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补理想信念之“钙”,铸价值引领之“魂”,强道德建设之“基”,正社会

建设方案2019-07-09 02:44书业网

篇一: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着眼“四个全面” 勇担精神文明创建新使命

精神文明创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蓬勃兴起,群众基础深、社会影响广,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沿着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精神文明创建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着力提高认识,认清精神文明创建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韬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新遵循。它要求我们从更高站位、以多维视角审视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国际视野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借重中国。但西方敌对势力也始终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千方百计进行西化分化、干扰遏制,竭力抹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国家的精神独立性,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我们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短短6年时间,我们必须既推动经济健康增长、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既使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又让精神定力更加牢固,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从战略要求看。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精神文明创建要切实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自身也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开展工作。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征程,需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必将营造党风政风清正廉明的“大气候”,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抓住党风政风好转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从群众期盼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关注和参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盼望生活得更有信仰、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行为、网络净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关切,把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工作决策、转化成具体抓手,让人们更多地享有文明创建成果。

着力贯穿融入,汇聚推进“四个全面”新力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创建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其中,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有力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补理想信念之“钙”。理想引领人生航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同志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指出“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是对全体人民的普遍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战略任务,必须深入持久地抓下去。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性认同和实践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列出专题学,结合工作学,引导文明办系统的同志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上认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和基本遵循,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理想信念的定力、改革创新的动力、实际工作的能力履职尽责、爱岗奉献。

铸价值引领之“魂”。主流价值导向是社会进步的灵魂。要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和排头兵,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落地生根。广泛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诚信、孝敬、勤俭和礼仪教育,既利用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又利用好“七一”、“八一”、“十一”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一年到头有声音、有气势。抓好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做到百姓日用而不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文明创建与文化文艺结合起来,用文艺的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生动形象地传播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强道德建设之“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为“四个全面”提供强大道德力量。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动形象扮靓美丽中国。立足城乡社区,以学雷锋精神为魂、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评选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和创建文明校园、文

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十三五”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扩大覆盖,为农村孩子搭建寓教于乐、学技学艺、立德树人的平台。

正社会文明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正之风,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当务之急。必须坚持专项教育治理,着力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狠抓影响中国形象的旅游不文明问题,发挥好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把好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通关、落地关、行程关“六关”,努力使出境旅游的每一个游客都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和“文明使者”。狠抓影响百姓日常生

活的诚信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联手惩治失信“老赖”,发布偷漏税款、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方面的“黑名单”,让百姓“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谋利民惠民之“实”。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四个全面”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推动各地各部门多办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垃圾围城、雾霾遮天现象,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古村落古民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突出文化惠民,加快各类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更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突出服务惠民,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安全、有序、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

着力改革创新,形成精神文明创建新优势

改革是不竭动力,创新是源头活水。精神文明创建服务“四个全面”,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时期新要求,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使工作既体现连续性又富有创造性,做到老品牌有新亮点、新品牌有硬举措。

强化群众观点。精神文明创建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群众性、普惠性、公益性。“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按照群众意愿办事,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着眼基层、下移重心,开展群众乐于参与、普遍受惠的基层创建项目,推进小广场、小公园、小菜场、小诊所、小银行等便民设施建设,激活创建“细胞”,夯实工作“墙基”。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延伸到北漂、海归、海待等特殊群体中,减少创建工作的空白点。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在考核测评中提高群众评价的权重,力戒以形式主义搞创建、伤民扰民搞创建;对于那些出现严重违纪违法和重大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事故的,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使创建工作真正通得过民心关、舆论关、法纪关。

强化法治理念。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老人跌倒不敢扶”等现象,表面上是道德问题,实质上是法律缺失。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强化规则意识,弘扬公序良俗。加快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借鉴道德立法的好做法,推动中央和地方在志愿服务、诚信建设、文明旅游等方面立规立法,把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性要求更多地转化为刚性的法律约束。

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我们工作的指向。发现问题是政治上的敏锐,分析问题是思想上的清醒,解决问题是实践上的自觉。要在“立”上下功夫,立行为规矩、立先进典型、立良好风气,把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鲜明地立起来。根据实际情况把握“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有“破”的胆识和担当,破思维定势、破陈规陋习、破“潜规则”,引导人们守牢思想底线、不踩道德红线,更不触犯法律高压线。

强化网上文明。目前,我国有网民近6.5亿、手机用户12.5亿、各类网站270多万个,很多基层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上网真正成了生活常态。当下的

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网上文明。要大力倡导文明建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借力网络网站,传播主流价值。强化网络阵地意识,依托中国精神文明网,建设一大批联盟网站,把更多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网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牢固的文明网盟,推动网上评选“好人365”,推动精神文明网上传播。强化“微传播”意识,多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多运用微传播、快阅读的方式,增强传播的针对性、活动的互动性,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强化统筹能力。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见效时间长,必须统起来抓、分开来做。要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跳出文明办看精神文明创建,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部署,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各部门文明委真正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落到实处。全国文明办系统的同志要改进思想作风,提升业务水平,着力提高宏观谋划能力、实际调查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法治思维能力、探索规律能力“五个能力”。坚持求实务实、虚功实做,以骑车、步行的方式搞调研,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使精神文明创建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富有生机活力。

篇二: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精神文明创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蓬勃兴起,群众基础深、社会影响广,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沿着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精神文明创建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着力提高认识,认清精神文明创建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韬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新遵循。它要求我们从更高站位、以多维视角审视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国际视野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借重中国。但西方敌对势力也始终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千方百计进行西化分化、干扰遏制,竭力抹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国家的精神独立性,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我们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短短6年时间,我们必须既推动经济健康增长、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既使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又让精神定力更加牢固,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从战略要求看。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精神文明创建要切实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自身也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开展工作。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征程,需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必将营造党风政风清正廉明的“大气候”,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抓住党风政风好转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从群众期盼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关注和参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盼望生活得更有信仰、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行为、网络净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关切,把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工作决策、转化成具体抓手,让人们更多地享有文明创建成果。

着力贯穿融入,汇聚推进“四个全面”新力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创建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其中,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有力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补理想信念之“钙”。理想引领人生航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同志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指出“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是对全体人民的普遍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战略任务,必须深入持久地抓下去。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性认同和实践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列出专题学,结

合工作学,引导文明办系统的同志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上认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和基本遵循,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理想信念的定力、改革创新的动力、实际工作的能力履职尽责、爱岗奉献。

铸价值引领之“魂”。主流价值导向是社会进步的灵魂。要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和排头兵,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落地生根。广泛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诚信、孝敬、勤俭和礼仪教育,既利用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又利用好“七一”、“八一”、“十一”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一年到头有声音、有气势。抓好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做到百姓日用而不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文明创建与文化文艺结合起来,用文艺的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生动形象地传播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强道德建设之“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为“四个全面”提供强大道德力量。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动形象扮靓美丽中国。立足城乡社区,以学雷锋精神为魂、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评选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和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十三五”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扩大覆盖,为农村孩子搭建寓教于乐、学技学艺、立德树人的平台。

正社会文明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正之风,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当务之急。必须坚持专项教育治理,着力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狠抓影响中国形象的旅游不文明问题,发挥好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把好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通关、落地关、行程关“六关”,努力使出境旅游的每一个游客都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和“文明使者”。狠抓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诚信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联手惩治失信“老赖”,发布偷漏税款、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方面的“黑名单”,让百姓“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谋利民惠民之“实”。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四个全面”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推动各地各部门多办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垃圾围城、雾霾遮天现象,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古村落古民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突出文化惠民,加快各类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更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突出服务惠民,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安全、有序、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

着力改革创新,形成精神文明创建新优势

改革是不竭动力,创新是源头活水。精神文明创建服务“四个全面”,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时期新要求,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使工作既

体现连续性又富有创造性,做到老品牌有新亮点、新品牌有硬举措。

强化群众观点。精神文明创建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群众性、普惠性、公益性。“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按照群众意愿办事,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着眼基层、下移重心,开展群众乐于参与、普遍受惠的基层创建项目,推进小广场、小公园、小菜场、小诊所、小银行等便民设施建设,激活创建“细胞”,夯实工作“墙基”。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延伸到北漂、海归、海待等特殊群体中,减少创建工作的空白点。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在考核测评中提高群众评价的权重,力戒以形式主义搞创建、伤民扰民搞创建;对于那些出现严重违纪违法和重大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事故的,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使创建工作真正通得过民心关、舆论关、法纪关。

强化法治理念。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老人跌倒不敢扶”等现象,表面上是道德问题,实质上是法律缺失。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强化规则意识,弘扬公序良俗。加快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借鉴道德立法的好做法,推动中央和地方在志愿服务、诚信建设、文明旅游等方面立规立法,把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性要求更多地转化为刚性的法律约束。

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我们工作的指向。发现问题是政治上的敏锐,分析问题是思想上的清醒,解决问题是实践上的自觉。要在“立”上下功夫,立行为规矩、立先进典型、立良好风气,把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鲜明地立起来。根据实际情况把握“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有“破”的胆识和担当,破思维定势、破陈规陋习、破“潜规则”,引导人们守牢思想底线、不踩道德红线,更不触犯法律高压线。

强化网上文明。目前,我国有网民近6.5亿、手机用户12.5亿、各类网站270多万个,很多基层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上网真正成了生活常态。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网上文明。要大力倡导文明建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借力网络网站,传播主流价值。强化网络阵地意识,依托中国精神文明网,建设一大批联盟网站,把更多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网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牢固的文明网盟,推动网上评选“好人365”,推动精神文明网上传播。强化“微传播”意识,多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多运用微传播、快阅读的方式,增强传播的针对性、活动的互动性,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强化统筹能力。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见效时间长,必须统起来抓、分开来做。要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跳出文明办看精神文明创建,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部署,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各部门文明委真正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落到实处。全国文明办系统的同志要改进思想作风,提升业务水平,着力提高宏观谋划能力、实际调查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法治思维能力、探索规律能力“五个能力”。坚持求实务实、虚功实做,以骑车、步行的方式搞调研,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使精神文明创建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富有生机活力。

篇三:读《精神之钙》心得体会

补精神之钙,强执行之基

坚定的理想信念,历来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可以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是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动摇了,防线就崩溃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活动的深入推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特别是改革发展和实际工作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问题,以过硬的理论素养武装自己的头脑,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服务群众。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切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在遇到矛盾困难时敢于担当,克难攻坚,最终促进工作的落实、问题的解决和事业的发展。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担当是承担并负起应尽的责任,是职责需要时候的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全力以赴,勇于担当是新时期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是践行“群众路线”、反对“四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必须把担当国家、

人民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和自觉实践。这种境界最基本的根源就是作为一个干部必须在本职岗位上全心全力、兢兢业业办成事、办好事,必须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对得起人民的信任。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保持一个声音的要求,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共同攻坚克难。要带头担当克难,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把拆违治水作为转变作风的主战场,进一步提升担当克难的能力,在拆违大会战中体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要带头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耍滑头,不混日子,不搞花架子,不捂盖子,不当“甩手掌柜”,防止私心私欲作祟。篇二:补精神之钙 律为官之纪 鼓发展之劲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补精神之钙律为官之纪鼓发展之劲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全党治党的经验和智慧、纵观世界政党史和世界风云变幻所提出的新时期治党之法宝。我们xx率先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务实之举,临沧全面推进“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讲话精神、落实省委书记xxx深入xx调研时重要指示精神,为“构筑生态高地、壮大绿色产业、成就大美xx”提供坚强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成长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和成事之要。

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必须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政治上靠得住,信仰上靠得稳,经得起各种考验,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消除私心杂念,保持思想纯洁,坚守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斯大林曾说过,“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做成的”,特就特在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省委xxx书记指出,目前,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信仰缺失,精神迷茫;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滥用职权,胡作非为;谋事不实,随心所欲;创业不实,花拳绣腿;做人不实,口是心非等10个方面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因此,开展好“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问题、精神世界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在时代画卷中构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坐标。纵观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国170多年近代历史,翻开我们

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画卷,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熔铸了百余年来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难历程。我们的国家由弱变强,我们的党由小变大,都是源于一代又一代人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锲而不舍、坚贞不屈的精神追求和使命担当。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传承历史、弘扬精神,心中有国、心中有党、心中有民,顺应人民期盼、发奋图强,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中,敬畏历史,担当未来,紧跟党中央,定准精神坐标,忠于国家、忠于党,廉洁奉公,勇于担当,克服精神懈怠,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夙夜在公,才能不辱使命;只有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念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党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才能不辜负组织信任、时代发展。

在历史回响中熔铸“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价值共识。世界历史和现实反复正证明:国家价值认识不统一,社会纷纷扰扰,就会迷失方向,内忧外患;治官不严不实,社会就会腐败丛生,民不聊生,改朝换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 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把培育和弘扬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大事来抓,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弘扬中修炼“忠诚、干净、担当”的“不坏金身”,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培育中涵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职业操守,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培育养成“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行为品质。以上率下,把修身、用权、律己是否严,谋事、创业、做人是否实,对党是否忠诚、为政是否廉洁、遇事是否勇于担当,作为新常态下衡量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价值准则,给群众以启迪、给百姓以方向、给社会以力量,凝聚价值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文化传承中夯实“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重要源泉。要在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养德。我国传统文化特别倡导修身,强调“为政以德”,比如,孟子讲“养心莫善于寡欲”,启示我们只有对私欲进行必要的节制,才能不被其所困、所累、所苦、所害;《论语》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启示我们只有注重修身养德,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到群众爱戴,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要在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慎独拒腐。领导干部只有慎独才能慎权,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就是要做到慎独。东汉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拒纳贿赂;清代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曾国藩在遗嘱中告诫家人“慎独则心安”。要在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成就事业。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民本、尚公、仁爱、贵和、诚信等优秀品质,能够激励领导干部奋发有为、敬业奉献。如“道法自然”,“相反相成”,“祸福相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都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可以为领导干部做人做事提供借鉴和启迪。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为政本色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既是共产党人赢得人民群众信赖和支持的宝贵经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

坚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老虎”、“苍蝇”一起打,党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了新气象。我们要坚定地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旗帜鲜明地反对和纠正“七个有之”,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坚持与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忧党、爱党、兴党、护党。

坚持做经济上的“清白人”。清正廉洁是我国传统社会的执政理念和基本要求。古人云:“廉,清也”;“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可以看出,清正廉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寓意深邃,主要有清白高洁、正直公道、节俭不贪、自我约束等含义,核心是廉耻意识和不贪行为。我们要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勤于学习、敏于思考,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良好心态,正确对待名声、名节,正确对待各种利益,把握好对物质财富、经济利益追求的度,从自身的生活作风抓起,从细处着眼,从司空见惯的小事和小节抓起,加强世界观改造,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树立民主意识,自觉主动地接受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积极参与监督,不搞 “家长制”、“一言堂”,把监督看作是促进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经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约束,作廉洁自律的表率。坚持做到自警、自醒、自励、自勉、自珍、自爱,常修为人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清正廉洁转化为行为习惯。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努力做一名“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好干部。

坚持做作风上的“正派人”。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加强实践锻炼,经风雨、见世面,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始终坚守中央八项规定,始终坚持 “反四风,兴临沧”;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自律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秉公用权,出以公心,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方方面面压力,时刻牢记党纪政纪法纪,正确对待党纪政纪法纪,切实维护党纪政纪法纪,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做到一身正气,树立敢于坚持原则的勇气、勇于主持正义的豪气,激发无私无畏的正气,公平待人,公正处事,用“公道正派”的好作风选人、用人,干事、创业,推进工作。 始终发挥党管意识形态的聚合力

党管意识形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党管意识形态的党委部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密团结在以市委常委、杨德聪部长为“班长”的周围,积极面对复杂尖锐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充分发

挥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强化“六力”,发挥聚合力,把宣传文化工作做得更好。

强化理论先导力。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好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首先要理解理论先导作用、发挥理论先导功能、强化理论先导力。要统筹做好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理论引导各项工作。目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期、关键期,尤其需要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 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使我们的发展方向更明确、发展目标更清晰,这个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强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要在读原文、学原著的基础上,把握精髓,掌握方法,结合当前当地工作实际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强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我们要把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植入脑海,作为社会发展、个人努力的内在动力和价值评判标准来建设,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坚守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

强化舆论引导力。新闻宣传处于意识形态的最前沿。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关系道路和方向,关系人心和士气,关系中心和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舆论引导能力,我们要强化三项工作。强化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定力和自信。新闻宣传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新闻宣传工作者更要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要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媒体、政治家办媒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观察认识问题时坚定立场,校正角度,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宣传报道中把握好方向、原则、节奏、力度,既不左右摇摆,也不感情用事。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宣传,鼓舞信心斗志、凝聚智慧力量、奋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卓有成效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强化把握大局与大势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他又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如何强化?首先要以构建大宣传格局来强化,从制度、经费、人才上细化落实,做好争取;其次要紧跟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判断,全面认识当代中国、客观看待外部世界,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找准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新闻策划,提高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强化网络管控,更好地弘扬主旋律、更多地传播正能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作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我们要遵照中央的要求,把握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规律,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强化文明辐射力。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要在创建扩面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道德教育、社会实践、行为约束、公共监督等手段,强化文明典型的辐射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文明、认同文明进而实践文明。目前,需要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弘扬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强化“洁净临沧”建设的典型打造和辐射带动上下功夫,突出抓好人的思想洁净、言行洁净,从而带动环境洁净、文化洁净、舆论洁净,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树德育人。洁净是最基本的文明,也是最好的文明。在城市化

进程中,发挥城市文明的辐射力,实现对每个公民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变。在美丽家园推进中,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建设道德家园,实现家对人的培育。在依法治市中,实施社会服务优化工程,建设公民诚信,将诚信意识灌输到各行各业日常行为之中,在全社会营造恪守诚信的社会环境。在“洁净临沧”建设中,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设洁净家园。通过组织全民义务劳动、专业队伍治理、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彻底清除积存垃圾 和环境卫生死角。使城镇环境达到“摊贩入点,经营有序;车辆入场,交通顺畅;垃圾入桶,街道洁净;广告入栏,空间净化;工地入围,施工文明”的目标。以生态文明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林场、进家庭为主要载体,广泛开展洁净单位、洁净社区、洁净学校、洁净河道、洁净公路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公园、广场、街路、居住小区等绿化建设,最终实现 “人与城镇、人与自然、城镇与自然”文明协调发展。

强化外宣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基层外宣工作而言,也要创新方式,精心组织。因为做好外宣工作,可以直接提升地方美誉度。在当下,外宣影响力直接影响着外界对本地的关注度。一定意义上说,关注产生机遇、关注促成合作、关注迎来发展。强化外宣影响力,要沟通管道、建设渠道,借助中央、省级主流核心媒体,互利共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继续做好上大报、上大刊、上大台、上大网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打造“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大外宣品牌。要围绕大主题策划大宣传,开展大活动营造大氛围,凭借大媒体展示大形象,汇集大形象积累大品牌。要突出经济外宣、文化外宣,把临沧发展融入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发展中,突出讲述临沧好故事,发出临沧好声音,树立临沧好形象。

强化文化服务力。无论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均要站在提升地方软实力的高度,强化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弘扬民族文化、节庆文化、产业文化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成功经验,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引导创作文艺精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文化对地方发展的服务能力。

强化队伍战斗力。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增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有力地推动整个宣传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才能胜任“打好主动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光荣使命与担当。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宣传干部的政治素质、作风转变、业务能力。按照“讲政治、管队伍、守纪律”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力度,高标准、严要求抓实作风建设。深化“走转改”活动,培养良好文风和工作作风。深化对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宣传文化知识的学习,把握宣传思想文化规律,切实提高推动文化繁荣的能力、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管理新闻媒体的能力、提升思想道德建设的能力和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健全工作机制,激发宣传文化队伍活力。要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轮岗力度,进一步优化县(区)班子结构,科室职能建设,提升整体效能。坚持干部管理监督有关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干部的考察、考核结果与奖惩任免结合起来,通过挂职锻炼、在职培训等形式培养锻炼干部,进一步开阔干部队伍的视野,提升其综合实战能力。强化对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编制配备、资格认定、职务评聘、福利待遇、岗位培训等管理,创新基层工作,激发基层活力,推动基层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