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山路十八弯,水路九连环

写景散文2020-02-20 05:22九九文章网镜泊晴岚

  (3月24——25日,早大约6:00左右发车,24日上午瑞晶石花洞,下午大明山,25日上午天目山,大约17:00左右返回)
  
  【题引】
  
  这是入职以来第一次与众人一同旅游,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总体来说,有欢乐,也有遗憾。这次游玩和我结伴的是关系较好的两位同事,也可以说是新朋友,俗话说:“相聚是缘”,三人行,不亦乐乎!
  
  初春的第一缕朝阳轻抚着我们的脸庞,坐在旅游大巴上,轻轻拉开窗帘,欣赏沿途的风光,穿梭于狭窄的乡间公路,途经皖南地区,进入浙江境内,几经周折,四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临安。这一刻,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瑞晶石花洞,一朵奇葩】
  
  (介绍: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洞内岩溶景观繁多、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色泽洁白,晶莹剔透,呈花瓣放射状生长,各厅琳琅满目的石英钟乳景观数不胜数,维妙维肖。专家们评论说:“瑞晶洞有七星岩之宏大;庐笛岩之绚丽;瑶琳洞之离奇;灵山洞之幽静;集天下名洞于一身”。)
  
  汽车急速行驶在狭长的小路上,路旁村庄残旧,却依然能够看见怡然自乐的村民,我特别注意到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放置着一堆柴火,想必这里的人们习惯薪火煮食。路旁有一些木材加工场,门面不大,却颇为喧嚣。举目四望是连绵的群山,不高却葱翠,山坡上的小屋鳞次栉比,如春花般次第展开。也不知道这里属于山区还是丘陵,放眼望去,让人心胸异常开阔。山涧流淌着涓涓溪流,像趵突泉般涌动,湍急而清澈。透过车窗,我可以清晰的看见溪水底部的岩石,硕大无比,有些裸露的石头上还隐约布满了青苔。小溪沿石壁直下,不见尽头,车行水走,若近若离。
  
  半个小时后,大巴终于抵达山脚下,抛下厚重的行囊,一行人争相上山,沉醉在暖阳下。山路陡峭,我们交错而行,也许只有经历过漫长,才能够见到最美的绮丽。进入石花洞,扶旋梯而下,洞内景观精致震撼,那些钟乳石经过历史的沉淀,积聚在一起,形成形态各异、让人浮想联翩的造型,或“瑞狮迎宾”,或“仙鹤翩舞”,或“百舸争流”,或“金鸡报晓”,或“三潭印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支悬挂在石壁上的“神来之笔”,生动而高大。洞壁四周巨大的石幔,似色绸织花,云屏漫卷,有些石柱,基如磐石,直径达5米,高20米,可谓让人惊叹。还有高达10米的石瀑,一泻千里,十分壮观。
  
  洞内流光溢彩,有种阴柔之美,因在洞内,所以温度很低,还不时的有水滴落下,打湿了我的太阳帽。此次共参观了5个岩洞,每一个洞与洞之间连接之处或是向上的窄梯,或是向下凹凸不平的石径,我们小心翼翼的走着,就像导游说的:“向前不看路,看景不向前”。
  
  老人蹒跚而行,小伙子们相扶而入,我们打闹嬉戏着,拍照留影,一时还真的有些忙碌。偶然间仰望悬顶上的石花颇为漂亮,有透明的、也有乳白色的、还有些青绿色的斑迹点缀在此,据说是苔藓。花开朵朵,这绽放,那娇艳,真可谓多彩多姿。如秋菊,如春华,如夏草,如冬雪,近观团花锦簇,远看星河闪烁。
  
  穿过“水帘洞”,终走出洞穴,见一八角雅亭,还有清泉环绕,倚靠实木雕柱盘膝而坐,任凭春风轻吻我们的年少,骤然感叹“青春真好”!
  
  【大明山,巍峨壮丽】
  
  (介绍:大明山位于临安西部顺溪镇,古称“日月山”,别名“千亩田”,素以“一泓碧湖,十里幽谷,百丈飞瀑,千亩草甸,万米岩洞,群峰啸天,林海无边”而独步江南。)
  
  下午,我们背起登山包,戴着墨镜,头顶遮阳帽,中餐后的卡路里激起了我们的登山豪情。
  
  这里山峦叠嶂、空谷幽深,四围黟然若黛,宛如国画中的水墨丹青;飞流直下的瀑布,激荡着嶙峋的怪石,我从未触碰过飞瀑之水,这不,还不趁机掬起一捧品尝。山路崎岖蜿蜒,仰望高处,令人神往,我们爬上一小段,腿若灌铅便休憩几分钟,然后悠悠忽忽、战战巍巍的移过悬空铁索桥再继续前进。铁索桥下是湍泷的龙门飞瀑,忽然想起那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禁慨然。
  
  我们站立于水中磐石,感受着激荡的凉风和湍濑之流,惊险、刺激、恐惧已抛之九霄云外。攀至半山腰时,深感力不从心,我们相互鼓励,要坚持登上峰顶。
  
  我们沿途而上,迎面走来一群鹤发童颜的老者,油然生出一种尊崇之情,环顾我等,便再没有放弃的理由。
  
  翻过山峦,越过峭壁悬崖,穿梭于山洞之间,行走在悬空栈道,一路艰险,一路高歌,曲折回荡,铮淙缓流,看山明水秀,品绿荫葱葱。终于到达山顶,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漫山遍野的“千亩田”映入眼帘,据说夏季时,这里幽兰吐馨,杜鹃盛开,色彩缤纷云蒸霞蔚,美轮美奂。转眼是著名的明妃奇峰,如削如切、如诗如画,这七峰分别是广袖、湘愁、玉筝、羞月、福冷、剑媚、落雁,峰如其名,神态各异,风姿绰约,仪态万方,雨雾相拥便一洒成墨,艳阳当空则立社擎天,不是黄山甚似黄山,岂不叹之。
  
  我们俏皮之余也不忘拍摄美丽壮观的景色,特别是从上而下俯视时,那种对自然的畏惧和对景物的欣喜。仰望山之威严,俯视山之卓越,不禁感叹:“人们啊,请珍爱自然”!
  
  站立山顶,才体会到那种征服感,感慨大自然之壮美,会觉得人之渺小,坚持的人总能看到绚丽的彩虹,就像一路追溯飞瀑的源头。
  
  高处,人人都向往,登临高处,并非人人皆可!
  
  【天目山,大树华盖闻九州】
  
  (介绍: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其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优美,堪称“江南奇山”。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翌日7点30分左右发车前往天目山,一路颠簸,惊扰了我们的睡梦。
  
  到达天目山风景区的大门后,转专车沿盘山公路而行,历经286个弯道,逶迤盘旋至山腰处。沿途目睹重峦迭嶂,树繁叶茂,景色别致。
  
  天目山历史悠久,更有许多珍稀植物,其幽邃奇妍的景色,赋予天目山璀璨的历史文化,更赋予了它文人墨客般的气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苏轼、元代的张羽,都留下了优美的诗章和传世之作。我搜索了几篇,在此分享:
  
  游天目山留赠天目隐士
  
  南朝梁:庾信
  
  聊登元圃殿,更上增城山。
  
  不知高几里,低头看世间。
  
  唱歌云欲聚,弹琴鹤欲舞。
  
  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竖。
  
  南朝梁:周宏让
  
  行行访名岳,处处必留连。
  
  遂至一岩里,灌木上参天。
  
  忽见茅茨舍,暖暖有人烟。
  
  一士出开门,地士呼我前。
  
  相看不道姓,谁知隐与仙。
  
  登天目西山赋示去麾弟冬日天目西峰张炼师所居
  
  南朝梁:萧统
  
  白云飞兮江上阻,北流芬兮山风举。
  
  山万仞兮多高峰,流九派兮饶江渚。
  
  山苕荛兮乃逼天,云微濛兮后兴雨。
  
  实览历兮此名地,故遨游兮兹胜所。
  
  予登陟兮一长望,理化顾兮忽忆汝。
  
  想玉颜兮在目中,徒踟蹰兮增延伫。
  
  唐:释皎然
  
  采薪逢野泉,渐见松间所。
  
  坎坎山下声,幽幽林中语。
  
  仙卿何代隐,乡服言亦楚。
  
  开冰洗药苗,扫雪候山侣。
  
  零叶聚败篱,幽花积寒渚。
  
  冥冥孤鸿性,天外思轻举。
  
  天目山中天目瀑布
  
  唐:冯用之
  
  草堂在岩下,卜居聊自适。
  
  桂气满阶庭,松阴生枕席。
  
  远瞻惟鸟度,旁信无人迹。
  
  霭霭云生风,潺潺水流石。
  
  颇寻黄卷理,庶就丹砂益。
  
  此即契吾生,何为苦尘役。
  
  唐:章孝标
  
  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
  
  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
  
  沧溟晚喷寒,碧落晴荡素。
  
  非趋下流急,势使不得住。
  
  秋夜天目山述事寻天目山
  
  唐:薛能
  
  初霄门未掩,独坐对霜空。
  
  极目故乡月,满溪寒草风。
  
  樵声当岭上,僧语在云中。
  
  正恨归期晚,萧萧闻塞鸿。
  
  唐:李频
  
  一径入双崖,初疑有人家。
  
  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
  
  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
  
  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
  
  登天目山
  
  唐:李峤
  
  山岭郁氤氲,峨峨上翠氛。
  
  泉飞一道带,峰出半天云。
  
  古壁丹青色,新花锦绣文。
  
  已闻封禅礼,希谒对明君。
  
  唐:杜光庭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露,旧碑文灭不知年。
  
  一州风物分檐外,万里云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天目山赋
  
  元:释明本
  
  南辰北斗在山头,玉兔金乌顶上游。
  
  采药仙人游阆苑,担柴樵子过瀛州。
  
  一山未尽一山登,百里全无半里平。疑是老僧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
  
  上去上去复上去,上到崎岖颠险处。
  
  此山山外更无山,万里江山只一觑。
  
  山头隐隐见扶桑,山脚微微映太阳。涧水势冲天上水,山塘掩映对天堂。
  
  山鸡共日鸡同唱,天河与涧水合流。采药人身靠夜摩天,收药人手攀娑罗树。
  
  东观大海一勺泉,北望齐州九点烟。
  
  山叠峰尖侵碧汉,崚增峻壁接青天。
  
  我们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聆听导游关于古树的传说,有一棵古树印象颇为深刻,誉为天目山的“大树王”。在碑文上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意境深远: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这首为六祖慧能所作,此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此心境皆凡人不能领悟,却使凡人向往而追求。此境界皆非凡人所能如愿,却使凡人意会而非言传。
  
  青石板路曲折而下,游人熙熙攘攘,当烈日当空之时,便是我们下山的时候了。
  
  【后记】
  
  “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旅游不仅仅是身心的放松,更是心灵亲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当我们需要学会静心的时候,连呼吸都缓慢而深长。
  
  两天的时光匆匆流逝,爱生活,爱自然,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