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汇总(word)版

高考作文2021-01-12 22:14书业网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汇总

1、2013年新课标I全国卷(山西、河南、陕西、河北)高考作文题:《经验与勇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作文立意】 《经验与勇气》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必说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H7N9决战的豪气,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参考题目:《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成功源自勇气》、《一“勇”天下无难事》、《成功的秘诀》。

【范文】老马与初生牛犊

如果失去金钱,你只失去了一点;如果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失去了勇气,你就失去了一切! ——题记

有这样两个成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云:老马识途;还有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一些时候,老马识途的智慧与经验,固不可缺;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更是关乎事情成败的关键。

面对价值不菲的宝石,诸工匠陷入了踌躇。明明知道,有裂缝的宝石,一分为二,一个残缺,可能成就两个完整。但老工匠凭借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畏首畏尾,不敢轻举妄动。相反,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工匠,没有老工匠们的思想包袱,凭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切割。应该说,年轻工匠的技艺也是精湛的,但他更可贵的是具备一种志在必得的勇气。

勇气不是无知的颟顸,他需要一定的技能为依托。年轻工匠虽然年轻,但他毕竟是专业

人士。让一个啥也不懂的外行试试?不弄个一塌糊涂才怪呢。但具备一定的技艺,不是这件事情成功的根本原因,关键是年轻工匠敢为人先的大无畏勇气。主动请缨守卫街亭的马谡,不可谓没有勇气,但他败在了墨守陈规刚愎自用上。失了街亭,所谓的勇气就成了笑谈。看来,勇气还需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之上。我们不能单以成败论英雄。老工匠身怀绝技,拥有辉煌的过去,他们的经验足以令后来者借鉴。年轻工匠要虚心向前辈学习,后浪推前浪,前浪的起伏跌宕,对后浪起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有个年轻的写作者,经常和几个老作家在一起探讨切磋。有位老作家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要沉下心来,学然后知不足,切忌浮躁云云;另一位老作家强调,年轻人就是要敢于闯敢于试,唯唯诺诺,思维放不开,怎能成就大器?对于前者,年轻人深以为是;对于后者,年轻人也觉得不无道理。收放之道,一张一弛。匍匐在前人的脚窝里,永远走不出新路;敢于打破常规,不唯书,不唯上,才有可能发现一个新大陆。我们国家现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就是勇于尝试和探索的结果吗?

老马识途可贵,初生牛犊不怕虎更是难得。两者相辅相成,必定前途光明!

【范文】(二)真心有宝石

你必须放下。不能放下,便不会拥有,没有放下,你就烦恼无限。这是初学佛者常常听

到的一句教诲。其真实内涵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几人明晓。

有一位失恋的年青人痛苦异常,最后来到了一位老和尚面前,提出了出家的要求。和尚问他:“你出家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解除痛苦。”和尚再问:“你为啥痛苦?”答:“因为想念。”“想念是个啥?”年青人不知所以了。老和尚哈哈一笑:“年青人,你真正的苦不在于哪个人,而在于你的心里。”

那么,扪心问问,我们的心又在哪里呢?

作为一位企业家,如果你的心全部放在钱上,一夜间失掉了上百千万,第二天的黎明的曙光便可能不再与你们辉映;作为一位老师,你的心如果在高考成绩上,一旦成绩出来,非如你所愿,从你眼前走过的所有学生,个个都是你的冤家债主。同理,如果你是一位宝石收藏家,面对一颗有瑕疵的宝石,你是根本不敢动它一动的。因为你怕。这个怕非其他方法可以排除,而是发自心底的恐惧和胆怯。而这些无尽的恐惧与胆怯全来自于你那颗内心世界的心。因为这颗假心它有种种的欲望。

真心造万物,真心生万物,真心随境转,境由真心造。这些词,一贯奉行唯物主义理论的我们是很难相信它的,更难去思考认识它真实的内在意义。习惯了受事物表面影响的我们,好多认识总显得那么肤浅,有时候甚至很是错误。

比如,这块宝石的成功切割。切割它的是一年轻师傅,表面上看是因为这位师傅有百倍的自信,有过人的技能,有一股不怕失败的勇气,才没有使宝石意外破裂。其实,最大原因在于他能以一颗平静的心来对待眼前这颗价值连城的宝石,抛却了种种顾虑,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心无旁骛,进而才会生出无限的勇气,把自己平日里最佳的技术发挥到极致,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什么是勇气?勇气在哪里?怎么生来?

勇气是与知识有关,与和经验相连,但是不是有了知识就有了勇气,有了经验可以无所畏惧呢?恰恰相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蝇。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畏虎。千年的古训早就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气不在志气正旺的年龄与酒精的加持,不在知识丰富的大脑和名声大振的自信,更不在天生的无畏、勇猛与理直气壮的胆识。真正的勇气生于心,生于那个深不见底,浅不见表,却可以藏下天地万物,运动山川河流,决定四季交替,更可以让我们把世事上的一节重新分裂组合,变土块为宝珠,变残缺为完美的那个看不到,摸不着,无形无态却时时处处与我们朝夕相伴,相依相偎的虚空的心灵,心态,心念,心魂,心意??总之,

它不是那颗物质的血淋淋的可见心脏,而是一种各类精与神与心念组合而成的物质,特别的一种精神的物质。

如果我们把这个心真正认识到了,把握住了,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如丰富的经验与一定的技术进入到它的内在核心,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的吗?从真心入手,万物皆通。放下心态,万物皆空。在空中做事,无杂念搅扰,事事自会成功。北京奥运会上,那位射击名将爱蒙斯就是因为没有把心放平,放下,想的东西太多,才会一射而恨千古,继续让上一届奥运会的失败重演。

看来,只读书本是不行的,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也是不行的,有时间还是去修修那颗真正的心灵吧。它是生命最珍贵的宝石与人生的最终目的。

2、2013年新课标Ⅱ全国卷(适用省: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高考作文题:《同学关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材料解析】

2013年宁夏高考作文试题传承了连续七年的新材料作文。避开中国梦、正能量等热点话题,所选材料更紧贴现实,使学生更有话语权。所不同的是,以往的提示语大多是命题者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作一些诠释,加以提示。今年仅仅提供四段文字,不作其他诠释。此作文题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

审读材料,不难发现作文的核心立意是在材料的第四段。也就是同学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上,遇事多为他人着想,这样同学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遇事多为他人着想,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学生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的做法,更是当今社会处理各种问题的一剂良药。 作文题兼具开放性和限制性,不偏、不难、不怪,没有给学生设置太大的障碍。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审读材料,找准命题意图 从试题材料中可锁定第4段为要提炼的主要信息,意在提示考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不外乎:好(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好(冷漠,紧张),或结合实际,正反对比;或弘扬好的思想和做法;或剖析不好的原因(社会的,家庭的,集体的,个人的)。总之,处理好同学关系,为将来走向社会处理好各种复杂人际关系打下基础,这是命题者的深意。

二、拟好题,开好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使人耳目一新。高考作文阅卷第一印象就是标题,作文要求中还专门提示“题目自拟”,这些都说明无论是评卷的老师,还是作文命题人,都十分重视作文标题。高考作文标题要尽可能拟得新颖、鲜活明亮、富有文采,这样才不至于因草率拟题而失分。开头是考场作文的起点部分,也是阅卷老师关注的重点,清人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处,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可见写好开头,至关重要。因此,用简要的语言,把自己对处理同学关系的独特看法放在开头,使阅

卷者眼前一亮。

三、选好文体,适度表达 高考作文要求中专门提示“明确文体”,这就说明考生要有文体意识,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要符合文体的规范,这样既易于评卷人把握,也易于评定等级。考生要选择自己能够娴熟驾驭的文体。写记叙文,宜在构思方面下工夫,可叙写同学学习生活中的点滴片段,表现同学、师生之间各种微妙的人际关系。有细节描写会更精彩;写议论文,或列举现象,正反对比;或追根溯源,揭示本质。有典型新颖的事例和适度完美的表达,定会胜出一筹。

【范文】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女儿:

听你妈说近一段时间你一直闹情绪,饭吃不香,觉也睡不好,究其原因是你和同学闹了矛盾。说老实的,你老爸老妈为你感到担忧。担忧的决不是世俗的所谓成绩与名次,而是你能否做一个诚信、友善的孩子,能否稳稳当当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从小学到中学,你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经在小学三年级就自己做了贺年卡送给老师,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用感恩心回报一个普通老师的心血和生命。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我和你妈都为有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儿而骄傲。

终有一天,我才发现,原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在处理来自各种各样的矛盾纠葛中,你却显得那样的无助和无奈。女儿,这也难怪,岂止是你,老爸也是如此啊!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常常赞赏“人人为我”,希望得到别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我们自己却缺乏“我为人人”的内驱力,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实际上等于尊重自己。而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些。人们常说“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有些人一生都没给过别人掌声,不懂得鼓掌的人生太狭隘。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不给人以平等、不给人以尊重的事情太多太多,你的父母一生所见所闻,亲身遭遇的屈辱和不平也太多太多。但我相信:要走进别人的心灵,得心里先装着别人。希望自己得到别人言而由衷的尊重,就应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这才是一种健康、健全的人格。

你还记得中学课本里“将相和”的故事吗?即便是同学关系紧张,你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为怀,赢取人心;容不下别人,是因为自己太狭隘。今后遇到不称心的事,或同学之间的争执和吵闹,何不来个“换位思维”,把你放在别人的位置想想,或许能化干戈为玉帛。如果没有宽容,你将被逼到死胡同,你将觉得世界的新鲜空气属于别人;如果多些忍耐,你将进退自如,你将感到这个世界阳光绝对非常公平!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当你认识片面,情绪偏激,心里揣着对别人、社会的牢骚时,不妨每天把牢骚拿出来晒晒太阳,心情就不会缺钙。看人应该看主流、看本质,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会看人的人往往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不放大别人的缺点。

面对同学,你要以诚相待,人常说:“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只要你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懂得去体谅别人。原本紧张的同学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融洽。你要记住: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

孩子,再过一年你们的高中学习生活将要划上句号。也许父母都不是懂你的人,那么,孩子,你就要自己学会作自己的知己。多年来,我们对你的一切培养其实都是为了你能够做一个独立思考、具有真知灼见的人;能够做一个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挫折,永不委顿,永远生活得超迈而乐观。是为至要。

好啦,以上所言,能使你从中得到启迪,有所思考,老爸就感到足矣!

老爸

2013年6月7日

3、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更重要的事》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4、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范文】手机与幸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领域的人对手机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它是科学家幻想的结晶,有人说它是改变人们思维的工具,这些都是可贵而自由的言论,我们应该予以接纳。

正如不同的人诠释着心中不同的幸福定义。

有的人拿着苹果五,觉得金玉满堂的物质生活才是他们心中的幸福。为了这份“荣耀”,人们节衣缩食、加班加点,有的不惜献出脏器,有的不惜出卖身体??

我们自然可以鄙夷他们,用“可怜者”、“无知者”、“愚蠢的人们”来形容他们,却怎么也不能否定他们对幸福的定义。因为同一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是可以改变的。当他们后悔时,就将有新的幸福在等待他们的创造。

有的人更喜欢诺基亚,觉得它经摔,信号好,正如这些人对幸福是这样定义的:找一个安稳的人生伴侣,过一个平淡而互相扶持的生活。

直至如今,我依然记得小时候老师在为我们讲述的一篇文章。文章记述了三个故事,其中有个在煤矿工作的小伙子,他老大不小该结婚了,但没有女人愿意嫁 给整天挖煤的男人。后来,经人介绍,一个矮小而其貌不扬的女人进入了他的世界。这个女人可以为他洗衣做饭,可以帮他缝缝补补,但却不能让正常的男人享受到 作为丈夫的权利——因为她身体实在太矮小了,夫妻生活很可能会让她受伤。如果是现在,绝大多数男人都会“踹”了这个女人另找,但他没有。因为他觉得自己已 经足够美满和幸福了。

有的人会选择山寨机,一是功能多,二是便宜。这样的人生无疑是会受到人诟病,却又相当精彩的。能够花上更少的代价而活得自在、精彩,这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经常说高手在民间。小时候我爱看《乡村发现》,里面就会介绍许多农民的发明,在我看来他们就是第三种幸福的定义者。科学发明需要很多的投资,在 发明出来后又需要经过检测才能投入市场进行产品的售卖。然而,其中许多人的发明其实并不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可却是那些“发明家”的珍宝。他们用少量的资 源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就算最终的结果只是博得人的一声惊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足够了。

持有什么样的手机,我们就手握怎样的幸福。你大可不必拘泥于我的话语,就算是山寨机也可以活出你自己的高品质生活。

5、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6、四川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立意】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命题。但就材料的内容看,学生既熟悉,又会不好下手。这个题目命得很好。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学生身边就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

那么这个作文怎样立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正面立意。即直接以“过一种平衡生活”为论题,阐述为什么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怎样过一种平衡生活;二是对比立意。即人们总是生活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平衡与不平衡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的心态,寻求相对的再平衡。三是反面立意,即从不平衡的现象及危害,怎样解决不平衡的现象,从不平衡中寻求平衡,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入手展开论述。三种立意,前两种好写些,对比立意容易出彩,而第三种反面立意难度大,写得不好容易只揭露社会阴暗面,愤世嫉俗,发牢骚,导致立意不高,甚至立意。 高考考生大多是成年学生,他们处在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处在从学校的象牙塔走向广阔社会过度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中美好的方面,关注人生价值,对社会现象有所思辨分析,正是命题人的立意所在。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又不易出彩,是作文命题的最高境界。可以说,今年四川高考的作文命题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范文】做一个平衡的人

真正做到心理平衡非常不容易。别人开奔驰宝马、住豪华别墅,你骑着破自行车、住旧草房,你心理平衡吗?你如果一口咬定:我心平衡!那么我问你:你靠什么取得了平衡?如同天平的两个托盘,左边放着奔驰宝马、豪华别墅,右边放着破自行车、旧草房,你想让二者平衡,你要在右边添加何物才能让天平平衡呢?

添才、添德、添志、添涵养。

所以,我认为:能真正保持心理平衡的人,必是大明、大智、大德者。

此时的你,必定有很高的精神追求,或文学或艺术或科学探索,那个精神世界已经让你沉醉,让你自得其乐,让你甘之如饴,你知道你在另一群人中间有欢笑有价值有地位,你甚至明白你会在历史长河或小河中有痕迹,“古来富贵无人记,唯有贤者留其名”,“钟鼓馔玉不足贵,自得其乐慰平生”,于是,你无暇(也不愿)顾及经纶世务、高官厚禄;于是,你心灵宁静、心理平衡、精神向上、学有所长、惠及好人、传诸子孙;况且你的涵养能让你笑对浮云、甚至他人的得意忘形。

窃以为:除此之外,其他的所谓心理平衡,均为虚伪或愚蠢。

如果有人说:我目前心态平衡极了,谁向我提当官发财的事,我就呕吐。我说:你可能

是当不了官、发不了财吧?你这不叫心理平衡,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有人说:看到大家都和我一样倒霉,我就心理平衡了。我说:你这是愚蠢、是奴态。当年的西部歌王王洛宾,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定为“反革命”,在新疆被关押劳改二十多年,九死一生。但事后,他竟然这样对记者说:“假如我一个人挨了雨淋,我心里必定不平衡;但那么多人都淋了雨,我也就释然了。”他愚蠢到了可怕的境地。假如人人如此,中国人也就不用反思历史了。

如此看来,做人如果都像王洛宾那样过于心理平衡,怕是会出更大的问题吧。倒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是最早反思文革者之一,她不愿忘记耻辱。她无法平衡。

我想起了于右任老先生的一句对联:“与世乐其乐,为人平不平”。这倒是把要不要保持心理平衡的大原则说清楚了

7、湖南省《我愿意》(作文是二选一)

1、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2、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范文】为梦想我愿意

上小学时父母没有给我买课外书,我只能借着爸爸的武侠半懂不懂地看,期间还闹过不少笑话。等到初中时,我已经成长为了一名“文艺少女”,和两三同学一起看书、写作文。那个时候,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写下去,写出成就来。

当时我写作时没有自己的风格,更热衷于仿写。还记得最初看到纪伯伦写的散文《雨之歌》时,心中的激动难以遏制,于是便依照该文写了一篇作文。没多久,我在一本文学书刊上看到了一个比赛,便把仿写的作文寄给了比赛单位。在不安的等待中,我等来了复赛的通知。

可是,我没想到复赛要交钱。当时家中困难,我不忍为了未知的比赛结果而花费父母的心血。而且,心中对这次比赛有了怀疑——是诈骗组织吧!

等比赛时间过去,母亲看到了复赛通知,她沉默了一会,说以后好好写就是。谁明白我那会的紧张心情呢?要知道邮寄的费用也是我从零用钱中省下来的,就怕被爸妈知道,骂我浪费。还好……

当我们升入初三后,由于中考之故作文写作变得更加频繁了。有次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名为《课间十分钟》。我早就忘记自己那次写的是什么了,因为我记 住了好朋友的那篇作文。我是第一次看到初中生能够写得那么安静、那么能引人产生共鸣感,仿佛我与她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沟的那头是她,她长大了;而这 头的我依旧幼稚。

我对老师说她写得真好。老师笑着说,那你多学学。你的也不错,看看我给你的作文分数,经常超过了一百呢。你有没有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希望在你二十岁后,我能看到你的书。 老师的话与多次作文点评一直在我的心间萦绕,它伴着我成长,让我在梦想前进的道路上不至于放弃。

如今,我高中即将毕业。在高中三年我参加了一些作文比赛,有失有得。尽管还没有多少成就,但我依然愿意在这条道路上不偏不移地行走,就算风雨再大,就算默默无闻。

8、福建省《忧天》

根据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

地层。——文体不限(不含诗歌),不少于800字。

【作文点评】 难得一见的“好材料” 潘新和(省写作学会会长,福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导)

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材料”为顾城的诗 《忧天》,算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好材料”。仍是“供料作文”题型,“供料作文”逃不掉的是“材料”的片面、简陋,以至虚假、杜撰;逃不掉的是命题者“命意”(显性或隐性),考生“被立意”。但由于这道题所“供”之“料”是诗歌,内涵较丰富,属于“半隐性命意”,诗中阐明了作者“一半”的观点:“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拒绝这种‘自由’”就是显性“命意”;另一半“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是“隐性”的“命意”。就“命意”而言,“隐性”的优于“显性”的。考生要理解该诗的半隐性内涵,才可能较好地“选意”或“定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到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发现力、概括力、选择力。

其次,该诗之意是“二元对立”的,较去年“人生的赛跑??”只讲要跑得快的片面性要好。该诗的规定性较丰富,可以发掘的空间较大。这些都是该题值得肯定之处。 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

朱文真(厦门六中高级教师)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延续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考生临场容易发挥。

此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析主旨。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它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考生据此可以顺向从“树根”的角度写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找到精神依托,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逆向从“流星”的角度写愿做一颗流星,哪怕无依无附,也要追求闪亮的瞬间,以短暂的生命划出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从“无依无附”、“深深扎进”等关键词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 “无根”与“有根”的选择取舍,等等。

【范文】生命因流动而美丽

还在学生时代,我从课本上读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句子,当时整个人好像被仙气灌注了似的,一下子通体清新、鲜活、明亮起来。河水流动了,不会腐臭;门轴转动了,不会被蛀;那么,生命流动了,岂不就可以“长寿”?

这种流动欲,强韧地伴随我一直走到了现在。在我看来,生命因流动而新鲜!

婴儿是很喜欢“流动”的,从爬到站,再到行,不知经历了多少个跟头,摔得鼻青脸肿,依然不肯罢休;什么东西,他都想看,想摸,想尝,根本不在意那些东西是否脏兮兮,是否危险暗藏?因新鲜而无畏,因新鲜而探寻,因新鲜而激动,于是和朽气沉沉的老年人,甚至成年人、少年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难怪北大诗人林庚呼吁要拥有“婴儿眼光”,美国诗人梭罗提倡“黎明感觉”呢!

生命也因流动而灵灵慧!

很多人激赏孔子的坚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感叹孔子的丰赡,思想如宗教一样,泽被一代又一代人!但从教育的角度讲,我更喜欢他的灵慧。比如脑袋一根筋的樊迟问他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即父母生前,依据“礼”侍奉他们;父母死时,依据“礼”安葬他们;父母死后,依据“礼”祭祀他们。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惟其疾之忧”—— 有点古怪吧?可是仔细寻思一下,又很合理。父母不担心孩子的态度、能力、习惯、勇气,只担心孩子的身体,这说明孩子很自立、很自强啊,这不就是最好的孝么?这是多么灵慧的

回答啊,没有经历佛家所说的持戒、入定、生慧的程序,也能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思想,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多么神奇啊!

生命更因流动而充满力量!

流动并非一马平川,也会遭险滩,遇磐石,迎飓风,所以抗争与搏斗在所难免。鲁迅先生对青年这样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要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要反抗他,扑灭他!”在《补白》一文中,他又提出了“驰而不息”的思想,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反抗”、“扑灭”、“驰而不息”,都道出了生命的力量之美!这种力量源于对美好未来的渴盼,对艰难险阻的攻克,对自我的不断超越。

顾城选择“树根”,放弃“流星”,显然带有轻“海洋性格”,而重“大陆性格”的色彩,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是很容易把生命的青春气象也一并丢失的。其实,流星失去地球引力,它仍在宇宙的怀抱中,即使被其他行星撞得粉身碎骨,它一样可以无怨无悔。因为它走得多,看得多,因而活得更多,更潇洒,和安土重迁、固步自封的“树根”比,流星的生命不知要光鲜多少倍!

从这个角度说,我很喜欢陶渊明的诗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想想吧,死后还不已,依然与青山同在、同生,何其美丽,何其快意啊!无独有偶,英国诗人济慈的墓碑上刻了这么一句话:“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水的特性正是流动的啊,这是对他精神生命最形象的概括。

相隔万里,跨越千年,却不约而同地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生命因流动而美丽!

9、辽宁省《沙子与珍珠》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想非得成为珍珠才会被人承认和尊重吗?

【范文】我为自己代言

你是否知道旺旺的创始人长什么模样?你有没有听过万达集团创始人的声音?他们都是业界内的翘楚者,创造了无数的财富,拉动了数万人的就业需求。然而,他们的成功经验难以复制,在这个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想要让自己发光发亮,让别人记住你,就该来点儿不同!

陈欧就是勇于出现在各种镜头前,打破过去高层神秘化、疏离化的一个年轻人。他带着他的团队集体出境,在广告里坚定地说出“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是啊,我们可能会拥有相同的梦想,希望到达那彼岸领略人生巅峰的精彩。然而,若是泯然于众人之间,人们看不到你的闪光点,挖掘不出你的独特之处,也无法感受到你的坚强或温柔,你自己也是得过且过,那么,没有特点的你该用什么来追寻梦想?

有句老话说得好: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需要准备什么?两个准备:一是看清目标,准备好完成目标 的基本需求;二是让自己与众不同。

当别的企业忙着请明星代言的时候,陈欧多次出境自己为自己代言,这就是他不同于别人追梦的一种方式。也许会让许多人不屑,但无疑,梦想这个女神却热爱着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男人。他以不到三十的年纪便成功上榜《财富》,成为了80后的一代创业偶像。 课文《冯谖客孟尝君》我们都非常熟悉。其中冯谖本是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毫不起眼的一个,没有表现出才能,没有爱好。然而,这样一个人却留名史书,何故?他与其他食客不同的是,他敢于表现出自己的不满。一个勇字让他脱颖而出。

第一次,他三弹长剑,唱到“回去吧,回去吧,这里没有??”。在别人讥笑他的时候,冯谖却凭此让人留下了印象。第二次,他去薛城为孟尝君收债,却大 胆地将债券当众烧毁,隐晦地指出孟尝君在民间缺乏一个仁义的印象,同时也为他收获了仁义之名。没有这样的与众不同,没有这份勇气,冯谖就不会成为独一无二 的那名食客。

我们同样如此。逐梦之旅不容复制,为自己代言,让自己不同,这样才能收获最美的果实。

10、广东省《捐助》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作文立意】

几个关键词大家要注意:白手起家,慷慨,同情,感激,施舍、偿还??被捐助者的迥异态度,其实是不同心态的反映。作为富翁,什么方式,才能让捐助者容易接受你的善意,值得斟酌;而作为贫困者,通过他人资助走出困境,无可厚非,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富翁白手起家的精神。三个家庭的选择,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思考:贫和富怎样才能达到和谐?贫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就审题来说,角度可以多种多样,可从四种人的四个角度任选其一来写。比如从富翁的角度说,可以赞扬他的行善之心、慈善之心,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第一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对别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从第二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要经过思考鉴别之后决定取舍等;从第三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当今的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说虽然贫困但不受嗟来之食,有骨气。其中每个角度又可以引起其他一些小角度,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

【范文1】白手起家致富·一贫如洗受捐

一个富翁,面对贫困家庭,慷慨解囊,不料却遇到了这样的尴尬:有人心存感激欣然接受,有人颇感犹豫声明偿还,还有人视为施舍,愤然拒绝。富翁捐助遭遇尴尬,谁之过? 我们先说说富翁吧。从材料中可知,他白手起家致富,合理合法,令人敬佩。富而不骄,饮水思源,还想到那些如当初自己一般贫困的人们,这没什么过错呀!此时,我不有想到商人陈光标的事例。出身贫寒的陈光标,腰包鼓了以后,热心捐助受灾贫困的群众,一掷千金。与他人不同之处在于,陈光标的捐助,大张旗鼓,唯恐世人不知。面对非议,陈光标振振有词:我就是要让全社会关注慈善事业,希望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

陈光标的善举,姑且不说其他企业家的感受如何,就是那些被捐助者,感受也不尽相同。传统美德告诉我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良知懂感恩的人们,对于危难之际伸来的援手,不会拒绝,而且会铭记终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可传统文化中,“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观念,深入人心。有骨气的文人“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他的名字叫朱自清;面对威胁利诱,他宁愿倒在暗杀的枪口下,也要发表“最后的演讲”,他的名字叫闻一多。朱自清和闻一多,虽死犹生,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岸的脊梁。

毕竟如今不是朱自清闻一多所处的时代,但中华民族的精神不能丢。鉴于此,我对拒绝所谓施舍的贫困家庭表示一定程度的敬意。当然,富翁的善意被理解为施舍,值得商量,人家也是白手起家的,你难以为继的生活,确实需要好心人的救助啊。试想,遭遇震灾的群众,以“拒绝接受施舍”为名对待爱心救助,岂不荒唐?

我之所以致敬那些拒绝施舍者,首先是感动于他们的气节。就以材料中的三个家庭为例,我不想批评第一个家庭,接受捐助,可以感受到白手起家致富者的善意,对方赠人玫瑰,且手有余香,皆大欢喜。第二个家庭,我予以肯定。他们想着回报,心存感恩之心,难能可贵。对于第三个家庭,我不支持他们拒绝捐助的作法,但我赞赏他们自强自立自尊的人生态度。如果在第一个家庭接受的基础上,具备第二个家庭的偿还意识,再固守第三个家庭的自省自检精神,有朝一日,贫者难保不会成为下一个富翁。

最后,我想对那个具备爱心的富翁说一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资助钱财的同时,把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精神财富与贫者共享,不是更能达到双赢吗?

【范文2】“接受”而不“享受”

如果我的“生活难以为继”,如果恰巧有“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向我提供捐助,如果这份捐助并不会被用来如“光标哥”那般捐助后而炫示,那么,我会选择接受这份捐助,只是,我从心里会对自己说:接受,但不要“享受”。

诚然,接受捐助,从心底会生出一种别样的滋味,毕竟,“不食嗟来之食”乃古之良训,但是,当一个人的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有人施以援手,如拯之于泥淖,拯之于洪水。这双温暖、善意的手,对于受助者而言,自然是恩大于天,高兴感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再扩而大之,一个社会,在无法达到“均贫富”的时候,自然会贫富不均,自然应该有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存在,自然应该能让“慈善”而成为一种事业。这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之必需。而让“慈善”能成为一种“事业”,就应该让慈善者的“同情”而被“认同”,让他们的捐助活动成为一个社会中被寻常看待的事。如果这样,“慈善”才赋予它真正的含义,“慈善”之举才不会让“受助者”与“慈善者”都受伤。

“接受”,让捐助者的善举有了落实,这是慈善的意义;“接受”而不“享受”却应该是受助者秉持的准则。

中国自古有“救急不救穷”的古训。如果“穷”的背后是一个人的懒惰与不为,那么,慈善之血是无法让他永远获得健康的肤色、进取的精神的。虽有慈善在,捐助之举无益于他的生活,解决了这一段的“难以为继”的生活之后,之后的生活更加“无法为继”。我们常听到有公益组织把良鸡品种引进某贫困山区,这本是弃“输血”而成“造血”的用意,但是,结果却是村民把口吃鸡杀掉吃掉了。我们也常听到某些职业“乞者”,利用他人的捐助与“施舍”,人前“楚楚可怜”,人后却“纸醉金迷”。接受了捐助,如果毫无自尊、寡廉鲜耻地“享受”这份善意,再多的善意和善举,到最后,只能徒增这类人的软骨,却无益于他的精神,更伤害了这样一份原本崇高的“事业”。

从精神上讲,“苟非己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确是令人神往的境界,但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事,连秦叔宝也难幸免,我们平常人,就更难保没有“难以为继”的坎,如果不幸而遇上,而且无马可卖,无锏可当,如果有幸遇到慈善者的捐助,接受它,记住,“接受”而不“享受”,这也不失英雄本色。

11、江西省《学生有三怕》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点评】

2013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却喜欢前面的‘两怕’”,据此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议

论,也可记叙,题目自拟。

怎么理解这个材料呢?

学生虽然怕奥数,只要通过努力,可以使其参加奥数比赛获奖而成为佼佼者报送大学;学生虽然怕英语,只要通过学习,学习外语能提高高考分数,英语成绩优秀者还能被报送国外就读。

“周树人”这里其实只是一个代名词,他其实就是鲁迅的原名,也是在中学语文课本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作家。所以周树人可以衍变为“语文”,再拓展一点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或者中国特色文化。

所以中学时代的“三怕”狭义上指的就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最主要的科目。 当前不少学生会热衷于参加奥数考试和参加外语培训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创造捷径,所以会喜欢上奥数和英语,却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国语的学习,甚至产生了排斥心理,自然是怕的越来越离谱。

题目核心旨意是要求中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对奥数、外语感兴趣的同时不能排斥语文,而应该加以重视,否则这样的教育就是坡脚教育、失败教育。

今年的高考题目很有特色,需要理解,否则难以下笔。考生可以围绕着写议论文,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进行叙述,特别是通过自身的案例来展开写作,这样不至于在看到题目时候而惊慌失措。

我认为如果写议论文,写的不好的话会没有看点,但是却是不少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体裁,因为就现象谈本质,议论文容易展开。作文可以结合当前中国教育现状展开论述,而且可以大有文章,但是切忌观点偏激,只谩骂不提自己的看法。

可以说这个命题还是有一定的创意性在里面的,虽然咋看有点无厘头,毫无头绪,但是只要领悟其中旨意,就能比较顺畅地开始写作,千万不要被材料的表象所误导。因为作为围绕学生最熟悉的话题,也是发生在中学生身边的现象,所以学生不至于哑口无言,无处动笔。

【范文】《人才的捷径》

上大学的途径有很多,成绩好就是一条。如果不能全面发展,另辟蹊径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在奥数、英语比赛中获奖从而获得加分,已经从学子们攀登上大 学高峰的一条小路,慢慢踩踏成了阳光大道,并且越来越宽。而传统的国学却逐渐地被人忽视,语文成为了人们很怕却又不够重视的一门主课。

这是畸形的教育发展模式。

在奥数与英语比赛中固然能得到加分,但并不是每一个学习的学生都能有这项奖励。一条路上的人走多了,路也会承受不来。何况这世上从来没有付出了就可以得到应有回报的道理。多年的付出得不到想象中的回报,失望的何止是学生与家长?

有人说学习奥数与英语可以培养人才,为国争光。

在我看来,奥数与英语比赛虽然可能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但人才毕竟是稀有的。一味地追求比赛成绩,也有可能会让学生误入歧途,成为他们人生前进道路 上的一块绊脚石。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法去做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门。也许,奥数、英语会挖掘出人才,但却不会是人才的摇篮与成长的捷 径。人才往往不是在所谓的捷径上成长起来的。

在牛顿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叫他辍学回家种田经商。然而,成绩不是很好的他却满心里渴望去上学,学习数学、物理等知识。为了能够学习,他与老仆人出外 卖东西的时候就把东西都交予仆人,而他则在一处篱笆下念书。后来,他的行为被舅舅撞破。舅舅骂他不务正业,结果夺过书来却发现这个侄子是真正热爱数学的。 后来他便劝服了牛顿的母亲,恢复了牛顿的读书生涯。

如果牛顿当时放下书本听从母亲的指挥去经商,现在我们哪里能学到微积分和万有引力定律呢?而牛顿本人又哪里能享受到自我人生的精彩呢?

同样的,伽利略也是逃脱了父亲给出的明路——学医,最终成为了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与发明家等学科的巨人。人才的出现得益于对兴趣爱好的极大热忱与主动追求,被动地从事某一职业或学习某一课程,只会让初衷甜美的果实变得腐烂难以入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