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西汉风云人物之汉武帝——(上)

微小说2020-01-21 04:33九九文章网长安十六画生

  文\長安十六畫生
  
  西汉风云人物之汉武帝——(上)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主要成就:开创了西汉王朝军事最鼎盛的时期,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沟通西域、军事上吞并朝鲜。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李夫人赋》
  
  陵墓:茂陵
  
  谥号:孝武皇帝
  
  汉武帝一生创造了六个第一:
  
  1、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2、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3、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4、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
  
  5、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年的皇帝
  
  6、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武帝生平
  
  一、皇十子一跃变太子
  
  汉武帝出生在汉景帝前元年(前156年),为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取名为彘。我们知道汉景帝共有14个儿子,出自六个妃嫔:栗姬(临江王荣、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唐姬(长沙定王发)贾夫人(赵敬肃王彭祖、中山靖王胜——据说他有120多个儿子,而三国刘备一提起中山靖王就刘皇叔、刘皇叔的,我们不得而知到底刘备是中山靖王哪个儿子的后代?)王美人(刘彘)程姬(鲁共王余、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王夫人(广川忠王越、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
  
  明白中国古代帝王继承制的读者想必都知道,必须遵循两大原则:立嫡、立长。
  
  那么作为皇十子的刘彘非嫡非长的,到底是如何顺利成为太子的呢?这又牵涉到了五个女人,正是她们五人的相互角逐,才最终把刘彘送上了太子的位置。
  
  女人1——薄皇后(汉景帝第一个皇后,也就是嫡皇后了。)薄皇后是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他祖母给指定的。他的祖母薄氏原来是秦末魏国魏王豹的妃子,后来因为魏豹兵败,在荥阳被刘邦杀死,自然薄氏就被刘邦带走,成了他后宫中的一个宫女。由于薄姬长得标致可人,于是刘邦就要求薄姬伴寝。这一伴就伴出来了后来的汉文帝刘恒。而在那次一夜情之后,刘邦就再没有宠幸过薄姬,可以说她是高祖一朝最不被宠幸的妃子了。这看似是女人一生最不幸的事儿,倒成了她一生幸运的开端。
  
  幸运一:在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出于嫉妒羡慕恨的原因吧。她监禁了后宫所有被高祖宠幸的妃嫔,除了薄姬,还让她回到了代地,和儿子刘恒生活在一起。
  
  幸运二:吕后在高后七年,开始迫害刘姓诸皇子时,刘恒因老实本分躲过了这一劫,自然身为母亲的薄姬也就躲过去了。
  
  幸运三:在荡除诸吕的“革命”中,原本立功最大的是齐王刘襄和其弟刘章,但是在除去诸吕后,在关乎继承人问题上,大臣们不愿立刘襄或刘章为皇。原因是他俩年轻有大资本、不好控制。遂拥立他们认为好控制的刘恒为帝。至此刘恒就歪打正着地成了后来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了。(天下你别说看来还真有掉馅饼的事嘞!)
  
  回过头再来说这个薄姬的孙女薄太妃,他被强行许给汉景帝刘启后。在刘启继统皇位后,自然而然她成了薄皇后,但婚后夫妻生活不大和谐。她始终无宠导致没有孩子。这就势必会引发后宫抢夺太子之位的宫闱之争。
  
  女人2——王娡(汉武帝的生母)
  
  我们要来讲这个拥有不同寻常经历的王娡,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其母——臧儿。臧儿到底是何许人也?此人是在项羽和刘邦共同灭秦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分的一个燕王臧荼的亲孙女。而后来臧家没落了,因此臧儿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变得十分坎坷。她一生结过两次婚。第一次结婚,嫁给了王姓人家王仲为妻。生了三个孩子:男孩王信、大女儿王娡、小女儿王婗姰。但好景不长,丈夫王仲病故了。所以臧儿改嫁到田姓人家,育有两儿:田胜、田蚡。以此可以看出汉代的婚姻是很开放的(だぃすきだょ)。正是汉代的这种婚姻风俗,才导致当女儿王娡嫁到金王孙家并生了一个女儿后,又主动离婚出来。这使我们联想翩翩:有个女儿了,主动离婚?太匪夷所思了吧!事出有因:原来她的母亲臧儿算了一卦:算命先生断言二女皆当贵的一席话让臧母下定决心要把女儿王娡从金王孙家夺回来。夺回来后,就把已婚女儿王娡和未婚幼女王婗姰接连送到太子宫中,均成了太子宠幸的妃子。
  
  这看似太不同寻常的一系列变化,可能会让读者们疑问重重。那么长安十六画生就来对王娡这个人的性格做几点概述,来解答以上一切的一切。
  
  王娡:1、冷酷。能够毅然决然地斩断亲情、抛家舍子的,从金王孙家出来。她不能确定她出来后一定能进入太子宫中。算卦的那一卦到底准不准?就算送入太子宫中,能不能被宠幸也是个未知数。所以王娡作出上述的决定是要押很大的赌注的。
  
  2、有野心。她不满足于寻常百姓的生活,她想要荣华富贵。
  
  3、富有冒险精神。万一她之前的婚事被曝光的话,那不就糗大了。所以长安十六画生由此得出结论:此女实为奇女子邪!富贵之命定不可限量。王娡入宫以后很快就怀孕了。怀孕后,她就对太子刘启说自己梦到了一个太阳进了自己肚子里。各位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太阳可是象征着帝王的啊!那王娡为何要口出此语呢?这可能就有三种解释:1、自神其子不难理解,她要去神话她的儿子,好为他儿子是真命太子提供理论支持。当然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在打广告了(这广告打的也太神乎其神了点吧!)。
  
  2、后人要神话王娡
  
  3、两种可能性都有
  
  其后在刘彘四岁时,汉景帝封刘彘为胶东王,封栗姬长子刘荣为皇太子。这下王娡的第一步就实现了。顺利进宫,产下皇子进而被立为王,但她却不会因此而满足。
  
  女人3——长公主刘嫖(馆陶公主、窦太主)
  
  长公主这个人有个特点:贪欲特别强。她不仅自己要过好。同时想让自己家族里的人都永享荣华富贵。长公主刘嫖有个女儿,此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有名——陈阿娇。所以刘嫖为了她女儿的富贵,就想把她嫁给太子。长公主首先跟太子刘荣母亲商量此事,但被一口回绝了。正当长公主心生郁闷却不知所措的时候,刘彘的母亲王娡贴了上来。于是两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就联手起来共谋太子之位了。
  
  女人4——栗姬(汉景帝长子刘荣之生母)
  
  话说皇长子刘荣在景帝前四年被立为太子后,母凭子贵这个道理是理所当然的啦!可令人意外的是,栗姬这位身生母亲却未被立为皇后。原因就是薄皇后虽无子嗣,却因为景帝慑于她祖母薄太后的淫威而迟迟未被废掉。这就造成了儿子被封太子,自己却不是皇后的尴尬局面。同时也让刘荣的这个太子之位充满了变数。
  
  之前我们说了,长公主跟栗姬商量结为儿女亲家时,栗姬是不假思索,断然拒绝。这其中我想栗姬是有两点原因的:
  
  1、栗姬是一个妒忌心很强的人,正因为长公主不断向汉景帝推荐美女来邀宠,并且景帝很配合,一个一个加以宠幸。那么无形中自然冷落了栗姬。于是栗姬迁怒、埋怨于长公主,情有可原。
  
  2、栗姬很幼稚,她一心只盯着空占皇后位的薄皇后,想借机替代她。可后面也有一个人在紧紧地盯着她,那就是王娡。她不了解宫廷斗争是很险恶的。皇后之争、太子之争都是生死之争。因为相亲失败而碰了一鼻子灰的长公主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她马上做了两方面的反应:一、在汉景帝面前诋毁栗姬二、长公主主动去交好王娡。所以栗姬是对刘彘登上皇位有所影响的人。要知道,倘若栗姬的地位下降了,那太子刘荣的地位自然也会一落千丈的,那么太子之位花落谁家还终究没个准信啊!这将会为刘彘创造机会。
  
  女人5——窦太后(影响少年刘彘命运非常关键的女人)
  
  简述窦太后(窦漪房)的生平:她原来地位很低,最初入宫时,是吕后身边的一个宫女。因为吕后要给那些刘姓诸侯王一人分五个宫女。年轻俏美的窦漪房就在其中被选中。因为窦漪房原来是赵国清河人,所以她就托人找关系,想被分到赵王那儿去。不为别的,图个离家近呗!大概是没送礼的原因,主管这事的人印象不深,没把她分到赵地,而是代地。这一阴差阳错也成了窦漪房一生发迹的开端。
  
  她在被分到代地后,受到代王刘恒的宠幸,生下女儿刘嫖、长子刘启(汉景帝)次子刘武(梁孝王)。
  
  诸吕之乱后,刘恒被大臣们推举当上了皇帝。这就是以后鼎鼎有名的汉文帝。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代王刘恒之前是有个嫡妃的。并为他生下四子。但却接二连三地相继死去,这不得不是窦漪房当上皇后前的一大喜讯啊!(当然代王前妃和他儿子们的死与窦漪房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也是窦漪房的一大幸运。
  
  在继承人问题上,到底立谁为储君,窦太后也是很有发言权。而她心目中最佳的储君候选人就是梁王刘武。这里长安十六画生分析几点可能的原因:1、梁王是窦太后的幼子,自然母亲会特别疼爱这个小儿子2、汉景帝曾经在一次家宴中提出:“千秋以后,传位梁王。”史书记载当时窦太后的反应是:太后欢。而当太后之侄窦婴拿祖制反对传位梁王后,史书又记载:太后憎。这一欢一憎,将窦太后贪婪的性格写的淋漓尽致。
  
  同年春天,就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先是惊慌失措,而后才在错杀晁错后下定决心要武力平叛。她任命周亚夫为统领三十六将的大将军,征求他的意见来更好击败吴楚七国军队的作乱。
  
  周亚夫建议将梁国扔给吴楚军,以牺牲局部,来换取整体的胜利,上许之。
  
  这次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属梁王刘武立功最大,几乎与中央军队立的功劳一样大。按常理来说,这下子梁王成为储君的胜算本应是又多了一分才对。可他和窦太后都太不了解汉景帝刘启了。噢,窦老妈和小儿子唱双簧要抢皇帝宝座,你当人家汉景帝是吃干饭光喘气用的啊!他在家宴中说的那席话其实不为别的,就俩目的:1、讨窦太后的欢心,让她安心。2、满足、满足梁王刘武的虚荣心,拿人家寻开心呢!做为一个父亲,汉景帝是肯定要传给自己的儿子的,问题只是传哪个皇子不明朗罢了。
  
  所以就在第二年,也就是景帝前四年,汉景帝突然宣布立刘荣为太子。速度之快、动作之大,令人咂舌。景帝的目的很明显,借封太子来封堵梁王,让梁王死心,也让自己放心。就这样汉景帝就把窦太后第一次发力为小儿子谋储君的想法给打退了。可一但开了这个先河,就难刹住车啦!
  
  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地在不断推进,过了几年后,汉景帝居然病了。病重之际,汉景帝把栗姬叫到自己的卧榻边,说自己百岁后,希望栗姬好好照应这些刘氏皇子。史书记载: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另一方面,汉景帝恚,心嫌之而未发也。其实汉景帝临终前托孤是透露出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1、无废太子之念,有立皇后之心。2、薄皇后已经被废,所以景帝向她交代,(这不摆明了要立栗姬为皇后嘛!)。可惜栗姬没有听出这弦外之音来,来了个怒,不肯应,骂上老狗(出自野史,不太可信)。这也是栗姬最终失去当皇后的导火索。
  
  这件事后不久,汉景帝竟然奇迹般地好了。那件临终托孤的风波也就此被压下去了,但怨恨的种子已经在景帝心中深深种下了。内心十分有城府的景帝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可以发作的机会,然后干脆利落、全部搞定、绝不拖泥带水。
  
  到了景帝七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而正是这件事使景帝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之举。原来王夫人为了达到陷害栗姬的目的,她指使外朝一个管礼仪的官员,怂恿他去催立太子刘荣之母为皇后,以顺民心。这报告打上去后,汉景帝是龙颜大怒。他认定这是栗姬在借大臣之口,向他要皇后名分。于是他就旧账、新账一块儿算。废掉了太子,贬为临江王。又委派手下大臣。把栗姬在宫中的亲属全部抓起来砍头。到这里栗姬在她的人生舞台上就此谢幕,她于忧愤之中,不久死去。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这次窦太后又一次跳出来为小儿子梁王刘武争夺储君之位。
  
  汉景帝做了两件事:对他母亲,汉景帝表示自己同意。但他又提出这件事关系重大,需要和朝中大臣们商议才行(这就是所谓的朝议)。友友们如果读过晁错传,想必知道,袁盎就是那个提议诛杀晁错的大臣。可不这次的朝议,他就是作为一个主要的说(shuì)臣去劝说窦太后的。倘若晁错还活着的话,那就轮不到袁盎了。
  
  袁盎在一帮朝中大臣的簇拥之下,面见窦太后。他见到窦太后后,就说了一个兄弟相传的前车之鉴: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在那个宋宣公驾崩的时候,就把他的王位传给他的弟弟。他弟弟当了几年国君后,因感激哥哥的传位,于是下诏决定把帝位归还给宋宣公的长子。可他亲生儿子不答应,就杀了他的表哥,又把皇位夺了回来。结果造成了兄弟两家的后代是自相残杀,搞得宋国五代没有平安啊。没有多少科学文化素质的窦太后听得舌头都伸直了。至此以后,她是绝口不再提立梁王为皇的事了。
  
  窦太后不再做努力,并不代表梁王会放弃啊!梁王刘武还在苦苦挣扎,要过皇帝瘾呢!他经过打听,知道是袁盎和朝中一帮大臣坏了他的好事。于是大胆的梁王竟派刺客进京,把袁盎和参加朝议的大臣全部刺杀掉。最后梁王迫于景帝硬是要严惩凶手,揪出幕后黑手(其实景帝心知肚明),才同意交出两个刺客。两个刺客听说自己要被交给中央政府处理,于是都先行自杀了。而后梁孝王亲自进京,负荆请罪。这使得梁王的争位风波至此才划上了句号。他本人也因为心里憋屈、郁闷。没过多久,中暑死了。
  
  在公元前150年,王夫人被封为皇后,刘彘改名刘彻,被立为太子,时年七岁。
  
  画生评论:
  
  皇十子刘彻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他为什么能被最终立为太子?
  
  我们只在前面就知道,当时乳臭未干的汉武帝刘彻,是不可能左右自己的命运的,而是后宫中五个女人同时“发功”的作用。
  
  长安十六画生为您一一解读她们各自所起的作用。
  
  薄皇后:这个女人可以套用《沙家浜》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这个女人不寻常。她在皇十子刘彘的即位路上,可以说她有四步棋都走得既对又关键:
  
  1、遵从母命:她遵从母亲臧儿的命令。抛家弃子,这是她飞黄腾达的第一步险棋。
  
  2、博得宠爱:我们拿王夫人与薄皇后做个理性对比。薄皇后是身居皇后却无子(她并无生育方面的问题)。所以说薄皇后无子只是一个表象,无宠才是硬道理。连宠幸都没有,何来子嗣?反观王娡进入宫中,是生下一龙三凤,她的妹妹王婗姰更了不得,生了四个儿子。
  
  3、巧抓靠山:她发现长公主刘嫖是一个对自己极其有用的人,所以她就死死往上靠并抓住她不放。
  
  4、自我炒作: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当王娡怀刘彻时,她就对太子刘启说自己梦到了一个太阳进了肚子。根据现代营销学专业知识来看,这就叫做包装,炒作啊!连媒体都不需要,王夫人之功力可见一斑。
  
  栗姬:综上对栗姬的描写和记述,她绝不是个坏女人,也并不缺乏人性,少的只是宫廷智慧罢了。她起到的作用一是转移了窦太后的注意力;二是她的愚蠢与不理智,为王夫人的胜出提供了条件。
  
  长公主刘嫖:因为刘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贪:贪宠、贪贵。她起的作用:1、正是她和王夫人联手后为共谋富贵而不断在弟弟汉景帝面前诋毁、陷害栗姬,才会使景帝与栗姬的关系产生缝隙,以至最终闹崩。2、他为王夫人和刘彻出了大力,虽然这中间长公主也有她的私心,可毕竟她还是出力了。
  
  窦太后:窦太后她起的唯一作用就是她延缓了王夫人册封皇后,刘彻册封为太子的时间。
  
  综上和汇合以上全部的明争暗斗,这才把后来的汉武帝刘彻送上了太子之位。
  
  尽管从表面看,貌似是五个女人角逐的结果,但其实汉武帝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对于梁王,在他未立太子之前,他曾亲口许愿:要立梁王刘武为储君,可等到梁王平定吴楚七国立功后,景帝马上就立刘荣为太子,以堵梁王之口。等到废立刘荣太子之位、窦太后第二次发力为刘武争储君之位时,景帝又借朝臣之嘴把窦太后挡在了门外。以此可见,汉景帝是个打“太极拳”的高手。
  
  2、他对薄皇后的利用,其实薄皇后,景帝早就不中意了。她没被废掉,又是因为薄太后的存在。那么在景帝前二年,薄太后去世后,景帝就可以心安理得废掉薄皇后了。当年他没有那么做。这就造成了两下分家:皇后是薄皇后,太子呢?则是栗姬的儿子刘荣。这样做就让汉景帝很从容了。就像是领导考察干部一样,咱慢慢来,不着急,打着“太极拳”,边走边看呗!其实他现在在考察栗姬,最后景帝得出结论:栗姬不合格。我们从他的那么些一连串行为可以看出,汉景帝是个精于权术的人。
  
  而刘荣被贬为临江王后,在景帝中元二年,又出了一件事,这件事最后迫使刘荣自杀。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在西汉当时,各诸侯国和各郡都会建两种庙,一是汉高祖刘邦的庙,一是汉文帝刘恒的庙。这两种都叫做祖庙。废太子刘荣在做临江王的时候,扩建宫殿,侵占了祖庙的外围墙。这件事报到中央政府后,汉景帝就在召来刘荣后,把他下到中尉府去接受调查。审理此案的官员叫郅都。此人在《史记——酷吏列传》非常有名,他断案冷酷无情,决不因私废公,手腕特别铁。就连废太子刘荣想要笔和纸,一来向他的父皇说明情况;二来向父皇谢罪,郅都都不给。最后还是曾经担任过废太子刘荣太子太傅的窦婴给他偷偷送了笔和纸,他才写完一封绝命书后,自杀了。刘荣自杀后,朝中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我们来看看各方对刘荣之死的反应:
  
  1、窦太后他的老祖母窦太后听说他的长孙自杀了,他是勃然大怒。立即要求处死郅都。这是祖母对孙子的隔代疼爱情结。
  
  2、汉景帝原本按照常理来说,自己长子死了,首先是应感到痛心、震惊才对。可是景帝却是既不痛心,也不震惊。而关于处理郅都的事。景帝采取以罚代杀的方法,把他免了官。但是隔了几个月后,汉景帝就派人到郅都家去安慰他,并重新任命他做边关雁门关的太守。同时给了他一个特权:便宜行事(就是在遇到特别紧急的事情时,可以不向中央政府报告,自己做决定)。景帝这样做,也就说明他和废太子刘荣的死脱不了干系,甚至就是他间接杀了刘荣。那么为什么景帝非得对刘荣痛下杀手呢?长安十六画生认为这里头不外乎两点原因:1、废太子刘荣的身份他以前曾是太子,也就是后备君主。自然在他身边、周围总是有很多大臣会全身心地支持、讨好刘荣。即使他已被废,但凭借他那些忠实的Fans、拥立者。哪一天等景帝驾崩了,再搞个东山再起,也说不好嘞!所以废太子刘荣肯定会被汉景帝和新太子视为政敌、一个心腹大患的。
  
  其实吧!刘荣也有他的必死之道,因为景帝朝两个十分重要的重臣、功臣周亚夫、窦婴都支持拥立刘荣,就连在废太子的时候,也是他俩跳出来反对的。所以这才会让汉景帝对自己的长子动了非杀不可的心机。
  
  第一个坚决反对废立太子的是周亚夫,他曾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他可以说是景帝朝权倾朝野的大功臣了。另一个强烈反对的人是窦婴,他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因为有功被封为魏其(jī)侯。正是此二人的支持,这是汉景帝十分担心的事,所以必杀刘荣。
  
  为了保证刘彻这个太子能成为平安太子,所以汉景帝就继续把矛头指向西汉重臣、功臣周亚夫。周亚夫是太尉周勃第二个儿子,曾任河内郡郡守,治理有功,所以就封周亚夫为条侯。而周亚夫真正得到汉文帝赏识,是在文帝朝时,匈奴有一次大举入侵汉朝。那次入侵可直接威胁到了京城长安的安全。所以汉文帝就派了三路大军,分别驻军霸上、棘门、细柳三处。这三处的大致位置就在西安和咸阳附近。其中周亚夫是细柳营的主帅。汉文帝为了慰劳这三军,亲自到三处军营中间慰问。到了霸上、棘门,都是轻而易举进去了,同时这两处的主帅都亲自出来相迎。但当文帝的慰劳部队走到周亚夫的细柳营后,就完全不同了。那些守营门的士兵,是一个一个弓上弦,刀出鞘,守卫得十分严。而且皇帝的先导进不去。于是先导就告知守卫说皇帝来了,守卫竟答道:“我只知道将军命令,不知道皇帝的命令。”就把先导挡在门外了,不让进。而后汉文帝来了,也进不去。就只好让先导拿着文帝的节信,说明是文帝亲自来慰问。这样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让文帝等一行人进来。当文帝进了营门后,营内的军士对他们说,军营之中不能够快速骑马,不能超速狂奔。所以文帝及其随从只好勒紧马缰,徐行而前。到了将军大帐,周亚夫是一身戎装啊!他拜见汉文帝并说自己戎装在身,不能从跪拜礼。文帝在慰劳一番出来后。文帝周围的人对周亚夫的行为很不理解。但文帝却对周亚夫的行为大加赞赏。
  
  文帝说:“霸上和棘门的守军,跟细柳营相比,简直就是儿戏。那些个一次偷袭就能成功,但是周亚夫的军营谁来偷袭都无法撼动。”至此以后,周亚夫是大得汉文帝的喜爱。
  
  所以文帝临死前给他儿子汉景帝一个交代:“国家遇到大事的话,可以启用周亚夫。”果不其然,景帝朝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就立大功了,就这样周亚夫就受到文景两朝皇帝的器重、倚重。
  
  但就这一文景时期的重臣、大功臣却在三件人事安排上表现了他的严谨与倔强,奏出了君臣之间的不和谐音符。这三件事是发生在他平定文楚七国之乱之后。
  
  1、阻止汉景帝废立太子(他明显违背了景帝意志)
  
  2、窦太后提出来要封王娡的哥哥王信为侯,周亚夫再次提出反对。理由是:高祖刘邦曾在白马誓盟中的三句话“非刘氏不得王(wàng),非有功者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王信没有军功,不得封侯。
  
  3、在匈奴关系中间,出现了新的景象。就是匈奴有五位将领投降汉朝了。汉景帝就想封这五位降将为侯。当然汉景帝的这一笼络匈奴降将的做法,周亚夫坚决反对。汉景帝是坚决要封,周亚夫是坚决阻封。两个人就正式顶上了。汉景帝的想法是:如果匈奴有五个人投降,我们封了他。可以鼓励更多的匈奴将领投降。周亚夫反对,他反对的理由是:这五个人本来是匈奴的将领,现在投靠汉朝,等于对匈奴的单于来说就是不忠之臣。要是你现在封他们为侯,那就是鼓励做臣子的不要忠于自己的主子。所以他反对。他是从道德立场上来考虑,讲的也不错!
  
  最终还是汉景帝拍板,封了。汉景帝这一封,周亚夫不干了,怎么办呢?撂挑子了,递了个条子,不上班了。上曰可。
  
  并且趁周亚夫休病假期间,干脆免了他的丞相之位。周亚夫就从一代名将,变成了个赋闲在家的人。
  
  汉景帝其实也是十分赏识周亚夫的,他想再给周亚夫一个机会,就请周亚夫吃顿饭。
  
  在这个酒宴上,景帝给周亚夫准备了一大块肉。这个肉呢?一整块儿。既没有切开,也没有给周亚夫任何餐具。周亚夫眼瞅着那一大块肉,愣是没法下嘴。他就找那个主持宴请的人要刀叉,这一要,景帝就火了。景帝说了一句话:“此不足君所乎?(这还不能满足你?)周亚夫一听,大惊失色。赶快跪下,脱下帽子请罪。然后憋了一肚子火,愤愤地走了。
  
  这边周亚夫一走,那边汉景帝就指着他的背影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说啊这个人!绝对不是个侍奉少主的人,这个结论就很可怕。其弦外之音就是汉景帝要把周亚夫这根刺儿剔掉。
  
  那我们返回来看,到底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一大块肉,是既不切也不给刀叉。他这整的究竟是个什么谜呢?其实景帝是给周亚夫一个暗示,暗示什么呢?说:没有我的帮助,肉就算到你嘴边上,你也吃不了。你功劳再大,如果没有我的支持与帮助的话,你能立那么大的功吗?
  
  从汉景帝玩这个谜就牵涉到汉景帝这个人的性格。他是属于那种只做事不说话的人。话很少。他经常给你做个事儿,让你慢慢来体会,你要是体会得到,他非常喜欢你;你要是体会不到,他认为你是傻帽。看来以景帝的思维定向,周亚夫一定就是后者了啊!
  
  过了不久,周亚夫儿子不谨慎的一件小事就给周亚夫的困境火上浇油,终究让他丧了命。这又是一件什么事呢?原来周亚夫儿子给他爹买五百套铠甲,这个铠甲是在国家铠甲制造库买的,当然这种买卖在西汉算是犯法的。其实他儿子给父亲买铠甲是要给他爹在死后殉葬时用的,因为毕竟周亚夫是大将军是太尉,万一他去世的话,就要拿铠甲给他陪葬。结果买完后,在搬运途中出了点小插曲,因为周亚夫儿子没给足搬运工工钱,,所以搬运工们就诬告周亚夫买兵器要造反。
  
  汉景帝一看,好家伙,自己往刀口上撞啊!于是汉景帝立即转批,要求廷尉府的官吏拿着文书去周亚夫家质询,但却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回来了。报告汉景帝称周亚夫是一个字都不回答。景帝直接怒了,随口骂了一句:“吾再不用了(意为我再也不用去质问你了)”说后就把周亚夫投到监狱里。一代名将,何等骨气。他绝不会去受那些狗屁狱吏和刀笔小吏地侮辱,于是他绝食五日,吐血而死。
  
  当然汉景帝做工作、做活是两面做的。一方面是要拔刺儿;另一方面,他还要在太子旁边安插一些辅佐他的人。他安排卫绾去做太子太傅。
  
  卫绾是个什么出身呢?据史书记载:卫绾时因为车技一流,才做了皇帝的侍从。换句话说,他是个车夫,赶车的。但他赶车的技术非常高。而他之所以能得到提拔,完全是因为他有眼色。其实不管什么出身,都得有眼色,要得到领导的信任与赏识才是硬道理啊!这个卫绾就是个这方面的高手,因此他就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做了文帝的中郎将,还是汉文帝的侍从不变。但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当时汉景帝还是太子。景帝做太子的时候,他以太子的身份,请汉文帝身边的官员到太子府喝酒。当然,太子请客,这可是很大的面子。所以被邀请的人无一例外都去了。就卫绾没去。
  
  理由是:有病了,不能去喝酒。其实卫绾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害怕汉文帝的责备。因为作为文帝身边的侍从,到太子宫中喝酒。很容易给文帝一个影响就是你提前去巴结、去交往未来的皇帝了。那么老皇帝文帝就会对你有看法。所以卫绾装病没去。
  
  等到汉景帝一即位后,卫绾还做他的中郎将。但虽说他是个中郎将。但汉景帝因为那次请喝酒事件,就“惦记”上卫绾了,竟有一年多的时间,对卫绾是不理不睬。一句话都不说。
  
  这时候我们看卫绾他怎么办呢?卫绾啊!他是一点儿都不解释,反而是更加勤奋认真地去工作。一年多以后,汉景帝去打猎了,他就让卫绾做参乘(shèng)(陪皇帝坐车)。上了车后,景帝就问卫绾:“你知道为什么今天我要请你坐我的车吗?”
  
  卫绾说:“不知道”。
  
  景帝笑问道:“那一年,我请父皇身边的官员们喝酒,你为什么没去。”委婉依旧没解释,说:“死罪死罪啊!我那天确实是病了。死罪。”实际上这是两个明白人的对话,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骨灰级高手啊!
  
  所以到临下车的时候,汉景帝要赏卫绾一把剑。卫绾说:“我不敢要,剑是多么贵重的礼物!而且先皇赏给我的六把剑,我都在家里放着呢!”
  
  汉景帝不信,就派人去卫绾家查看,果如此。所以汉景帝听说后,心里是大为高兴。最后就让卫绾当了景帝朝最后一任丞相,任期三年。
  
  这一除一提,经第十八该除的统统除掉,该提的一个不落的提。所以刘彻从七岁当上太子到十六岁即位登基,这九年中间,非常平静,没有任何的变故。
  
  谢谢各位的阅读。
  
  至此,西汉风云人物之汉武帝——(上)就为各位友友们解读完了。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风云人物之汉武帝——(中)、(下),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