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民间故事2018-08-22 09:01书业网

篇一:什么是民间故事

【什么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民间故事类别】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1]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

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2]的来历大体上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百姓所关注的人物。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3]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

才子佳人故事

在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对才子佳人[4]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在一些下层的文人中跟是流传着许许多多这类故事。

公案故事

公案故事[5]的广泛流传,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名说话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到了现代,公案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也是流传极广。

【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

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首先,幻想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通过无线的幻想与想象,编造故事,在简单的故事中,却透露出最直接深刻而容易理解的寓意。

其次,民间幻想故事的主要题材内容主要是一些“很穷”与“很富”的人,例如:穷小子、王公贵族,以及后母之类的。

第三,主要的体裁包括家庭、青年与老人、国君与官僚等,在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矛盾的发生、发展与消亡之间,透露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

第四,幻想故事的题目一般都直接显示出故事的主人公,而且故事情节一般不会过于复杂,一般都是一些很容易被接受与理解的大众故事,而且故事里面的人物一般都比较极端,好的就永远都不会变坏而且绝对的单纯,坏的从容貌到骨子里都在坏,大多数作者甚至不给人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读出民间故事的特点

——《牛郎织女》教学谈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课文就是例子”,就是告诉我们学生学语文是学课文的语言,课文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感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语文,也才能真正的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牛郎织女》这是一篇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首。作为民间故事它的特点有哪些,应该如何展开我们的教学呢?

我想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这个故事的产生原因。这个故事为我们讲述的是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善良勤劳的放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得到了天上织女为妻,男耕女织,夫妻恩爱,生活美满,后来被王母发现棒打鸳鸯,一年只能在七月七日在喜鹊的帮助下相见一次。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故事不仅离奇而且虚假,可是照样百代流传。这是为什么么呢?这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儒家顺应这种潮流因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占统治地位,这种文化特别容易产生“小农意识”——自给自足。只需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理想生活就很容易实现。牛郎织女之所以经久不衰,口耳相传于民间乐坊,也就是因为它宣扬的就是去追寻这种理想的生活——善良勤劳娶妻生子。只不过,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一幕罢了,它只能存在于故事传说之中,成为了统治阶级麻痹农民的一种思想上的武器。或许,也有不少人发现了这种美丽的错误,于是,

封建恶势力(现实的力量)的代言人王母娘娘打碎了这个美梦。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就是一出典型的悲剧了,古希腊崇尚悲剧,可是我们中国人不喜欢,我们喜欢大团圆。于是一年允许牛郎织女见上一面,在无尽的黑暗中,留给我们一线光明。虽然现实是苦的,可是我们还有希望、还有梦想,还有追求。

理想的语文学习是高效的,它也需要我们追寻。准确把握本文问题特点进行教材解读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本文属于民间故事,它的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语言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艺术感染力强。教学时一定抓住这几个方面的特点进行重点教学。具体分析如下:

一、把握故事情节。

上面我们已经简单的介绍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故事发生的时间线索来看,有这样一个特点: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首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情节出人意料。一开始文章就告诉我们“很久很久以前”牛郎是孤儿,哥嫂都虐待他,只有一头牛和他亲近,这里的“牛”比人还要好。这是第一个出乎意料。接着“一天晚上”,老牛竟然说话了,而且告诉他的是如何去讨老婆,这是第二个出乎意料。第三个出乎意料是“第二天黄昏”,牛郎真的得到了一个老婆,而且还是天上的织女。最出乎意料的是织女同意嫁给牛郎的时间极短,而且原因竟然是“心眼儿好,又能吃苦”。——可见中国历来不缺少梦想家。第四个出乎意料的是三年后的“一天”,老牛在他们生活的最幸福的时刻死了,但是死得并不彻底,还为后文埋下了伏笔。王母的出现能算作第五个出乎意料,“暴跳如雷”“闯进”“狠狠一推”“拽着”寥寥几语就勾勒出一个让人恨之入骨的反面人物。敢爱敢恨,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特点。第六个出乎意料是牛郎竟然飞了起来,老牛在前面的伏笔这里显露了出来。第七个出乎意料发生在牛郎即将追上织女的刹那,王母的玉簪划出了一道天河。牛郎织女化成了两个星座。最后一个出乎意料是鹊桥的搭建,让故事多少有了一个大家尚可以接受的比较圆满的结局。其实这正是因为他是民间文学的原因,老百姓可不希望小两口生离死别望眼欲穿啊,于是口耳相传,就渐渐变成了大团圆结局了。

二、感受人物形象

文中主要人物一共出现了四个:牛郎、织女、老牛、王母。正面的是前三个,反面的是王母。次要人物有哥嫂还有牛郎的儿女。中国的传说故事大多具有这样的特点,好人出奇的好,坏人特别的坏。文中坏人的代表是王母娘娘,好人的代表是前三个人物。这样阅读起来比较痛快,但是很容易造成我们思想的僵化,非此即彼,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其实现实世界远没有故事传说中所描绘的简单。

牛郎:自耕农民的代表,具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德。善良,勤劳,爱家庭爱妻子爱孩子。 织女:家庭主妇的代表,美丽聪明,心灵手巧,善良勤劳,渴望自由。

老牛:身上有父母的影子,睿智慈祥,无私奉献。

王母:是有封建等级观念的家长、族长的代表,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冷酷无情。

感受他们的形象可以从文章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着眼,好好品读,是能够读出人物的这些特点的。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知道正面和反面人物之外,还要知道他们还有主次之分,从故事情节和题目来分析,主要人物无疑是牛郎织女两个人,那么次要人物出现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要好好思考一下。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塑造主要人物。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衬托”,当然还可以细分一下,老牛属于正衬,王母属于反衬。作为一种写作的手段,学习一下,也是有益处的。

三、体味语言风格

文章改编自叶圣陶的《牛郎织女》,叶老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叶圣陶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语言平实、纯正,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这一点和民间文学的语言特点一脉相通。全文没有一处拗口的文字,文通字顺,朴实自然。自己的女儿二年级的时候就能基本上读完全文,基本理解大意,可见民间文学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口语化的语言,一定要让孩子多读多感悟。比如,老牛所说的关于如何寻找织女的一段话,就很有趣味。有些近似于顶针修辞格的雏形。读起来感觉会更有趣味,更有活力。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的特点。

《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有243个故事。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在中国却有一个独特的称呼:《天方夜谭》。“天方”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仅凭这名字,就足以把人带到神秘的异域世界中。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负盛名,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同时,它以民间文学的朴素身份却能跻身于世界古典名著之列,也堪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它是中近东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和加工而成的,是这个地区广大阿拉伯人民、波斯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区的民间口头流传,约在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出现了早期的手抄本,到12世纪,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书名,但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基本定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经产生,便广为流传。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就传到了欧洲。书中的故事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波斯和印度;2、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时期流行的故事;3、埃及麦马立克王朝(1250-1517年)统治时期流传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赫左尔·艾夫萨乃》的古代波斯故事集(即《一千个故事》),其故事源于印度,最初是梵文,后译成波斯文,然后再译成阿拉伯文,同时加进一些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源于伊拉克的阿巴斯王朝,特别是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是有关埃及马姆鲁克王朝的故事。其核心是第一部分。有的故事也讲到中国。

据阿拉伯原文版统计,全书共有大故事134个,每个大故事又包括若干小故事,组成一个庞大的故事群,总计264个故事。《一千零一夜》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从口头创作到编订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公元6世纪,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间故事就流传到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大约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出现手写本。又经过几百年的搜集、整理、加工、补充,大约到16世纪才最后定型。而由文人编纂成书,出版问世,还要晚一些。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人民艺术才能和创造性的结晶,有如下5个特点。

第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一千零一夜》的作者展开了想象和幻想的翅膀自由驰骋:无所不能的神灯与魔戒指;一夜间建立起来的宫殿;往来于宫中的飞毯;会飞行的乌木马;海岛一般大的鱼;能隐身的头巾;可以驱使神魔的手杖;能看到任何遥远目标的千里眼,等等。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战胜邪恶势力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故事,还把美好愿望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奇妙地融合起来,使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相映生辉、齐放异彩,造成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二、情节曲折离奇,结构灵活简便。故事时而在天上,时而在人间;时而借助于神仙妖魔的力量,时而完全遵照现实的逻辑。一个“比山还大”的妖怪,能出入小小的胆形铜瓶之中;一擦神灯,它就能在一夜之间造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如此这般,变化莫测。《一千零一夜》的结构巧妙、简便灵活,它开创了“框形结构”的艺术结构形式。作品通过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的形式,把大小260多个故事镶嵌在这个大故事的框架之内,大故事套小故事,

大小故事交织,成为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让人感到长而不冗,杂而不乱,层次分明,丝丝入扣,犹如一串长珠,令人赏心悦目。

第三、鲜明的对比。故事中众多人物善恶美丑特别分明醒目,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渔翁的故事》中的忠厚机敏的渔夫与狠毒狡猾的魔鬼,《死神的故事》中体现人民意志的死神与残暴的国王,《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中的富商辛伯达与贫穷脚夫辛伯达,《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中机智的马尔基娜与愚蠢的强盗,等等,都是通过对比来突出其性格特征的。对比中饱含着作者爱憎的思想感情。

第四、语言丰富优美、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诗文并茂,很好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本色。《一千零一夜》广泛地运用了象征、比喻、幽默、讽刺等修辞手段;有些故事还插入了警句、格言、谚语、短诗等,从而构成了语言丰富多彩的特色,大大地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篇二:阿拉伯民间文学

阿拉伯民间故事选

一、伊斯兰宗教故事

迁 徙

穆罕默德去阿拉伯各部落,向他们传播伊斯兰教。但这些部落的阿拉伯人一开始都不相信穆罕默德。他们习惯了偶像崇拜,反对穆罕默德宣谕的“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麦地那居住着两个阿拉伯部落:一个奥斯部落,一个海季拉吉部落。他们都是多神教徒。他们的邻居是信奉耶和华一神的犹太教徒。这些阿拉伯人听说:真主已派使者来引导人类。当麦地那的阿拉伯人在朝觐季节来到麦加时,穆罕默德遇到了他们,知道他们从麦地那来,便向他们宣传伊斯兰教、诵读《古兰经》,让他们信奉独一无二的真主。这些阿拉伯人意识到穆罕默德就是真主派来的使者,便信奉了伊斯兰教。他们回去后,向麦地那的阿拉伯人宣传伊斯兰教。一两年过去了,麦地那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越来越多。

穆罕默德所在的麦加的贵族们,害怕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便对穆罕默德和他的弟子们进行迫害。穆罕默德让他的弟子们迁徙到麦地那,他自己并没有走,而是留下来坚持自己的使命。贵族们使用了各种阴谋想杀死穆罕默德,但都没有成功。最后,穆罕默德和最亲信的弟子艾布·伯克尔以及阿里三人躲过贵族们的重重追杀,终于离开麦加,前往麦地那。以后,穆斯林的队伍越来越强大,在穆罕默德的率领下重新打回麦加。这样,阿拉伯人都信奉了伊斯兰教。穆斯林迁徙到麦地那的日子,就是伊斯兰教历纪元的开始(622年)。在麦加追随穆罕默德的弟子们称为迁士,麦地那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辅士。

天课的风波

伊斯兰教律规定,穆斯林要缴纳天课。先知在世时,天课是由先知派人到各地收缴,然后发配给穷人,并用于解放奴隶和国家开支。先知去世后,各部落派代表去麦地那,对哈里发艾布·伯克尔说,他们只做礼拜,不缴纳天课。艾布·伯尔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对各部落的代表说:天课是穆斯林的五大功课之一,如果他们不缴纳天课,他就要同他们开战。欧麦尔建议他不要向各部落开战,说等他们从內心信奉了伊斯兰教后,就会自觉自愿地缴纳天课,艾布·伯克尔不同意欧麦尔的意见,说:难道我们要使宗教遭到破坏吗?谁把礼拜和天课分开,我就同他开战。天课是有钱人应尽的义务。先知在世时,他们缴纳天课,现在却连一只羊都不想缴了。我绝不饶恕他们。但他还是把各部落的代表放了。

艾布·伯克尔把先知的门弟子召集起来。让他们武装起来,准备迎战一些部落的反叛行动。几个不想缴纳天课的部落果然开始行动了。他们向麦地那进攻。但艾布·伯克尔早有预防。他带领穆斯林军队趁夜出城,袭击部落营地。敌人措不及防,被穆斯林军队打得落荒而逃。但敌人预先布置了后续部队。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与穆斯林军队展开一场血战。敌人利用许多吹气皮袋,使穆斯林军队的骆驼惊吓后逃。艾布·伯克尔退回城中。他趁天亮前第二次向敌人营地发起攻击。敌人在睡梦中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穆斯林军队终于打败了拒缴天课的部落。各部落闻听后,纷纷前来麦地那缴纳天课。穆斯林的力量更加强大了。 穆罕默德去世后,一些部落背叛了伊斯兰教.还有一些骗子谎称自己是先知,让人们信奉他,以便和穆斯林争夺天下。艾布·伯克尔决心征讨和消灭假先知,并征服变节的部落。他组建了十一支大军。经过多次战斗,终于打败了这些伪先知和叛变的部落,恢复了伊斯兰

的尊严,使伊斯兰更加强大,让伊斯兰的旗帜在整个阿拉伯国家上空高高飘扬。”

(选自《伊斯兰宗教故事选》,[埃及]阿卜杜·哈米德尔,杨林海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二、朱哈故事集

朱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活在7世纪至8世纪中,生于伊拉克库法城,是一个有学问又机智诙谐人物。19世纪末,埃及出版过一部《朱哈故事集》。

兔子的汤的汤

有人送给朱哈一只兔子,朱哈很慷慨地招待了他一番之后才把他送走。过了一星期,那人又来了,朱哈没认出他来,就问他道:“你是谁呀?”

那人回答说:“先生,上星期我送给你一只兔子。”

朱哈又好好地招待了他一番。过了几天,来了四个人,朱哈问他们:“你们是谁呀?” 那些人回答道:“我们是兔子主人的邻居。”

朱哈对他们表示欢迎,并款待了他们。一星期后,又来了几个人,自称是主人的邻居的邻居。朱哈当即起身出去,给他们端来了一盘子白开水,对他们说:“诸位,请吧!”

当他们要去吃的时候才发现是一盘白开水,便惊异地问道:“朱哈先生,这是什么呀?” 朱哈答道:“兔子主人邻居的邻居们,这是兔子的汤的汤。”

感谢朋友

朱哈想讨好帖木儿,得到些奖赏,于是就提了一篮子甜萝卜去见他。路上碰到一个老朋友劝他不要送甜萝卜,而改送无花果,因为无花果更好吃,也更合适。朱哈很欣赏这个建议,于是赶忙走到集上买了一篮最好的无花果,提着去献给帖木儿。但这种礼物丝毫也没引起帖木儿的兴趣,他反而认为朱哈是在戏弄他,于是就命令一个侍从拿起无花果朝着朱哈劈头盖脸地打来。

可是,朱哈每被无花果打中一下,就低声说一句:“感谢真主的恩惠。”帖木儿听到后问他:“你挨了打,为什么还要感谢真主的恩惠?”

朱哈答道:“我感谢真主的恩惠。是因为本来是要向您奉献一篮子甜萝卜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说无花果更好,更合适,于是我就拿了无花果。假如我没听我朋友的劝告,那么甜萝卜打在头上会使我头破血流,打在眼睛上会打得眼珠崩裂,打在鼻子上会打断鼻粱骨。我竟能免遭此灾,怎能不感谢真主呢?”

这次付上次的澡钱

朱哈去澡堂洗澡,由于他衣服破旧,澡堂的堂倌对他很冷淡,随便扔给他一个旧浴巾,也没有一个人侍候他。洗澡之后,朱哈却给了他们好多钱。这真使他们喜出望外,个个高兴异常。过了一星期.朱哈又来洗澡。澡堂(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的堂倌对他加倍欢迎并大献殷勤,给他最干净的浴巾,侍候得无微不至。但洗完澡之后,朱哈却给了他们很少一点钱。堂倌们很生气,都责怪他说:“我们这样侍候你,难道就给这么一点钱?”朱哈说道:“你们别生气。这次付的是上次的澡钱,上次付的是这次的澡钱。”

三、吝人故事

《吝人故事》是中世纪阿拉伯作家贾希兹(775年-868年)的一部取材于民间故事的文学作品。作品包括一百多个小故事。

纳扎姆和他的邻居

纳扎姆的邻居是个呼罗珊人。一次纳扎姆向他借煎锅用一用,他说:“我原有一只煎锅,但被人偷了。”于是,纳扎姆向别的邻居借了一只。一会儿,那呼罗珊人听见煎锅炒肉的声音,又闻到了香味,便生气地对纳扎姆说:“世上再没有比你更怪的人。如若你先告诉我你是炒肉或熬油,我会马上借给你的。我怕你是炒蚕豆,假使没有油,煎锅铁皮会烧损。如若你是炒肉,我怎么会不借给你呢?炒过肉的煎锅还回来是再好也不过了。”

椰枣商和他的小佣工

椰枣商雇了一个小佣工。一次小佣工偷吃了几颗枣子,被他发现。小佣工不敢承认,商人便取来一团白棉,叫小佣工放在嘴里咀嚼,然后吐出来。棉团上带着一丝甜味和黄黄的颜色。于是商人大骂小佣工,并把他解雇。

一个庄园主雇农家孩子上枣椰树摘椰枣。他让孩子口里含着水上树,下树后进行检查,为的是防止孩子在树上偷吃枣子。有人对他说:那孩子也许在树上将水吞下,吃完枣子后便撒泡尿在手上,然后喝入口中再下树。庄园主听这话了,从此便将水染成黄色、红色或绿色。让农家孩子含在口里,就可以防止他们在树上变花样偷吃枣子了。

四、阿拉伯民间谜语(问题形式的、故事形式的、诗歌形式的)

萨巴邑女王五难苏莱曼

先知苏莱曼聪慧过人,萨巴邑女王巴尔吉斯不服。一心想要考考他,遂出了以下几个谜语让苏莱曼猜。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东西,出来时是7,进去时是9;2个亲戚汇成一条小溪,1个从这里饮水喝?

苏莱曼说:“7是指过去的一个星期,9指的是怀孕9个月;2指的是女性的两只乳房,1指的是婴孩。”

第二个问题:什么地方只被太阳照射过一次?

红海,那个地方自创世以来,一直淹埋在汹涌的海水之下。有一天,红海海水退去,露出一条路来,过后又恢复成先前的样子。

第三个问题:什么东西,活着的时候不能动,死了以后可到处走?

苏莱曼说:是树。树活着时不能动、树砍后做成船就能在海面到处走了。

第四个问题:什么东西,生埋在地下,靠土壤为营养而生存;却能像水一样喷涌而出,点亮房间。

苏莱曼答道:“这是石油。”

巴尔吉斯不甘心,又找来一群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男女,让苏莱曼把这些人分成男女两组。苏莱曼叫卫士拿来烤花生和烤玉米让他们吃。只见男人撸起袖子,露出手臂去抓;而女人則小心翼翼地不让胳膊露出来。苏莱曼就这样分辨出了男人和女人。

到此,巴尔吉斯心服口服地对苏莱曼说:“你真是名不虚传,智慧超群呀!”

五、寓言童话《卡里莱和笛木乃》

《卡里莱和笛木乃》中的多数故事是来自于印度的《五卷书》。

(印度民间寓言故事集《五卷书》,有几个传本,较早的形成于公元二、三世纪,最晚的编订于12世纪。)

三尾鱼的遭遇

两个渔夫商议打捞塘里的鱼。一尾鱼听见后,赶忙从水道逃往河里。另一尾鱼迟疑不决,等到通道堵死,便装死飘浮水面。渔人将其扔到岸上,它奋力跳到河中得救。第三尾鱼却依旧在塘中游翔,结果被捕。凡事不防患于未然,必遭祸灾。

鸽鼠等的故事

鸽子和老鼠是朋友。一天,鸽子带着一群小鸽子出来觅食,全被网住。生死关头,众鸽子协力齐飞,把网带走。飞到老鼠洞口。老鼠将网咬破,救出众鸽子。乌鸦与老鼠交上朋友。把它带到好友乌龟的住所——一块丰美的水草地。羚羊也加入它们的行列。一天,羚羊被猎人网住,乌鸦、老鼠、乌龟一齐前去解救,救出羚羊。乌龟行动迟缓,被赶来的猎人捉住。几个朋友又施计解救乌龟:羚羊装伤,乌鸦在空中徘徊假装等待啄尸,吸引猎人赶来抓羚羊,老鼠趁机咬断绳绊救出乌龟,羚羊也撒腿就跑。结果猎人一无所获。弱小动物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终于度过一个个难关。

乌鸦与野鸭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条小河旁,有一片肥美草地,那里住着两只野鸭。那条小河里生活着一只乌龟,野鸭与乌龟友好相处,交情甚厚。

时隔不久,河水干涸,两只野鸭走来同乌龟告别。野鸭说:

“乌龟兄弟,你好哇!这里的水太少啦,我们要离开这里啦。再见吧!”

乌龟说:

“缺少水的痛苦,在我说来.比你们的感触更深。我像船一样,只能生活在水上。而你们二位,还是可以居住在原地的。既然你们要走,就带我一道走吧!”

野鸭说:“好吧!”

乌龟问:“你俩有什么办法带我走呢?”

野鸭说:“我们俩抬一根棍子,你用嘴叼住棍子的中间,我们就可以带你飞上天空了。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不管人们说什么,你都不要开口说话。”

乌龟说:“我记住了!”

顷刻间,野鸭带着乌龟飞上了天空。

人们看见野鸭带着乌龟在天上飞,觉得十分新鲜,异口同声叫喊道:

“真怪呀!乌龟被野鸭带到天上去啦!”

乌龟听后,说:“多嘴的人们,愿安拉剜了你们的眼睛!”就在乌龟张口说话时,只见乌龟当即摔在地上,一命呜呼了。

雌鼠择夫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修士,神通广大,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一天,修士正在河边坐着。忽见一只鹞鹰打头上飞过,爪子里抓着一条幼鼠,不料鹞鹰爪子一松,那只幼鼠落了下来,掉在修士身边。

修士见那条幼鼠险些被摔死,怜悯之心顿生。走上前去,用纸将幼鼠包起来,小心翼翼地带回家中。修士怕家里人养不了幼鼠,便祈祷安拉将之变成一个姑娘,幼鼠果然变成了一个窈窕少女。随后修士将她带到自己的妻子面前。

修士对妻子说:“这是我的女儿,你要像对待我的儿子那样,好好待承她。”

少女长成了大姑娘,貌美动人。修士对姑娘说:

“姑娘,你已长大成人。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该找丈夫了。你将选择谁做

你的丈夫呢?”

姑娘说:“若让我自己挑选的话,我将选一个最强者做我的丈夫。”

修士说:“也许你想选太阳为夫。”

修士走到太阳那里,对太阳说:“伟大的造物,我有一个姑娘,想选最强大的造物做她的丈夫。你可愿意娶她为妻吗?”

太阳说:“我把比我更强大的造物指给你吧,那就是云彩,因为它能遮住我的光芒。” 修士走到云彩那里,把太阳说的话向云彩说了一遍。云彩说:“我把比我更强大的造物指给你吧,那就是风神,因为它能领着我走。推着我动,带着我东移西迁。”

修士来见风神,把云彩说那番话对风神说了一遍。

风神对修士说:“我把比我更强大的造物指给你吧,那就是大山,因为我吹不动它。” 修士来到大山跟前,把风神的话对大山说了一遍,大山对修士说:“我把比我更强大的造物指给你吧,那就是雄鼠,因为它能在我的脚下洞穴里居住,而我对它却无能为力。”

修士到了雄鼠那里,说:“你愿意同这个姑娘结为夫妻吗?”

雄鼠说:“我的洞穴这样狭窄,怎么能与她结为夫妻呢?再说,雄鼠只能与雌鼠结亲呀!” 修士一番祈祷,求安拉还姑娘本来面貌,并征得姑娘同意,片刻后,那位窈窕淑女就变成了一只雌鼠。安拉使其恢复了本来形象,随即与雄鼠拜堂成亲了。

篇三:关于《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规模庞大、内容丰富、流传甚广的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高尔基誉之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一千零一夜》的名称出自这部故事集的开头。相传在古代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岛中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发现王后和妃子“不贞”, 杀死她们后,每夜娶一个少女,翌晨杀掉。“百姓受此威胁,十分恐怖,都带着女儿逃走。可是国王照例追令宰相替他寻找女子,供他虐杀,当时的妇女,不是死于国王刀下,便是逃之夭夭。城中十室九空。”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使无辜妇女免遭屠戮,自愿嫁给国王。他用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国王兴趣而暂不杀她,这样夜复一夜至一千零一夜,最终国王被感化,与她白头偕老。《一千零一夜》实际上并没有一千零一个故事。按阿拉伯人的语言习惯,在一百或一千之后加一,旨在强调其多。据阿拉伯原文版统计,全书共有134个大故事,每个大故事又包含若干小故事,以山鲁佐德讲故事作为发端,组成一个庞大的故事群。中国在明朝以后称阿拉伯为“天方国 ”,书中的故事都在晚上讲述,故《阿拉伯之夜》又名《天方夜谭》。 《一千零一夜》由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集体创作而成。早在公元6世纪,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间故事就流传到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公元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此时,阿拉伯民族固有的文化受到了被其征服的叙利亚、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等地的文化的影响,又吸取了希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创造出中世纪阿拉伯灿烂的新文化,《一千零一夜》开始出现流传的手抄本。后来经过许多增补整理,大约到16世纪在埃及基本定型。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乃》(即“一千个故事”),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由梵文译为古波斯文,再转译为阿拉伯文,并加进一些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源于伊拉克,即以巴格达为中心、10至11世纪编写了阿拔斯王朝,特别是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源自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流传的故事。三种来源的故事,都经过了阿拉伯人的融化和再创作,明显地打上了阿拉伯时代的烙印,成为阿拉伯民间文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一千零一夜》展示了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生活真实而生动的图景,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面貌,习俗风尚。其故事背景广阔,涉及亚、非、欧几大洲。它还通过幻域、曲折地反映现实。它体裁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格言谚语、寓言童话、轶事掌故、战争历史、婚姻恋爱故事等等,涉及上至君王,下至童仆奴婢,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人物,还有天仙灵魔,形形色色。被称为中古阿拉伯社会一面“一尘不染的明镜”。

《一千零一夜》生动、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整个内容贯穿着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揭露了统治者贪婪丑恶的本性,赞颂人民在与邪恶势力斗争中表现的惊人智慧与才能。斗争的结局总是善与美战胜了恶与丑,从而鲜明地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感情与倾向。

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有联结所有故事结构作用,也是全部故事内容的一个纲领。国王山鲁亚尔残暴荒淫,嗜杀成性。山鲁佐德挺身而出,最后正义善良战胜了邪恶。山鲁佐德的胜利,显示出人民群众的是非观念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代表正义的正面人物,大多是朴实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正直的普通

劳动者。他们有高尚的品德,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想象力。《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里的阿拉丁、《渔翁的故事》里的渔翁、《女人和她的五个追求者的故事》中的聪明女人、《白侯图的故事》中的奴隶白侯图以及《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强盗的故事》中的女仆马尔基娜等形象都给人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

《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婚姻恋爱故事,从男女主人公对幸福爱情的执著追求中,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一千零一夜》中的不少爱情故事,通过男女爱情、家庭幸福、生存温饱这些最基本最普通的感情和需要表现了人民的追求。有的写王子和公主之间的爱情,有的写穷人、奴仆与商人、贵族间的爱情,有的写了凡人和仙女间的爱情,有的故事突破了国家、民族、阶级、宗教的界限,表现了进步的爱情理想,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乌木马的故事》描写一个太子同一个公主间曲折的爱情故事。太子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公主,而公主爱上太子后,经受种种磨难,始终坚守自己的誓言,最后幸福结合。在这类故事中,富有反抗精神和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最为动人。《尔辽温丁●艾彼●沙蒙特的故事》中的女奴亚瑟美娜,为了忠于爱情,拼命抵抗企图霸占她的省长的儿子,决心与他同归于尽。《努伦丁和玛丽亚的故事》热情赞扬玛丽亚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追求。玛丽亚原是希腊国王之女,不幸沦为奴隶,但她从主人那里争到了有她自己选择买主的权利。在奴隶市场上,她骂走了那些把她当作玩物的商人,而对埃及商人之子努伦丁一见倾心。最后她终于冲破重重阻挠,来到异乡,与丈夫努伦丁欢聚在一起。《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是同类故事中最出色的一篇。银匠哈桑看中了仙女买娜伦●瑟诺玉,思念

成疾。后来在他的义妹七公主的授意下,偷走了瑟诺玉的羽毛衣,使她不能飞翔留下结为夫妻。妻子在三年中生下了两个儿子。几年后,瑟诺玉思念家乡,趁哈桑远行,用计从婆母那里骗取羽毛衣,化作飞鸟,驮着两个儿子飞回瓦格岛。哈桑悲痛欲绝。为了寻找爱妻和两个儿子,他跨过了7道深谷,渡过了7个大海,闯过7座高山,穿越飞禽地带、走兽境界和鬼神世界,来到瓦格岛的第7个岛上。在仙人帮助下,他得到了魔帽和仙杖,救出亲人。瑟诺玉忠于爱情,顽强地承受其父(神王)、其姐(女王)的万般无情折磨,毅然的抛弃神王世界的享乐生活,与哈桑重返人间。在一夫多妻制的中古阿拉伯社会里,妇女地位十分地下。《一千零一夜》对自由的爱情、自主婚姻的歌颂,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的特殊意义,所塑造的是有反抗精神和无限才能的妇女形象,闪烁着反封建束缚的光辉。她们(或他们)对幸福爱情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人民对摆脱封建束缚,争取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一千零一夜》还真实的描绘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与命运,诉说了他们的苦难与不幸。《三个苹果的故事》中的老渔翁生活极其穷困潦倒,他哀叹:“如此惨淡生活,比睡在坟墓里还差得多。”《渔翁的故事》中的渔翁,更是“衣食的来源已经断绝”。《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中的脚夫辛伯达终日疲于奔命,压在肩上的担子却越来越重。

《一千零一夜》没有仅仅停留在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上,而且深刻的揭示了人民苦难的根源,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统治者,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哈里发。许多故事就是哈里发及其宫廷、朝廷的犯罪录。作品的第一个故事就揭露了国王山鲁亚尔的残暴荒淫、嗜杀成性。

哈里发、宰相和地方官勾结,夺人妻女(《一对牧民夫妇》),霸人财物。国王、宰相、省长、法官不约而同地要调戏一个向他们伸冤的女人。哈里发的儿子强娶民女。哈里发的代理人,用诡计骗走良家妇女,呈献给哈里发并谎称花了一万金币买得,既讨好主人,又赚了大钱。大骗子受到哈里发的重用、晋升。法庭草菅人命。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刮削民脂民膏”,过着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古代翁吨大帝的小儿子尚多德异想天开,为建人间天堂,从搜刮金银矿石到最后落成花费了几十年时间。在高耸入云的堡垒周围全是巍峨壮丽的宫殿,城内楼阁、屋宇、街道都是用金砖银砖铺砌,屋宇的柱子是用橄榄石、钢玉石筑成,装饰点缀着彩色珍珠、宝石、钢玉、橄榄石等,用番红花、龙涎香、麝香等香料制成球丸和珍珠红玉当泥土铺满大地。由黄金铺砌水池,白银铸造蜿蜒曲折的河床。这种豪奢,正是当时统治阶级淫逸无度的腐化生活的集中表现。正当城堡修成准备迁居之时,突然雷电轰鸣,山洪暴发。“横征暴敛、赫赫不可一世的尚多德大帝和他那些刚愎自用、无恶不作的僚属,以及他那骄奢淫荡的眷属们不被雷劈电触,便叫山洪吞没,都同归于尽,化为乌有”。那座辉煌的城堡作为尚多德罪恶的见证永远的留了下来。

中古阿拉伯帝国横跨亚、非、欧三洲,交通便利,城市繁华,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反映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是《一千零一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古阿拉伯商人冒险远航经商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财富的普遍心理。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商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与羡慕,经商成为发财致富,乃至谋取高位的捷径。海外贸易既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经济繁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