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寂寞芳心李清照

纵观古今2019-07-16 10:26九九文章网李代辛

  她是“古中国最寂寞的芳心”(余光中语)。不知何时喜欢上李清照的词,最早接触的是那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时我6岁,《妈妈教我学古诗》上画着一张彩图,金盔金甲的项羽穷途末路于乌江江畔。那时不知项羽为何人,也不知鬼雄江东云云为何物。只是欢喜于那绚丽多彩的插图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朗朗上口。最近读到李清照的《怨王孙》一词,全词如下: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行家评说: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细腻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怨王孙》一词的画意美“说不尽,无穷好”。“湖上风来波浩渺”,湖上有雾,湖波荡漾。风起了,一派烟波浩渺的景象。“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鲜明的、青葱绿似的、锦缎绸丝般的;“湖上风来波浩渺”是空廓的、澹澹的。秋深了,原本草木葳蕤的野外疏朗了,一如焦墨勾画宣纸上的枝影横斜。萌发的春过了,热烈的夏过了。红稀香少的秋该是万籁俱寂的静美了。静静的、静静的,可以聆听水光山色的私语!这时的自然是亲切的,内心是宁静的。水光、山色、清照,融为一体,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该是“宫娃齐唱采莲歌”的时候了。但这里没有宫娃粉黛,只有恬静的女子李清照,恬静得可以细看清露洗过的苹花汀草。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深秋美景:烟波浩渺的湖水,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湖水。郊外草木疏稀、山明水净。还有那看风景的翩翩女子。
  
  《怨王孙》写于李清照南渡前的早期,之后的诸多凄惨经历尚未出现。生活的平静让她可以捕捉生活之美、自然之美。自宋玉“悲秋”以来,秋天似乎总是悲凉萧瑟的。但李清照眼里的秋,却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面,那是因为观者是李清照,一个爱生活、懂得美的才女子,自然是美的,秋天的景是美的。诗情才情并茂的李清照在那个“秋已深红,稀香少”的午后会想起“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日子吗?,会想起“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少女时代吗?一定会的!
  
  不知看罢水光山色与人亲的李清照会是怎样的心情,“似也恨、人归早”在宇宙自然面前,人总是无奈的,人生总是仓促的,人事总是无常的。那时的心情定然不是早年的心情,那时的李清照定然也不是零落他乡为流言诟骂所累的李清照。眠沙鸥鹭可记得那日的李清照,抑或李清照可记得那日的眠沙鸥鹭?依旧烟笼的台城柳也好,拍打石头城的潮水也好,还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谢堂前燕。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多少智者在那一刻迷惑了彷徨了。永恒与短暂,跳不出的,怪诞的圈。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因为短暂,所以要海枯石烂的誓言。自然万物似乎成了永恒的象征。似乎也只有后来的林黛玉知道花有明媚鲜妍也有红消香断,知道花魂鸟魂总难留。那眠沙鸥鹭、那王谢堂前燕、那台城绿柳又何尝不是匆匆过客呢?是眠沙鸥鹭不回头,还是梁间燕子太无情,恐怕只是人的一种无奈心情!
  
  900年前那个深秋午后,湖边的李清照定然也是这样的无奈。风雨漂摇的大宋朝廷明天会怎样尚未可知,相知相惜的赵明诚能否与己相携到老尚未可知。年华难留,风景难留。留下的是一颗愈加寂寞的芳心。所以她用心去感触生活之美,用心与正在拥有的美好时光交谈,知道“应是绿肥红瘦”知道“水光山色与人亲。”所以,日暮的溪亭记下了李清照,那日湖水的波光记下了李清照,它们记下了那个早早归去的女子,还有她那用一颗寂寞芳心吟唱的即将流传千古的歌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