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国学与现代管理者的意识

处世之道2019-09-16 12:02九九文章网静谋

  近几年,经常看到一些有关管理的培训中增添了许多国学的内容,在电视上也有很多教授来讲解国学,特别是《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中庸》、《周易》等,经常听到国学的语句被引用,这说明国学在近年来呗国人越来越重视,国学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
  
  笔者也酷爱研读国学,今结合国学稍加论述一下管理者的意识问题,和读者分享。
  
  所谓意识,是指由人的感知系统对外界事物觉察的清醒程度和反应灵敏程度,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是客观存在的人脑中的反映。人们的心理意识能决定人的行为反应。
  
  我认识结合国学,作为管理者,无论是行政事业管理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最起码要存在三种意识:
  
  一、上兵伐谋。《孙子兵法•谋攻篇》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好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谓“上兵伐谋”的战略意识就是要求企业,特别是哪些高层管理者在考虑自己企业战略目标、使命以及制定竞争策略的时候,要力求“全胜”境界。“上兵伐谋”的意思就是要求全胜,我们知道现实中的企业竞争双方是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凡事因利而动,各做的结果就是为了追求“双赢”,甚至“共赢”,作为管理者要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魄力,科学准确地评估对方实力,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让对方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这等于预先告知对方竞争后果的严重性,这样可以遏制对手铤而走险的意图,应通过这种实力的展示,有效地实现“全胜”。
  
  二、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不会犯错误。
  
  管理者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单位的领导,要和下属、员工打成一片。这就要求管理者把我一点——“不争”,尽可能早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不要与同事去争蝇头小利,更不要与部属去争权夺利,否则心态就会失去平衡,肯定不会做出满意的决策。
  
  三、太上。《道德经•第十七章》说: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好的领导者,员工仿佛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的确做出了让员工敬佩的成绩;次一等的,赢得员工的亲近赞誉;再次的,员工畏惧害怕领导;最差劲的是经常遭到员工侮辱蔑视的人。
  
  对一个单位来说,最高层次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无为型的领导者。所谓“无为”,其实并不是指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而是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不要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做到“无为无不为”,这是领导者的最理想的境界,也是员工对领导者的最高褒奖。一个值得员工新人的领导,不仅仅要使单位利润最大化,更要让员工回归到自己的本性上去,让员工发自真心去工作,而且要让他们感到快乐,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最高领导者没有做到直接管理,但要员工按照领导者的思想和意图办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最自然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一个领导者要无为在形,真正大为在心。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