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理论意蕴 论“四个全面”的哲思意蕴

爱国演讲稿2020-01-14 22:55书业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今年“两会”成为热词。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成为女代表女委员关注的话题。

  “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党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到“四个全面”,即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此以后,“四个全面”逐步成为全党共识,提升为新时期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

  2013年1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号召全党同志学哲学、用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他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随后,中央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从这个意义看,“四个全面”便有了很强的哲思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四个全面”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理政问题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在几十年的探索历程中,形成了三大理论创新成果,一是“三个文明一起抓”,即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二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党的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三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2014年底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期党对治国理政认识的最新理论成果。如果说,“三个文明”是一维成“线”,到了“五位一体”就成了二维扩“面”,到了“四个全面”便成了三维立“体”,党治国理政的方略更加清晰、更趋定型、也更加成熟。如果说,“三个文明”、“五位一体”有世界观的意义,表面我们党对治国理政问题总的看法,那么,“四个全面”则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表面我们党治国理政采取的根本方法。

  “四个全面”的思维创新。全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概念,与片面相对。全面与片面的关系,经过矛盾学说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过渡”和推演,就可以得出“均衡”与“优先”(非均衡)的辩证关系模式,也是一种实践理性的哲学范畴。而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主导思想。比如部分先富论的提出,东西部两个大局错位发展战略的实施,直到2003年非典才有了转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尊重实践理性的哲学思维,承认阶段论和条件论的实际观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版图上看,东部率先发展、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加速发展,可谓是“全面”开花,我们已经到了有条件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际上就是到了必须调整到“均衡发展”、“统筹兼顾”和“全面”的理念和思维上的时候。也只有“全面”,才能让“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形成默契,建构有机统一的整体,进而打造奋进崛起的“中国战车”。从“优先”到“全面”的转变,还有更要要的意义,那就是顶层设计,源头治理,这也就是中央成立一系列最高领导人领衔的领导小组的现实意义和根本指向。从此来看,这“四个全面”是自上而下的主动作为,有着高度的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个全面”的环境考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环境就是哲学意义的社会存在。把四个“全面”综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是需要一定的契机的,换言之是需要一定的共同的社会物质条件的。“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础恰恰就是目前的新常态。“新常态”一词,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出的。当时,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里主要是指经济新常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反“四风”,正风肃纪、打虎拍蝇,取得明显成效,把反腐乃至整个政治生活推进一个新常态之中,这也是将“三个全面”上升到“四个全面”,增加“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背景。新常态是“四个全面”的大环境、主战场,“四个全面”是我们党主动适应新常态采取的根本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的目标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四个全面”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宏伟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现实路径,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保证。进一步来看,党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战略部署,提出了2020年实现的时间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节点,但也提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由此不断推断,未来也将召开专门会议,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接关联着“两个百年”目标,那么全面从严治党将为完成“两个百年”的历史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准的“导航仪”和强力的“推进剂”。也就是说,“四个全面”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就是直指“两个百年”目标和伟大中国梦的。由此,我们的也完成了自以来新的一次理论创新的“合璧”,势必带给中国新的希望,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