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吃醋的典故

历史典故2018-08-22 04:47书业网

篇一:吃醋的典故

话说“吃醋”

“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这句俗语,是说外地人在山西工作生活的时间长了,也会象山西人一样,有了爱吃醋的嗜好。确实山西人爱吃醋已成为独特的饮食习惯,每天吃面条、炒菜或拌凉菜,总要掂起醋瓶“咕咚”两下,这样吃方才过瘾。有人测算,山西人每年人均食醋10公斤,高出其它地区好几倍。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有的说山西省内不少地方的水,碱性大,吃醋可以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有的说这里人爱吃面条、拌凉菜,调点醋,味道好,又便于消化;还有人说因为当地家家户户取暖、做饭多烧煤炭,吃醋可以消减煤气。然而,更重要的是山西酿醋有悠久的历史,规模大,味道纯,吃醋条件“得天独厚”,吸引着一代一代的山西人不得不吃醋,而且在山西形成了“无醋不成席,无醋不举箸”的习俗。

在山西还有这么一名俗语,说:男人不吃醋,光景过不住;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难到醋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实际上此“吃醋”已非彼“吃醋”了。关于“吃醋”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一人人皆知的意思,就是嫉妒婚恋对手的意思,这种意思的来历还有一个典故。据传唐太宗时期,一代名相房玄龄,虽为政有道,但有一样惧内的毛病,而且因惧怕夫人,再无其它妻室。

一次,唐太宗在洛阳的行宫宴请群臣时,曾故意赏赐给房玄龄美女两名,以表彰其辅政之功。房玄龄惧怕夫人怪罪,自然不敢接受。只得推说夫人肝火至旺,脾气刚烈,故不允。三妻四妾,在贵族显宦中,十分寻常,而房夫人却拒不合俗,为了压制一下房夫人咄咄逼人气焰,挟迫她容忍夫君纳妾,唐太宗特地召来房夫人,让她在两位美女和事先准备的“毒酒”中作出选择,但秉性刚烈的房夫人,竟不为所动,毅然地捧起“毒酒”一饮而尽,喝完之后才发现,所谓的“毒酒”实际上是酸醋一壶,从此就留下了这段“吃醋”的佳话。“吃醋”也便成了恋人嫉妒的代名词。

山西籍元曲大家关汉卿的夫人也不能免俗,关夫人曾作一首《戒夫诗》,诗云:闻君偷看美人图,不似关羽大丈夫;金屋若将阿娇贮,与君打破醋葫芦。诗中戏称关汉卿没有祖先关羽的英雄气概,竟然留恋美人图,甚至警告丈夫,如果敢有实际的行动,她这个作夫人的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篇二:吃醋的样子

吃醋的样子

九年级一班 黄子涵

寒假里,我和老爸老妈去阆中游玩。说起阆中大家都知道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在路上老爸告诉我阆中还有个非常有名的称谓,“醋城”。我感到很好奇,难道阆中全城人民都爱“吃醋”?老爸卖了个关子,说到了你就知道了。

到了阆中才知道作为是历史文化名城真的有太多值得去探古访幽的地方。张飞庙里我学到了关于三国种种知识,考试贡院里我了解科举时代“高考”难度绝不亚于我们现在的各种考试。走在老城的小巷里,我注意到很多店铺外都挂着“醋足浴”的招牌。突然以为明白了“醋城”的来历—阆中人爱用醋洗脚。老爸却不以为然,说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原因。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答案就逐步揭晓了。我们一家在餐厅坐下来,还没点完菜,老板就拿上来几个装满醋的小巧的玻璃瓶,说先让我们免费品尝。怎么有这样的事情,还没吃饭就先空口吃醋!老爸熟练地拿起一瓶,插入吸管一饮而尽。老妈紧随其后,喝完还忍不住赞叹:“真好喝”。吃醋吃得美滋滋的样子我还真没见过。见我疑惑不已,老爸说:“你也试试?”试就试,我拿起一瓶,见商标上印着桑椹果醋,想不就是桑椹果泡醋嘛,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入口,一股酸酸甜甜的奇妙感觉。一口咽下去,感觉还不错,还想再喝一瓶。老爸说先别急,现在只是开胃果醋,等会儿还有其它的菜呢。

糖醋鱼、鱼香茄子、土豆丝,随着一道道菜上桌,我发现好像每道菜都或多或少有醋的“影子”。不知是先喝了开胃果醋的原因,还是加了醋炒的菜确实很香,反正我觉得每样

菜都那么合我的胃口。

老爸告诉我:“阆中被称为醋城是因为生产一种叫保宁醋的食用醋。保宁醋创制于明末清初,在当时就已成为全国四大食用醋产地之一,其特点是醇香适口。在阆中人们不仅喜欢吃醋,还发明了一些有趣的吃法,比如刚才喝的果醋就兼有水果和食醋的营养保健功能,有各种口味,是集营养、保健、食疗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饮品,平时作为饮料喝也是不错的选择。适量吃醋有益健康,听说在醋厂工作的人们没有肿瘤癌症患者呢。”

变着花样吃醋,美滋滋地吃醋,阆中之行让我大开眼界。

篇三:中国人应该了解的经典典故

虽然咱们中国人开口闭口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很多历史典故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只知道好莱坞电影,日本漫画。其实这些历史上真实的浪漫传说,不应该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里消失。

这些典故呢,也许可供各位酒桌上装装样,也可以供大家娱乐一下,什么都没用的话,就以后讲个自己的子孙听吧。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的浪漫幽默潇洒的活着,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融在他们血里,刻在他们的脊梁上,让他们知道,五千年的历史值得他们赌上自己所有的自信与骄傲。文明,在于传承,而不在于遗忘。

典故一:岳父泰山老大人

首先,各位毛脚女婿登门拜见泰山老大人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可是为什么要把妻子的父亲母亲称为岳父,岳母呢?

这件事得从唐朝说起,唐玄宗曾到泰山封禅,封禅是我国古代最隆重最盛大的礼仪之一。其意义在于告命于天,必须皇帝和臣子一致认为当今天子对天下有莫大的功勋才可以告成功于天。

这个就有一定难度了。首先昏庸的皇帝遇到正直的臣子是不可能的,其次吹捧的臣子和有自知之明的皇帝也是不可能的,最后,除非盛世皇帝或开国皇帝,想封禅的皇帝就得有在史书上留下昏庸之名的心理准备,不仅如此,连大臣们也要落得个阿谀奉承之名。

唐玄宗应该说是一个勉强够格封禅的皇帝,这次封禅主官就是封禅使是中书令张说,即为当朝一品之职,随行人马车驾数千浩浩荡荡。封禅对于官员们也是件高兴的事,因为这是一个免费升官的机会,大家一起升一级官长一级工资是跑不了的。可是呢,有的人就乐的马子有点大,唐玄宗封禅完毕从泰山下来后突然看到身边一个侍从官(做起居注之人)郑镒一下从九品官员一下升到了五品官员,就奇怪的问:“郑镒啊,你的官怎么升的这么快呢?”郑镒当然张口结舌无法回答,这个时候呢唐代的著名笑星、俳优艺人黄幡绰就在旁边说了:“皇上,这全赖泰山之力啊。”大家哈哈一笑,这事就此抹过,因为封禅升官本来就是一个潜规则,但是为什么郑镒升的这么快,呵呵呵呵,大家猜一猜啊

郑镒娶了张说的千金啊。

正是仰仗了妻子的父亲借泰山封禅的机会,郑镒才有机会从九品一下升迁到五品,因此呢从此就称呼妻子的父亲为泰山,又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仰仗五岳之首的力量,故称岳丈,岳母。

典故二:吃醋的典故

这回我们说的是房玄龄的老婆。

这是唐代《朝野佥载》里记载的一个小故事

房玄龄怕老婆

很有名,一直不敢娶小妾

有名到唐太宗想赏几个美女给自己的爱卿,结果连一向正直的魏征都说:“这个恐怕不妥,皇上你这是害老房啊,要是让他家那口知道了,老房不得安生啊。”

皇帝不信,就怕内侍去房玄龄家里去打探口风,结果真不得了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外加一顿拳脚撕咬,老房衣冠不整几乎不能上朝,皇帝心里乐子大了,于是御驾来老房家里掺和,下旨:不可胡闹。

又下旨,天子欲赐十二名女子于房玄龄照顾饮食其居,以表彰房丞相为国操劳之苦,如果你应允这件事,那么这里有美酒一杯,自此以后和和美美,如果你要嫉妒你们家老公,不允此事,嗯,朕赐你毒酒一杯,诏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

房氏“宁妒而死”拿起毒酒一饮而尽

结果呢?

不过一杯醋而已,浓浓的酸意里却浸透着对夫君无限的爱,宁可死,也要吃醋

吃醋的女人是不讲道理的

吃醋的女人也不能说是错的

典故三:比唇亡齿寒更寒的典故

唇亡齿寒这个典故出自左传,但是在那个春秋战国混乱的时代,远远有比唇亡齿寒更寒的典故

韩楚交战,韩国为小国,急谴使者外出求救,来到秦国的这个使者叫做尚靳,当时秦国的国君是昭公,但是真正把持国政的却是穰侯魏冉和昭公的母亲宣太后,无论尚靳说的天花乱坠,秦国就是不愿意出兵(具体原因,大概与秦国正在进行西进战略不愿意与楚国正面交锋有关)后来尚靳急了,居然就在咸阳著书立说指斥秦国不义。

秦国脸面上也不好看,见打发不走这个牛皮糖,干脆来了个更绝的,由宣太后召见使者尚靳。 宣太后是战国时期乃至我国古代的著名美女之一,青年丧夫,风韵尤存,见到尚靳进殿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在尚靳身上上下扫来扫去。

尚靳本来以为宣太后召见事情大有转机,没想到一个成熟MM与自己对上了眼,被电的不知所以,所幸,国家大事在身不可耽误,当堂慷慨承词,洋洋洒洒把唇亡齿寒的道理说了个通彻,自以为可以打动这个在宫中没有见识过什么大世面的未亡妙人。

宣太后终于开口了:“尚帅哥讲的好有道理哦,不过以我妇人之见……”

下面就是载于历史当庭史官记录下的话语“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哭了,是的,尚靳真的哭了

他被耍了个通透,秦国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宣太后出面不过是把无赖嘴脸摆到了及至——我们就是妇人之见,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吧,我们根本不在乎。

秦国并非不想和楚国作战,不过确实是时机未到,没有任何的好处,后来宣MM(嗯宣其实是尊号不是名字)任用武安君白起,千古杀神,打的楚国赵国屁滚尿流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迟疑。

两千年后,清朝的王士桢对宣太后这段语录唉声叹气,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所以说王士桢永远都登不上朝堂之高,你管它说的都是些啥呢,只要达到了国家目的,就都是管用的话。

尚靳拿嘴唇牙齿来打比方,谁知道宣太后水准更高,全身都上阵了,区区唇齿部分岂能敌得过全身乎哉?再说宣太后的道理浅显易懂,只要是正常人就不敢说自己听不明白。于是尚靳不得不败下阵来。

妇人之见远比唇亡齿寒更寒

典故四:钱可通神

钱可通神这个典故隶属于一个贵族家庭,河东张。不知道大家认识不认识前段时间的汝南周公子,这河东张便是和汝南周一样赫赫有名的高门六大姓之一。

高门六大姓到底牛B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也许以后我们讲的一个典故:皇帝的女儿也愁嫁里会讲到。当皇帝赐婚高门六大姓都不屑一顾的时候,那才真正是把清高的贵族气质展现了个淋漓尽至。

河东张在唐朝时又被称为三相张家。

第一代张相乃是开元名相张嘉贞,第二代张相其子张延赏,第三代张相其孙张弘靖,爷孙三人上演宰相帽子戏法,不仅在唐朝,在中国古代也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再加上,张延赏的老丈人苗晋卿苗相,女婿韦皋(挂中书令衔,享受宰相级别待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什么叫真正的权势熏天。正因为如此,李肇在他的《国史补》一书中评选张延赏的夫人苗氏为唐朝最为尊贵的妇女(当然这个评选的第一条标准是剔除了皇族,否则的话,武媚娘公公是皇帝,老公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孙子是皇帝,本人是皇帝,别的MM根本无法比啊) 然而,就在这样的权势下,钱可通神这个典故却是出自第二代张相张延赏身上。 话说

张延赏在地方任地方官员的时候,有一次下决心要查一个积年弊案,下属们都纷纷反对,反而激起了张延赏的雄心,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上,张延赏楼下一匿名人士回帖:不要查了,我给你三万mp摆平这事好不好?

张延赏大怒,立刻把所有属下找来要求全力查案,没想到过了两天,匿名人士又回帖了:五万,你罢手吧。

张延赏这次看完后冷冷一笑,把手下抓来打了顿板子:“三天,三天内给我结案。”

没想到的是隔天的清早,张延赏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却发现匿名人士直接另发一帖在他的桌子上:“姓张的,不要不识抬举,十万贯拿去,此案休提。”十万贯是什么概念?不知道,也许,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全年GDP吧。

张延赏这回真的沉默了,再也没有过问过,后来有人提起此事,张延赏一声长叹:“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当钱一旦到了足够的数量,便可买通鬼神,即便是三相河东张,也不得不考虑其中的分量了。 典故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这两个典故通常一起使用,用来比喻一个人学识丰富,才具逼人。但是我个认为:才高八斗的水准要远远高于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

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当时的书籍多为竹简,堆积到一起就要用车载牛拉,汗牛充栋,书多,又能学进去,当然可以称的上是一个大学问家,王安石《赠外孙》诗云: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提倡不要压抑孩童爱玩个性,到入学年龄再塑造可造之才可以为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改革家。

但是,学富五车与才高八斗,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准的。

为什么?

这是刻苦勤奋者与天才之间的差距。

我们小时候常常听老师说爱迪生叔叔说过:成功就是九十九分的汗水加一分的天分。年少无知的我们倍受鼓舞,自以为可以通过九十九分汗水的努力可以成为下一个一生发明上千,凭专利可以吃到重孙子那辈大发明家。可是长大以后再一翻书,我们才绝望的发现,人家爱迪生叔叔还说了,可是最重要的就在于那一分的天分……

我现在吧就是觉得把后面半句删掉的人有点不太厚道,虽然鼓舞人努力是劝人向善,但是所有人都应该从小知道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一个社会需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我一从小学到初中同班的同学曾经梦想能成为一名绘画艺术家,甚至放弃学业去师从美院教授画画,现在也仍在画画,在大街上开着清洁车画画,这当然不能和相声里所说的是一样一样的,我认为凭借该同学的勤奋与理想,画家不一定是他最适合的职业,但是他完全可以象他曾经暗恋过的一名女生一样报考园林环境专业……

闲话扯的有些远了。

才高八斗的那个是五千年历史上的风流才子,并不是所有人能学来的。其人是谁,正是诗圣 ——————————————————————————————曹子建。呵呵这里卖了个大大的关子,顺便讲点小常识,杜甫称诗圣这个据考据颇为晚近,甚至有提法认为是我朝建国后以杜甫诗歌明民间疾苦,体现阶级斗争才尊其为诗圣,这个说话颇近荒谬,老杜休提三吏三别,独一览众山小一句既可超凡入圣。总之在杜甫之前,被尊称为诗圣的人是小帅哥曹植。 曹小帅也算是千古风流人物,意淫自己大嫂搞出了绝世名篇洛神赋,这个境界可比我们现在有些喜欢边看A片边打手枪的宅男高出不知凡几。甄密这个绝代MM也从此从悲剧的命运中走出,走向了封神的圣坛,洛神甄密,我想在漫长的黑夜中,她必定是无数士大夫心目中的武腾兰。她有些轻佻,有些神秘,有些庄重,有些可爱,她是炎黄一族共尊的性感女神,为了人不识XXX,便做皇帝也枉然。

当然,贪恋大嫂美色是要负出代价的,同为文学家的大哥曹丕文字功夫比不上曹小帅,政治手腕却要比曹小帅强了太多,于是又有了我们这个民族可以在无数个夜晚讲个自己后代的伟大故事:七步成诗。

七步

诗成

不成

则杀头

除了天才,还又谁能做到?虽然三国志等史书记载的七步成诗与我们现在流传的典故有很大区别,但是曹子建的才气,无疑震撼了整整一代人,震撼了以清高自居的建安风骨,震撼了

千百年后的我们,只有读洛神赋,我们才知道原来思念可以这么美,原来单恋的情愫可以附在文章上感动千年后的读者;不仅仅是洛神赋,曹子建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惊讶与震动,原来天才就是这样,仿佛如上天派来的缪斯,他是神邸,来向你宣布艺术的力量。

正是这样具有震撼力的天才,最后在我们的历史上又为我们留下了才高八斗的典故。 “天下之才共十斗,曹子建独居八斗,我得一斗,他人共分一斗”

这话出自谁之口?狂放不羁的谢灵运,我认为他说的也对也不对,确实即便今天,天下的大多数人的才华加在一起连给曹植提鞋也不配,但是我们的民族里不仅有一个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我们有无数的天才,无数的英雄在历史的天空中为华夏点亮了星光。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