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电大行管专科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2020-09-19 04:02书业网

篇一:电大行政管理专科论文社会调查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年 级:11春行政管理

专 业:行政管理

学 号:1143001402519

调 查 者:肖旭波

指导教师:周国强

完成日期:2013年5月6日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宁乡县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青年作为我国青年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县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了15名年龄均在18~35岁的农村青年。

调查时间为2013年3月至今,历时2个月。

调查地点为流沙河镇、老粮仓镇及夏铎铺镇街头。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时方法,提前预约和街头临调的方式相结合,对调查对象进行随机和具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

㈠ 政治思想观念

1、价值观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乡之间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传播日益增多,农村青年对社会的认识与城市青年的差距正在缩小,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自由、开放、务实的一面。

当被问及对于人生目标是否有自己的憧憬和规划,如何展现个人融入社会时,选择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在地生活有5人。表明当代农村青年追求个性独立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力求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表现出不愿意受外部事务和他人摆布约束的一种价值意愿,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较弱。选择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有4人。这表明国家在农村青年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爱国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农村青年的身上仍然有明显的体现。选择努力工作多赚

钱有6人,表明这部分农村青年崇尚个性独立,自我意识突出,具有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以赚钱为人生的根本目的,透视出他内心的迷茫。在人生价值观方面, 大多数农村青年具有较崇高的人生目标, 对社会也希望有所贡献等, 但人生目标的个人因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回答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选择生活的是否舒适、潇洒多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这表明农村青年在对待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有的大公无私已转为公私兼顾,一些农村青年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产生了个人主义化的倾向,太强调个人利益的获取,呈现自我意识从觉醒到强化。

农村教育问题仍然较突出,如农村学校资源稀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另外,农村青年辍学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当前学生读书只是为了上大学,大学升学率又很低,而在农业生产中,学历上的差别并没有形成收益上的明显差距,读书无用论正在蔓延。所以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民主规范的教育体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我区农村青年中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仍然占主导地位,他们有事业心、有见解、善思考,对社会发展充满希望,关心国家大事,在主张个人利益的同时兼顾集体利益以及不断增强的竞争意识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应当注意,在农村青年价值观中还存在着许多负面的、消极的因素, 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理想信念淡薄等等。

2、民主政治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这表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针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民主政治管理得到不断推进,但我们也发现一些农村青年的民主意识仍比较淡薄,参与民主管理积极性不高。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村只有民主选举,缺少民主监督,更谈不上民主管理。在被问及对村务政务决策公开情况是否满意时,不满意、不清楚的总共有10人,反映出部分农村没有把村务公开制度落实到实处,制度流于形式,如公告

栏搞半公开、假公开,有意隐瞒部分收支情况等等。调查中还发现,在大部分村庄都缺少民主监督,这就会给民主选举带来严重影响。由于缺乏监督,导致民主选举过程中频频出现“贿选”、“ 暗箱操作” 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一方面应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着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效果,坚持求真务实,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运作,凡是村民关心的热点、疑点,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列为公开内容全部、及时的公开。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村青年在民主管理方面的教育、宣传和引导力度。

㈡ 文化教育

1、学历培训

我县广大农村青年都随着素质工程的开展成为了9年制义务教育的受益

人。在调查当中,只有1人没有上过高中。这表明基础教育之后,农村青年对于学历教育的更高层次渴求和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很高。

2、技能培训(就业培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这里对新型农民有了三个界定:要有文化素质,有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有技术知识指通过接受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技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创业就业的本领。在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青年会成为未来新型农民的主力,他们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提高,6个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很容易接受技能培训和吸收有用的知识,这样会逐渐摆脱传统的体力型、经验型劳动力的束缚,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初级技术的要求。要重视提高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就要重视培训,通过培训让农村劳动力升值,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提升,农村转移就业人口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日渐突出。从这次调查中发现我省农村存在着青年对技术的渴求和技能培训偏少的矛盾。农村青年认为“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

容”所选最多的三项是实用技能2个人,农业科技知识1个人,法律知识1个人。“最想从事的职业”选择最多的是经商6个人,其次是从事挣钱多的特色农业4个人,而想要规规矩矩务农的只占1个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的农村青年认识到了自身知识的不足。农村学生大部分初中毕业即进入劳动力市场,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素质状况显然与产业发展、城市化的目标有相当距离。即使到城市打工,由于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大多也是从事最脏、最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些都刺激着农村青年对知识、对技术的需求。他们自愿接受多方面的培训。

3、创业培训

人人都有创业的愿望,但在“是否接受过创业就业培训”的调查中,有13个人没受过培训,既接受过创业培训又接受过就业培训的只有1个人。这种需求多和培训偏少、培训技术单一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农村为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劳动技能,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培训。如较早的单项生产技能培训、阶段性实用技术培训,其后的绿色证书培训,以及各类党团知识、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知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培训。这些培训在几十年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培训虽各有优势却也存在明显不足。比如单项生产技能培训与阶段性实用技术培训,其优点在于立竿见影,时效性强,但最多只是产业技术,不是产业化技术,很难形成产业规模,难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而各类综合培训,虽然从长远角度看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但缺乏时效性,无法马上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这些培训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明显不足。新型最需要的是产业化技能培训,既能很快解决脱贫致富的问题,又能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长远问题,受训者因此具备种养、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知识及配套技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因此,政策落实和多样化、实用性的技能培训非常重要。各地要根据当地情况制订具体可行的培训实施计划,将符合条件的学员分期分批列入培训计划,各地聘请当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人员承担农村青年的培训任务。

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能够多为农村青年统筹考虑,将政策向农村倾斜,

篇二: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社会调查

题 目农民工存在的现象和发展趋势

姓 名教育层次 专 科 学 号 1361001411993省级电大 陕 西 专 业 行政管理分 校 榆 林 指导教师教 学 点 子 洲

二零一五年十月

农民工存在的现象和发展趋势

1、调查时间:2015年9月12日——2015年9月28日

2、调查地点:西安农民工市场

3、调查对象:村里流动的农民工及农村学生,,包括工厂工人、自主创业的小商贩、建筑工人等。

4、调查方式:深入农民工点,进行随机访问及问卷调查的形式。

一.调查背景:

农民工流动就业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梯度转移的推进,市场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农民工流动就业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岗位和工种,因此形成了一部分人从农村出来进城务工人员,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又改善生活质量,虽然对农村的概念不再停留在以前了,但是却没有过多的了解,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的关注、思考、调查实践过,也许是太习惯反而不在意吧!也许是心智混沌,没有开窍吧!直到今年学校组织调查才猛然醒悟到自己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了?走进社会观注身边现实。因此,走访了几家村民,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而后又亲身实践,到农民工聚集地调查了六天,同十多个农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进一步了解了家先后农民工的处境现状,以及他们的一些打算与愿望。

二.调查目的:

用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自己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自己走出去扩展视野,了解农民工担当起了一个学者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农村的现状怎样?为什么农民要进城打工,甚至是在农忙时节?进了城打工的农民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们的日常生活,打工境况怎样?他们自身有什么打算,怎样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打工,具体是在做些什么工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带着种种困惑,

进行了此次调查报告。

三.调查时间:

1.2015年9月12日——2015年9月18日进行采访,交谈阶段,与村里进城打工者之间的四人,农民工具集地的外村、外地农民进行了细致的交谈,就有关问题作了消息的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2.2015年9月18日——2015年9月28日,对资料,采访内容作了整理归类,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据目前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规模约为1.2—1.4亿,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000万。

四.调查内容:

1.农民工现状:(1)近年来,年景不好,农业产值不高,依靠种地,农民只能达到最低限度的温饱,根本没有多余的零用钱,甚至连过年添件新衣服都成了一种奢望;(2)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也逐渐醒悟,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农民吃亏就吃在没有问上。,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有相当大的投入;(3)愈演愈烈的高嫁娶费用,“彩礼“相当重,这是农民日常开支中不可小瞧的一部分;(4)物价的提升,而收入为变化,甚至减少。

2.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原因:除了种地、没什么收益外,家中开支逐年增大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农民的支出主要为农业投入、教育、医疗、建房、婚丧嫁娶中的彩礼等日常生活中的几大块构成的。

3.进城后,农民工具体工作及即得利益:由于不是长久在某一单位工作,因而家乡农民工进城后一般没有固定的工作(一份工作时间为三个月的岗位),主要从事短期的苦力活,技巧活,如替人搬家、拾东西、抗装潢建筑材料、拆迁房屋、处理一些城市街道处於积的杂物、婚丧嫁娶帮忙、临时门卫等。这些短期工作,工作结束便可拿到薪金,薪金是情况而定,某一天如果运气特好的话,赚200元左右时很有可能的,有时,一天连一分钱也没有,偶然性大。如果勤劳的话,平均每月赚800——900元是能实现的。

4.进城后,农民工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同村或是同乡的在一块,增强自己的力量,因此,经常见到农民工总是一群一伙的,单独行动的比较少,一得到工作消息,一般是有钱大家赚,除少数特殊情况例外。

5.进城后,农民工遇到的情况:

(1).城市居民的歧视。由于农民工一般不注重形象与卫生,文化程度不高,在我所调查的形象中有约75%的农民工受过不同程度的歧视。辱骂、遭白眼是常有的事。

(2).不付给工钱,“中介工作人“数额较大的抽利:在我所调查的20域名农民工中,2人有过不付

工钱的遭遇。

(3).与一些农民工队的分歧:同时想打工赚钱,有时会发生争执,相互降价想得到某分工作,造成关系紧张。

6.农民工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与自身打算:

(1).日常生活:几个同村的合租一间便宜的小房间(100元一下),住宿环境不好;吃饭平均每天10元钱:一天基本上是喝每元一桶的矿泉水或自来水(相对少一些);洗涮常有。但洗澡不常有。半个月洗一次已经是很难的了;一整天或在等工作,很少甚至几乎不去书店,偶尔会去逛逛超市。

(2).自身打算:有约5%的人想借此积累资金,而后去做其他赚钱的工作,目光长远一些;有约30%得人为了短期目标,余下的则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与打算。

五.调查建议: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农村的发展不仅要靠国家、政府,更要靠村长、村支书等基层人员,要集中培训、考核基层人员,是他们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更重要的是对村民进行文化教育,日常社会常识的培训也是必要的。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政府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所发生的问题。农民工有事,可第一时间去咨询办理,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伺机行动,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也需不定期的宣传农民工对城市起到的好处,不应该让人

篇三: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

(专科)

(衢州)

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和特征 分 校:

班 级:学 号:

姓 名: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和特征的调查报告

乡镇是我国政府管理“五级结构”的最末端机构,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有道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足见乡镇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乡镇是我国行政体系的最基层一级,是人民政权的基石、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着力点也在乡镇。乡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县区、一个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乡镇管理是以乡镇政府为核心的乡镇组织依法管理乡镇范围内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执行决策的直接操作性、组织运作的综合性、管理环境的中间性和管理对象的涉“农”性。乡镇管理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乡镇设置现状

统一设党委、政府、人大、人武部、纪检委(监察室)和团委、妇联。一般乡镇内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企业办、计生办等等,同时乡镇设置司法所、派出所、水管所、计生服务所、劳保所、国土所、财政所,和文化站、林业站、农业站等,这些就是传统的七所八站。站所一般3—5人。

二、现行乡镇管理体制的特征与弊端

乡镇管理属于基层管理的范畴,具有:

(一)综合性

乡镇管理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对象和内容却十分庞杂。每一个乡镇都设有党、政、武、企、群众团体等机构,领导着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工作。第二,从管理方法的运用上看,乡镇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项工作加以综合,采取综合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才能把各项工作推动起来,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第三,从管理职能上看,由于乡镇工作的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综合协调和合作是非常必要。乡镇党、政、经各部门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帮助,才能使乡镇管理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总而言之,综合性是乡镇管理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二)实践性

乡镇处于我国政权系统的最基础一级,乡镇管理处于广大农村第一线。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具体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具体化,把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乡镇管理必须具体、实际。因此,乡镇管理必须直接面对乡镇各个部门或行业,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乡镇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群众性

乡镇作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单位,实质是乡镇管理机关代表人民群众管理乡镇各项事务。要以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愿望和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

益是一致的,管理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乡镇管理不但切实反映和维护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正当利益,同时也体现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愿望和要求。

综上所述,在现行体制下,乡镇政权的运作和管理特征集中体现为:一是执行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党政机关的指令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来贯彻执行,并具体落实到农民群众中去。二是综合性。乡镇全面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三是直接性。除村民自治组织外,它没有下属行政组织,基本上是直接同农民群众打交道。四是非完整性。不象县以上领导机关那样功能完备、机构齐全。

乡镇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转换不到位。一是管理职能越位。管了许多本应由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管的事。二是服务功能错位。上级将名目繁多的指标分解下达给乡镇,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有些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与乡镇主要负责人政绩“挂钩”。乡镇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落实各项指标上,没有足够精力为农民服务。三是社会职能缺位。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由于财力制约,大部分乡镇只能维持工作运转,无力承担公共设施建设,影响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整体水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的职权为七项。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乡镇承担的工作内容十分庞杂,可概括为八大类近50项,乡镇工作事无巨细,包罗万象,面广、量大、事杂,将有些

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纳入乡镇管理范围,将有些应由农民做的事情由干部来做,成为“全能政府”、“无限责任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情况较严重,有些应该做的工作没有精力去做,而有些不该做的工作却疲于奔命。

(二)站所设置不合理。站所的设置大而全,而且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乡镇不论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站所设置千篇一律,这种状况增加了财政开支,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站所上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管,又受乡镇属地管理,乡镇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机配合与协作,形不成人才、资金、设施、技术的优势互补。同时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管理型的干部多,服务型的干部少;“万精油”式的干部多,掌握专业技能的干部少;生产型的干部多,经营型的干部少,制约着乡镇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人权事权脱节。突出表现为责权分离,管用脱节。设在乡镇的站所、中心,有的职称评定在县以上部门,年度考核却在乡镇。不少站所驻在乡镇,人财物却垂直管理,形成“能看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由于乡镇和站所主管部门权责重叠交叉,乡镇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县直部门权大责小或有权无责。《宪法》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权,但《行政处罚法》等法规没有赋予乡镇政府执法资格,疑似乡镇在法律规定方面职权残缺,存在着“责任大、权力小”和“任务多、要素少”的现象。如禁止农用车载客、安全生产、农村环保等,乡镇没有执法管理权,但工作还得干,只有“违法行政”。 由于职能的弱化,工作手段和方式只能靠单一的教育和说服,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