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茶与友谊说课稿

说课2019-07-09 13:15书业网

篇一:《真正的友谊》说课稿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教材第九册

《真正的友谊》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真正的友谊》一课通过“三个好伙伴”的故事:“当好朋友有困难时,热情帮助;当好朋友有错误时,真诚指出;当好朋友有成绩时,虚心学习”,说明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基础上的。教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和“自读课文”(《应该怎么办?》)还针对学生生活实际,指导他们解决在交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

二、活动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这样设计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充分参与,旨在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基础上的,要用真诚和热情去浇灌友谊之花。

2、行为与习惯:通过学习,使同学间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3、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故事、看录像、说道理、辨行为、送格言等等活动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引导。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建立真正的友谊,怎样选择朋友,怎样对待朋友和处理朋友间的矛盾,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方式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体验情感,深化认识:(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茶与友谊说课稿)

㈠以辨明理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新课程的视野之下,同样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本活动,我将依托教材所举的事例,让学生辩论“这三个好伙伴”之间的友谊是不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让学生感悟、体会,就“事”论“理”,并用画龙点睛的语言及

板书,给以小结与提示,最后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知道“真正的友谊”是朋友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朋友有错误时,要真诚指出;朋友有成绩时,要虚心学习。

㈡以境激情

人的情感态度是通过有意义的生活事件获得的。因此,活动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孩子去感受、体会、领悟并使之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活动中,我将自学课文《应该怎么办?》拍摄成录像形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事件,并让学生小组合作,出谋划策,替小红出出主意:“当朋友做错了事时,应该怎么办?”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道理得以明确。

㈢以写升情

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的基本特征之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改革倡导以鲜活多样的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本活动中,我力求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升华情感。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好朋友说的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好朋友。通过制作卡片、送心理话的方法,增进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㈣课后拓行

在“想一想”、“议一议”、“送一送”等活动后,我又设计了“送格言”的环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内化,行为再次得以引导。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依据课外调查,确定研究主题

我在课前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关于友谊的认识和困惑展开调查,提出问题:⑴什么是真正的友谊?⑵应该怎样建立真正的友谊?(从学生的思想需求出发,确定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体现新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定教”的思想,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活动二:依托课文故事,展开研究活动

1、放录音《三个好伙伴》,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划。

2、组织讨论:这三个好伙伴之间的友谊是不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前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⑴建立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基础上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⑵真正的友谊要用真诚与热情去浇灌。朋友有困难要热情帮助,朋友有错误要真诚指出,朋友有进步要虚心学习。

(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针对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道理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

感悟,自由表达。在讨论不断生成、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而教师仅仅只作为活动的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

3、观看录像《应该怎么办?》

4、小组探究:小玲怎么做比较好?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当朋友有错误时,小玲应主动指出,并和朋友一起想办法解决,她们应向同学承认错误,并致歉,并去图书馆赔书。

(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也是学生道德认识不断内化的过程)。

5、联系实际,说说平常交友中,还有哪些难以解决的烦恼,如:

⑴当好朋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

⑵当好朋友与其他人发生矛盾时

⑶??

6、全班齐参与,解决以上问题。

(教学要有针对性,解开学生的交友困惑,恰恰体现出了教学的价值,课内课外联系,体现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建构,也体现出《品德与生活》课关注学生的生活化的特征。)

7、组织学生把自己最想对其中的一个好朋友说的话写在卡片上。

8、随着音乐的播放,念一念自己想说的话。

(写卡片,念祝福绝非形式,它让学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9、观察周围没有收到卡片的同学,鼓励同学与他(她)交朋友。

(教学要面向全体,全班参与,一个也不能少,这恰恰也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活动三:学习友谊格言,拓展延伸。

1、学习、交流有关友谊的格言,激发赞美和珍惜友谊,乐于培育友谊的情怀。

2、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

(以格言这种语言凝炼及蕴含深刻的表达方式,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味,使结课饶有余味。)

篇二:《友谊》说课稿()

《友谊》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一节网络音乐欣赏课。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友谊》一课的第三课时,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和《让世界充满爱》。

一、教学分析

这是两首歌唱友谊的通俗歌曲,节奏通过大量的切分处理,与词紧密结合,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的储备上,我校学生已经了解了网络的初步知识及简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欣赏两首声乐曲,了解作曲家郭峰及通俗歌曲的节奏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友谊的珍贵、爱与和平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②指导学生利用预设的课程网站来获取音乐人—郭峰的信息资料。

2.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四、教学媒体

计算机网络教室、课程资源网站、网络题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二)网络为媒,领悟友谊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四)教师总结,深化友谊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的网络音乐世界。

下面,我就着重说说第一、二、三环节中网络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请同学们听着好听的歌曲进教室,做你最喜欢的动作,看谁最美!”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切换)

我利用课程网站中插入的视频进行教学导入,多彩的画面、清晰的声音,视听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就被欢快的音乐情境所包围 ,达到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主体加入学习的目的。

接着,“请学生双击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网址,打开课程网站,看着网络歌篇再来欣赏这首歌曲。”(切换)

这是带动画的GIF网络歌片,代替传统手绘的歌片,与视频歌曲同步播放,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任务驱动,了解作品

由于对通俗歌曲的喜爱,同学们也一定对 “流行音乐人”郭峰十分感兴趣。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在课程网站中搜集音乐人郭峰的相关资料。

(2) 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

(3) 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桌交换学习心得。

指导学生借助课程网站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解决音乐欣赏中 “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切换)

这是我设计的“作者简介”栏目,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这些链接上网浏览更多的信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依据授课内容,我在网站中设置了在线考试栏目。请同学们在题库中答题,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得分情况,进行自评。

这是我设计的网络题库,由于条件所限我做了一张截图,还请评委老师见谅。

网络题库测评环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能在

练习中获得成功,建立了自信心。

六、教学效果

网络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欣赏者,在网站中置入大量的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也让教师能更好的掌控进程。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又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愉快学习,大胆表现,默契合作,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信息技术整合达到了本节课有效教学的目标。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歌曲的情感主题。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篇三:《茶文化》说课稿

《茶文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茶文化》,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把茶文化知识活动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课前内容布置,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学生汇报展示。

二、教学对象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一)在《茶文化》教学方案中我将致力于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关于茶的起源、茶叶分类、茶的制作过程、茶的功效、茶具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传授给学生极具实用价值茶叶知识,使学生成为茶叶文化传播者!

情感目标:通过对茶叶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茶的起源

2)茶的分类、茶的制作过程、知名茶产地、茶功效

3)茶具、茶道与茶艺

五、教学方法

主要是以“行动导向”体验教学法为主,结合启发式、讲授法、情景演示和小组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提出任务进入课堂的主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对茶叶分类品评对比,进行新知的探究,教师启发、讲授,并对学生的探究进行点评、精讲和知识的提升;学生现场观摩教师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从而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美的欲望。最后通过体验和操作两个层次的训练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六、学法指导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将这三种学习方法作为指导,注入了预习准备环节、分组讨论环节、体验活动环节和能力训练环节,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体验活动环节中让学生观茶、品茶、评茶、说茶,对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的全方位刺激,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探究,分享感受;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七、教学过程

<一>、《茶文化》教学设计流程图

(一)[导]导入 (2')

(二)[动] 1.茶的起源(4')

[总] 2.茶叶的分类茶的制作过程、知名茶产地、茶功效(19')

3.茶具、茶道(8')

4.茶艺表演(10')

(三) [落] 小结(2')

1、回顾总结;

<二>、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2')

1、提问学生。

2、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一页都渗透着茶的芬芳,在课件里我设计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片,由此带领学生走进中国茶文化,导入新课---茶的起源。

(二)新知

1、茶的起源(4')

唐代的茶圣陆羽,曾在自己所著的茶叶专著《茶经》中谈到:茶之饮,发乎神农。向学生讲述这段关于神农的传说,帮助学生了解茶的起源。

通过图表,展示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使复杂难记的历史发展一目了然,学生也通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回答问题而加深记忆。

2、茶叶的分类(12')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我充分利用“行动为导向”体验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发放给每个小组一碟茶叶,例如:发红茶茶叶给学生自己开汤审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看

干茶、观汤色、品茶味,并看课件中的图片与录像,结合实物展示和生活常识辨别茶叶,由学生自己总结不同茶的特点,结合教材讲解茶的制作和名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看茶、品茶、说茶,培养了观察、思维、归纳能力。

3、茶的制作、知名茶和产地及茶功效(7')

通过举例、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茶的制作、知名茶和产地及茶功效,各组总结,并派代表发言。

4、茶具、茶道及茶艺(18')

(1)说到茶,还不得不提及“盛茶的器”。在这个部分主要是由老师讲授,学生展示自家的茶具为主。

(2)总结学生对茶道的理解。

(3)茶艺表演

采用情景演示教学法,由我现场进行茶艺表演,学生观看教师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同时课件中运用图片的特效和叠加,及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展示优美茶艺,同步播放手部局部图片便于学生观察细节动作,让学生充分感受茶香幽幽、琴声绕绕、茶琴合一的美境,体会融传统茶艺和现代风韵为一体的沏茶艺术,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美的欲望。

(三)小结(2')

1、回顾总结;

八、板书设计

《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和发展

二、茶叶的分类,茶的制作名茶的产地及茶的功效

三、茶具、茶道及茶艺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