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书法的赏析

赏析2019-06-11 07:31书业网

篇一:书法赏析

榆 林 学 院

书 法 赏 析 论 文

题目: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2010年6月27日

摘要

书法之美主要表现在字体之美与风格之美两个方面。书体以及书体之

美,是随着文字的演进而成为历史的形成和变化的。在书体发展史上,

一共出现了篆、隶、楷、草、行书五种,本章着重论述了这五种书体的

群体风格特征。书法风格的变迁随着时间、朝代的更替而不断发生。政

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均会导致不同的书法风格的出现。

如果把书风的起点定在商周,以清代和近现代作为终点的话,书法的风

格经历了“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南北朝尚

法”、“唐朝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态”、“清代尚质”等

文化特色的流变。

关键字: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目录

==================================================================================

<一>字体之美

一.篆书之美????????????????????3

二.隶书之美????????????????????4

三.楷书之美????????????????????4

四.草书之美????????????????????4

五.行书之美????????????????????5

<二>风格之美

小节????????????????????????6

参考文献??????????????????????7

==================================================================================

字体之美

字体有时又称为书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为字的形体结构。如古文、小篆、

隶书、八分、章节、行书、楷书、草书等。二指书法流派。如欧体、柳体、颜体等。

字体及字体之美,是随着文字的演变而历史地形成和变化的。东汉的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提到:“自而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

五曰摹书,八曰隶书。”这是关于书体较早的描述。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只有

篆书、隶书两种字体。东汉之后,随着文字的不断演进,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意

义上的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每种字体有着自己的独特之美。

一、篆书之美

篆书,是文字之“祖”,书体之“宗”。在书法美历史流程上,早期阶段的种种文

体均可归结为“篆”之群体。

(一)园劲婉通,力 气长 篆书最大特征就是“圆”。当然也有方折的,如甲骨

文、秦汉瓦当文字等,但这有其特殊原因,甲骨文是以刀刻在坚硬的甲、骨之上的,

当然以方折为便;瓦当文字也主要为适应特定的空间范型。总的来说,篆书是以圆

为美的。历来以“圆”为品评标准的,可以说,“圆”是

篆书而最主要审 美特征。《泰山刻石》(如图一)以及作

为小篆前身的《石鼓文》(见图二),可以说是篆书的代表

作品。

(二)屈伸自如的“龙德”之美 古代对于篆书和

篆刻的品评,常有“龙德”之喻,如董其昌在《陈氏古印

选引》中云:“《岣嵝》\《石鼓》之旁出而为钟鼎,《峄

山》\《鸿都》之旁出而为图印,是皆有龙德焉。” 其

在《古今印则.跋》中有云:“相斯之以《峄山》碑碣法

而用之小玺,如神龙之入指甲,别有结馔。”王文治在《铜

鼓书堂藏印谱.序》中云:“汉人刻印.....缩寻丈尺寸中,屈伸变化,有龙德焉。”

龙在华夏文化传统里,有着悠渺遥远的时间和广阔无垠的空间意味,有着崇高的文

化地位和丰富的美学内涵。 就书法来看,人们往往把草书比作龙蛇。它是一种

“飞龙在天”的龙德之美,是动态的\显态的\威灵赫赫的;篆书的“龙德”之美

则体现了一种“或跃在渊”的龙德之美,它是善于生长,富于变化的,是静态品,

其中每一个字无不屈伸自如自如,变幻不居,富于龙德之美。

(三)在章法上,大小错落\齐正参差与大篆结体屈伸自如、因势而变的龙

德相应,其章法上必然大小错落,欹正参差。篆书章法应变欹与参差,但参差不能

过度,要在参差中见出整齐来,也只有参差,才是真正的整齐之美。对于这种风格

的美,历来鉴赏家多有评论。米芾《海岳名言》云:“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

篆籀各随字型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

大篆这种各

随字型大小,落落若星辰丽天的章法之美,在某些长篇甲骨文以及长篇的金文作品如《散失盘铭》、《毛公鼎铭》中体现得尤为典型,其字形或大或小,或正或欹,或长或短,或俯或仰,参差不齐,错杂成文,确乎能令人想起满天星斗,精神四射。大篆的这种屈伸自如、各尽物行的形式美,在秦的《诏铭文》中也有体现。

二、隶书之美

隶书起源于东汉而盛于魏晋.汉隶,因其上承秦篆古隶,下启

章草、今草、真书,朴厚拙重、纯真隽永而又充满活力,既充

分体现了汉代书法艺术觉醒时期的时代精神,又开魏晋南北

朝及盛唐书法艺术之风范,故而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认为是光

辉灿烂的一页.历时二千载,汉隶之无穷魅力仍熠熠生彩,许

多作品更为今人学习书法的典范.

三、楷书之美

楷书要求的重心平稳就是来源于古人对地球上任何静物的再认识和应用;楷书的“上紧下松、里紧外松”,其实就是对人体之美的再认识和应用:而楷书的“左紧

右松”又是基于人右手握笔所形成的一种视觉和用笔习惯的

反应,同时它更是中国人自古倡导的“自强不息”精神的体

现,因为横画的上斜,迎合中国人积极向上的审美习惯,在

横上斜的基础上,导致所写之字具有右端向右斜飞之势,这

时,将字的右半部分写松些,以求达到重心平稳的视觉效果。

再比如:楷书的疏密得当、比例合适、结构匀称等,都与人

体之美、中国古代建筑之美有着不可分割的审美关系。

四、草书之美

草书之美是动态的,动感来自“飞白”,此乃毛笔字所特

有。当笔颖欠墨执笔者运臂如风时,笔锋在纸面扫过显出黑

白相间的飞白,笔飞墨舞当非过誉。草书是既有二维空间构

架又显时间变化的三维时空艺术,具有极大的自由度。狂草

连笔自上而下一气呵成,宛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草书的这种居高临下一泻

篇二:书法艺术赏析

1、如何欣赏中国书法?

因为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不管是写在纸上,还是刻在石上,最后看到的只是文字,不过就算是写字,不是那么简单,写之前要分析字形,选择字体,写在什么物件上要用什么材料,选用什么笔,最重要的是写字的人想表达什么情和境, 最后才是落笔成书。所以,作品本身是书法,整个过程也都是书法。第一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是一种构成艺术,第二笔是手指的延伸,或疾厉、徐缓,或飞动、顿挫,皆受书家意志的驱使,所以书法创作是一种表演艺术;第三,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观者从作品中亦能体味出书家的个性,情感,思想,所以书汉是一种个人艺术。

2、晋代最有名的书法世家是?他们的代表作有哪些?

晋代最有名书法世家就是王羲之、王献之所在的的琅邪王氏。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王献之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新月帖》等。

篇三: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何赏析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何赏析(转)2011-07-21 14:22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摒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

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参考。如果进一

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

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干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

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一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的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

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

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渚”,“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八、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即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的复写。通过这种心领神会的“内模仿”复写,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画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画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

篇四:书法鉴赏感受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