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迷人的火塘说课

说课2019-07-09 13:22书业网

篇一:迷人的火塘 说课

迷人的火塘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迷人的火塘》,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欢乐的村寨”,而此单元又是以歌颂祖国各地各民族美好的生活为前提。因此这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迷人的火塘》讲述了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抒发它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4/4拍,是带再现的两段结构。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4个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并构成了级进式下行音调(3-2-1-6),表现了抒情、幽静的意境。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部合唱,前乐句旋律上扬,仿佛是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高涨,后乐句的句幅作了扩充,并连续运用了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富有动感,气氛更为热烈;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使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中使学生更加了解我们国家的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及民风民俗,由于现代的学生对祖国悠远的历史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知甚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相关的音像资料,并提出相关的知识问题和游戏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了解祖国更加热爱祖国。

教学内容:1、初步了解侗族的音乐 和风情文化。

2、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优美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学习另一种形式的切分节奏(XXX ;X X.)感受侗族的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对侗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的掌握和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侗族音乐风格的节奏特点:(XXX ;X X.)切分节奏的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及视唱谱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等要求和认知灵活性理论,我采用了讲授、讨论、欣赏、视听和视唱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起学习动机

1.首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音乐情境。意图在于用一首《爱我中华》拉开了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序幕。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单从音乐方面去欣赏,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音乐风格,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经常被我们传唱。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

2、风土人情介绍(出示图片)

回答收集到的有关侗族的资料。

①侗族概况: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人口大约为300万。

②侗族服饰:

③侗族建筑:

④侗族民居:

⑤侗族乐器:

⑥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3、初次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出示歌名

(二)教材新授,学习此曲

1、由教师范唱此曲来表现歌曲的基本情绪

(让学生了解整个歌曲的基本旋律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节奏的训练并完成侗族音乐的节奏型。

(注意歌曲的重点、难点:切分节奏)

3、视唱曲谱、分析曲谱、填唱歌词、演唱此曲

(了解侗族民歌音调特征,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 欢乐情景,歌曲优美抒情)

4、分组演唱此曲

(三)、编创与活动

1、情景表演:

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去表现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情景,即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将音乐的表演推向一个高潮,也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表演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最终使这节音乐课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结束,就像本课的歌曲迷人的火塘一样,那种迷人的情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结束语

三、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具有浓厚侗族风格的歌曲,歌曲教学最大的难点是多处切分音以及二声部的演唱,而且切分音还以两种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时,设计了两个课时,而且把这两个难点分开教学,期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少数民族侗族的风光和三大特色,了解的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以激起学生对歌曲的浓厚兴趣。然后顺势让学生来听听侗族的歌曲《迷人的火塘》,播放范唱,让学生对歌曲的各个部分有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再分别学唱两个声部。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课、走进音乐的一个有效手段。找出四个学生领唱,然后根据分好的高低声部加上老师的伴奏共同表演唱这首歌曲。

也许是这首歌真的激起了学生的唱歌欲望,也许是我首次尝试领唱的演唱方式吸引了学生,总之这节课上同学们非常的投入。虽然有学生的投入,老师的指导,不过合唱始终是难点,它是需要有一定的功底和时间的花费的,一节课40分钟,

真正花费在二声部合唱的时间还是有限的,所以学生还是很容易串调,特别是低声部,把握不住自己的旋律。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对我们音乐老师的教学也是很大的难题。

四、板书设计

迷人的火塘

XXX ;X X. 切分音符

篇二: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4个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表现了抒情、幽静的意境。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声部合唱,前乐句旋律上扬,仿佛是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高涨,后乐句的句幅作了扩充,并连续运用了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富有动感,气氛更为热烈;句末出现了第一乐段中的音调,但落音由“la”变为了“do”,形成了羽调式与宫调式不同调式的色彩对比。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使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二、教学目标:

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情感目标: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风格和风土人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侗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的掌握和了解, 拓展学生的

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难点:掌握侗族音乐风格和切分节奏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主要以听唱法和跟唱法这两种方法为主要教法。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境,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源,引领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的风土人情,从我们的视频中观看到他们的生活,聆听、表现他们的音乐,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表现歌曲,感受其深刻内涵,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多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美,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参与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影响资源、钢琴、打击乐器、节奏板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迷人的火塘》这首歌曲伴奏音乐,并用多媒体播放侗族人们的风土人情图片,边放伴奏老师边做讲解。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直观的将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侗族的音乐和服饰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本课的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了解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认识。

2.在音乐中自主探究

初次聆听全曲,以前面所学习的少数民族歌曲引导并揭示课题。让学生在音乐中自主地去寻找歌曲的演唱形式,并初步感受歌曲的情

绪。反复聆听几次后,让学生喜欢上歌曲优美的旋律,并对这首歌曲的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再让学生了解和总结这种演唱的形式,巩固试听的效果。

3.新歌教学:

采用综合——分解——再综合的教学形式来完成,首先由教师范唱此曲来表现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欢快地)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侗家村寨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要适时地解决难点,首先我把这节课的难点切分节奏展示出来,并带上课题,让学生来读一读,看谁能读的准确。找到正确答案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在音乐中来发现这种节奏出现了多少次,完成节奏的训练并完成二个声部的节奏型。这个步骤我采用了随旋律来念唱歌词的方法,很好地让学生感受了节奏的变化,速度的变化以及歌词的处理。接下来视唱曲谱、分析曲谱、填唱歌词、完整演唱。当然过程中要适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指导与自学结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作用在于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质疑的学、合作式的学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能力拓展(情景表演)

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去表现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情景,即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将音乐的表演推向一个高潮,也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表演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最终使这节音乐课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结束,就像本课的歌曲迷人的火塘一样,那种迷人的情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具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并了解了一些侗族的风土人情。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感受,希望同学们能主动多了解些我国各民族的人文知识,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努力做到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并从浅入深的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本节课环节过多,在时间分配上要注意,着重点要分清主次,有的环节也应该取舍得当。为了一堂好的音乐课,我会不断实践和总结。我的说课完毕,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谢谢大家!

篇三:《迷人的火塘》说课设

《迷人的火塘》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信阳师院音乐学院的马筱薇,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课本第十册第二单元“欢乐的村寨”里《迷人的火塘》这一课,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下面我将分四个部分来说说本课的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迷人的火塘》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侗族歌曲,讲述了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晚上,燃起篝火围在火塘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这首歌曲充分展示了侗族歌曲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弘扬了祖国民族音乐文化。这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新课标》指出:要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音乐的能力,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

2、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参与表演唱,体会侗族音乐的魅力。

3、感受侗族音乐风格特点,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操。(这也是本课的德育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掌握切分节奏的变换形式,体验侗族音乐的节奏特点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落实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开放式教学法;听唱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协调,灵活变通,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聆听、探究、体验、想象、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珍视学生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依据音乐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体验价值为核心这一教学理念。我把“聆听——感悟——表演”三部分教学融汇贯通,激起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进而渗透爱祖国、爱生活的教育。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3分钟)

课前我先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首先我引导学生深情地说出歌曲的名字“爱我中华”。并用自己深情的语言导入:“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有五十六种不同的语言,有太多太多的风土人情,有太多太多的民间习俗,你们都知道哪些呢?”从而引出侗族的习俗,并由此导入歌曲《迷人的火塘》,引导学生初次聆听。

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这个环节,我意在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侗族民歌有感知,对侗族

文化有了解,对侗族歌曲的学唱有激情。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

二、聆听感悟,突破难点(6分钟)

在这一环节的聆听中,我只用了一个简单的侗族歌舞卡通画。(幻灯片)目的: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听节奏,进行敲击,在敲击中发现节奏(幻灯片) XX?和 为了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我引出了上节课的切分节奏(幻灯片)XXX并通过学生念、打该节奏的变形,引导出本课的两个切分节奏(幻灯片)XX? ,从而引导出新授知识切分音。这样,学生能全面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加了学习音乐知识的趣味性,有利于今后再学习。(幻灯片)为了巩固新知识切分音,我从歌曲中找出四条节奏,让学生听辩、念、打。最后,(幻灯片)我让学生找出歌曲中节奏相同的乐句。(从而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新知应用新知的目的,同时为歌曲的学唱奠定了基础。)

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在处理歌曲难点时我采用聆听、敲击、念打、讲授、练习等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想象,从而突破歌曲中难点,为学唱歌曲扫清了障碍。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0分钟)

这一环节,我通过以下四个小环节来进行。

1、朗读歌词(幻灯片歌谱)

我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应该怎样读?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课标提倡学科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歌曲中的

歌词朴素优美,让其和动人的旋律结合在一起,学生能更直接体会歌曲的内在含义;加深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

2、听唱曲谱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歌曲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呢?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用稍弱的音量、中速进行演唱。紧接着教师弹琴,引导学生轻声地跟琴唱乐谱;

3、填词演唱

课标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在教师深情的伴奏下,我首先引导学生轻声地跟琴填词演唱歌曲第一段。接下来,我进一步指导学生在音高、节奏方面唱的准确性,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

最后,我通过对歌曲中一字多音及歌曲难点“啊”字的力度控制、情绪处理等地方,运用对比范唱等形式,引导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4、由扶到放

经过我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演唱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段,我将把学习过程完全交给学生。并让学生小组讨论歌曲的情绪、力度和速度后,自主演唱。根据学生演唱情况,及时引导,最后,教师弹着伴奏,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整首歌曲。

课标指出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活动,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新授歌曲,我还分别设计了分组竞唱、两组轮流 拍手伴奏、小组合作 乐器伴奏和齐唱合作等形式。这样,不仅巩固了新授歌曲,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歌唱表演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充分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体现了学生聆听、探究、体验、合作的学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拓展创编、深入体验(8分钟) (幻灯片)

课标指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为此我采用:“分组合作,现场创编”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

首先我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可采用:歌唱、配乐诗朗诵、舞蹈、画画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体验歌曲的情感。紧接着,在乐声中让他们自己现场创编,(幻灯片情景表演)教师做适时的巡回指导。虽然学生创编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然后,我选择创编较好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并鼓励其它组对创编的形式进行课后再加工,课外活动时为老师和同学们表演。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适时的拓展,还将这一内容扩大到课后,为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四部分:说板书设计

我通过这样简单的板书,引导学生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学好用好乐理知识,引导他们在探究中生成体验,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本课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运用启发开放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多角度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侗族民歌的旋律美,感受侗族人民的人性美,在体验中发现美,在表现中创造美,在创造中享受美,真正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