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三角函数周期性评课

评课2019-06-11 09:08书业网

篇一: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评课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评课

米行云

乔世忠老师讲的是高一下册第四章第十一节《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明确、具体、恰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处理注重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恰当地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串,每个小问题的设置既明确具体,又有适当的难度;教学方法的设计注重了启发式原则,体现了教师的“两导”的作用(即引导者、导演),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比较恰当,便于逐步地诱导学生正确理解重点知识。在教师有效的调控下,学生的参与积极的、主动的,教学效果好。

一、几个亮点

1、课题的导入设计新颖,富有哲理性。首先,乔老师由著名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支起地球”开始,引出一名科学家应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接着,引出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并辅以精美的图片,接着,从飞瀑的图片中抽象出一段曲线,从而引导学生联想:这段曲线与哪一个函数的图像接近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即《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对于这节课,乔老师精心策划了问题的情境,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效果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合理。正切函数的图像是这节课的重点。如果课堂上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解决,操作、展示难度大,非常繁琐。在此,乔老师合理运用多媒体

辅助手段中的FLASH动画,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正切函数图像的画图过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例、习题的选配合理。实际上,教材中这节课只是在练习题中有几道与图像有关的题目,并没有配套的例题。乔老师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选配了恰当的例

题与练习,比如画图题、结合图像求满足不等式的x的集合等。这些题目的选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有助于逐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4、肢体语言地运用合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正切函数的图像,乔老师运用了肢体语言。他面对学生左胳膊自然下垂,有胳膊上举,同时说道:我现在的样子就很像正切函数的图像,是吗?但此时有学生回答:不是。这时乔老师背转过身面对黑板说:我这时的样子才像正切函数的图像。这样的设计,显然有助于学生记住的样子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此同时,在很好地展示教师自身教学基本功的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几点建议

1、学科语言仍需锤炼;例如,数学语言要严谨,精炼,读字要准确。

2、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出现错误应及时指正;

3、新授课上时间的分配要更趋合理,尽量较少复习课的痕迹。

瑕不掩瑜,总之,乔世忠老师的这节课不失为一节成功的展示课。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艺术的尽善尽美性正是教学研究讨论的魅力所在,它必将吸引着我们无数的教师为之探索。

篇二:1.2.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点评

《1.2.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评课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仇炳生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三角函数中的基本公式.本节课的要求是探索并证明三角函数的4组诱导公式.经历诱导公式的简单应用,进一步体会诱导公式在三角函数化简中的作用.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是由这个角的终边所在的位置决定的,因此分析角的终边位置的特征,成为探索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突破口.角的终边和对称成为引领本节课的两个关键词.执教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问题串的方式,紧紧抓住角的终边位置变化的特征,放手让学生体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样求呢?点出本节课的主题,接着由以下3个问题:

(1)求3900的正弦、余弦值;

(2)你能找出和300角的正弦值相等但是终边不同的角吗?

(3)如果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

组成问题串,引领学生逐层深入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导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问题(1)导出“角的终边相同,则它们的同名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即诱导公式一;

问题(2)导出“角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则它们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的绝对值一定相等.”即诱导公式二;

问题(3)则由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或关于原点对称相同,分别导出诱导公式三和诱导公式四.

为了便于学生探索和降低分析问题的难度,教师设计的这几个问题多数是从一个特殊问题开始,但对每一个问题的讨论都立足于获得一般的结论.同时,这3个问题又通过几个问题进行串联,使得整个问题的组合形成一条科学合理的研究途径.由问题(1)得到“角的终边相同,则它们的同名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以后,教师运用互逆命题的关系,不失时机地提出“如果两个角的同名三角函数

值相等,那么它们的终边一定相同吗?”为了便于探索,提出问题(2);在解决了问题(2)得到角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关系以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下面我们还可以研究(角的终边关于)什么(对称)呢?” 进而提出问题(3),也为研究关于?

2??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埋下伏笔,充分

展现了探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思维过程,也向学生传授了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常见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一开始就点明了主题: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还突出了探索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主线: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指明了导出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思路,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方法和保证.

在学生证明诱导公式二的过程中,当?是第三象限角时,角?和?

边关于y轴对称叙述不够清晰,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说明:角?和???的终??的终边可以看作始边为x轴的正半轴和x轴的负半轴分别按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0)角的终边位置.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学中也可以将问题(2)改为“你能找出和300角的余弦值相等,但是终边不同的角吗?”从而先导出诱导公式四.

本节课执教老师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探索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衔接自然,思维流畅,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篇三:奇偶性评课稿

评课稿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

一、教学目标明确、适合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从三个维度确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个教学活动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达到了这些目标。

二、教材处理科学、正确的处理了教学内容。关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函数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为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打下了基础。同时讲课中以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特点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意了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思想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尤其是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和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方法得当、灵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关老师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我们知道衡量教学思想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看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看其是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情感等。当代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能力加工厂。

四、教学效果明显。有效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依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不能只简单定位于过去的那种传统的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落实,相关的基本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训练,而更主要的是看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来统帅整个教学过程 ,在这一点上关老师做到了。

另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经历了求知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建立了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整节课师生关系融洽,大家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对新知的学习。如果说美中不足的,那就是关老师的普通话再标准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是一节好课!

谢谢大家!

市一高 荣立江 手机:15939319861 2016、5、4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