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excel函数说课稿

说课2019-06-11 08:59书业网

篇一:试讲_计算机基础_Excel公式_说课稿

说 课 稿

各位评委:

老师好!我叫** ,来自 **学院 。

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第2章第2节excel公式(板书),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EXCEL函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用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学习sum, average, max, min, rank, if, mod, mid, count, countif, sumif函数。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重点:借助“函数帮助”,掌握sum, average, max, min, rank, if, mod, mid, count, countif, sumif

函数的语法

? 教学难点:if、countif, sumif、rank函数语法和绝对单元格地址引用的方法 ;

3.教学目标

理解Excel中函数的概念;以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例子,分析、掌握使用函数处理数据,并完成一定的数据处理任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知识目标:

(1)了解函数的功能。(2)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我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组织教学 与学生互致问候检查出勤

复习上节课内容Excel格式设置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3分钟)

函数计算这部分内容学起来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生活,询问各类成绩表的做法。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算术运算求和,实践证明:在所求数据比较多的情况下,这种把单元格地址一个一个相加的方法太繁琐,而且容易出错,从而引发思考:能否简化操作?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呢?由此引入函数计算,顺利导入新课。

2、提出任务,讲授新课

(1)首先演示使用SUM函数,求每个学生的总分。(5分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指导学生查找函数帮助,讲解SUM函数的语法。

第2步:求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第3步:求出所有学生的总分。

(2)学生动手(10分钟)

告诉学生函数名称,学生查找函数帮助,了解函数语法,完成表格平均分(average),最高分(max),最低分(min),及格率(统计个数count, 统计满足给定条件的个数countif),等级(逻辑判断if)(总分大于200分为“优秀”,其余为“一般”)的计算。

(3)拓展练习(8分钟)

设置本练习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A. 巩固新知 B. 函数嵌套的使用

更改等级的评定方法:总分大于240分为“优秀”,大于200分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重新评定等级。

排名(rank)的计算。提示:求名次时要用到绝对引用。

(4)巩固练习(15分钟)

性别、男生平均分的计算

取子串函数mid, 求余数mod, 计算满足给定条件的和sumif.

提示:根据现行的居民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定,正在使用的18位的身份证编码,它的第17位为性别(奇数为男,偶数为女)。

(5)作业点评(2分钟)

3.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学习Excel 中常用函数的使用,使我们认识到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Excel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还能数据排序、筛选、制作图表等操作,在以后我们将逐步学习。

4. 作业布置(1分钟)

《计算机应用基础》 P225实训11

五、教学后记

高职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能力,所以本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篇二:《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EXCEL中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计算》

说 课 稿

王艳艳 2013年5月

《EXCEL中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计算》说课稿

我叫王艳艳,来自首阳山一中。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EXCEL

简单计算》。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基础上,初步体验一下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而公式和函数则是EXCEL数据运算的重要方法,所以本节课以数据处理为主线,教会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将能力培养渗透到EXCEL操作技能中去。 二、学情分析:

我们是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但因为电脑的基本普及,计算机基本操作这一块对学生并不完全是一个盲区,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他们操作不规范、单一化,特别是对数据处理的认识不多,对比较抽象的函数知之甚少,所以,我想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比较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分析,我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简单了解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 技能目标:

1、熟练应用公式。

2、熟练应用常用函数“SUM”、“AVERAGE”和“IF”。 运用公式和常用的函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常用函数中If函数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由一项具体任务(学生成绩统计表的有关运算)引入,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要结合教学实际辅以演示法,同时要做好巡回指导。 六、教学准备:

学生电脑桌面上保存两个文件——“学生成绩统计表”和“公式的简单应用”。(快捷方式)

中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月考结束了,成绩怎么样呢?王老师用WORD制作了一个成绩统计表,输入了学生的成绩,然后用 “表格”中的“求和公式”算学生总分,全班35名学生,王老师反复使用了35次“公式”命令,算完后,发现某个同学的分数输错了,又用 “公式”算了一次。真把王老师累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帮王老师提高一下工作效率,EXCEL就有较强的运算功能。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活动一:学习公式

一、认识公式:

1、格式:= 表达式(表达式由数据和运算符组成) 提醒:公式必须以“=”开始。

2、自主阅读课本P72:认识常用的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式。圈出一些不同于数学符号的运算符。

3、举例认识公式:

1)= 65*23 2)=(A1+D6)/ 3 3)=SUM(A1: F1)4)=``合格`` 分析:表达式中数据可以是什么。优先级怎样来实现 二、运用公式:

1、设置了一个数学任务:(桌面上双击打开:“公式的简单应用”文件)

计算X取1至10时对应的Y值(Y=3X+2)。

2、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同步操作:(让学生对公式的操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探究:

为什么根据第一个单元格的值“拖一拖”就算出了后面所有的答案呢?到底后面的单元格里公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拖动过程就是“复制公式”的过程。复制公式的过程中单元格地址(X的取值)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从而保证了“Y”值的准确性。 4、小结:

1) “填充柄”复制公式过程中,必须存在一个变量,那么这个变量就是单元格地址(相对地址)。相反,如果里面含的全是不能变化的常数,则无法实现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

2)在公式输入时,除了双击活动单元格输入外,还可以在在公式编辑栏上完成。 三、大练兵:

1、回顾公式应用的操作步骤。 2、 解决我们的主要任务:

打开桌面上“学生成绩汇总表”,利用公式进行以下运算:求出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 教师巡回辅导:

通过练习,学生基本都能运用公式算出总分和平均分。但是同学们思考一下: 现在成绩表中是7门课程,那假设有更多,公式将要输入很长很长。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实际EXCEL中已将常用的一些公式预设为某一种函数,直接拿来就可以使用。

活动二:学习函数

一、初识函数:函数实际上是EXCEL中预先定义好的公式,。

1、常用的函数有:SUM(求和) ,AVERAGE(求平均值),IF(条件函数),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等。这节课主要学习前三个函数。 2、格式:函数名(参数) 二、应用函数:

1、教师简单演示:(利用SUM求和) 2 、探究:

1)“函数参数”对话框中,右侧有个折叠按钮

的是为了什么?

2) 除了菜单栏“插入”——“函数(fx)”命令外, 什么地方也曾出现

过fx?

三、大练兵:

1、尝试用工具栏上“∑”按钮再次来计算学生的总分。(老师已用过了“函数”命令) 2、用“AVERAGE”函数来计算学生的平均分。

3、用“IF”函数来完成一项任务:平均分>=500分的学生,“等级”里面显示“合格”,否则,显示“不合格”(参照课本P75页内容,小组讨论完成)

4、假设“兰洁”的数学成绩输错了,应改为“85”,那么观察一下后面的“总分”和“平均分”有没有变化?

评价:评出优胜组——操作最快最准确的组。

再以条件函数为例进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实际上每个函数对话框下面对参数已做了详细的描述,要靠自己去理解。

2)如果参与计算的单元格数据发生了变化,公式或者函数所在单元格数据会自动更新,所以答案自动纠错也是EXCEL强大运算能力的体现。 八、教师小结:

今天学习公式和函数内容相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课下不断的练习,学习更多的函数,更重要是能熟练地用它们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九、拓展延伸:

,老师两次单击它,目

用函数时,函数参数中我们选定的往往是连续区域, 那么不连续的区域,该如何呢?分析:sum(B2:G2),是一块从B2到G2的区域,该冒号表示连续的区间,不连续的区间是如何来表示呢。比如:sum(B2,G2)表示只有求B2和G2单元格的和,即不连续的区间可以用“,”来表示,选取的时候只要摁住Ctrl键即可。 十、作业布置: 1、P76:自我检测

2、自主阅读P77:相关信息附: 板书设计:

《EXCEL中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公式。

2、熟练应用常用函数“SUM”、“AVERAGE”和“IF”。 3、运用公式和常用的函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活动内容:

活动一:公式的使用 活动二:函数的使用 解决任务:

对《成绩表》进行一系列运算。

篇三:EXCEL函数的综合应用教案

EXCEL函数综合应用——

从身份证提取“出生日期”、“性别”信息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余美珠 陈小明

【教材分析】

“EXCEL函数综合应用——从身份证提取“出生日期”、“性别”信息”是在讲授《计

算机应用基础》第4章第6节“公式与函数运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开设的一堂函数综合应用实践课。本节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较高的实用性,为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理论知识,实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操作平台,通过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和亲身

经历感受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学情分析】

职高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和好奇,对学习技能有强烈的欲望,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但学生缺少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意识,缺乏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结合上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mid( )、isodd( )、if( )函数的语法和功能。

难点:综合运用if( )、mid( )、isodd( )函数功能应用于生活,快速高效地处理由身份证提取“出生日期”、“性别”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居民身份证所包含的各类信息。

掌握mid( )、isodd( )、if( )函数的语法和功能

技能目标:综合运用if( )、isodd( ) 、mid( )函数,从身份证提取“出生日期”、“性别”信息,深入体验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现代办公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 页 共 4 页

第 3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