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玄武山旅游区 导游词

历史典故2020-12-23 01:22书业网

玄武山旅游区

讲解线索:

【概括】—【古戏台】—【元山寺】—【福星塔】—【玄武奇石】—【四美亭】—【南门牌坊】—【自得居】—【摩崖石刻和碑碣】

【概况】

今天我们前往陆丰玄武山旅游区旅游观光。玄武山旅游区位于陆丰褐石镇北面,占地5公顷。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玄武山是佛道两教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粤东地区一处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并且是闽南语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位于风景区内的元山寺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碣石位于闽粤沿海之间,是惠州和潮州两郡门口、广东东路海防枢纽,故明代置卫城于此,与天津卫、沈阳卫齐名。所以,玄武山不仅是闽粤的宗教圣地,也是粤东海防军事指挥中枢。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古迹记载着中华民族、特别是广东沿海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史实。

玄武山还是一个艺术的宝库。明清时期,朝廷钦差、官员和名人达士常到这里防务聚会、游览观光、朝山瞻奉,留下许多楹联壁画、石刻、传统书画艺术,以及40多面历史名人题赠匾额。

玄武山旅游区自开放以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始终坚持美化绿化园林化建设,目前玄武山旅游区绿树成荫,碧草如茵,古榕葱郁,修竹婆婆,百鸟齐鸣,四季如春,是粤东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目前,玄武山旅游区建有玄武山宾馆、龙泉宾馆褐石湾大酒店和玄武山斋菜馆、餐厅等服务设施。近期建设的有历史文物馆、文化工艺美术馆;在后山园林小区建设的有“南倡遗趣”、“太虚幻境”、“元山幽重”等景点。

【古戏台】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元山寺前面的古戏台,台高1.2米,面宽22米,进深16米,始建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建,造型古朴、气势雄伟,各种木雕石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正中悬挂的“台阁文章”匾额是清咸丰九年己未科探花李文田于光绪末年春所题。古戏台每年农历三月和九月都要演出连本大戏,是岭南最大的庙宇戏台,也是广东各种地方稀有剧种继承和衍生的载体,为研究古代南音戏剧艺术的流传、发展和变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依据。

【元山寺】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山寺。

元山寺原名玄山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距今已有870多年历史。该庙供奉“北极真武玄天大帝”,与湖北武当山祖庭、佛山祖庙一脉相承。同时还供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大佛、达摩祖师等佛像,故庙迹广为传扬。清康熙时,为避玄烨名讳,改“玄”为“元”,故名为元山寺。

元山寺占地面积3356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建筑格局为多组四合院对称式宫殿群体,坐北朝南、卧岗面海、依山递筑,是明、清时期民族特色和建筑艺术的古建筑群体。元山寺整座建筑采用了严格的中轴对称的,有宗教建筑特点的布局手法。分山门、正殿、前殿、中殿、配殿、厢房及僧舍九十九间,“九十九”在民间寓意为“吉祥”、“久久”。庙宇设计四通八达,布局工整,结构严谨、重斗叠?恚?呒狗砷埽?窳夯?啊N荻シ砷芟馇蹲拧八??乐椤薄ⅰ八?锍?簟钡淖笆巍T诮ㄖ?獗碜笆沃胁灰宰诮棠谌菸?蓿?汛罅康拿窦浯?怠⒗??a href="http://www.cssyq.com/gush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故事,如出自《三国演义》、《西游记》、《东周列国》等民众所熟悉的中国历史典故制作成传统瓷贴画和泥塑造型,具有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

元山寺正殿供奉的“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传说是从武当山“飞来”的武神,故有匾额中“武当飞来”之说。这位武神的造型为什么脚踩龟蛇呢?据混洞赤文所载:这位武神因厌恶人间的酒、色、财、气,便梳扎了道士髻上武当山修炼,在入考时,路过柿树园不慎被柿树枝扎散了头发而使散发披肩,被祖师指责为野汉,责令他下次再来应考。·当他再次前来接受祖师考核时,自认为是最虔诚了,谁料祖师一见面就说他满肚子是牛肉,他想分辩,却被祖师伸手朝他肩膀一拍,随地吐出了一堆血淋淋的牛肉来。原来他上山时,看见了一群牛,便随口说道:“这群牛好肥呀!”只这么一句话,就足以说明他未净心修炼。为了净心他毅然开膛取出肠胃清洗,由于肠胃难洗干净,他索性把肠胃扔与大山荒野,重返武当太子坡下继续习武修戒。他的一举一动,感动了玉帝,遂被封为“北极真武玄天上帝”。这封号为“亚帝”,上天受玉帝所辖,而天下诸神则为“亚帝”所管。后来,这位武神从武当腾云驾雾来到南蛮地域,但见那莽莽苍苍的洪荒大泽中飞禽走兽漫山遍野,既相依生存,又互相厮杀吞食。田野之中,大小乌龟、水蛇繁生遍地,情景惊人。武神听说龟蛇不但毁坏稼墙而且伤害人畜,当即查明龟蛇的来历,他万万没有想到竟是自己当年扔下的肠胃,在原野中吸收了日月精华,而化成了造孽于民的怪物,于是遂用法咒将龟蛇抓了起来并踩在脚下。因此,玄天上帝塑像才有左脚踩龟右脚踩蛇的造型。在元山寺门外的大埕两侧,有酷似龟、蛇的象形石,两个远古时期留下的巨石,不单是形似,且左右位置都与玄天上帝左脚踩龟右脚踩蛇造型相一致。天地之间造物如此吻合令人赞叹不已。

元山寺除了供奉北极武神“玄天上帝”外,武神面前和旁边还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祖”、“达摩祖师”、“弥勒佛”等诸佛像,

这就是元山寺被称为“释道汇流”的独特之处。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信佛重道,因而明朝信佛信道之风极盛。清代则重佛抑道,乾隆年间还限制了天师的职权。到了道光皇帝时又取消了道教正一真人的封号和天师进京朝勤的资格。从而引起了道教纠众反叛朝廷。因此,清咸丰年间曾下谕毁除反叛朝廷之宫观。而元山寺地处边陲,虽然圣旨传到,也易于“瞒天过海”,于是元山寺正殿供奉上“释迦牟尼佛祖’,、“观音菩萨”、“弥勒佛”等,让他们相安共处,同居一寺。并声称“正祖宗支、释宗正裔”,才与当时朝廷旨意吻合,这就是元山寺“释道汇流”之因。

元山寺悬挂着清朝皇帝、朝廷命官和贤达名士敬题的匾额40多面。主要有:清同治穆宗皇帝观阅奏章后钦赐,并加盖“同治笔墨之宝”印章,据说是慈禧太后亲笔所书的“威宣岭表”匾额。此匾缘出清咸丰十一年间(1861年),署广东陆路提督、碣石镇总兵官李扬升率军在广西梧州平乱的战斗中,玄武山元天上帝“黑旗排空而下”,惊溃贼军,抓获贼首陈开、李文茂而大获全胜。对此李扬升以官方奏本上报朝廷,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故得此钦赐,并由李扬升把御旨书刻成匾额,并悬挂于寺中。“水德灵长”匾额,是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钦差大臣兵部尚书两江总督林则徐敬题的。“灵声满道”匾额,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广东陆路提督、竭石镇总兵官刘永福敬题的。其中林则徐的“水德灵长”和刘永福的“灵声满道’,两面匾额被列为中华名匾。

此外,元山寺至今还保存着一批历史悠久,价值较高的寺藏文物,有清道十一年神福建速水师提督和恩高题送的“恩重如山”匾额.、清咸丰十一年广东水师提督温贤题送的“覆载恩深”匾额、清咸丰九年总兵泊承升题送的“咸蒙履泰”匾额、咸丰十年曾逢年题送的“璇枢密运”匾额、清光绪十九年褐石镇总兵邓万林题送的“灵声赫濯”匾额、清光绪七年水师提督方耀题送的“丕冒海隅”匾额、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张兆禧题送的“武当飞来”等匾额四十多面,还有北宋时期的“崇宁通宝铜炉”、明代的“宣德铜炉”、清代的“瓷瓶”等。

【福星塔】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位于元山寺后的福星塔,塔高18.6米,塔基周长24米,共用5340块花岗岩砌成。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清同治四年(1865 )改建,1970年初遭毁,此塔系1981年复建。登塔远眺南海,万千气象历历在目,素有陆丰八景“褐台观海”之称历来为褐石港的导航标志,被航海人称为“佛灯引明”。无论从历史和现在看来,福星塔都具有?望敌情、导帆引渡、登高览景、构造景观等多种功能。

【玄武奇石】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石头叫龙门石。年久风化,苍老斑斓的龙门石,因有“鲤鱼跳龙门”

之传说而得名。1987年经广东省756地质队考古鉴证,据铷锶法同位素侧定,该岩石距今已有1亿多年了。现在,龙门石仍耸立于“起龙岩”前。

我们眼前的这块写有“麒麟”二字的石头叫麒麟石,是玄武山著名的褶皱纹石。因它形态生动,雄姿轩昂、状如麒麟而得名。

这组石头叫三台石,位于元山寺西侧。由三颗巨石隔缝而立,高峻雄伟。三台石于1969年炸毁,2005年在旧址复置三石以作象征,周围栽种花草树木,并于附近新建“怡然亭”。

【四美亭】

我们眼前的四美亭是观景憩息的好地方,历来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之雅称。明万历六年(1578年)碣石卫总兵侯继高建置,称“一鉴亭”。清末年间,褐石官绅主持重修,并定名为“四美亭”,是一处供游客小憩、聊天谈趣、观赏秀丽风光的好地方。

【南门牌坊】

南门牌坊为粤东最大牌坊之一。用优质石料精雕细琢而成,建筑工艺精湛、浮雕、镂雕等雕刻艺术毕具,图案形态逼真活现,建筑气势宏伟,极具佛刹色彩。

【自得居】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叫自得居。原系砖泥结构的古典建筑物,1927年曾为红二师攻打碣石城的指挥部,1931年改建为水泥结构的西式楼房建筑。

【摩崖石刻和碑碣】

玄武山旅游区是一个艺术的宝库。区内保留着历代朝廷命官和名人贤达留下的摩崖石刻和碑碣等墨宝。请大家在游览时注意欣赏。有明万历六年(1578年)褐石卫总兵侯继高支持建元山寺时书刻的“起龙岩”,明万历八年(1580年)褐石卫指挥使任光璨等撰文共立的“新建碣石玄武山记”碑记,明万历十年(1582年)参戎成雨泉、巡道郑谦山、姚龙三台聚会于玄武山,共商抗倭大计时撰立的“三台保障”碑,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镇碣使者邓万林在麒麟石上题写的“山不在高”等。

各位游客,今天我的讲解就说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满意,大家现在可以自由参观,谢谢大家!

  • 历史典故
  • 经典历史典故28则
  • 中国历史典故 (500字)
  • 历史典故及相关人物 (5000字)
  • 历史典故的成语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