超过2000项,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

? “You can’t teach a man anything. You can only help him discover it within himself.”

?? Galileo Galilei, astronomer and physicist

你无法教会一个人任何事。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去发现自我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1564 -1642),世界知名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 又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

? “He who has seen much will have remembered much.”

?? Jean de la Fontaine, poet

Jean de La Fontaine (1621?1695) 法国十七世纪作家

△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是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 “I never teach my pupils; I only attempt to provid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y can learn…I

have no special gifts. I am just passionately curious.”

?? Albert Einstein, physicist

我从不教学生,只尝试向他们提供能够学习的条件。我无特殊才能。我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物理学家

篇三:外国爱情诗赏读

在我的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英国]莎士比亚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

当黄叶,或脱尽,或只三三两两

挂在瑟缩的枯枝上索索抖颤——

荒废的歌坛,那里百鸟曾合唱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暮霭

它在日落后向西方徐徐消退

黑夜,死的化身,渐渐把它赶开

严静的安息笼住纷纭的万类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余烬

它在青春的寒灰里奄奄一息

在惨淡灵床上早晚总要断魂

给那滋养过它的烈焰所销毁

看见了这些,你的爱就会加强

因为他转瞬要辞你溘然长往

(梁宗岱 译)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的十四行诗是世界诗坛的一颗明珠。以友谊和爱情,青春和美为主题,他一生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珍惜和依恋。

野蔷薇——[德国]歌德

一个少年看见一朵蔷薇

开在郊野里的小蔷薇

是那样娇嫩而艳美

他急忙走上前去观赏

满怀欢喜地对它注望

蔷薇,蔷薇,红蔷薇

开在郊野里的小蔷薇

少年说:我要摘到你

开在郊野里的小蔷薇

蔷薇说:我要刺痛你

使你永远记着我

我不愿受你的折磨

蔷薇,蔷薇,红蔷薇

开在郊野里的小蔷薇

粗暴的少年摘着

开在郊野里的小蔷薇

小蔷薇抗拒着刺他

悲泣叹息都是徒然

花儿不得不受到摧残

蔷薇,蔷薇,红蔷薇

开在郊野里的小蔷薇

(钱春绮 译)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诗句,这位德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一生写下了许多爱情题材的诗歌作品。由于诗人与一个牧师的女儿芙丽德利凯的爱情,使他写下了这首最早闻名的情诗。这首诗曾被音乐家舒伯特谱曲,广为传唱,成为世界名歌。诗人曾说:“我们诗歌的主题,最要紧的乃是爱情”。

如果你站在冷风里——[英苏格兰]彭斯

啊,如果你站在冷风里

一人在草地,在草地

我的小屋会挡住凶恶的风

保护你,保护你

如果灾难像风暴袭来

落在你头上,你头上

我将用胸脯温暖你

一切同享,一切同当

如果我站在可怕的荒野

天黑又把路迷,把路迷

就是沙漠也变成天堂

只要有你,只要有你

如果我是地球的君主

宝座我们共有,我们共有

我的王冠上有一颗最亮的珍珠——

它是我的王后,我的王后

(王佐良 译)

——英苏格兰诗人彭斯写有不少讽刺教会和宣扬民主思想的诗作,他最富有特色的作品则是抒情诗,朴实生

动,具有很深强的音乐感。他的爱情诗丰富多彩,犹如初放的花朵,充满清新和活力。从这首诗里,我们不难感受到爱情的纯洁、美丽和坚贞。

给玛丽——[英国]雪莱

哦,亲爱的玛丽,你能在这里多好

你,和你那明亮开朗的棕色眼睛

你那甜美的话语,似小鸟

像常春藤荫里寂寞忧郁的伴侣

倾听爱情时的啭鸣

那天地间最甜最美的声音

还有你的秀额——

更胜过这蔚蓝色意大利的苍穹

亲爱的玛丽,快来到我的身旁

我失去了健康

当你远在他乡

你对于我,亲爱的

就像黄昏对于西方的星辰

就像日落对于圆满的月亮

哦,亲爱的玛丽,但愿你在这里

古堡的回声也轻声低语:在这里

(查良铮 译)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这是英国十七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著名诗句。我们常从他的《西风颂》《云雀颂》里感受到这位仅在世30年短命诗人的不羁心灵和横溢才华。这首诗是雪莱写给他妻子的,是多么深情的内心表白!

我曾经爱过你——[俄国]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的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戈权宝 译)

——得到的爱是一种幸福与完美,未曾得到的,也许是一种失意与残缺,为你曾经爱过的人真诚祝福吧!这是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的,因不容于世俗决斗而死的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对不再拥有的爱的表白。

来!一只看不见的笛子——[法国]雨果

来!—— 一只看不见的笛子

在果园里悠悠地响。——

最和平的歌儿

是牧童的歌儿

橡树下,一池平静的水

掀起青黛的微波吧——

最快乐的歌儿

是小鸟的歌儿

但愿没有任何思虑搅扰你

相爱吧!永远相爱——

最称心的儿

是爱人的歌儿

(闻家驷译)

——这首柔情脉脉的情诗出自法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家雨果之手。大多数读者也许更熟悉他的小说名著《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从这首诗我们也能一睹大师的诗歌才华。雨果在1821年12月28日写给未婚妻阿黛尔.傅谢的信中说:“心灵中的诗,能启发人的高尚情感和高尚行为。”

亲爱的,你从一整个夏天到秋天——[英国]伊.勃朗宁

亲爱的,你从一整个夏天到秋天

都是从园子里采集了那么多花

送给我;而在这幽闭的小室里,它们

继续生长

仿佛并不缺少阳光

和雨水的滋养。那么同情地凭着

这爱的名义——那爱是属于我俩的

也请收下了我的回敬;那在热天

在冬天,发自我心田的情思的花朵

不错,在我那园圃里确是长满着

野草和苦艾,有待于你来耕除

可这儿也有玫瑰,也有常春藤

请收下吧,就像我惯常接受你的花

好生的护养着,别让它褪落了颜色

向你自己说,它们的根都埋在我的深心

(方 平译)

我的星——[英国]罗.勃朗宁

关于那颗星

我只知欣赏

(像灿烂萤石)

它能放光芒

一会儿变红

一会儿变蓝

以后我的亲朋

也都欣赏它

我那颗红蓝变化的星星

后来,那颗星,如悬空花鸟,不再闪光华

朋友们只好欣赏该星上的塞塔

那塞塔即使是他们的全部世界又于我何干

我的星即向我把灵魂开放,所以我爱它

(殷宝书译,塞塔指土星)

——凡了解英国文学的读者都知道,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学史上,有两位被称为“诗坛双璧”的诗人,那就是

罗.勃朗宁和伊.勃朗宁,后者又称勃朗宁夫人。伊.勃朗宁十五岁时坠马受重伤,双腿残疾,后与罗.勃朗宁相识、相恋并结合。她的《葡萄牙十四行诗》(1850年),是献给丈夫的深情恋歌,她的这首《亲爱的,你从一整个夏天到秋天》便是其中之一。而罗.勃朗宁写给妻子的便是这首《我的星》。诗人夫妇的爱情故事,本身便是一首凄婉、美丽的爱情诗佳作。

心灵挑选她自己的朋友——[美国]狄金森

心灵挑选他自己的朋友

然后把门关紧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