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写一个神话故事14

神话故事2018-07-27 14:28书业网

篇一:十四册五单元语文资料

初一语文 14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设想]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神话、民间故事、寓言三种文学样式。从内容上来看,并没有什么难于理解的。因此我的想法就是

1、通过单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寓言的相关知识;

2、在课堂上轻松的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在分析故事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4、在讨论、写作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5、在讲述中,培养、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基于这种想法,我的总体教学思路就是根据不同样式的特点将本单元内容分割成两大块,进行集中知识点教学,改变以往的逐篇分析、教学的方式。第一板块就是将神话、民间故事放在一部分;第二板块就是寓言独立为一部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透过人物的动作行为及其细节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单元口语训练是讲故事。配套的作文书第六单元所要求的是童话、寓言的写作。这样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了本单元的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初步了解、体会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相关知识。

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实施过程]

一、导入

由《盘古开天》的故事,引导自己记事以来,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为什么?(目的:让学生有意识地思考故事的教育意义,为下面讲述相关知识定义做铺垫。)

二、教学过程

(一)学生讲述故事,并阐释原因。

没有任何准备的讲述,挖掘学生早期的受教育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表扬和劝谏,从而也引申出故事是教育意义的。

《狼来了》(做人要诚实)(王茜,女孩,撒谎,虚伪,改作业的日期,尽所周知。所以说你父母对你的早期教育就是希望你能做人诚实、坦白。我也是如此的盼望。我们下课聊聊好吗?)

《白雪公主》(做人要善良)

《皇帝的新装》(不应该贪慕虚荣)

《卖火柴的小女孩》()

《阿凡提的故事》(要聪明、勇敢)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不应该贪财,要机智勇敢)

《神笔马良》(为人善良、帮助穷人)

《孙悟空》(勇敢)

(二)概述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知识。

让学生根据所讲述的故事试着概括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区别。

教师概括总结:神话是把人神话;民间故事是把人神话;童话是把物人化。

引入所讲述的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知识。

1、神话:

(1)是初民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主要反映人类和自然界的斗争。是对于自然界的斗争和愿望以及社会生活在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它的产生决不是凭空的创造,而是建筑在劳动过程和生产斗争的现实基础上的。 如上学期所学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

(2)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就消失了。”

(3)神话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我们可以知道初期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可作为古代历史的影子。

同时对后世文学、美术的创造,也给予很大的影响。

如中国最古的神话内,有巢氏的构木为火,燧人氏的钻木取火,庖羲氏的网罟捕鱼等。这些都证明每一个神的存在,是和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福利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真正为民众服务、谋利益的,在初民的社会里,才能上升到神的境界中去。如上学期所学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我国的小说、戏曲、及石刻和图画里,也时常采用神话的题材。如鲁迅的《补天》《奔月》《理水》等。

如希腊神话影响下而产生的《伊利亚特》《奥德赛》那样的巨篇史诗,以及对欧洲后代的诗歌、小说、戏曲、图画、雕刻等各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我国古代的神话

《山海经》《淮南子》《楚辞》。

2、民间故事

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也称“古话”“古经”“说古”“学古”“瞎话”等。

(1)幻想故事(民间童话)

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起源于原始社会,反映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信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某些社会矛盾。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情节、事物和一部分人物大都带有超自然的性质。常把某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的事情来做。借助法术和宝物的帮助,实现贫困、诚实主人公的愿望和憧憬,并对恶人、贪心者予以惩罚。 宝物多为日常事物,它们的神奇性能实际是人类知识和技能的作用的理想化,并且通过幻想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2)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人公。故事理的动物常被拟人化。借助动物之间的纠葛表现某种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着重解释动物的习性;也有的寄寓着比较明显的教育意义。

(3)生活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亦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现实性较强。赞美正直、善良、智慧的人;批评懒惰、自私、愚蠢的人;也讽刺剥削者和压迫者。

很多故事反映雇农对地主、工匠对作坊老板、人民对官府的巧妙斗争。在很多民族中流传的机智人物的故事,充分地表现了人民的机智、乐观主义精神。

3、民间传说

民间口头叙事文学。它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主人公一般都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1)人物传说:包青天、秦始皇、岳飞、李自成等。

(2)史事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梁山泊起义传说、杨家将传说、义和团传说等。

(3)地方风物传说: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往赋予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表现了人们热爱家乡的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

4、童话

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文学体裁。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及其他非生物,如生活用品、儿童玩具、字母、数字、白云、小溪、太阳、月亮等。

[异同点]

不同点:神话是把人神话;民间故事是把人神话;童话是把物人化。

神话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将神人化;

民间故事是对现实中人、事物的在创作,将他们神化;

童话是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物的人化表现。

共同点:想象、幻想;讲述道理,寄托美好愿望、感情。

(三)结合所讲述的故事,再谈谈对神话、童话、民间故事这几种文学样式的认识。

(四)默读课文、感受神话特色

《女娲造人》

三、作业

1、复习有关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知识。

2、熟读《女娲造人》《渔夫的故事》《中华民间故事三则》,会讲述故事内容。

3、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课文进一步体会、了解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特点。

2、学习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实施过程]

一、课前检测

(一)听写字词

(二)请学生复述《女娲造人》《渔夫的故事》《中华民间故事三则》。

二、导入

提问:

1、在回家预习及课上听了同学的复述之后,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同学回答:略

2、为什么这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同学回答:人物勇敢、机智、善良等。

3、你是如何了解了这个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

同学回答: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

这个单元,我们除了了解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等文学样式的特点,更重要的要学习在这几个文学样式中,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塑造向明的人物形象的。

(二)默读课文《女娲造人》《渔夫的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

思考问题:

1、《女娲造人》中是如何描写女娲造人的?

2、《渔夫的故事》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栩栩如生,说说都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一文,你能说出通过那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塑造海力布这位猎人的吗?小仙女又是一位什么样的创世英雄呢?扎西平措为了营救恋人做了哪些事情呢,结果呢?

4、三则民间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5、读后这几篇文章,你对应该如何生活有什么感悟呢?目的是感受文学样式的另一特点:侧重于故事的教育意义。

主观题,言之有理即可

(三)读后回答问题

(四)教师归纳总结

本单元学习重点就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应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以后的编写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中,应学习灵活运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使读者从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获得深刻的教育。

(五)作业

1、学写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目的是初步感受写作构思,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塑造形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中的构思。

2、学习细节描写、运用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单元综合学习)

3、了解细节运用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单元综合学习)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实施过程]

一、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二、引入细节描写

(一)学生读《作文导报》,画出重点知识点

(二)学生说出所了解的知识。

1、作者创作的初衷是源于什么?

作者:我认为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是细节使我受到了启发。列举《花蝴蝶的故事》《绿色的苹果》。

2、什么是细节描写?

作者:我认为细节就是生活中一个突然发现、变化,一个小故事,或者是一种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动作、行为、,它使你心动,使你有所思有所想。

教师补充:

举例子帮助了解知识。

3、细节描写的作用?

作者: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写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最小的细胞。

篇二:14七颗钻石

14七颗钻石

教材说明:

这篇神话故事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气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撤又新鲜的水流,从水流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这个短短的神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_______ :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从水罐的一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社会.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2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题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读音钻石(zuanzuan )

2、你在哪儿见过钻石?你认为它怎样?

3、介绍有关钻石知识(钻石是由金刚石加工而成的贵重宝石,无色透明,洁净无暇,自古以来,钻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梦,一种理想和一种形象,然而由于钻石源自不同的区域、时代、和文化背景,它对每个人来说又有某种特定的含义,钻石对某些人来讲代表权利、富贵、地位、成就和安详,而对另一些人却是爱情、永恒、纯洁等,这些不同的形象交织着宗教神话、古老的科学臆测以及美丽的传说

4、完善课题14七颗钻石 (今天,让我们来听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讲的有关钻石的动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

1、 请借助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把课文速读三遍,要求 :1)读准子音,读通句子。

2、 )通过找近义词等办法理解词语含义。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认读 地球旱灾 干枯 新鲜 匆匆 绊倒 水罐干涸唾沫 喜出望外

2)出示句子读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

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3、出示图片(故事的背景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

4、你知道了什么?

5、自由朗读课文,看能读懂什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课文,挖掘文章内涵

1、 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请读一读,并给同桌说说为什么?(结合回答,随机板书)

2、 指导朗读重要句子(随机指导)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去。

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写一个神话故事14)了这个过路人。

3、 拓展思维(随机拓展)

1)小姑娘夜里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都找了哪些地方?假如当时有神仙路过次地,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2)小狗哀哀的叫,似乎在说什么?

3总结全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2)结束语: 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

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愿我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这样我们也会充满神气的力量。

3)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查阅课外书,了解有关大熊星座更多知识。

3、课文开始讲地球上发生了旱灾,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那人们、植物、动物会怎样?请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4 七颗钻石--------------------------------------爱心感天

神气力量

空木水罐------装满水的木水罐-----银罐-----金罐

孝 善 爱

篇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教案

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分别由《29、古诗两首》、《30、西门豹》、《31、女娲补天》三篇精读课文和《32、夸父追日》一篇略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八》组成。

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另外,选读课文中的《除三害》可以用来配合阅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阅配套读物《同步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本组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第三个学习目标在导语和《古诗两首》后作了布置。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马克思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可以这样说,我国古代的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优美的神话,已经具备了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用文艺形式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萌芽条件。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教师有必要重温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第二次提出开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及开展活动的方法,是教师应当注意的。

孩子们在入学后已经认识了上千个生字,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对于他们而言不再困难,写字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重点应是转移到词语句子积累、丰富语言,体会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开始练习习作,能够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16个,规范书写35个生字和“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用心领略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了解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5、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27个,规范书写40个生字和“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用心领略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六、教学难点

1、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了解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八、教学总课时:12——14课时

单元导读:1课时 《29、古诗两首》:2课时 《30、西门豹》:2——2、5课时 《31、女娲补天》:2——2、5课时 《32、夸父追日》: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 语文园地八:1课时

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通读课文。

2、能根据单元主题,明确单元拓展内容。

3、养成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确单元拓展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读导读,整体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导读语,讨论:导读告诉我们什么?

二、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标出每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有疑问的句子。

三、 再读导读,明确拓展方向

齐读导读,讨论:这一单元,课外阅读的重点是什么?

四、 实践活动

1、收集单元课外拓展的内容,上传到班级论坛。

2、综合性学习分组,讨论需要准备哪些资料、怎样展示成果。

2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难点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四、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五、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3.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班级展示。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难点

1、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搜集民间传说读一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围绕人物,理清思路

1、读题质疑:围绕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课文围绕人物,重点写了什么事情?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理清思路:课文哪一部分写惩治恶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二、创设情景,自读研究

1、创情景:老师扮西门豹,你们就是我的谋士,咱们就要分头调查。

2、明要求:

(1)你们想调查什么?交流,提示。

(2)阅读课文第2-9自然段,讨论并填表。

(3)小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4)交流报告:(重点交流调查结果)

四、小结提升,设悬延伸

1、通过调查,你们有什么想法?

2、大家说,“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确定专题。

1、引入:同学们,通过上次的调查报告,大家已经有了许多想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地为民除害的”。

二、梳理内容,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2、四人小组研究: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

三、小组研究,教师指导。

四、汇报交流。

教师点拨要点。

1、“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泊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1)“不漂亮”: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2)“麻烦”:“麻烦”是什么意思?这里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

(3)“河伯不会满意的”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吗?

(4)“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

(5)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

救出新娘;惩治巫婆;破除迷信;教育百姓。

(6)指导朗读:三个“不”读得坚决,“麻烦”、“漂亮”等词语得稍客气又含有命令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