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影史十佳反战电影

影评书评2019-08-05 23:45九九文章网革角力

  纵观历史战争永远存在,它是人类的终极耻辱,是我们最暴力最具破坏性的大规模冲动的表现,足以摧毁文明、重塑全球版图。战争一般由精英阶层煽动,往往是皇室成员、政治家、商人和金融家从中获利;但搏命厮杀却是普通人,民众被随意摆布,就像一盘棋里的走卒一样被推上火线。

  

  早期描绘战争的电影大多是一些沙文主义、爱国宣传电影,简单地分成好人和他们的敌人两种阵营,而好人总是正义而崇高的。随着现当代史战争冲突频发,以及电影产业的持续进步,有更多电影更加细致入微地思索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这个中秋,由刘烨主演、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国产战争电影《我的战争》已经上映。向来以鬼片知名的香港导演彭顺在早前的剧组见面会上透露,本片是一篇命题作文,因为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好莱坞拍过美国版本的,韩国也拍过自己视角的,而现在高层属意要拍中国版的,于是先有了影片的剧本,然后找来了导演。彭顺表示,自己作为导演旨在一改以往国产战争片过浓的主旋律气息,以真实的战争场景以及战友之间的生离死别(甚至儿女情长)来表达反战的主题。

  

  在《我的战争》上映之际,这里盘点出影史最佳10部反战电影。这些经典电影不仅揭露了战争所带来的恐怖暴行和心理创伤,同时也在质询那些战争发动者的谎言和骗局。

  

  10·西线无战事


  在《光荣之路》中,斯坦利·库布里克通过几个因为拒绝服从自杀式命令结果在军事法庭上受到无理指控、甚至面临被执行死刑的法国士兵的视角审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刘易斯·迈尔斯通的反战经典之作《西线无战事》,则是从德国人的角度看待同一场战争。

  

  《西线无战事》基于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群德国年轻人被从乡村生活中征调出来,像士兵一样进行训练,然后送到前线战壕里。无人区战火纷飞,随时面临死亡,他们平民心态的爽快性情迅速转化为恐惧和绝望。这确实是一部真正伟大的电影作品,现在看来其中的战斗场面依然不过时,完全符合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影片登记部的评语,"从文化上、历史上、审美上来看意义重大"。

  

  原著作者雷马克本人曾在战壕里打过仗。当纳粹上台时,所有《西线无战事》被禁,很多书被焚毁。不可避免的,战争思维的领导人都倾向于压制任何宣扬和平的作品。

  

  9·细细的红线


  泰伦斯·马利克重返影坛再次开始做导演时,《细细的红线》是他的第一个项目。影片根据詹姆斯·琼斯的同名小说改编,描绘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一群美国兵拼命攻下日本人在这座热带岛屿上的战略位置。

  

  《细细的红线》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马利克拒绝过于集中地呈现任何既定的角色,而是去慢聊式地展现C连的士兵群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索。虽然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出现一些明显的叙事脱节,但马利克并不关心连贯或传统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于探索更广泛的观点,不仅探讨战争的非人性化本质,并将人类固有的暴力视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

  

  马利克对题材和主题一贯近乎形而上学的处理方法长期以来已经区分了受众,那些期望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好莱坞风格战争电影的观众会对其望而却步。另外,《细细的红线》再次将马利克往往在最终剪辑中彻底删戏的臭毛病显露无疑--比利·鲍勃·桑顿、加里·奥德曼、维果·莫特森和马丁·辛的表现都未能出现在电影银幕上。

  

  8·大幻影


  像奥逊·威尔斯这样有地位的导演评论一部电影时称他会带它"上诺亚方舟",你应该不难想象到这是怎样的一部杰作。他说的正是著名印象派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儿子让·雷诺阿执导的《大幻影》,这部影片传递的信息是,人文精神的超验性能够打破民族主义的界限。

  

  影片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名法国飞行员被击落在德占区,然后反复被从一个战俘集中营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于是等待有利时机逃脱。让·加宾和皮埃尔·费斯内饰演飞行员,当时的著名导演埃里希·冯·施特罗海姆也在片中展现出了压倒性的表演。而且《大幻影》摄制时期正值法西斯主义崛起,更显现了影片的强大力量。

  

  《大幻影》是一部反战电影,但并不关注战场上的惨状,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次要环节上,展现战俘被囚禁和逃亡。虽然影片结尾主角逃脱后继续回到前线战斗,但很显然,对雷诺阿来说,战争就像一种应该受到抨击的哲学,战争暴力最终导致文明的崩溃。

  

  7·萤火虫之墓


  战争会影响到各行各业的人,但带给儿童的苦难和死亡却是最悲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日本本土造成了数不清的破坏,投下两颗核弹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只是前几年持续激烈火力轰炸中所有伤亡人口的一小部分。

  

  人们听到吉卜力工作室的名字,就会联想到日本动画界的老爷爷宫崎骏及其创作的一系列非常有趣又令人难忘的温馨电影。但吉卜力的创始人之一高畑勋1988年根据野坂昭如的小说《萤火虫之墓》改编的同名动画却一改以往天马行空的幻想,转而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社会边缘的严酷现实,讲述一对兄妹清太和节子对抗饥饿的故事。即使是真人电影也很少有像《萤火虫之墓》这样让人心痛、感动,最重要的是兼顾人文情怀。

  

  虽然高畑勋表示他的本意不是制作一部反战电影,但电影引起的效果和反应表明,无论他的意图是什么,战争对平民造成的可怕后果给观众带来了强烈冲击,在片尾字幕结束后依然萦绕不散。

  

  6·伊凡的童年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几乎没有导过任何轻松、娱乐性的电影——他的电影里往往充满了密集的象征和隐喻性的内容,渗透了一层层的含义,仿佛引诱观众梳理出其主题和影像中的"真相"。

  

  尽管采用了非线性叙事和倒叙,但《伊凡的童年》也许是他最容易理解的作品,影片比较简单,但丝毫不会削弱它的冲击力。伊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饱受战争蹂躏的俄罗斯的一个年轻孤儿,发现他的家人都被德国士兵杀后他变得绝望,于是参军打仗。影片制作于1957年,同年库布里克作拍出了《光荣之路》,但作为塔可夫斯基的处女作,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诸如伊万的冒险与构图优美的梦境相交织的片段,已经将塔可夫斯基结合诗歌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非常规的叙事风格的诀窍显露无疑。

 

  从让-保罗·萨特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每个人都推崇《伊凡的童年》,它像《萤火虫之墓》一样,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看待战争的野蛮,但得出了另一个令人痛心的结论,如果孩子被复仇和暴力所笼罩,那么纯真就永远消逝了。

  

  5·大独裁者


  有时候,证明一些令人厌恶的东西纯粹是无稽之谈的最好方法就是拿它寻开心。伴随着笑声,世界上最邪恶、最残暴的行径才不至于让人抓狂。而喜剧,尤其是讽刺,就像是为人类竖起了一面镜子,揭示出其所有的缺点和瑕疵。

  

  将喜剧作为一种评论社会政治的形式,查里·卓别林并不陌生,他在《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的流浪汉角色就是面临贫穷和压迫的普通人的代表。他的政治表达在其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中最为明显。在这部奇妙的颠覆性喜剧里,卓别林同时饰演一个犹太理发师和戏仿希特勒的独裁者。理发师在独裁者的位置上发现了自我后,人类的未来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状态。

  

  结尾的演讲概述了卓别林对未来没有战争的希望:"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和睦的世界,在那里人们没有仇恨,贪婪和残忍。人的灵魂插上了翅膀,而最后他开始飞翔。他飞入彩虹,飞入希望之光,飞向未来,美好的未来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所有人"。

  

  4·广岛之恋

  

  亚伦·雷奈在电影语言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抒情实验电影《广岛之恋》故事背景是在战后的日本。讲述一位法国女演员与一个日本建筑师讨论个人和历史的记忆的本质。雷奈引领法国新浪潮,跳跃在过去和现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就如片中这对恋人表达对他们的关系和各自的过去的看法。


  在影片中,意象往往与观点和主题相并行--在战争期间,这位女演员因为在被占领的法国小镇讷韦尔与一名德国士兵上床而被剃掉头发,相对应,日本妇女则因为广岛被投下原子弹导致辐射中毒而头发脱落。

  

  就其结构来说,这是一部既惊人又大胆的电影,叙事的松散允许其探析更宽泛的观点。它也是战争造成毫无意义的文化分歧的又一评注,因为爱可以超越国界,尽管可能很脆弱甚至只是暂时的。

  

  3·全金属外壳

  

  毫无疑问,R.李·埃莫里在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第二部经典反战电影《全金属外壳》中出色饰演的教官枪炮军士哈特曼,是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人物之一。为了让新兵做好迎接越南战争的准备,他将他们无尽摧残,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感官冲击。

  

  埃莫里表演这个教官时,与马修·莫迪恩和文森特·欧诺费里欧扮演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新兵"小丑"詹姆斯·戴维斯和"派尔"伦纳德·劳伦斯有大量即兴对话。借由小丑的旁白,库布里克进一步研究了战争的残酷性,某种程度上,随后的战斗场景相比令人难以置信的前半部分都显得有些失色了。第一幕中派尔的精神状态渐渐崩溃,变成了一个愤怒的精神病。不得不说,《全金属外壳》对洗脑式的军事思维及其灾难性的后果表现了严重令人震惊的洞察力。

  

  除了埃莫里和欧诺费里欧令人难以置信的表现(欧诺费里欧为角色增加体重,甚至打破了罗伯特·德尼罗拍《愤怒的公牛》时的增重纪录),《全金属外壳》另一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是,库布里克和美术指导巧妙利用令人不适的瓦斯打造出了遭战争蹂躏的越南。莫迪恩和其他演员对此并不太乐意--因为片场全是石棉和数百种其他化学品。

  

  2·现代启示录

  

  可以猜测的到,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着手拍摄《现代启示录》的时候,美国军方并没有热心肠地为其提供全力的支持。毕竟,获得五角大楼的批准和协助的前提是,不能从负面角度描绘军队,而科波拉的这部史诗杰作表现的恰恰是战争的疯狂和人类在战斗中的非人性化。

  

  《现代启示录》基于约瑟夫·康拉德的骇世之作《黑暗的心》改编再创作,讲述本杰明·威拉德上尉(马丁·辛杰出演绎)一路行进到丛林深处追踪叛徒特种部队上校沃尔特·库尔茨(马龙·白兰度)。这部电影取得传奇地位不只是因为拍摄本身就像越南战争一样艰苦,更重要的是科波拉将战争描绘成了一场近乎幻觉的噩梦,而陷入疯狂的库尔茨无疑是马龙·白兰度辉煌的职业生涯中最强大的表演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现代启示录》究竟是一部反战电影还是支持战争的电影依然具有争议--讽刺的是,这两种观点的拥护者都倾向于引用同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立场。这部电影刻画表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毁灭,究竟是对战争的谴责还是对美国霸权的歌颂,这取决于你自己的观点。科波拉倾向于反战观点,更进一步甚至称其"反生命"。

  

  1·过来瞧瞧

  

  很少有演员能够像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这样确切地表现出真正恐惧战争的可怕面部表情--拍摄本片时,他只有14岁。他饰演主角弗罗亚,游击队战士到了他的村庄带他去打德国军队,将其卷入战争。

  

  《过来瞧瞧》是一部真正令人震惊的电影,不仅以未成年人的视角呈现《现代启示录》式狂乱亢奋的战争暴力,而且最后创造性地使用意象作为结局,同时剖析历史,表达了在法西斯统治下战争破坏性力量的必然性。导演伊里姆·克里莫夫极具才华又大胆尝试,灵巧地运用书里的每种电影技巧,勾勒出了白俄罗斯人种族灭绝的史诗悲剧。

  

  完成《过来瞧瞧》后,克利莫夫回顾他的创作成就,表示他失去了拍摄电影的兴趣,"一切可能做的事情,我觉得我都已经做到了"。对于谴责战争对人类灵魂的影响,很难想象还有哪部电影能比《过来瞧瞧》更强烈的。这是一部至关重要、不可错过的电影,一部形形色色的影迷在他们死之前都应该体验的电影。[AndrewDilks]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