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乳山牡蛎广告语

广告2019-06-11 05:22书业网

篇一:互联网+特色农产品 乳山市牡蛎搭上销售列车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 乳山市牡蛎搭上销售列车

山东省乳山市抓住了“互联网+”这趟列车,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让“乳山三宝”等农副产品在网络平台上的销售额大增,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下面跟着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来看看其如何借助互联网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吧,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请联系鹿豹座。

“以前大樱桃上市的时候,我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到果园摘樱桃,吃过早饭,到路边摆摊,一个星期才卖200来斤。但现在,我一天就能卖三四百斤,多的时候能卖500多斤,这多亏有了互联网,足不出户就把钱赚了。”近日,说起“互联网+”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乳山市金谷之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创业者姜宇青笑了起来,一个接一个的订购电话让她应接不暇。

乳山市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仅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就达近百个,但部分特产都局限于本地市场销售,存在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知名度急待进一步提升。

自从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乳山农产品、水产品不仅能在最短时间销往全国各地,乳山品牌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以乳山牡蛎为例,网上售卖的日订单量最多达到5000单,日销量25000斤,在淘宝网牡蛎类目销量排名第一。

依托牡蛎、茶叶、大姜等丰富的土货资源,乳山市主动把握“互联网+”优势,出台了“鼓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扶持电商经济的意见”等一揽子政策,积极促进“电商+店商”的线上市场和线下市场融合发展,让更多的优质土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乳山土货品牌提升,需要完备的平台做支撑。乳山已建成了规模分别为5.3万、3万平方米的金谷之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智创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展示厅、办公区、仓储场地等设施一应俱全,使园区具有承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及物流运输等完善功能,吸引了包括农民电商创业者在内的70多家电商业户入驻。

鹿豹座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乳山通过邀请阿里巴巴、杰夫电商等专业讲师、电商专家等专业人士来乳,进行集中授课培训,提升电商从业人员的实战能力与发展理念。同时,在园区建设金谷之园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智创科技企业孵化器,

打造集大学生实习、创业、创新等于一体的“创客”平台。鹿豹座直属公司怒蛙网络是百度文库官方代理,可以承接企业百度文库官方认证及商业文库开户业务,如果您有相关推广需要,欢迎联系怒蛙网络。

篇二:乳山“三宝”

乳山“三宝”

乳山——中国江北最大的牡蛎生产区 乳山牡蛎百“蛎”挑一 牡蛎,乳山人俗称“海蛎子”,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海底牛奶”。乳山是“中国北方牡蛎第一市”,养殖面积6万亩,年产26万吨。乳山牡蛎生长海域盐度适中,水质肥沃,饵料丰富,达到国家一级养殖水质标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塑造了乳山牡蛎独一无二的品质,具有个体较大、肥满度高、肉质爽滑、味道鲜美等特点,所含蛋白质、锌、铁、锰、硒等均高于其它地区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具有保肝利胆、敛阴潜阳之功效。乳山牡蛎深加工产品主要有鲜食牡蛎、单冻牡蛎肉、半壳牡蛎、牡蛎罐头和保健品等,畅销日韩、欧美等15个国家和地区。 乳山——山东主要的优质大姜生产区 乳山大姜福寿妙方 乳山大姜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年产大姜30多万吨,是胶东地区最大的大姜生产基地。大姜种植在无污染的沙壤土中,形成了姜体肥胖、皮薄块大、色泽黄亮、筋少肉脆、辛香味辣的特点。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外,还富含姜油酮、姜烯粉和姜醇等。先后开发了鲜姜、姜糖、姜丝、结晶姜、寿司姜等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0年,乳山大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乳山大姜”跻身全国农产品品牌百强行列,品牌价值达11亿元。

乳山地处北纬36°~37°之间,是我国最北的露天茶叶产区,堪称“中国北方珍稀茶叶摇篮”,有茶园1.5万亩,年产茶叶500多吨,主打“乳山绿茶”和“胶东红”两大区域品牌。高纬度的半岛丘陵地理环境,使茶树全年休眠期长达200天。更耐寒的品质、更长时间的酝酿,造就了乳山茶叶叶片肥厚、汤色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耐冲耐泡的独特品质,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特别是硒含量十分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均优于低纬度茶叶,能够促进消化、消除疲倦、美容护肤、清心明目、延缓衰老。

篇三:乳山文化探源

乳山文化探源

郑华

乳山人杰地灵

故乡叫乳山。乳山在哪里?看中国地图,在山东最东边那块三面环海的胶东半岛的西南方,海岸线长达 185.6公里。她东邻文登,北连牟平,西毗海阳,南濒黄海,是威海地区的县级市。20世纪末被称作“金岭银滩”之地,21世纪又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乳山山水相依,风光秀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你要是来乳山,只须抬头看看那片天,即使是阴天,你看到的也是高清版的流云,就别说晴日里的那片湛蓝有多美了。

2008年冬月,在新成立的“冯德英文学馆”附近,路遇一年近70的老乡,他吃惊地问:“写《苦菜花》的冯德英怎么是乳山人,他不是牟平人吗?”这一问倒让我吃惊,乳山成立冯德英文学馆之前,我竟也不知道冯德英是乳山人。 时局如棋局,瞬息万变,因乳山建县晚,本土文化还没有来得及梳理和总结。乳山不缺少文明,自古以来最缺少的是文字证明的文明记录,这是现代人很难过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乳山的地域归属仍不稳定,1998年之前,乳山没有地方志供后人翻阅。不要提众多乳山人认为冯德英是牟平人,历史名人元兵部大司马于仲保,元宁海州刺史封开国侯姜房,元授武略将军孙琪,清徐州镇总兵邢洛书,八卦拳第二代传人宫保田等,现代各界名人,如剧作家左平,作家萧平、矫健,书法大师姜东舒,化学专家丁健春,表演艺术家宫子丕、赵守凯、倪振华,俄语翻译家姜炳言,光学专家李国华,画家张潭、宋志坚,作曲家于会泳(曾任文化部长)、吕远、王强,科普作家王敬东,逻辑学家于永萱,国家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开拓者、考察队长兼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高钦泉,国家级运动健将肖红岩等皆为乳山人,但外界多不知道这些古今名人是乳山人。时至今日,我在国家及省内一些整合地域文化资料的书籍之中,仍很少看到乳山名胜及风土人情的文字。1987年之前境内的历史文化档案分别归属于牟平、海阳,因此众人把冯德英当成牟平人、把于会泳、吕远说成海阳人,谁也不能说全错。只是时过境迁,当地域归为完整之后,其历史文化的确需要溯源梳理。

乳山物产富饶

乳山众多的文化一直处于迷雾当中。拨开浓雾,方知物华天宝,丝绸、黄金、秦米、对虾、小伏虾、大喜饼、龙角菜、册梨、苹果、板栗、大花生??众多的物产堪称乳山的“历史老人”,有水产之乡、水果之乡、丝绸之乡、黄金之乡等多种美誉。秦米、小伏虾(寨虾)、册梨在清朝成为贡品。2008年“乳山牡蛎”被国家工商局批准并公布为地理标志商标,这是全国现有唯一的一枚贝类“地标”。千百年来,乳山的物产不仅没有老态龙钟,反而更加精神矍铄地向后代传承延续饮食文化的历史,可喜可贺。

西晋崔豹著《古今注》记载:“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成茧,茧生蛾,蛾生卵,卵着石,收得万余石,民以为嫘。”由此可见晋时乳山北部山区一带有山蚕的放养历史。人们用柞茧缫丝织绸自用,之后

织绸技术不断改进。到了明代,柞蚕缫丝织绸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副业。明代孙廷铨所著《山蚕说》概其优点:“色不加染,黯而有章,浣濯虽敝不易色,日御之,上者十年而不败”。清代中期,乳山有了最早的织绸工厂——冯家村的“合成义”和“正顺昌”。看来宁海绸并不是那一家丝厂的产品商标,而是因乳山当时隶属宁海州而得名的。在宁海绸的盛名影响下,崖子的“和兴”、马石店的“大顺德”等厂家生产的乳山白宣绸、生丝绸、20码绸等绸缎,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很大。乳山境内的奎丰丝绸厂所产的宁海绸,除留作八路军军用之外,其余的销往香港、南亚各国及欧美20多个国家,换取抗战资金。

文字记载总是晚于历史存在。乳山的采金历史,自人类认识黄金后就开始了。史籍记载,隋代即有人井下开采黄金。宋代,境内采金业日盛。《元史?食货志》载:“产金之所,腹里九处,有济南、宁海??” 明万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遣太监陈增来胶东督采黄金。在今下初镇南东庄的露天采金矿坑至今仍在。清初,为巩固统治,朝廷控制采金,采金时断时续。光绪三年,李宗代在金牛山一带开矿。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与德国签约,允准德人开登州五矿,铜锡山矿为其一。德国人采金不顺利,共开平坑数道,直井3眼,历时9年的浩大工程,却也没有找到主矿,被迫于光绪三十四年停工。昏庸的清政府竟用白银32万两,赎回了上述的五矿。如今金洲、金华两大黄金生产集团公司从事金矿作业的人员达4000多人。

乳山民谣:“要想发的玄,不是打鱼就是放蚕”“要想快发家,南河去淘沙(淘沙金)”。这说明,丝绸和黄金这两大古老行业,曾长期决定着乳山山区人民的生活走向和精神面貌。

乳山历史悠久

要想知道乳山从整个20世纪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历史脉络或框架,对不起,那得像淘金子一样扒拉一下古书典籍。即便如此,你查阅到的零星文字,既不能确定源头,面对的又是岔路口。这些支离破碎的文字记载,特点是寥寥几笔,东一棒槌西一榔头,随着朝野的更替,夹杂在自有文字以来至新中国成立达4000多年的史籍中。先辈对文化的不自觉,加上频繁拆分或聚合的地域归属,无人将混沌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框架料理到清晰和完整。

20世纪末,文化的觉醒已经驱使有良知的文化人开始关注地域文化的滥觞。几经披沙求金之后,据境内考古实物证实,域内既有夷人祭祀太阳神的大祭祀坑,又出土过战国时期不同类型的青铜礼器和兵器、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盆形鼎、新石器时期的石磨盘,还有高规格的大型墓葬群,更有自西汉设置的育犁古城遗址,且育犁地名沿用至今。但唯独缺少记载文明的文字,让乳山从此在文明的门槛外一直徘徊。证物不言,文化自现。这不啻为封存几千前的文化堡垒撕开了一道口子,沉睡几千年的乳山文明的曙光终于从里面一点点变亮,直到豁然开朗。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字叫“夷”。东夷,是夏商周三代中原地区的居民对以海(渤海)岱(泰山)地区为主体的东方居民的称谓。东夷族所创造的史前文化也称为东夷文化。自西周以来,东夷文化有长达3000多年的“落后论”传统观念,被称为“野蛮落后之邦”,乳山地域的史前文化几无人知,史前文化研究亦属空白。更无境内文人著书立传,文化进程一度呈缺失断层期。

乳山考古学者赵钧波、王锡平在考证乳山发现的3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得出结论:乳山文明大致经历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三个文化时期。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期的中后期,乳山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尔后各个文化

时期的文化遗存均有发现,其中境内南黄镇南黄庄村的商周文化遗址,被考古界定为南黄庄类型,属晚期东夷文化遗存。这在邻县及全国其他地方均没有发现,所以乳山被认定为东夷民族的最后聚落地。在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中,东夷民族最后退守到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乳山境内。从而,两种文化在乳山结束了碰撞、实现了彻底交融。可以说,境域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文化几乎是同步发展的。另外,学者赵钧波的考古整理、道教研究等,对填补和丰富胶东地区的文化史,齐鲁文化史乃至华夏文明史,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乳山也就地图上巴掌大的那一块。这块土地山水相依,风景如画,婉如人间仙境,历来被部落首领或统治阶级争来争去。其纷繁的历史沿革,有如地底下的岩浆,沸腾,翻滚。1941年2月中国共产党划牟平县南部、海阳县东部成立牟海县,1945年1月更名乳山县,1958年10月撤县后分属牟平、海阳、文登三地,1961年10月复县,1993年8月撤县设市。从中可以看出,乳山就像一块大蛋糕被切来切去,境域在称呼上有牟海县、乳山县,其归属又分别有牟海行政公署、东海专区、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烟台市、威海市。

纸上的历史终觉短。但有历史就有文化,这与建县早与晚无关。面对令人晕头转向的乳山历史沿革表,人们想象不到朝代如此更替频繁的乳山,究竟有多少事情发生,对绝大多数乳山人来说,上个世纪之前的历史基本可用“鲜为人知”概括。

自秦汉开始,战争或疫病迫使中原人口不断迁来,与境内土著居民一起,为躲避战乱,众多人落脚不长时间又陆续不断移走。来来去去,境内居民就像流通的血液,新陈代谢太快,到北宋时期,村庄情况尚无史籍记载。元末,有100多个村庄的记载,延续至今的仅37个村。到1941年建县时,村庄达到668个,延续到2011年的有601个。这些人口,土著人已经不多了,绝大多数人口都是中原移民,人们的祖先来自各个朝代,从云南、河南、湖北、江苏、河北、安徽、福建、山西、北京及山东内部不同的地区辗转迁入。《山东省乳山市地名志》详细记载了境内120余姓(现境内实有姓氏200余种)、250余支居民的祖籍、迁入时间、迁入地点和分布情况。从育黎村的居民姓氏多达80多个,可以知道外迁移民之众。小小的弹丸之地,居民组成来自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原不同地区的文化最后在乳山一地融聚汇合。我在想,移民纷纷而来,人员明显庞杂,大家相互都不熟悉,生活习惯又存在相当的差异,文化记录难免滞后,即使有文化自觉的人士,估计一时也如“老山西吃蟹子,不知打哪儿插嘴”如此一代又一代,乳山这块地方,就在居民年年“换血”的状态之下,由于战乱和疫病,由于频繁的归属,又迫于生计,囿于毫无头绪,文字记载这件大事,确有困难,难以拾掇。

乳山文化丰厚

乳山酷似中国雄鸡版图上的一只蝶,蝶生蝶灭,雄鸡掌握生杀大权。尤其在信仰方面,兴盛几代的佛教和道教,政府一声令下,于民国时期大部分一夜间销声匿迹。

佛教自晋时传入境内,盛行于唐、宋。至北宋末年,有较大寺院20余处。最大的有两处,乳山民间有“南有洪兴院,北有寿圣院”之说。还有天然石雕园中的??吩汉腿?毯弦坏??纳剑?婺R膊灰话恪=稹⒃?逼冢?澜绦似穑?燎寮吻炷昙洌?兴略?0余处。民国时期,有半数寺院改充学校,僧侣星散。据1941年调查,境内有寺庙30座,僧尼15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僧侣还俗为农,寺庙全部拆除或充作公用,佛教活动停止。

境内道教研究,当首推赵钧波的成果及功绩。他利用节假日踏遍胶东的13座道教名山寻踪探道,仅考察昆嵛山中的古碑遗迹竟达30多次。对金元时期惊动朝野的王玉阳全真道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成为山东省唯一涉足其中的研究者,并专为冯家圣水岩玉虚观碑写了一篇史料详尽的研究论文,阐述了玉虚观碑文的书法价值及全真道嵛山派是发祥在乳山的史实。为了考证道教北五祖之一王重阳及全真七子的史料,1990年春夏之交,他自费跑到北京首都图书馆查资料,在任继愈先生的特批帮助下,将《道藏经》和《道家金石略》等道教要集成功复印,为丰富乳山地域文化资料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山东是孔孟之乡,历代来自中原地区的众多移民一直尊崇儒家思想,到清代,境内人才辈出。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午极镇张氏立村500多年的泽上村。据泽上村文化人士张书高、张高等先生收藏的资料显示,泽上村是片崇文尚礼、尊师重教的热土,堪称乳山书香第一村。据不完全统计,自明代建村至清朝末年,全村获庠生以上学位118人,其中明代2人,清代116人,另外还有多人精通医术、书法、绘画、文学等。最具代表性的古今名人有张需讷、张崧、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著名国画家张潭。张氏家族保持“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和平为宝贵,孝友得安祥”的祖训,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村中先后有近200人考入高等学府。

康熙年间,泽上张氏11世张?n,他本人及其7个儿子连续考中廪生,其中有两子升为贡生,一子考中举人,一子考中进士,因此被誉为“父子八大廪,天下第一家”。乳山最负盛名的是张?n之孙“东海才子”张崧,1726年中举,年仅20岁。第二年春进京参加会试,又考中了贡士。殿试时,雍正问他都读什么书,他脱口而出:“我是无书不读。”结果雍正皇帝十分不喜,疑其狂傲,判他与金榜题名失之交臂,只落得个回乡“候缺”。宁海知州张?仰慕张崧的文才,聘其为瀛洲书院的主要负责人。史载,乾隆二十年(1755年),晚年张崧出任河南滑县知县。为官三年,关心百姓疾苦,善于断案,政绩卓著,勤卒于官,曾获御赐“半朝銮驾”、百姓赠送“万名衣”。张崧一生所授的弟子,以后多为天下名士。管理书院期间,他有《向若新稿》《眼学堂诗集》《山蚕谱》《幼海风土辩证》《旅食贤已录》《白蜡虫谱》《北菌谱》《修志管见》等共计26卷著作问世。这些书,张崧想出版而交不起钱,后来他的曾孙张存素把底稿送到济南商务书局,结果也因交不足钱而未能出版,但他的著作却引起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史志引用了他著作的章节。此手稿现存山东省图书馆。

如果张崧的这批著作能够出版流传,乳山文化何至于时至今日仍名不见经传?张崧先贤地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他的著作先是被旧牟平县志引用,后在民国时期,经山东著名方志家于清泮(今乳山市大孤山八里甸村人)总纂引用史料并穷三年之功,在1936年战乱年代出版10卷《牟平县志》。

乳山民国前的历史沿革,当归功于清泮版的《牟平县志》。当

时编志困难重重,“访稿既未缴齐,县卷又多散失,参考书更左支右绌,在在俱形棘手”。征集资料期间,于清泮对乳山故里一些存有疑义的古城遗址的确定及其沿革,往往事必躬亲。1935年,为确定汉育犁古城遗址的确切方位,并纠正谬说,于清泮曾亲临古城遗址勘校凭吊,并立“育犁故城碑”,撰文记叙育犁古城之沿革,现其碑犹存育黎镇城阴村,供全市人民瞻仰凭吊。《牟平县志》问世70余年,为历史保存了许多重要的文献,成为现时诸多研究山东航海史、捻军兴衰、全真道教、民族、教育、盐业、水产、地名、战事、民俗、方言、艺文等的论著的参考

文献。这为《乳山市志》编撰,提供了权威的蓝本,其中有关乳山地域的历史及文化全部剥离入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乳山地域文化的部分史料来源,得益于先贤张崧的学富五车,更得益于清泮方家心系后代的文化自觉。此举,当是现代文人的楷模。

乳山文化四次大突围

乳山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清代的张崧、民国的于清泮,多少年来一直缺乏文化人的自觉整理,致使域外不闻乳山事。这也不能全怪乳山的文人不作为,因乳山境域在整个中华文明的进程中总是不稳定,特别是上个世纪中期前后十几年内曾经三分天下,一部分归属于烟台牟平县,一部分归属海阳县,还有一部分归属文登县。今人感到欣慰的是,自20世纪八十年代起,乳山文化出现了四次突围性的飞跃。

由乳山市党史市志办公室总编纂、全市各系统参与供稿的《乳山市志》自上世纪80年代初筹划编纂,后三延下线,从旧方志、历史档案、图书报刊、党史资料、及各单位提供的史志资料及社会调查中整合编撰,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于1998年1月最终顺利出版。虽然当属史志界的事,但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堪称乳山地域有史以来第一部简体百科全书。有存史资政、益世育人作用的史书出版,是乳山地域文化的第一次大突围。

然而一个地域的文化,一本志书并不能包罗万象。域内还有人文民俗等多学科文化门类没有做详细系统的整理。上世纪80年代,辛明路到省里参加一个文学笔会,外地文友认定冯德英是牟平人的事,令他倍感难过,地域文化的缺失,令异域人看不起。辛明路一回乡,立即着手收集民俗资料,收集了一些民间家传的庆典、医疗、祭祀、歌谣等笔记资料,做了大量访谈记录,潜心钻研地域民俗文化。经过30年的努力,他对乳山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人生礼仪、民间传说故事、节庆礼仪、乳山俚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同时他还潜心编纂了《大乳山下》《乳山盐志》,地域文化方面的作品大篇幅地入选《乳山民俗漫谈》《山东文化通览》《中国海洋文化》等书籍。从2003年起,辛明路邀请笔者参与地域文化的整理,我们致力于宣传乳山人文民俗的文字作品,在报刊、书籍、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是乳山地域文化的第二次大突围。

1992年,辛明路发表的《大乳山的传说》,为母爱由自然现象向文化现象升华起到了启帷作用。2005年,大乳山景区确立了“母爱千年温情湾、福地养生大乳山”的景区形象定位,开始了母爱元素景观的建设。2007年,乳山市委、市政府根据民俗中深厚的母爱文化底蕴和借鉴大乳山景区的形象定位,科学地提炼“母爱圣地、幸福乳山”为城市名片。此城市名片的推出,点燃了全市各阶层宣传母爱文化的热情。母爱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更好地提高了乳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乳山地域文化的含金量。

家住大乳山下的辛明路作为母爱文化的先行研究者,自幼就受到神奇母亲山的精神哺育。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他就意识到乳山的圣母元素特别多,自然山水中、精神层面里、人世间都有圣母的身影。大自然中的母爱图腾大乳山为大地圣母,神话故事中拯救众生的三圣母为神话圣母,中国描写母亲的成功作品冯德英“三花”中的伟大母亲为人间圣母。母亲对子女的爱,有的时候儿女看得到,有的时候看不见。所以说,乳山的圣母元素,最符合母亲大爱无疆的母爱文化特质。2010年,由辛明路最先提出的“乳山有三个圣母”的论断,发表后立即得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