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疯(350字)作文

高二作文2021-01-25 16:50书业网

精选作文:疯(350字)作文

  你说

  我不懂你

  我说

  不懂的是你

  那些欢乐,岂能忘记

  那些痛苦,岂会逃避

  挣扎的我,逃避的你

  这样的你真的懂我吗

  这样的我真的不懂你吗

  我岂会不知道,你在犹豫

  所以给你自由

  不会放弃的一直是我

  你懂吗

  我不懂的不是你,而是

  我自己,你不懂的不是我,而是

  你们说我疯

  其实是我

  爱的疯狂爱的痴迷

  已经忘了

  自己,只记得那个

  模糊的影子

  清晰的话语在耳边

  缭绕

  人们往往爱的是

  伤害自己的人,若不知

  伤害的往往是

  最珍惜自己的,只是

  那些铭记于心的痛让你

  逃避,逃避那些属于自己的

  幸福,等待着奇迹出现

  我并不是疯,只是

  你们认为我疯了,所以

  我疯了

  你自己,这世界

  谁又懂谁

    山东威海荣成市第三中学高二:姜雯议

篇一:2015年高考“疯狂作文”系列

2015年高考“疯狂作文”系列

疯狂作文2015年高考“疯狂作文”系列

摘:

2015年高考“疯狂作文”系列

凡是别人较少运用的,都可算作“新”。如高分佳作《一叶知秋》中写道——

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他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此绵绵无绝的佳句?

文章中心论点是“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针对论点,先从“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的角度展开论述,其中以苏轼的诗句证明“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选例绝不与大多数考生雷同;由此带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佳句,读来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有些优秀作文,素材来源于课本而又有所引申、拓展,这也值得称道。如作文《细心呵护生命》,写“杨绛先生作为一名大家闺秀,但她一生都以悲悯之心与平凡的劳苦大众建立友谊。她写《老王》,写一名车夫的不幸;写《林奶奶》,写一名帮佣的坚忍”,让“《老王》”“《林奶奶》”相配合,共同突出“细心呵护之‘细’极为重要”,此例颇具力度,又较好地展示了考生广阔的阅读面。另一篇《蝶失》,文中有片段如下——

倘若李太白穿越到现代,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万丈豪情也将化作泪水与哀叹,那种苦涩将比“杜郎重到须惊”深重百倍。自然之殇,比家国之痛更令人揪心。

??梭罗扛把斧头,在树林间自给自足地诗意栖居。他修剪门前花树,正如他刈除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如同大自然般自由呼吸与生活。

前一个文段化用自姜夔《扬州慢》中的“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后一个是对教材人物梭罗事迹的诗意化改写,它们都诗情洋溢、耐人咀嚼。

二、“劣质素市才”的几个特点

就记叙文而言,“优质素材”讲究的是以小见大,而且大都蕴含真挚的情感,如《小巷深深》《心灵的风暴》《萤火星空》等佳作,选材都有鲜明的个性。而那些低分的记叙文,所用素材既无感染力,又缺乏必要的意蕴,比如有一篇《父亲》,写自己上小学时说谎,受到父亲的影响,改正了这一缺点,读来内容浮浅、气度狭小。

就议论文来说,以下三类情况是必须规避的。

(1)选材雷同。

高考作文选材“撞车”的现象年年有,2013年依然突出。江苏卷作文中,“芦山地震”“禽流感”成为重灾区,“陶渊明”“王维”“感动中国人物”是热点,“中国梦”“美丽中国”“和谐社会”成了热门。这些素材最初出现时还不让人厌烦,但你写我写大家写,读起来也就味同嚼蜡了。

(2)论据失当。

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之所以出现这种弊病,主要是对论点理解不深、不透,材料积累又相对贫乏。如样卷7《坚守内心的宁静》,观点是“面对充满诱惑的环境,我们必须保持内心的一片净土”。文中这样写——

太史公遭宫刑之后.依然积极地笑对生活,坚守内心的宁静,凭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豪情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若我们面对生活的浮夸与喧闹采取消极的态度,非但不能为自己寻到一片宁静的空间,反而会酿成悲剧。海子为了寻找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净土,最终在寒风呼啸的轨道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川端康成成名后,因难以找到往日创作的宁静,最终选择含煤气管自尽。

此文从蝴蝶的角度立意,认为蝴蝶聚居山洞与选择躲避是坚守宁静,人坚守住一份宁静才能沉淀出生命的质量。这一观点符合材料内涵,但作文中事例的阐述与运用均不尽恰当。

“太史公遭官刑之后,依然积极地笑对生活”,这属于事例失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直述自己“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是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里的名句,意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用在此处也不恰当。又将“海子”“川端康成”当反例用,这也很牵强:他们明明也在“保持内心的一片净土,远离尘世的喧嚣”,只是采取的手段过于极端罢了。因事例多有不妥处,本文被判为三类卷下,得50分。

(3)叙例过于详细。

议论文以议为主,文中的事实论据不可详引,只能简引、概述(或摘其要,或取其神)。但部分考生运用论据时,不用概括性语言,而用描写性语言,导致举事例成了讲故事,这就不是议论文而是记叙文了。

三、用好素材,关键靠剪裁、分析

选择什么样的素材完成作文自然重要,与此同时,素材选定之后,还应恰如其分地加以处理。如果选写记叙文,重在灵活地剪辑,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至于写成议论文,那就要注重分析、说理,讲清、析透素材与论点之间的内在关联,真正做到以理服人;而不能列举出几个事例,然后用一句“事实胜于雄辩,这难道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吗”就作结了。《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明确规定,“一味例证。

用大同小异的几个实例证明某一含意”或“基本是观点加材料”的议论文,可考虑按四类卷、五类卷评分。

从江苏阅卷点评出的高分、满分作文看,我以为,分析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抓住事例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事例独有的、不同于其他事例的特点展开分析。比如《熄灭蜡烛,莫惊扰美》一文的片段——

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鲜艳,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仿佛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一连挖了几个坑洞,一连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考古专家们放弃了挖掘,像失落的旅行者一样,默默地退出。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我们知道,在

那里,在厚厚的黄土下,有一群美的精灵,这就够了。

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会造成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岂止是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为名的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宁静之美时狂热躁动的心境,都是对美的莫大威胁??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山洞最深处的彩蝶却还有回归故土的可能,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文章只举“兵马俑”这一个事例(不同于一般考生拼命堆砌相似的论据),该例可以说与材料“探险者与蝴蝶”妙合无垠。事例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仿佛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二是“考古专家们放弃了挖掘”。叙例后的剖析,紧紧扣住“惊扰”“熄灭”这两个关键词,揭示“威胁”,指明了正确的态度与做法;在此基础上,还彰显了二者的同中之异——“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山洞最深处的彩蝶却还有回归故土的可能”,该考生的认识水平与洞察力明显高人一筹。

(2)对事例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展开分析。

按照逻辑推理,揭示这件事会产生什么影响或起到什么作用。如《放下纱幔》一文的片段。

如同材料中的蝴蝶躲避蜡烛.桃花源躲避武陵渔人的二次造访。可见,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

我非桃花源中人,但桃花源中人的心境却可想见一二??外界初见桃花源,或许会抱着欣赏、珍惜的态度,然而谁能保证外界带入的光明、希望的火种,不会在宁静安谧的土地上燃起贪婪、战争的野火呢?

本文借“桃花源中人的心境”论述“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进而论述人的欲望对美的破坏,对相关“影响”的推断、言说人情入理,可见,的思辨能力非同一般。

(3)对事例进行因果分析。

对事例所包含的原因、结果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如果举的是正面例子,就要分析为什么会这么好;如果是反面例子,就要分析为什么会这么差或这么坏。如《吹灭那支蜡烛》一文的片段。

当今社会.人们对美的追捧已达到了一个制高点,“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泛滥成灾,而媒体还是恨不得将这些人的所有都呈现在大众面前。还记得一个女孩帮流浪汉撑伞的画面,感动了无数的网友。这本身是一件治愈人心灵的好事,但记录这一画面的照片传开后,女孩的生活被打乱了。各路记者争相去采访,殊不知这对女孩造成了多大的困扰。她只能不停地躲避.她会累、会倦,可能以后她只能将慈善藏在心中了。

其实,人们对于美的渴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的失望。所以一旦有关被挖掘出来,人们便会蜂拥而至。

材料中的蝴蝶“别无选择,只有退让、退让”,现实生活中那些拥有“美”的人则“只能不停地躲避”,甚至“以后她只能将慈善藏在心中了”,两者的联系点在于将美暴露在灯光之下,实际上造成了对美的伤害,的这种联系很机巧、机智。接着深挖根源——“人们对于美的渴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的失望??人们便会蜂拥而至”,这里的归因分析一语中的,可以说是切中肯綮。

(4)对事例进行类比分析。

由两个事物的某一属性相同,推导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可能相同,借助类比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文的片段。

从媒体狂轰滥炸的报道到各大书店加班赶制的莫言系列作品,再到山东高密县欲斥巨资扩建红高粱地,颗颗巨石纷纷抛下,搅乱了一池静水,让这场文学的胜利演变为一场中国式的狂欢。

??这个时代,总是“石块”太多。不由得想起两千多年前子贡于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大街上喃喃的那一句:“愿有所息。”斯言,同样适用于今天,适用于千层浪的文坛,适用当代人的不息“探索”、穷追不舍。

联系现实,列举出“颗颗巨石纷纷抛下,搅乱了一池静水”的各种现象后,有机地联想到子贡的“愿有所息”进行类比,这就将“愿文坛在经历这片波折后能获得一丝安宁,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家涌现,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在寂寂之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的心声寓于字里行间。

此外,还可对事例进行假设分析、对比分析等。总之,既举例又分析,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如此处理方能摆脱肤浅,切实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阅卷老师临场支招2

如何让素材中 跃动我的影子

笔者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最深刻的感受是:多数考生在作文素材的运用上,缺乏个性色彩,没有“我”的影子,或照搬照抄,原貌呈现;或零敲碎打,断章取义;完全没有经过自己的过滤和消化,总给人千人一面之感。这样的文章即使观点新颖、结构精巧、语言不差,也难以进入高分的行列。那么,如何使文中素材摆脱千人一面之感,跳跃着“我”的影子,从而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我”选择——有自己的眼光

复习进行到冲刺阶段,相信大多数考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面对各种各样的素材,作文时该如何选择呢?对作文素材的选择,要体现自己的眼光。具体来说,一要选“人无我有”的素材,二要选新鲜或富有鲜明特色的素材,三要选非常经典、可以进行深度开掘的素材。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文章片段。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为国家鞠躬尽瘁,廉洁正直,始终固守着心中的净土,此乃方之人,此乃真英雄。

自“土木堡兵变”之后,明军已溃不成军,瓦剌军兵临京城之下.明朝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眼看那千万铁骑就要踏碎这一场盛世繁华,京城高官富贾纷纷出逃。全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这紧要关头,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毅然决然地挑起了重担,他就是于谦。他临危受命,接任兵部尚书,稳定内政,整顿军队,积极备战,严格操练已溃不成军的明朝军队,在京城保卫战中抱着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击退敌军,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京城的野心,使明王朝危为安。他的功绩足以彪炳千古.但他的清正廉洁使他得罪了许多朝中同僚,无奈他只能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绝唱,落得个冤死的凄凉下场。

《菜根谭》告诫我们,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若于谦也能方圆并用,知晓水墨留白之道,也许不会有如此下场。

——2013年高考湖北卷佳作《水墨留白方圆相融》

考生运用于谦的事例,主要剖析其性格特点——为国尽忠、廉洁正直,阐述其“方”的一面,非常到位,这是精心选择的结果,也是有眼光的体现。首先,这个素材不常用,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所以,用在这里,有“人无我有”的优越感,能够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其次,这个素材非常典型,具有代表性,能够“旧中出新”,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此外,它内涵丰富,耐人咀嚼,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很好的阅读价值。

二、“我”思考——有自己的情思

一则素材要有“我”的影子,必须渗透“我”的思考,有“我”的情思。具体操作时,可以在所选择的素材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对历史人物或现实生活中某一现象发表独到见解,或由一件事、一则故事引发哲理思考;可以进行旧例翻新,对一些约定俗成的言论或经典事例进行新的解读;也可以进行逆向思考,从已有的定论或常规的结论出发,向相反的方向思考,从超出或违逆一般常理的角度作逆向分析,从而得到新的发现。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成就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的是“渑池之会”,渑池会上谁的功劳大?渑池会上,蔺相如智勇双全不卑不亢延叱秦王,保全了赵王的面子,击碎了秦王胁迫赵王割地的美梦.挫败了秦国想在外交上挟持赵国的阴谋.抑制了泰国嚣张的气焰,功在赵国,享誉天下。蔺相如功大,但廉颇功更大。

下页

篇二:疯狂作文

疯狂作文

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自己寻找与发现写作主题

2 学生现场体验,现场写出真实想法与感受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自由发挥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难点:通过活动 抓住相关写作主题

三、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上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把该节课的讲义本节课带来及回去思考“假如我是老师

会如何给学生讲讲义” 辅导老师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义讲解及改正

课堂准备:按男女生分成两大组,每组有3名辅导老师负责

四、 教学过程

(一)大脑预热活动:每人写出有关春、夏、秋、冬的古诗的题目与作者。辅导老师收上

来评出写的最多的学生(奖品:一支笔 时间:3分钟)

背诵对抗赛:老师随机抽题目(要求背诵篇目)两组学生自荐或推选学生背诵,共

三轮(奖品:每轮胜者零食一包 时间:7分钟 )

(二)导入:由现在学生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为话题,引出学生对老师可能会有很多要求,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今天就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做一次老师来给同学们讲课,体验一下做老师的感觉。

(三)学生讲课:每组由学生自荐或辅导老师协助推荐学生上讲台讲课,讲课内容为上次

课已经讲过的讲义,每人限讲一题 讲课学生4~5人。学生与老师们一起评出

讲课最好的同学(奖品:每人一个本子,表现最优秀者精美笔记本 时间20~25

分钟)

五、师生交流

采访讲课学生讲课感想

采访听课学生听课感想和对讲课“老师”的看法以及认为“我上讲台会怎样”(时间

5分钟)

六、写作引导

把师生交流的内容总结列出几条,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写作角度也可在列出条目

之外(例如:做老师的经历、一节特别的课、假如我是一名老师等等 时

间:5分钟)

七、 课堂小结

回顾课堂 评选出最精彩表现奖:一本书 颁发奖品 提醒学生背诵任务

篇三:中考作文(疯狂作文)

沸点关注 4200字 6页

且将新火试新茶

——中考作文“内容出新”摭谈

胡涛海

2013年中考备考的攻坚号角已经吹响,占语文分值大头的作文如何应试,怎样在写作

中大放异彩,这是我们不得不探讨的问题。当下,《江南style》蹿红网络,风靡全球,似

乎能给我们足够的启迪,就是别具一格的独特创意成就了“鸟叔”。其实世界上的理都是相

通,“出新”是点亮应试作文的重要途径,“内容出新”更是中考作文拔得头筹的关键所在。

我们理应在内容“出新”方面探究一些新的招数。

一、以“热点”出新 内容要想出新,选用新材料是个好招数。因此,考生在选材上尽可能着眼当代热点事

物、潮流。用炽热的新潮去打动阅卷老师,就可能博得青睐。如以“服务”为话题,一位考

生写了一篇《“我”为我服务》:?引号中的‘我’是克隆公司学生借助原‘我’的表皮细胞

而复制的克隆人。克隆的‘我’代替原‘我’做一切我不愿意做的是,如读书、考试。原我

却?躲进游戏机室,尽享快乐人生。一年后,克隆的‘我’帮助原‘我’考进重点高中后,

离原‘我’而去。此时的原‘我’的大脑仿佛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身体的部分肌肉也在

萎缩。故小作者在文末直呼: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这篇文章的小作者就关注了时

代的热点,把新科技进行了巧妙的开掘,获得独特的效果。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将搜集素材的触角伸向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里,要有关注生

活的一份热情,要把握社会跳动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写出呈现新鲜感的文章,从

而达到“出新”的意图。请看下面的一则范文:

东莞老人十年行善让人唏嘘感佩,石家庄的?红衣大姐?为赤裸上身的乞讨男子买秋

衣秋裤御寒的举动同样让人感动,这一人人可为却少有人为的善举,成了萧瑟秋季里最温暖

的画面。?最美红衣大姐?苏宣敏也不富裕,每月的退休金是1400多元,丈夫已经去世,她

给自己买的衣服从没超过百元,却能慷慨地买一套衣服摊上最贵的秋衣秋裤送给赤膊的乞

丐。这套秋衣秋裤不仅温暖了乞丐的心,也让每个看到这一场景的人心里暖暖的。

事实上,关爱弱势群体、乐善好施之人不止年老者有之,年少者也不乏其人。严寒中的

北京市通州区贵友大厦门前的旗杆下,大四女生李志敏双膝跪地为晕倒在地上的乞丐进行人

工呼吸,那一幕足以表明崇善、向善、行善之风一直在吹,并且吹进了年轻人的心中。

(秉德《让善大行其道》)

微公益大事件,小作者选材取自社会热点,就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微慈善,微公益”提

出自己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二、以“角度”出新

有这样一则趣味故事: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数学学家和文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

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数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

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文学家嘲笑了他们一番,他

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篱笆外面。”同样的材料,开掘的角度

不同,创造了不可思议的答案。

写作何尝不是这样。有时候素材没有变,开掘的意图变了,写出来的文章也便焕然一

新。有一同学运用“邰丽华与千手观音”这则经典素材,也能翻新出别的主题:“邰丽华是

一个强者,而她的母亲更是一个智者。她深知女儿去学舞蹈,女儿会经受多少磨难;而学成

舞蹈,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女儿的脚踝将会磨出多少血泡。为人之母,她怎么会不心疼!但

她更懂得,鼓励孩子自强自立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而把孩子一味揽在自己的?翅膀下?,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将“邰丽华与千手观音”这一经典素材中的相关人物由“邰丽华”转换为“邰丽华的母亲”,从而表现了“不要溺爱孩子”这一主旨,也是自然妥帖的。只要巧妙开掘,老树也能发新芽,旧素材也能散发出新的光彩。

三、以“生活”出新

一到写作,学生就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一写到表现“挫折”的内容,就是某次考试失利,成绩不好不敢回家等等;一写到歌颂老师的话题,就是写教师带病上课,雨夜家访,孤灯下批改作业。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些看起来平平常常的生活现象,却蕴涵着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

一谈到校园生活,学生大都谈到学习的压力,动感的活动,老师同学的关爱,一位学生却独辟蹊径,写起了课间上厕所。请看——

我忽然感觉一阵不适,——噢!上节课前的课间光顾着与朋友玩耍而忘了去上厕所!我心里一阵懊悔,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先去上,唉,如今落个这样的下场。老师没有丝毫要下课的意思,仍旧讲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我整个人缩成一团,弓着背,像极了一个虾。又一会儿,我不断摇摆着凳子,以求自己好受一些。紧接着,我又握紧双手,祈求老师快快下课。——快快下课吧,老师!我略带哭腔。——没想到我一世英名,竟毁在了这上边!如果还能回到以前,我愿意少喝点水,我愿意放弃玩的时间去上厕所,我愿意……我抱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做出一个好的决定,后悔万分。随着老师铿锵的一声?下课!?我心中万分感激,匆匆奔去了厕所。谁知前脚一进,上课铃便又响起……笑在我的脸上忽然凝固,转为更悲的窘态,是进还是不进呢?(胡琦《我真想上趟厕所》)

课间上厕所是一件多么平凡的事情,但是小作者却叙述得很漂亮!取材虽平凡,却新颖,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真诚和朴实。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写作。这样的内容怎么能不叫人赞叹呢?再看下面一则范文——

而我的早餐,是这众多早餐中不可忽视的一朵奇葩。那是妈妈亲手料理的煎饼夹菜,后桌同学赠雅号?王氏杂粮煎饼?。

暂且按下那五味杂陈的味道不说,先看看它的样子。保鲜袋装着的,如果没拿好,就会有红红的辣椒油流出来,兼有没夹紧的豆豉或其他的菜。吃的时候无从下手,吃完了不仅满嘴流油而且满手油渍。

再说那味道,千辛万苦地剥开保鲜袋,咬上那么一口,那可真真是酸甜苦辣,样样皆有。我就奇怪着妈妈到底是往里面夹了什么,打眼一看,煎饼本身是混了核桃粉(说是补脑子)做出来的。往里再仔细一瞅,首先看见的就是被整颗夹进去,压扁了的一颗白水煮鸡蛋。再往里看就是什么都有了,前一天的剩菜或是今儿早上刚煎的鳕鱼,在我妈看来,大概是没有什么不能往里夹的。豆腐乳和蓝莓酱共舞,三文鱼和土豆丝一色,肉松与奶酪齐飞。总而言之,没吃过我妈做的煎饼,你就不知道中年妇女的想象力。

小作者捕捉到形象、可感的细节进行了描写,“红红的辣椒油”“没夹紧的豆豉”“满嘴流油”“满手油渍”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对煎饼的描写是诙谐有趣:“混了核桃粉“,”夹进煮鸡蛋” 、“豆腐乳和蓝莓酱共舞,三文鱼和土豆丝一色,肉松与奶酪齐飞”。并用“想象力”体现了母亲的超度关爱。不是来自真实的生活,哪能生发出这样灵动的文字?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衣食住行,同样作文也离不开生活。只有在生活中走出来的文章才是真性情的文章,才能打动阅卷老师。

四、以“深度”出新

平凡的小事孕育大智慧。普普通通的生活片段,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如果你的文章充满个性的思考和别具慧眼的发现,那么无疑会从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采撷成长的花

絮》这篇习作在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个范例。

?堆满玩具的幼儿园里,坐着一个?万事皆通?的我。老师问:?太阳在哪里??我答:?我知道!??那么在哪里???在这儿!?指着幼儿识字课本上的太阳,——那年我三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三年(1)班的角落里,有个一问三不知的我。老师问:?你知道周恩来的故事吗???不知道!??那么你能复述课文里的故事吗???不能!?——那年我九岁,?知道自己不知道。?

?六年(1)班的教室里,坐着一个怀疑自己的我,老师问:?那位同学能概括藤野先生的特点??我想出了自己的答案,可一只小手刚刚上抬,又放下。可老师公布答案时,我才恍然,自己没有错。——那年我十二岁,?不知道自己知道。?

?初一(1)班的集体里,坐一个?积极发言的我?。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总认真思考。一旦有了自己的答案,便迫不及待的举手,——不再?怀疑自己?——那年我十三岁,逐渐?知道自己知道。?

习作巧妙构思了“课堂发言”这个习以为常的细节,提炼了“不知道——不知道” “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知道” “知道——知道”的成长中精致花絮,勾勒出自己成长的轨迹,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富有哲理。

五、以“情真”出新

情贵真,而真情需要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得来,因而是个性化的。内容要想“出新”就要融入“真情实感”。要讲述真实的生活,让人信服,才能打动人。否则,虚情假意,让人生厌,自然就阻碍“出新”。

如张润赞《清欢一刻》:再如天晴,日子如往常一样过着,时间仍然在流逝,是临考的前一天吧,教室里的喧闹却盖过了奋笔疾书的活力,我已无力挥笔。下节课是体育课,焦虑占领了我空洞的心,丝丝缕缕的紧张让我的肚子隐隐作痛,我佯装上厕所,迟迟不出,等他们三三两两地走完了,我才缓步走进教室——只有我一个人了,我累得趴在桌上,用松软的拳头撑起已嫌累赘的头,挑起眼皮,俯望窗外依依杨柳,忽然一阵幽雅常有的桂花香袭入鼻息,香味儿灌满了鼻腔。

小作者真实地写出来在中考的前一天的感受。有紧张,有焦虑,有疲惫。这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情感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文章就会毫无生气。只有心灵清泉的静静流淌,才能真正打动人。

放学了,一个人走在热闹的街上,身子被冻得瑟瑟发抖,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觉得自己的确太任性、太虚荣、太倔强了。回到家中卧室,我忍不住泪水直淌。委屈?后悔?感动?我说不清。沙发上,依然摆着那件引发我与母亲争吵的破棉袄。厨房里飘出母亲炒菜的香味。我偷偷地穿上了那件破棉袄,暖暖的,发现缝合处贴上了我喜欢的卡通黑猫。

或许,这世界并不是冷冷的,一份温暖、一份幸福,始终藏在一件旧棉衣里。一件棉衣,母亲改了三次,那凝聚着的爱,只是我迟迟不懂,便和她赌气、争吵。爱,就这么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件旧棉衣里。

片段以抒情的笔调,巧妙的将天气的“冷” 与 棉衣的“暖”, 我的“倔强”母亲的“ 爱”对比且又融合在一块,突出了母亲的厚爱。“爱,就这么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件旧棉衣里”洋溢着“我”从母爱中所感受到的真实幸福感。写得情真意切。

在中考作文中,应着力挖掘自身真情实感,并将这些感受呈现出来的过程。这是写出一篇好文章的客观要求,也是中考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要在写作中,注重细节刻画,用典型、形象、可感的细节去表达情感,要写得情真意切,使作文别具一格。

以上这些“出新”对我们中学生来说,还是谈在纸上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我们的作文真正“新火试新茶”,还得扑下身子来,勤捕捉,勤琢磨,勤练笔,笔下才会生新花。请大家记住:熟能生巧,勤能出新,常写才能常新。

篇四:疯狂作文 刘

17:01:19

【公爵】疯狂作文 刘 2015-5-22 17:01:19

各位老师注意啦!现征集近期省、市级重点初中期中或期末考试作文题,以及大型联考、中考模拟考试作文题,如有范文,请附上三篇范文,范文的写作角度、文体等要有差异,期待各位老师的参与。稿件请发到邮箱296137341@qq.com 截稿日期:5月31日

  • 你在我心里(800字)作文
  • 勇气比经验更重要(800字)作文
  • 沉醉于他们的世界(600字)作文
  • 习惯(800字)作文
  • 致苏武(600字)作文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