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芙蓉镇赏析

赏析2019-07-09 11:21书业网

篇一:芙蓉镇赏析

浓郁的乡镇风情与时代的变奏——《芙蓉镇》赏析

古华的《芙蓉镇》发表于《当代》1981年第1期。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作家的成名作。也是新时期第一部“与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史”的优秀长篇小说。被认为是新时期初期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之一,曾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古华是一位有着浓郁的乡土情怀作家,他热切地讴歌他的家乡、讴歌家乡的人们、讴歌家乡的山山水水和风俗民情。《芙蓉镇》就是他深入生活,刻苦磨练的结晶。在这部作品中,囊括他二三十年来对南方乡镇生活、社会风俗、风土人情的深入了解和深刻的思考,努力通过对平凡的乡镇生活,普通人物命运的变化,展现出时代风云的波澜。

作品分析:

主题 小说以解放后特别是60 年代以来湖南山区芙蓉镇的面貌变化和人物聚散为背景,通过对小镇上若干人物命运变化的描写,反映了我国农村二三十年来的政治变幻和人世沉浮、变迁,真实地表现了“左”倾思潮影响下的赤裸裸的生活现实,慨叹社会普通人悲苦的命运和被扭曲的灵魂,赞美了在那人妖颠倒的年代里未曾泯灭的良知和人性美,无情地抨击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文革”中极“左”路线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由衷地歌颂了十届三中全会所开辟的新的生活航道。

人物形象 胡玉音人称“芙蓉姐”,是小说的主人公。她是一位勤劳、美丽、性格温柔、善良而又刚强的女性。本来她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的爱情有着执著的追求,却因为“左”的思想的禁锢和束缚,无法与自幼青梅竹马的伙伴一起生活。她屈从命运的安排嫁给屠户桂桂。结婚后,与丈夫两人辛勤劳动,勤俭持家。她从提着竹篮卖糠菜粑粑发展到米粉摊。在那个劳动受到尊重的年代,她凭着“含着温柔的微笑”和“唱歌一样好听”的嗓音,接待四方来客,一墟一摊,攒下了钱,盖起了新房子。没有想到却在“四清”运动中,被打成了“新富农分子”,丈夫黎桂桂被迫自杀。文化大革命中,她进一步沦为“黑鬼”,受尽批斗,摧残,凌辱。她天天扫街,在扫街过程中与“右派分子”秦书田扫到了一起。在求生的欲望和爱情力量的支持、鼓舞下,她进行了不断的抗争,一直到“文革”后,才得到平反昭雪。从胡玉音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所具有的善良、勤劳、富有同情心和忍让精神的美德,透过她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给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表现出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

秦书田是小说着力描写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特征的“右派”形象。他既非大智大勇的战士,也非逆来顺受的顺民,而是一个性格独特的人物。从表面上看,他驯服、顺从,自轻自贱,混世乐天;实际上却正直、赤诚、自尊自强,对生活潜藏着爱,对他人怜爱、关心,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他出身书香门第,二十来岁就表现出不凡的才华,曾得奖出名,后来又以本地区民间艺术为创作基础,编写了反封建的歌舞剧《喜歌堂》,却无端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农村监督劳动。对此,他表面上麻木不仁是个乐天派。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嘴上哼着《步步高》的乐曲,还主动编什么《五类分子之歌》,要教给“黑五类分子”们唱;挨批斗,他若无其事,还主动跳“黑鬼舞”……。但实际上,他是以“乐天”来自慰、自娱,调节被打入“另册”的苦闷和悲哀。别看他整天嘻嘻哈哈,癫癫狂狂,暗地里他的心在滴血。他曾背地里哭泣,哭命运对他的残酷和不公。当看到命运同样坎坷的弱女子胡玉音时,他始

终用一颗善良的心同情、怜悯、关怀对方。最后,两颗纯真的心终于在磨难中靠拢在一起,勇敢地结成了伴侣。正是与胡玉音的结合,使他意识到自己还是个“人”,还应该有权利、尊严和追求。他设计捉弄王秋赦,面对李国香一伙的淫威不肯地头,表现出对恶势力的憎恶和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骨气。当再一次受到诬陷被判刑时,他用眼神告诉胡玉音:“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既是对爱情和生活的执著,也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小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的悲惨命运和复杂的精神世界,写出了他玩世不恭的表象和正直、赤诚的本质的统一,真实地展现了他复杂的性格。

“运动根子”王秋赦是作品塑造的一个寓意深刻的反面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时代的“畸形儿”。他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有着“流氓无产者”的种种恶习。土改时,让他看守逃亡地主的浮财,他却与地主的姨太太勾搭成奸;土改分的东西“吃”晚了,他便埋怨政府不救济;当看到别人的生活过得好了,便恨不得一年花一次地主,一年分一次浮财。由于他到处骗吃骗喝,到处赖帐,人们就称他“王秋蛇”、“王秋奢”、“王秋赊”。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干部眼里偏偏只看到其“无产阶级”的一面,而忽略其“流氓无产者”的一面。加上他善于逢迎,能说会道,因此每当运动来临,他变成了重点依靠对象,自然成了“运动根子”。其实,他并非对运动感兴趣,只因有了运动他才有机会可以混吃、混喝,还可以混个一官半职,何乐而不为呢?为了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出卖朋友、残害群众,还可以出卖灵魂,为虎作伥。在文革中,他借跳“忠字舞”,搞“三忠于”、“四无限”,搞“红色世界”,一步步地爬了上来,不仅入了党,还当上了支书、镇长。文化大革命后,王秋赦因在文革中的表现,被免了职,最后他发疯了。王秋赦的这种结局,既是其性格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使然。

此外,忠厚多义、始终保持“北方大兵”本色,敢于仗义执言的谷燕山;思想单纯、内心充满矛盾的黎满庚;为人奸诈、歹毒,又伪善矫情,在文革中几经浮沉的“弄潮儿”李国香,都形象生动、各具特色。

艺术特色 《芙蓉镇》“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史”,并采用了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富于浓郁乡土气息的生活画面与民俗的真切展示,表现出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首先,小说采用“编年史”的写法,透过小社会来写大社会。《芙蓉镇》以小镇为中心场地,以主人公胡玉音的命运变化、沉浮为主线,展现了时代风云的变幻。在作品中,作家精心描绘了四个最能代表我国农村发展的年代——六十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年);六十年代中期的“四清运动”(1964年);六十年代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1969年);七十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1979年)。作为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而对其余的年代则粗略带过;在突出胡玉音命运变化的同时,也采取用专章写人的方法,一一引出其他人的经历。如在介绍胡玉音命运变化的过程中,一一谈到她与黎满耕的初恋;她的前夫老实、本分的屠夫黎桂桂;以及被错划为“右派”,监督劳动在于她结合后又一次锒铛入狱的秦书田;还有好吃懒做、靠吃运动饭过日子,干尽坏事的的“运动根子”王秋赦,等等。作家就是通过对芙蓉镇这个小社会前后二十余年政治风云、人事沉浮、爱情纠葛以及经济文化的描写,进而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透过小社会写出了整个的时代。

其次,作品还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作家在展现时代风云同时,始终满怀深情地描写着家乡的山川风物,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那一溪一河萦绕、三面临水的狭长半岛形的芙蓉镇,湖塘里水芙蓉竞开,河岸上木芙蓉斗艳,青石板街骆家屋檐下悬挂着串串红辣椒、束束的金黄色的包谷种、个个白里泛青的葫芦瓜,街后临河土坪上竖立着

青瓦顶、四面皆空的石柱长亭和釉彩斑驳的古老戏台……,以及山里悠扬的民歌,互赠吃食的淳朴民风、乡情等都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而小说个性鲜明的对话,典型细腻的心理语言,充满感情、哲理的议论和插话,以及整块浮雕市的叙述语言等等,又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赏析:胡玉音安于命运嫁给了屠夫桂桂,勤劳发家,夫妻恩爱。然而在政治运动中却被夺去丈夫,被打成新富农婆。残酷的现实给她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她备受折磨,只得小心翼翼地生活,以至于到了夜夜难合眼的地步。可以说胡玉音的遭遇正是极“左”路线下中国农村人民命运的缩影。

人们看电影时,其专注程度

及主观感情卷入的深度,

是衡量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尺度。

——《世界电影》

试析《芙蓉镇》的“情”

摘要: 古华的《芙蓉镇》是新时期文学大潮中绽放出的一朵奇葩。作品描写的只是湘南五岭山脉腹地一个普通小镇上的乡俗人情和几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透视的却是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深刻地揭示了“左”的路线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严重危害,唱出了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作者自觉追求“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的艺术风格固然是其在新时期文坛引人瞩目的主要原因。然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容忽视的是作者饱含深情,着力表现的丰富、复杂、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感情世界。离开了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形象将不再有血有肉,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恐怕也要大打折扣。笔者通过对《芙蓉镇》

的研究,从乡情、亲情、真情、伪情、人情、鬼情等方面来分析芙蓉镇的“情”这个论题,针对这个论题提出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乡情;亲情;真情;人情

《芙蓉镇》这部作品描写的是湘南五岭山脉腹地一个普通小镇上的乡俗人情和几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透视的却是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深刻地揭示了“左”的路线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严重危害,唱出了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古华运用饱蘸南国山乡生活色彩的艺术笔触,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湘南山区芙蓉镇的风俗民情图画及当代农村二、三十年来的历史变迁。着力表现人物的丰富、复杂、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感情世界。笔者想:如果能就作者创作《芙蓉镇》时的情感体验和写其人、抒真情方面的特点作一些分析,或许能对人们理解、欣赏《芙蓉镇》这部作品有所补益。

一、 乡情·亲情

茅盾先生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认为:乡土文学“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指出了乡土文学不但是作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的自然流露,写出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还应当关注人生并且揭示出人们“对于命运的挣扎”。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在继承并深化了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由田园牧歌走向探讨人生的风貌。因而,深深植根于湘南山乡小镇这块生活土壤上的古华,在写出富有作家灵性与情感的家乡景物神韵之外,更多了几分作者对自己所体验的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他所描绘的风俗画常常折射出时代的光芒,所演奏的乡村牧歌往往反映出社会的变迁。

作为一个在当代文坛有所成的作家,古华走的是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从小浸泡在生活的最底层,经受过筋骨之累,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大地的寒暑沧桑。乡下小知识分子以读书自乐自慰的“精神自我会餐”,使他不知不觉跟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山区小镇古老的青石板街,歪歪斜斜的吊脚楼,镇上居民们的升迁沉

浮,鸡鸣犬吠,以及色彩浓郁的民间风俗歌舞都对他产生了一种古朴的吸引力,一种历史的亲切感。乡情和亲情交织在一起,长久地郁结于心中,构成了深切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情感冲动。终于,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使作者茅塞顿开,有了重新认识、剖析自己所熟悉的湘南山镇生活的勇气和胆魄,“上升到了一处山坡上,朝下俯视清楚了湘南乡镇上二、三十年来的风云聚会,山川流走,民情变异……”。

“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是古华为《芙蓉镇》作的自序,它如实地反映了作者创作的动机。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它的涓涓细流在作者的心灵深处汇成大河,终将酿成不可阻遏的情感大潮。从“放牛的山间小道”、“窄窄的田塍上”和“铺着青石麻石的小街小巷”走来的古华,以乡下人的纯朴、勤奋,“每日含泪而作,嬉笑怒骂,激动不已”,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和他所认识的南方山区村镇生活,社会风俗,乡土民情,囊括、浓缩在《芙蓉镇》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代农村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唱出了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一个小小的芙蓉镇,几个小人物的命运,让你激动,使你同情,催你落泪,令你叹息,更发你深思!

乡土文学作品要表现作者熟知的社会生活,要抒发对家乡的亲切感和眷恋之情,离不开富有地方色彩的风土人情、世态习俗。在《芙蓉镇》中,为了展示小说的抒情色彩和牧歌情调,作者描绘了众多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风俗图画。 在小说开篇的“一览风物”里,作者挥洒他那蘸满生活色彩和山乡特异情调的如椽大笔,为我们再现了当地的自然风貌和社会风情。这里的景奇:河岸上木芙蓉绿荫拂岸,湖塘里水芙蓉亭亭玉立,街道上店铺林立,“一家煮狗肉,满街闻香气”,最吸引人的还是红衣绿裤的“万国旗”和各家悬挂的红辣椒、苞谷种和葫芦瓜形成的夹街彩带。这里的人美:镇上居民“讲人缘”,有“互赠吃食”的习惯,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不忘给隔壁娃儿夹上几块……。好一幅旖旎秀美的风景画,好一个民风淳朴的人间胜境!

篇二:惊艳芙蓉镇

惊艳芙蓉镇

作者:mqs2008716mj

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09年第06期

王村——猛洞河的门户,土家族聚居的村镇。相传五代时期,土司王有个漂亮的公主招了个驸马姓王,就居住在这个村镇,于是得名“王村”。由于著名影片《芙蓉镇》是在王村拍摄的,所以,如今人们都把王村叫“芙蓉镇”。

绮丽的猛洞河

猛洞河发源于湖南省龙山县境内的猛必村。水从一个岩洞中流出,故名“猛洞河”。猛洞河流经永顺县,经“鬼斧神州不二门”,在王村附近与酉水汇合。河谷宽3米,水深20~100多米,全长100千米。

乘着游艇逆酉水进入波光潋滟的猛洞河,就像畅游在“两百里画廊”里。两岸数丈高的绝壁,山巅古树参天,郁郁葱葱。丛林中不时点缀着簇簇红杜鹃、桃花、杏花,红绿相间,着实迷人。岸边的枇杷树已率先果实累累。据说山林中珍奇树木有600余种。丛林中百鸟啾啾而鸣,悦耳动听。河水碧绿如翡翠,清澈如明镜。山光水色交映成趣,故有“小三峡”之誉称。依我看,这里酷似三峡,胜似三峡。

突然,从碧波荡漾的河面上飘来了远处的歌声:“家乡有条猛洞河哟,青山绿水美如画。青山绿水紧相连哟,阿哥阿妹永不分……”原来是打鱼情郎的放歌,土家阿妹的恋曲。那欢歌笑语,那浓郁乡情,荡漾在深山幽谷之间,融化在这美景之中,使人领悟到“天人合一,物我相亲”的意境。此刻,我觉得游艇仿佛是在美妙的画廊中漫步,在动人的诗行里吟诵。这诗情画意赏来令人陶醉。我敢说,此景完全可以和西湖美景、漓江风光媲美。难怪人说“猛洞河纳三峡之雄伟,融漓江之旖旎,怀西湖之温馨”。这话真是不假。

热情的迎客猴

猛洞河碧水泱泱,跳荡着银光万点。两岸山峦叠嶂,青翠欲滴,确实引人入胜,令人心旷神怡。忽见山峰树林里一阵骚动,我定睛望去,只见满山的大小猴子从树枝间、从陡峭的石壁上飞跃而下。原来是猴子听到游艇的轮机声,特地赶来岸边对游客表示热烈“欢迎”的。不过这种“欢迎”是有代价的——游客要拿出些食物。待“礼尚往来”之后,我发现有只老猴子(显然是猴王)“嗷”一声令下,群猴纷纷跃向山巅:有攀缘树枝的,有飞岩走壁的,有的抱着小猴儿行动也非常敏捷,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了。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山里养了1000多只野猴子,你们看——”他指着岸边的一只小船,“那就是饲养员老王,他跟猴子的关系非常好,晚上还有猴子下山到他船舱里去做客呢。”

黄龙洞奇景

游艇驶过“猴山”不久,便来到了黄龙洞。上岸再登石级到山腰,就到了洞口。奇怪,山洞里竟然有条小河!搭乘八人坐的小木船沿河而入,头顶上出现一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直垂而下,我不时得低头哈腰,不然,就有碰破头皮的危险。小船拐来拐去将要到达小河尽头时,突然传来一阵阵似闷雷、敲钟鼓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再一上岸,奇景出现了:只见丈把宽的瀑布泛着银光从天而降,倾注入潭,流入小河。仰望,只见洞顶有数丈高,清澈的山泉水就从这洞顶直泻而下,声威势壮,气势浩荡,显出阳刚之美。我惊讶了,山洞中竟有如此壮观的大瀑布,真像龙宫呀!洞中被彩灯映照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那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个个如美丽动人的精雕艺术珍品,栩栩如生,令人百看不厌。

在即将告别之际,我猛然觉得“芙蓉镇”变成了一朵高洁、美丽的芙蓉花,飘散出阵阵清香,芬馥诱人。我坚信,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在人们的辛勤培育下,这朵盛开在湘西猛洞河畔的出水芙蓉必将越开越艳丽,越开越芳香。

篇三:影视鉴赏《芙蓉镇》

于 电杰影 《1芙2 蓉1镇3》08的1影4评 8

一 、影片创作的时代背景

1984年,谢晋导演执导的影片《芙蓉镇》轰动了全国。这部集结了刘晓庆、姜文、徐松子、张光北等优秀演员的“反思影片”,深刻而又细致地描绘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对人的摧残和随之引起的社会变革。电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到产生这部影片的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常常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现实的社会主题契合统一。谢晋作为对政治风云有过切身经历和遭遇的导演,对现实政治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偏爱和敏感。因此,谈到谢晋电影,人们都不约而同会谈到它和中国政治的密切关系。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许多分析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简单地把谢晋电影和主流政治话语划等号、或简单地视其为巩固传统主流话语服务的。

电影《芙蓉镇》是根据古华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小说发表于1981年,因其“政治风俗化,风俗政治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 但直到1986年电影才开始拍摄,而1986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时间概念,它既是粉碎“四人帮”的第十年,又是“文革”发动的二十年,而且谢晋导演在影片拍摄前多次提到这一时间概念; 并且,这一年巴金在《十年一梦》中发出了建立“文革博物馆”,“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 的呼吁。因此,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对极左路线、特别是“文革”的彻底否定就自然而然成为影片《芙蓉镇》最鲜明的思想主题。

谢晋曾说:“在看《芙蓉镇》小说的时候,我就会回想自己走过的弯路,过去

的岁月于是会在心中翻腾,这一切的历史都会引起我的思考。” 显然,谢晋是对《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理解最深、感触最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这既和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深度有关,也和他作为一个共和国的普通公民的切身经历有关。 当他把自己对共和国当代史的理解搬上银幕时,他也是用电影改写了关于中国当代史的传统“官方”版本。这些影片作为对新中国从“反右”运动到“文革”以来历史的重写,整个创作过程始终充满了巨大的争议和风险。 《天云山》从一开始筹拍就面临巨大的压力。《牧马人》在拍摄中途曾经被命令停机,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上海市委领导的支持下才得以继续拍摄工作。《芙蓉镇》作为当时最直接、最完整地表现“文革”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影片,其面临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它在完成后曾被迫取消了原定的首映式,并修改了影片的结尾。 在80年代这样一个充满希望、也充满暗礁和变数的时代,谢晋的选择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略的。事实上,这种对历史的重写不但改写了历史,也改写了现实。从《天云山传奇》开始,到《牧马人》,又到《芙蓉镇》,谢晋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中国当代文化史的上一件大事,为寻求当代中国的新的文化身份提供了一个鲜明的、进步的、有凝聚力的标志。

二、反思中的现实主义

《芙蓉镇》是谢晋导演的“反思三部曲”之一,为什么他要连续拍摄这三部系统讲述“反右”及至“文革”题材的作品?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深感共和国政治运动的扩大化是对民族活力的极大摧残。 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家,他认为必须引起全民的深刻反思。周梁楷教授亦曾探讨创作者在历史剧情片中的现实意识。 谢晋在《芙蓉镇》影片中所创作出的吴玉音这个艺术形象,是他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特点。他总是把眼光投向普通人民,写出他们的单纯,写出他们的善良,从

而也对“四人帮”给无辜百姓带来的伤害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喜欢以少数几位人物以剧中主角,描述他们之间的喜怒哀乐和矛盾冲突,尤其把这些任务放置在战争或乱世之中,以便增加戏剧的张力”,这种拍摄手法也是历史剧情片的特色之一。 具体到影片,1963年初春,胡玉音在芙蓉镇上经营着米豆腐生意,她和丈夫省吃俭用攒钱盖了新屋,后竟被扣上“富农”的帽子,也就是“黑五类”。但深信勤劳致富的她,不得已远走他乡。回来之后却物是人非,丈夫已被“组织”迫害致死。初恋情人黎满庚也因为她受到牵连,送到县里去“反省学习”。一个女人怎么也无法经受这么沉重的打击,她跪在丈夫的坟头前痛苦不已。这时,秦书田走进了她的生活,与胡玉音一起扫大街,照顾她的生活。胡玉音渐渐发现,原来这个“人鬼不分”的年代,还有秦书田这样的人可以依靠,于是二人秘密结婚。

对于在“反右”运动扩大化中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谢晋亦充满了同情,而且有切身的体会。他一方面写出了这群知识分子对理想的追求,写出了他们的单纯、真诚的性格,同时也写出了他们的弱点,他们的盲目性、妥协性、软弱性。秦书田是本片中最早被扣上“黑五类”帽子的,可是,他才是一个活得真正快乐的人:扫街都能跳起华尔兹来。和胡玉音结为夫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和这个疯狂失控的年代做顽强的斗争。在有胡玉音的日子里,秦书田不再是那个可悲的右派分子,而几乎成为一个在革命恐怖与暴力统治中,自尊、勇敢前行的精神贵族。他一改懦弱与逆来顺受,机智地捉弄了红得不可一世的书记王秋郝。他发现了王秋郝夜半三更从李国香窗口跳出来,便铲了一摊粪置于李国香窗口,让王秋郝在粪土中,哑巴吃黄连。面对王秋郝的狼狈相,秦书田与胡玉音乐开了怀。谢晋导演充分地把民间智慧赋予知识分子秦书田,同时给电影至始至终的压抑氛围,平添了些许幽默与轻松的狡黠。

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既然他面对现实生活,他必然要不断揭露一切违背人性的现象,而呼唤人性正是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必然拥有的精神力量。《芙蓉镇》的现实主义力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毕竟诞生于80年代。上世纪的80年代依然是一个由政治意识形态主导,夹杂着左倾右倾多种思潮,并混杂多种传统的、现代的政治教条的年代。一个仍处于政治运动状态下的思想解放时期。虽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已成一种常识,但是何为实践?何为真理?依然还处于诡辩乃至莫衷一是的状态中。各种各样的社会评价常常为政治评价所左右,清除精神污染,人道主义异化的讨论,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问题,时阴时晴地运动着。谢晋导演在《芙蓉镇》中,也依然未能免俗。王秋郝这个“土改根子”、贫雇农,热衷于打土豪分田地、盼望着天天都在土改的人物,他从一个地痞到书记到文革后成为一个政治疯子,这种人生轨迹不乏个例,但是,作为一种文艺形象,他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成为一个概念化、观念化模式的人物类型,成为一种过于普遍的人物象征。 《芙蓉镇》对这个人物的塑造,虽然孤立地看,似也还算合理,与整部电影的任务构思并不背离。但是,这个人物的平面化却是显而易见的。秦书田平反昭雪归来,与胡玉音新婚燕尔之时,疯了的王秋郝前来讨吃,敲着破锣,口中大喊着:“运动啦、运动啦!”看似很深刻的反讽,对文革、对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反讽,但它的生活理据与现实政治相去甚远。事实是,真正让文革逼疯的,反倒是文革中的罪人,饱受文革迫害的人。历史与现实所展现的正恰恰相反,许多文革的既得利益者,卖友求荣者,并未得到应有的清算。反之,摇身一变,依然是风生水起,平安无事。这种现实更为可怕,也更为深刻地彰显着难以言喻的社会政治弊端。

三、现实与虚构的博弈

篇四:芙蓉镇

作者:◎阿莽

1、我们的领导李国香后来也被打成了坏分子,但是她觉得她即使是坏分子,也与秦书田、胡玉音之流不一样,所以那一天我们让他们三个一起站在雨中,接受批斗,她死活不干。她说她不能与黑五类分子在一起,她好像觉得自己虽然也是坏分子,但是与这样的坏分子在一起,还是过于屈辱了。她的古怪感觉让我想到罗点点在一本书中写到的一件事。罗瑞卿被关在秦城监狱时,听到来探监的女儿说隔壁关着彭德怀时,非常郁闷地说,“我不能和他关在一起呀,他毕竟反对过毛主席,可我没有反对过毛主席呀!”所以秦书田把扫帚递给我们领导时,她拒绝了,并且冲秦书田骂道:你个反动右派!秦书田说的是,你也是个人哪!但是他不明白,在我们领导心目中,她是个犯了错误的,暂时被称为坏分子的人,而他秦书田,根本上已经不是人了。

2、起初,王秋赦的理想很简单,要是有一天有了钱,你做什么呢?买酒,买很多很多酒,想喝的时候就喝。他的理想与我的理想非常相似。我在小学读书时,就确立了我的远大理想,将来有一天,可以顿顿吃肉。显然,我的理想确立得有一点低了,以至于今日,我有时竟会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中,这是不是理想问题所导致的呢?在这一点上,王秋赦比我强,因为他买酒的理想很快就改变了。他跟人家红卫兵串联回来,就对我说出了这样的话,等我当了县委书记,下来视察,你可不能糊弄我,这芙蓉镇有哪样特产,我清楚。

3、1957年,秦书田下乡去搜集民歌,采风,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一套,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右派分子。他的想法我比较清楚,不过是把那些会一点剪纸、木雕、演唱之类的人组织起来,形成势力,然后让政府为他们提供保护。秦书田这个人是非常有心计的,后来他成了右派,还是死不改悔,也不知用了怎样的心计,就把黎满庚之流给忽悠了,写标语,写材料,组织坏分子游街示众,最后把持了整个芙蓉镇的文化大权。后来他给胡玉音的新房子写对子,搞装修,等胡玉音成了寡妇,成了和他一样的坏分子,他就与胡玉音上了床。

只是,说起来一码是一码,秦书田对胡玉音的感情倒是真的。胡玉音在野地里哭,他在远处默默地看着,那种悲悯袭心的样子不是装的。许多人都曾感受过这样悲悯袭心的痛与伤。我也曾一个人独坐街边,默默无语,那泣不成声的样子,令观世音菩萨也感到心伤。可是话又说回来,在芙蓉镇,有哪个男人不曾喜欢胡玉音呢?我们领导李国香看得透,她说那些男人,就像馋猫似的跑过去买胡玉音的米豆腐。要不,她的生意能那么火?现在在我们芙蓉镇,米豆腐店已经开了十来家了,每家门前都有水灵的女子候着,笑嘻嘻地对客人招呼着,先生,来吃米豆腐啊!

就连生性懦弱的胡玉音的男人,也对胡玉音说过这样的狠话:只要有你在我身旁,我就什么都不怕了,要饭讨吃的也不怕,你不要以为我是老鼠胆子,为了你和咱的屋,你喊我杀哪个,我都干!

4、王秋赦的麻烦在于,他不像秦书田那样有文化,但是实在说来,工于心计这方面,他还是有一点本事的。胡玉音的新房子落成,他不去喝酒,他看出了苗头。胡玉音假惺惺地问他,咋没来喝酒时,他冷冷地说,穷的穷,富的富,是该运动了,说得斩钉截铁。他的话与后来我们领导李国香说的大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李国香说,现在,我们要重新建立阶级队伍,组织阶级阵线,分清左、中、右。有人说王秋赦的话是李国香教的,可是有什么证据呢?

5、想起当年的事啊,我真是太感慨了。我们镇上那些坏(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芙蓉镇赏析)分子心里不服气,叫苦,说实话,我们也理解,可是他们不明白,他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啊!懂医的在镇卫生院,乡亲们生病了,他们可派

上大用场了。会教书的,就到学校去,像我这样出身寒门的人,才有可能离开小镇,到城里去,他们可派上大用场了。我记得还有一个从部队上来的团级干部,竟然懂冶炼技术,在镇里的无缝钢管厂当起了工程师,可派上大用场了。像秦书田,他搞宣传,写标语,这么重要的事,原来我们都弄不好,写那个字不好看的,非常不好看,秦书田一来,可派上大用场了。这帮人来之前,在我们芙蓉镇,有个大事小情的,想乐和乐和,也就是唱两场二人转。他们来了之后可就不一样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那一套,以前我们哪见识过!打个场子,把棉花球子挂在铁线上,再端一洗脸盆汽油,往上一举,让棉花球子沾透汽油,点着了,节目现在开始!快板书、天津琴书、样板戏、女生表演唱、三句半,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可好看的红卫兵女小将往台上一站,说话嘎嘣脆,绝不拖泥带水,下一个节目,男女声二重唱,哎,哎,前面是个什么村庄,高大的房子喇叭响。

好听啊!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老影片《芙蓉镇》,它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到很震撼!

可以说 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出了特殊的事情。 《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

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

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

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

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

生意很红火。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

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

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直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

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他们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结果胡玉音家被划

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曾帮助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

连,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这时被认

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因而也被撤职了。

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而李国香却

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

笼罩在恐怖当中。

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处处受欺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

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

帮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

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

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

音也被判刑3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胡玉音更是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多亏

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才救了母子二人的性命。冬去春来,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动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了。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李国香又高升了,而这时运动分子王秋赦已经变成了疯子,他敲着破锣,终日嘶哑着嗓子叫嚷:“运动了,运动了……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始终记得的,是这一句惊心动魄的台词。是怎样的年代,才会有这样沉重的担待?是怎样的人性,才造就了这样坚忍的信念?年轻一代在这样的情节面前,也许会目 瞪口呆,但那么陌生、那么遥远的事情,其实离我们不过三十来年!《芙蓉镇》扯开的,就是这一段尘封的记忆,那一道历史烙下的痕迹。

故事从1963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这中间“四清”、“文化大革命”,几番运动几番秋。“芙蓉姐子”胡玉音从个体致富典型,到失去一切的“富农婆 ”,再到“非法同居”的“黑夫妻”、监外执行的劳改犯,最后重新回到米豆腐摊前。王秋赦从一个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到“运动根子”,再到党支书甚至镇 长,最后一个跟头栽下来,成了真正的疯子。就连芙蓉镇,街上一度贴满了同一规格、同一号字体的标语、对联,街容“革命化”,人际关系亦“革命化”,但最后 还是回到13年前干干净净的模样。

米豆腐摊热闹如初,人们兜兜转转,历史仿佛又回到了原点,13年的光阴也恍如黄粱一梦。然而,只须望一眼华发早生,便知道这13年毕竟不是一场梦。乌云遮 天终又散,芙蓉花谢重又开,但是那曾经的伤痛还能够抹去么?正如但县委对玉音说:经县委研究将你的新屋和1500块还给你,你还有什么要求?玉音起初呆呆自语:还我房子,还我钱?接着一个猛的走向前,大喊道:“你们还我的男人!!!你们还我的男人!!!”伤害就如钉在木板上的钉子,纵然拿走也还是要留下痕迹的。

疯子王秋赦还在敲着他的破锣,声音凄凉地喊着:“运动了,运动了--”、“千万不要忘记啊--”影片的末尾,王秋赦的声音如幽灵一样渐远,玉音惊恐的看着他的背影。我想导演谢晋是否预知到了未来,那些等待我们去完成的运动。

ps:基调灰暗悲凉的电影最是难让人哭出来,于是压抑感不断堆积。2个小时的电影,我处在这样的情绪里,一直希望甩开不看,但是却不能。最终看到老谷看着护士身上穿着的军装回忆起他曾经在战场上的情景,那画面里战士们奋勇争先,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激昂澎湃。我终于哭出来,不是普通的流泪,是嚎啕大哭,我不敢再去那面对镜头。我想就如老谷曾经在酒后喊的那些话:“完了,没完!”

是啊,曾经我们的前辈们为了“没完”但是事实上真的:“完了。”

昨晚又看《霸王别姬》的最终结尾,依旧震撼的无法言语。

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谢晋的电影《芙蓉镇》,不觉中,想到的是我的父辈以及父辈的父辈以及那一代人。我的奶奶,就是每天要被革命群众呼喊着,去清扫大街。。。。。。我只是,想告诉你,这电影的真实!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记住,别总想着和他们过不去”!

“运动啦”!

人类的浩劫!

可,现在的人们不知道那段历史!为什么????因为政府不说,老百姓在拼命赚钱,孩子们在疯狂上网。。。。。。。还因为,政府拒绝建“文化大革命”纪念馆!!!!!!!!!

。。。。。。。血,一代人的劫难,我不多说了,你自己看,自己想。。。。

我只想说,没有正视自己的民族是愚蠢的,没有勇于反思的历史是悲哀的,未来会重演,你,也将被推向那“万劫不复”的“运动”。。。。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