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商务礼仪2018-05-20 07:51书业网

篇一:中西方商务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文化差异

09涉外会计3班 姓名:应征 学号:20090510030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悠久的礼仪之邦。礼仪不仅仅是礼貌的传达,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方式,正如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所以礼仪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都有着自己的文明礼仪,大家遵循这自己礼仪的同时,都是想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让人类的文明永久流传。

商务礼仪是礼仪的一种特定表达方式,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为了我体现相互的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仪表礼仪,言谈举止,书信往来,电话沟通等技巧,从商务活动的场合又可分为办公礼仪,宴会礼仪,迎宾礼仪等。所以商务文化在商务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商务礼仪可以给对方以真诚,良好的影响,可以增加对方的信任度,对促进双方合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世界之大,不同的民族和国度都有这不太相同的商务礼仪,下边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中西方的商务礼仪文化有何不同之处。

首先,在中国的文化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量,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人生的意义常常与“忘我”或者“牺牲”相联系。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西方则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主张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这种价值的差异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它是决定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因素。一些在西方人眼里视为“隐私”的事情,在中国人眼里确实关心他人的具体体现。如果见面寒暄询问别人的年龄,籍贯,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家庭情况,体重等都属于很正常的事情,而在西方,这些都属于隐私,询问这些问题均被视为没有礼貌。在中国老朋友可以不用敲门就进入你的房间,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使是一件小事要问,他们也需要先打电话,询问主人是否方便来家拜访。

其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里,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因此,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奉行的则是线性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这种差异主要导致例如以下两种差别:首先,在国际商务活动

中,中国人不重视预约,有时候即使预约,也不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而西方人则注重预约时间,且严格的遵照预约时间安排活动。其次,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看门见山,且在谈判中不喜欢暂停和保持沉默,而是习惯于速战速决。然而,中国人则喜好感情投资,喜欢宴请或者送礼,在交杯换盏中达成一致,商务活动进程一般比较缓慢。

再者,中国人吃饭的时候喜欢热闹,很多人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气氛。除非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从古至今大多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而西方人在用餐时,喜欢幽静,自然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碗碟不可以碰撞发出声音,吃东西不可以发出声音。不同之处还有西方人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坐,夫妇也分开而坐,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是不礼貌的。并且用餐时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这于中国人的习惯大有不同。

最后,在送礼的礼仪中也有很多不同,送礼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外商务人士都讲究送礼以增进友谊.中西方的差异在于,中国虽然都会讲”礼轻情意重”,但通常都认为礼物越贵重越好,过于简单或者廉价的礼物不仅起不到增进感情的目的,反而有可能会得罪对方。西方人送礼比较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味,例如,送给女主人一束美丽的献花,送给朋友一瓶名酒或工艺品,总的来说,他们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同样收到礼物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回应。中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会再三推辞,盛情难却收下礼物之后也会说“让您破费了”并且不会当面拆开礼物。恰恰相反,西方人总是爽快的收下礼物,当面拆开且表示惊喜和感谢,他们认为,赞扬礼物宛如赞扬送礼者。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会认为中国人有些冷淡,会认为是你不重视他送的礼物,甚至不尊重他。通晓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用英语而中国人会觉得西方人迫不及待,或者认为这是贪婪,举止粗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日趋密切的中西交往中,我们必须正视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同时加强专业礼仪人才的培养。这必然要求高校向社会输送既能通晓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涉外活动的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

重视,给予大力的支持。

篇二: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专业

学号:0008161

姓名:鲁肃

上课时间:周一丶四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在与国际接轨。尤其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交往时,正视各国之间在社会交往礼仪的差异也愈加的重要。对个人来说,礼仪是其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则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古人云“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它在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 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所以我们要熟悉和掌握礼仪,做到待人接物恰到好处。在社

会活动中,交谈中讲究礼仪,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文明;举止中讲究礼仪,可以使我们变得更高雅;穿着中讲究礼仪,可以使我们变得大方……总之讲究礼仪,可以变使人充满魅力。

国际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中西餐桌礼仪方面的主要差异:

1、衣着方面的差异。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方穿得隆重一些。但在西方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

2、入坐的位置的差异。中国一般是客齐后在入席,而且座位是按长幼顺序来坐。座次“尚东为尊”、“面朝大门为尊”。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西方国家以女士优先为主,讲究绅士风度。

3、上菜的顺序及食物在桌上的摆放的差异。在中国第一道菜是汤,紧接着是主食如干饭,再则是餐酒最后一道菜是水果用来促进消化;在西方国家里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菜和汤(讲究开胃)、水果、餐酒、主食最后是甜点和咖啡。而讲到食物在桌上的摆放时,中餐是一次性的上完每道菜,大家共享所有的食物。而在西方用餐中,所有人各自有自己的一套餐具,菜品是吃完一道后再上另外一道菜。在对食物的要求方面,中国不需要客人把所有的菜吃完,而西方,将自己所盛食物吃完是一种礼貌,对主人的尊重。

4、餐具的不同: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刀叉又会细分成很多种。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5、表示停餐方法的不同。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不再进膳了。在西方有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不同意思不同,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意味着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除了以上几点中西餐桌礼仪的基本差别外当然也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别。这些细微的差别如果不注意,会造成一些误会和笑话。

二、会面问候以及做客交换礼物方面的差异:

1、宴会见面时,中国人以握手为主,而西方则行拥抱礼。介绍宾客时,中国

人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会加上许多主观评论。但西方人认为,介绍客人时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都有强加的感觉,介绍主要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等,而不应该附加外貌和抽象的评论。又例如,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吃过了吗? 到哪去?而外国人喜欢问:“你好吗?”如果见面就问外国人“到哪里”,人家会以为你要了解人家的私事,对你会产生反感。

2、中国人常常以准时为美德,但在国外,尤其是美国,被邀请去家里做客的客人一般要迟到15分钟左右是很普遍的,因为这是要给主人家充分时间准备晚宴。

3、关于送礼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礼品的实用价值,还表现在对价签的重视程度上。而西方人往往注重礼品纪念价值。例如,在机场和火车站迎接客人,或去医院探视病人,送上一束鲜花,显得既自然又热情,而不必考虑花束的大小。同样,在你宴请西方人时,也别指望对方能送多么贵重的礼物,可能性最大的是本国产的葡萄酒,或其他一些价格不贵但颇有纪念意义的小工艺品。他们出国旅游,回来后经常会买一些明信片送给办公室同事或亲朋好友,有时送几块巧克力。因此,西方人注重的不是礼物的轻重或礼品价格的高低,而是礼品的纪念意义。中国有句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西方人的送礼习惯真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三、国家、民族文化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在礼仪的表现中,西方更多的聚焦在行为、语

言的面上;而中国礼仪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行为人的语言、行动本身具有话语意义,同时还需从行为人的语言、行动中去“悟”出一些东西,在言传的同时,还需意会。东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

礼仪是一种文化,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在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表现在生活、交往、商务等各个方面,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的不同。表现在价值观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对人的基本人性的观念不同等等。随着西方礼仪的大量涌入,我们应该将它与中国的传统礼仪很好的融合,不要盲目跟风,鄙弃我们的优良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礼仪方面的差异,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清楚的认识中外礼仪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很好的将中西方的礼仪文化融合起来。而不是盲目的热衷于西方的礼仪,屏弃中国的传统礼仪,使自己陷入礼仪的误区。

篇三: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金融0902 严薇 012091594082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跨国、跨文化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存在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增加了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复杂性。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内企业要走出去,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员来说,熟悉不同国家的礼仪,了解和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技巧,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摩擦和冲突,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提高交际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务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商务礼仪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不同国家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民族主义等的差异,商务礼仪也是既有其国家性,又有其民族性。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导致中西方商务礼仪千差万别。 一、中西方礼仪差异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血统纽带维系的宗法社会结构,表现为“天人合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的特点。重人伦轻自然,追求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重群体而轻个体,强调人际关系、人情味,表达的是群体性、群体意识,注重人情世故,爱好面子,养成谦虚、谨慎、忍让、含蓄的传统性格。“重义轻利”更是儒家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主张的是“见利思义”、“以义制利”,提倡义利发生矛盾时,应当舍生取义。由于受传统的义利思想的影响,重义轻利,重情轻法。情、理、法,次序鲜明,任何事情,先看情、再讲理,法被排在最后,因此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风险意识和竞争精神不强,时间观念和进取意识淡漠。

西方文化以美国文化为典型特征。美国是迁徙的多民族融合,社会结构没有如中国一样固守本土的血缘基础,依靠的是契约,形成的是契约文化。西方人的文化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推崇的是“个人利益至高无上”。以个人为本位,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个人权益的实现,趋利避苦是个体的本能,事功求利是生存的目的,在追求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的过程中不须负任何道德责任,可以不择手段。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构成了西方主流文化,起主导作用,因此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只有依靠法律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法律既可以保护个人的权利,也可以制裁人权的侵犯。导致西方社会重理性而轻情感,长于说理而短于谈情,善于逻辑思维而疏于直观感受,过于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形成率直、豁达、刚硬的文化品格。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在中西方国家的商务交际活动中,这种文化差异,使交际中的个人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义利观以及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对商务交际活动中的礼仪,形成了潜在的障碍和深刻的影响。

商务礼仪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商务人员在商务交际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商务礼仪复杂繁多,包括吃、穿、行、礼仪赠品等,涉及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商务礼仪。

1.称呼方式大相径庭

双方商务人士会面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就有可能出师不利。一方面,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讲求“上下有别、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并且“贬己尊人”。对自己就是鄙人、拙见、寒舍等,对他人称作:贵、您,某某经理等。在西方称呼规则简单明确,“你”就是you,“我”就是me,而且很少用头衔来称呼别人,即使有也仅限于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普通陌生人之间用Mr.(先生)、Mrs.(太太)Miss.(小姐)即可,熟人之间则以名相称,就连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敬老尊老,对待年长者在称呼前面或在姓氏后面加上一个“老”字以示尊敬,如“老领导、老同志、刘老”等。西方人一切着眼于未来,一切向前看,“老”是虚弱、不中用的代名词,称别人“老”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2.时间观截然不同

西方人奉行线形时间观,认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因此,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做任何事都应有严格的日程安排,并且将交往对象是否遵守时间当作判断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安排商务会晤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则至少在2个月前进行预约,到最后一分钟才联系被认为是制造麻烦、甚至是侮辱,并且一般都会遭到拒绝。在商务会谈中,他们都喜欢开门见山,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习惯速战速决。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推崇环形时间观,认为时间像圆环一样能不断轮回、重复。因此,中国人安排时间比较随意,不太重视预约。并且,中国人经商注重关系,喜好感情投资,慢慢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更看重长远的相互信任,故中国人的商业活动时间周期较长。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下,急于进入谈判正题的西方人显示出的无奈和焦虑往往被中方误认为是缺乏诚意;而寒暄的中国人被认为东拉西扯、不务正业。如果不理解这些时间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商务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另外,西方人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的时间里进行。而中国人在时间分配上往往公私不分,下班以后谈公事或是上班时间谈私事都是寻常之事。

3.饮食各有特色

宴请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东西方的商务人士都乐于此道。但是,中国主人和西方东道主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首先,饮食习惯的差异。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中华饮食文化以五谷杂粮等素食为主,夹取蔬菜、米饭的长筷形成了共餐制;西方国家发达的畜牧业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切割肉食的刀叉带来分食制。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与客人说说笑笑、热闹非凡;而各吃各的西方人则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甚至喝汤或咀嚼食物都不发出声音。

其次,中国人宴客讲究排场,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并且不断劝酒、代客夹菜,只有这样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而富有的西方人却崇尚节俭,即使是正式的大型宴会,菜肴道数也不多,而且要尽量吃完,不能浪费。主人也绝不会勉强客人,

“help yourself”(请随意),客人吃多少、吃什么完全由自己决定,若像在中国一样客套那只能饿肚子。另外,在安排菜肴时,必须考虑到西方人的饮食禁忌,他们不吃宠物、动物内脏、头部、脚爪和无鳞无鳍的鱼,而中国人这方面的禁忌要少很多。

最后,在宴请礼仪方面,中国以左为尊,西方以右为贵,另外,受旧社会陋习的影响,女性地位总体上低于男性,所坐位置一般不显著;而崇尚骑士精神的西方时刻讲究“女士优先”,男士要替身边的女宾拉开椅子以示尊重。进餐结束后,要等女主人起身离席,其他人方可离席。

4.送礼方式天壤之别

送礼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外商务人士都讲究送礼以增进友谊。然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礼品选择及馈赠礼仪上却各有千秋。在中国,虽然嘴上说着:“礼轻情意重”,但通常都认为礼物越贵重越好,过于简单或廉价的礼物不仅起不到增进感情的目的,反而有可能会得罪人。西方人送礼比较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他们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却相当重视礼品的包装,以此表示深情厚谊。

中西方人们在受礼时的使用的语言也各有特色。中国人会推辞再三,盛情难却收下礼物后,会说“让你破费了”,并且不会当面拆开礼物;恰恰相反,西方人总是非常爽快地收下礼品,当面拆开且表示惊喜和感谢。他们认为,赞扬礼物就如赞扬送礼者。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会认为中国人冷淡、虚伪,收了他的礼品就放在一边置之不理,让送礼人很尴尬,会认为是你不重视他送的礼物,甚至是不尊重他;而中国人会觉得西方人迫不及待,甚至是贪婪,举止粗野。

三、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商务合作也日益增多和频繁,商务礼仪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愈显突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在日趋密切的中西交往中,我们必须正视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商务人士要想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就必须文化层面理解和认识国际商务礼仪,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最终推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窦卫霖.论价值观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

(2):90-92

[3]王敏.论中西礼仪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M].实践与探索.2006

[4]谭小辉.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M].现代经济信息.2007

[5]雷诗梅.中西谈吐礼仪文化对比分析.[M].池州学院学报.2009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