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白酒典故

历史典故2018-08-22 04:46书业网

篇一:酒典故

回味酒典故

沧海桑田,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折冲樽俎,狂傲不羁,酒文化典故纷繁多趣。

酒仙。“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这是历史上著名“酒仙”李白的畅饮情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的诗文及其一生与酒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酒狂。古人饮酒至酒酣时孤傲不驯,放浪自任,轻佻礼疏。唐天宝初年春,一日唐玄宗与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畔赏牡丹,忽听楼上李白饮酒狂歌:“三杯通大道,一半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太监连忙上楼大呼:“奉旨宣李学士见驾!”谁知李白全然不理,口中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太监无奈,只得扶他进兴庆宫。玄宗见李白烂醉,忙命宫女含水喷其面,并亲自递来醒酒汤,李白睁眼一看,便要玄宗赐酒。玄宗关切地说:“你刚清醒,再醉怎么办?”李白答曰:“臣斗酒诗百篇,醉后诗如泉。”文人墨客与酒之性情,于这可见一斑。

酒义。依许慎《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如《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又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果不出所料,他的后代以酒为乐,朝夕狂饮烂醉,忘乎所以,招来灭国之祸。酒谋。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恰如《晏子春秋》杂上篇曰:“夫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曹丕设酒宴以甘蔗作剑胜邓展将军;秦昭王之“平原十日饮”;项羽之“鸿门宴”;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张献忠与李自成之“双雄会”,均于饮酒中施行计谋。这些计谋至现在还有人仿效之,且多有得逞者。可见酒谋的作用之大。 酒战。据《淮南子.缪称州》载,战国时期,楚国令合诸侯时,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了酒。赵国的酒醇厚,鲁国的酒淡薄。楚国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赵国要酒吃,赵国不给,这酒官羞怒之下,偷换了两国进献的酒,并说赵国不把好酒献给楚王。楚王动怒而下令进攻赵国,把赵国的邯郸城围困起来。这场“鲁酒薄邯郸城围”的酒战,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醉翁之意不在酒

某秀才取得一年轻貌美女,夫妻恩爱有佳。秀才有一好友,相貌堂堂,有潘安之美称,俗称“潘翁”。

潘翁喜闻秀才近娶貌美之女为妻,特登门贺喜。

午间,三人同席入座,贺喜,称喜,道喜。

酒三杯,其妻色艳更佳,面若桃花,楚楚动人。

潘翁:醉翁之意不在酒;

秀才:醉酒之意不在意;

娇妻:醉酒之意不在翁;

潘翁:醉翁之意不在人。

今解释:某秀才娶了一位年青貌美的女子为妻,二人甚是恩爱,不论在家里,还是出游,逛商场,进娱乐场所……均是相拥相伴,形影不离左右。

秀才有一好友,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当地人俗称“潘安”。

潘翁闻得秀才娶了一位年青貌美的女子为妻后,在春风三月,风和日丽之际,特登门贺喜。夫妻急忙备好鸡,鸭,鱼,肉,酒款待客人。贺喜、道喜、称喜后,饮酒三杯。好友戏言:今日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意甚明,意在人,是你这位年青貌美的桃花人吸引了我。秀才见状妙答:醉酒之意不在意。我能娶得这么一位貌若天仙,色艳佳人为妻,是上天赐给我的福份,先生喝醉了说的话。我不会责怪的。其妻已微有酒意,颜上面颊,色似桃花,美丽动人。其言极佳:醉酒之意不在翁。其意立显,我今日喝酒是陪夫君尊敬罢了,我年青貌美,漂亮,确不是你想像的那样轻浮的人。好友见状自解:醉翁之意不在人。

点评:三个人,四句话,寥寥数语,各彰尽现。丈夫妙答时不显醋意,恰入其份地赞美了妻子,巩固了自己的尊严。其妻更佳,极力维护了丈夫的体面,同时也表明了女主人态度和观点。好友更绝,做了一次解玲和系玲人。酒,色,才智尽显其中,使一场干戈化为春分般的玉帛。

篇二:关于酒的典故

关于酒的典故

斗酒百篇

中国的文人大都饮酒,而且豪饮,以诗人为甚,酒场上,才能诗成有神,饮醉后,每有华章佳句.为首的,要算一位酒中仙人—李白.

李白毕生嗜酒如命,与酒结缘,以酒为伴,酒诗交融.得意时饮,失意时也饮.求仕时饮,隐居时也饮.有钱时饮,穷困时也饮.无酒不能食,无酒不能诗.他生于酒,也死于酒.

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自称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又对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当然能喝酒本身也不算什麽本事,酒囊饭袋也都是海量.李白是每次酒醉之后,都有好诗,酊酩之中,才思泉涌,百杯下肚,灵感如喷,有多少千古绝唱,就这麽产生了.

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以洗练的语言,素描的笔法,勾画了栩栩如生的八位酒仙群像图,其中最为鲜明的,就是李白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喝一斗酒能写百首诗一斗算十升,二十瓶,也就是一瓶酒换来五首诗,这应该是很高的产量了.

文人无行,狂放不羁,这就是李白.每饮必醉,大醉不起,这就是李白.长安的酒店,常常要给他免费开房,习以为常. 其实这还是酒店求之不得的事呢,因为李白被奉为”酒店神”,用”太白遗风”的酒幌子招徕顾客.

李白醉了酒,纵然有天子召见,他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百呼不应,久唤不醒,还要说:”我乃酒中仙人,管他天子不天子!”这件事并非写实,但合情合理,道出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的李白,藐视封建王权,傲骨面对人间,神采奕奕,可钦可敬.

据统计,李白现留于世的诗,有一千零五十首,其中谈到酒的,有一百七十首,占16%,恰恰和当时酒的度数差不多. 在唐朝,蒸馏技术刚刚开始,酒的度数相当于现在的葡萄酒.对李白,先有酒,后有诗,先是酒仙,后为诗仙.

“斗酒百篇”,留下了一个成语,可是这个成语除了用给李白,还有哪个第二人?我还真想不出了.

白衣送酒

夏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九为阳数,月日相并,两九相逢,故为重九,或称重阳。

登高远眺,饮酒赏菊,是重阳节的两大风俗,古已有之。不少文人墨客以此抒发胸怀,表达灵性,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比如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重阳独酌杯中酒”。

东晋文人陶渊明,嗜酒好饮,然家中贫穷,不能常得。一年重阳节,家中无酒,只好摘菊盈把,携至野外,侧置久坐,凝思远望。忽见一白衣而至,原是官府给役小吏,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大喜过望,立地尽醉而归。后来人们以“白衣送酒”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陶渊明为我国古代著名田园诗人,一生诗酒融为一体,其酒醉后写的“饮酒二十首”,一醉一诗,仅择一首如下:

古人赏我趣,

挚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

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

觞酌失行次。

不觉只有我,

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

酒中有深味。

不拜将军

网友们有没有谁少年时偷喝家长的酒?我算是一个.偷喝了酒,再灌满水,原样放好,老爸浑然不觉,骗了他多年.

却说三国时代有个钟会,也是这方面老手,而且和他哥哥钟毓联手操作.但却不知往里添水,老爸看到坛子里的酒不喝自消,与日俱减,起了疑心.一天,他假装酣睡,看见两个儿子打开酒坛,故伎重演.不过钟毓喝酒之前,对天长拜,而钟会饮而不拜.

他们的父亲是何人?魏武,文,景帝的三朝元老,作过相国,太尉,太傅,一代重臣也.他问两个儿子为何拜为何不拜,钟毓说,喝酒是有礼数的事,所以我要拜.钟会说,偷酒喝是非礼之事,所以我

不拜.

长大以后,钟会出息了,在魏国作了官,直至镇西将军,成了司马昭的心腹.因为有小时候那段事,雅号”不拜将军”.

后来凡偷喝酒的人,都自称不拜将军.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钟会,他与大将邓艾一起,率二十万魏军,讨伐蜀国,使后主刘禅奉玺请降,从而威镇西土,功名盖世.在征讨之中,军纪严明,受诸葛亮托梦,对百姓秋毫无犯.后来,他结交了蜀国大将姜维,起兵北上,讨伐司马昭.不想司马昭早有所防,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功亏一篑,为乱兵所杀,年仅四十.

酒池肉林

商朝历经几百年传到了第31代,就是商纣王.

据说此人很有雄才大略,聪敏过人,且力大无比,能托梁换柱,力拔千斤.

可是,他又嗜酒好饮,贪恋美色,喜欢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天,他到女娲宫进香,看到女娲娘娘神像貌美,心痒如挠,夜不能寐,于是在全国选美,找到一个叫旦巳的美人.为了讨好,他下令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男女裸体,相逐其间,朝朝设宴,夜夜欢娱,长夜不眠,通宵达旦.

这个酒池有多大? 比现在的澡堂子大多了.据说大可行舟,酒够三千人同饮,酿酒剩下的酒糟就堆积成了一个小山.

结果呢,朝政混乱,纲纪堕落,民不聊生,诸侯叛乱.公元前1066年,姜子牙率周兵打到城门之外.纣王魂飞魄散,还要问:”朕何罪之有?”姜子牙历数他十大罪状,三条与酒有关:沉湎酒色,酗酒肆乐,酒池肉林.

纣王自知气数已尽,大势已去,于是全身装满珠宝,登上摘星楼,焚火自尽,商潮从此灭亡.

酒池肉林,留下了以酒误国,以酒杀身的历史之鉴.

高阳酒徒

对好喝酒的人,可以称他酒民,酒士,甚至酒鬼,酒狂,但如果用”酒徒”,就有点不敬了.

也有例外,古代有个人,自称酒徒,Resume只这麽一条,就得到了最高主管的Interview,而且拿到了想要的职位.

面试他的不是别人,竟是刘邦.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造反风暴,席卷全国,其中有一支,名为刘邦.此公原本是个小混混,好酒又好色,因为醉酒斩白蛇,有了名声,起兵反秦,为大富豪吕公所识,娶其女吕后为妻.刘邦本身是个酒徒,最看不起儒生,如果有儒生前来投奔求职,他就摘下其帽,往里尿尿.

却说有个高阳人郦食其,也是一个无业游民,少有壮志,喜好读书,然家境贫寒,又贪杯嗜酒,怀才不遇,岁月蹉跎到了耳顺之年,垂垂老矣.这一天听说刘邦来了,决定去投奔.

刘邦正坐在床上,有两个女人给他洗脚,以为又来了个儒生,叫道:”什麽儒生,让他走人,没功夫跟他磨牙!”

郦食其在外面一听,火来了,大喊:”我不是儒生,乃高阳一酒徒也!”

酒徒见酒徒,两眼泪汪汪.刘邦连脚都顾不得擦, 马上请郦食其进帐议事.当时刘邦拥兵不满万人,要攻打陈留,正苦于无计. 郦食其出了个里应外合的主意,并进城作了内应,一举得胜.

后来, 郦食其又为刘邦支了许多招,瓦解诸侯,游说四方,出谋划策,创下汗马功劳.

最后,剩下刘项二霸,楚汉相争, 郦食其建议收服兵多将广,雄据一方的齐王田广,并且自告奋勇深入虎穴.

正当谈判一点点进展时,刘邦手下大将韩信袭击了田广.田广大怒,认为郦食其耍了他,涮了他,就把郦食其杀了.

确切地说,是把他煮了.

郦食其渐渐为人淡忘,但”高阳酒徒”一词却家喻户晓,不胫而走,凡好饮贪杯狂放不羁之人,都以此自喻.

载酒问字

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一百单八将里有个杨雄.外号”病关索”,座次32,为步兵将领.我们这里说的是另一个扬雄,生于西汉末年, 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是个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年轻时,杨雄以写辞赋闻名于世,为汉赋四大家之一.经大司马王音举荐,待诏宫廷,汉成帝特别赏识,授职给事黄门郎.但是经哀平两朝,未得升迁,心情郁闷,思想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说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从此弃之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有几部大块头的巨著, 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还有一部《方言》,是研究西汉各地方言的.

杨雄学富五斗,才思敏捷,但生性木纳,不善交际,又素来口吃,所以门庭冷落.他有一个本事,特别能认生字,僻字,怪字.不管从哪里找来的,从来难不倒他.远近人士,凡有不懂之奇字,不明之古事,都前来请教.人们知道他嗜酒好饮,所以就带着好酒佳肴,边饮边讲,于是有了”载酒问字”之美谈.

也算扬雄生在好年代,人们求知之风盛行,为了认识个生字都舍得送酒请饭,今天谁肯干这种事啊.

杨雄在世时,王莽政变,毒死汉平王,篡位为帝.那些巧言善辩阿谀奉承之士,颂称王莽篡权乃是天意,因而能得到封赏,唯扬雄不肯趋炎附势,故不能封侯.当时国师刘歆很看重杨雄的才华,令其子刘棻拜扬雄为师,专学奇字,好酒好肉,自然带去不少.

哪知不久,刘棻卷入一场叛逆的案子,被王莽下令缉拿处死.杨雄作为刘棻的问业师,又吃了人家不少酒,也被叫来问话听审.杨当时正在天禄阁校书,自思已经年过七十,还要再去忍受酷刑,不如一死.于是闭紧双眼,咬死牙龈,从阁上跳了下去.

算他命大,算他不该见阎王,虽然跌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倒也无碍大事.吏官看他可怜,慌忙去王莽处禀告,具述惨状,称确不知情,王莽也就放过了他.

可怜扬雄, 九死一生这末一折腾,也吓破了胆,丢掉了魂,连忙著文《剧秦美新》,巴结王莽,尽讨好之言.一代铮铮风骨的文人,竟这样落了个晚节不终贻笑千古的下场,至王莽五年,方才病死,后人有诗云:

才高学富算文豪,一落尘污竟失操.

载酒问字美谈在,千秋笔伐总难逃.

文君当垆

篇三:酒的别称和典故

我国酿酒历史十分悠久,有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典故。据传周代杜康发明酿酒,故后世转以“杜康”代酒。曹操《短歌行》诗:“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据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河东人刘白堕善酿酒,其酒醇美,朝贵远相饷遗,逾于千里。后以“白堕”为酒的代称。苏辙《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殷勤赋

” 美酒如流霞,琼浆玉液,这是文人学士常用的比喻,因此为酒的代称。王充《论衡》云:“(项)曼都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后遂以“流霞”泛指美酒。北周庚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也称为“霞液”、“云液”。吴筠《游仙二十四首》之七:“霞液朝可饮,虹芝晚堪食。”白居易《对酒闲吟赠同老者》诗: “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元刘因《黑马酒》:“千尺银驼开晓宴,一杯琼露洒秋天。”《楚辞》宋玉《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之三:“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卮。”东汉末年,曹操主政,禁酒甚严。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三国志?徐邈传》:“平日醉容谓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圣人”亦省称为“圣”,唐李适之《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柳宗元《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酒常斟于杯中而酌,故以“杯中物”指酒:晋陶渊明《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古人认为酒能排忧解愁、增添乐趣、激发诗兴,“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故酒又有“欢伯”、“忘忧物”、“钓诗钩”、“扫愁帚”等趣称。汉焦延寿《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陶渊明《饮酒参诗之七:“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苏东坡《洞庭春色》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酒”字乃三点水加酉字而成,故人们称酒为“三酉”。明田艺衡《留青日札?酒名》云:“今人称酒曰三酉,皆言三点水加酉也。”宋邵雍《无名公传》称酒为“太和汤”,见程颐《伊川击壤集?林下五吟》诗之一:“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酽半醺时。”“麴蘖”即酒母,亦可代指酒。《世说新语?任诞》:“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麴蘖事。”

酿酒用不同原料,品种繁多,色、香,味、型各具特色,故别名也五花八门。宫廷酿造之酒,因用黄罗帕封、故称“黄封”,也用以泛指美酒。苏轼《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酿秬黍为酒,以郁金草为色,故称“黄流”,古代祭祀,用以灌地。《诗经?大雅?早麓》:“黄流在中。”黄酒也称“黄汤”,元曲《殊砂担》一:“我则是多吃了那几碗黄汤,以此赶不上他。”酒色如琥珀称“琥珀酒”,也省作“琥珀”。李贺《残丝曲》:“绿鬓少年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晋潘岳《金谷集作》:“玄醴染朱颜,但槊杯行迟。”“玄醴,黑黍酒也。”宋代以糯米和酒麴所制之酒,色莹白如玉,故名“玉友”,后亦作美酒的通称。辛弃疾《鹧鸪天》:“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玉醅”亦泛指美酒,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集》:“倾玉醅于风前,弄琼驹于月下。”酒面上的浮沫叫“浮蚁”,又称为”玉蛆”、“绿蚁”、“碧蚁”。唐刘良注:“布于酒上,亦有浮蚁如水萍也。”后作酒的代称。韩偓《海山记》:“檀板轻声银甲缓,醅浮香米玉蛆寒。”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吴文英《催雪》:“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宝台临砌。”酒味芳香,浮糟如蚁.故又称“香蚁”。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闷对琼华咏散盐。”古代诗词中还常用“醍醐”、“鹅黄”泛称美酒。白居易《将归一绝》:“更怜家酝迎春热,一瓮醍醐迎我归。”陆游《游汉州西湘》:“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 古人还多以“春”,“绿”为酒的别称。“春酒”之名因何来?据马瑞辰的通释:“周制盖以冬酿,经春始成,因名春酒。”大概是源于《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两句诗吧,后世多沿用“春”字为酒名。司空图《诗品?典雅》中有句云:“玉壶买春,赏雨茆屋”,这里所说的“春”便是指酒。唐宋以后,以“春”为名的佳酿不乏其例。李肇《唐国?史补》记有:“酒则有郢州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周密《武林旧事》也记有“蓬莱春”、“皇都春”,“留都春”、“丰和春”、“海岳春”,“秦淮春”等酒名。唐宋诗词中如“曲米春”、“洞庭春”、“金陵春”、“中山春”、(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射洪春”、“木兰春”、“竹叶春”、“梨花春”、“瓮头春”等,数不胜数。现代所产名酒,亦有沿用“春”为酒名的,如“剑南春”、“柳浪春”、“燕岭春”等。古人以“绿”指酒,必出盛弘之《荆州记》:“渌水出豫章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酒官,取水为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酃渌酒。”

唐宋人“绿”、“渌”分别不严,常通用。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辛弃疾《念奴娇》:“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毛滂《剔银灯》:“瑶瓮酥融,羽觞蚁闹花映酃湖寒绿。” 更为有趣的是,酒还有许多拟人称谓。如“天禄大夫”、“麴生”、“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等。《汉书?食货志》:“酒者,天之美禄。”“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见宋陶谷《清异录?酒浆》)据唐郑綮《开禾传信记》载,叶法善会朝客数十人于玄真观,思酒饮。忽一人傲睨直入,与诸人论难,词锋敏锐。法善疑魃魅为惑,密以小剑击之,坠阶下,视之乃盈瓶酝。皆大笑,饮之味甚嘉,因揖其瓶曰:“麴生风味,不可忘也。”后因以“麴生”、“麴秀才”作酒的拟人之称。苏轼《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诗:“欲从元放觅柱杖,忽有麴生来座隅。”又称为“麴道士”,“麴居士”,陆游《村居日饮酒……》诗:“孤寂惟寻麴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黄庭坚《杂诗》之五:“万事尽还麴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官。”据《世说新语?术解》载:“桓公(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齐),督邮言在鬲上住。”因好酒下脐,恶酒凝膈。从事,美官;督邮,贱职,故以为此。苏轼《真一酒》诗:“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