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讲话
篇一:项目评审会主持稿(通用版)
项目评审会主持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首先,我代表***向与会的领导、专家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评审会。
下面,我介绍一下参加本次评审会的专家组成员,他们是:**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我是本次评审会的主持人——***。
本次评审会共有六个方面议程:一是评审专家组成员推荐组长;二是项目单位介绍项目情况;三是专家组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提问、项目单位(项目科研编制单位)答疑;四是市相关部门发言;五是专家发表意见;六是评审组组长宣读评审意见。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一项议程,请评审组成员推荐专家组组长。
………
下面,根据议程安排,请评审组组长主持会议。大家欢迎。
(二至六条内容交评审组组长主持)
(评审会即将结束时)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今天的评审会时间虽然较短,但内容丰富,取得了预期的效
果。项目单位系统地介绍了XXX项目的基本情况,评审组专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并一致认为可研报告内容和方案符合实际,同意通过。希望项目单位认真研究评审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评审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
篇二:设计方案咨询稿
兰州新区生态建设管理指挥部
环城山地景观建设项目部
2012年生态建设任务初步设计方案
(咨询稿)
兰州新区环城山地生态景观建设项目部
甘肃省洮河林业局林勘队
2011年11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兰州新区指导生态建设工作。
根据《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项目部2012年将承担四个片和一条路带造林的生态建设任务,工程建设总面积11100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了切实搞好这项工作,由我项目部和甘肃洮河林业局林勘队经过详细踏查、考察论证并参考同类地区生态建设的经验,结合建设区的实际情况,对承担的建设项目提出了初步设计意见,请领导和专家论证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设计方案,优质高效地完成兰州新区生态建设任务。
一、2012年建设任务
1、水秦路两侧面山,总长度26公里,总规划绿化面积
30000亩,其中2012年实施造林面积5800亩;
2、中保路西侧面山,陆保路以南,接2011年秋季造林区,总面积1800亩;
3、石门沟水库环水库面山总规划3500亩,其中2012年绿化1000亩;
4、兰州新区东南部2011年春季造林区内沟岔地,总面积2000亩,计划栽植适宜本地生长的名优经济林,建设区内水利工程主干已敷设,工程完成后移交当地村民自己管护;
5、水秦路路带500亩,两侧各5米路带,中间3米隔离带,总长26km。
二、设计初步意见
1、水秦路两侧面山项目
总长度26公里(水阜至纬一路出口),总规划绿化面积30000亩,其中2012年自纬一路出口向南实施面山造林面积5800亩。
1.1、自然概况
本工程区域属温带干旱半干旱过度地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雨热同季。土壤表层为淡灰钙土覆盖,土层厚度随地形不同而变化,土体构造简单,通体呈强碳酸盐反应pH8.3左右,有机质含量低,蓄水保水性能差。自然植被属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类
型,受水分条件制约,自然植被生长稀疏,群落结构简单,组成种类贫乏、盖度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
1.2、设计原则
水秦路是兰州市区与兰州新区连接的主动脉,因此要充分考虑生态建设的景观效果,通过工程建设措施,打造以观赏性为主的植物群落功能区。在造林密度、整地方式、树种配?、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要求比一般的荒山造林和普通防护林、风景林建设规格有所突破、品味有所提升、投资有所增大。
1.3、造林区划
1.3.1、立地类型划分
根据工程区立地条件和项目建设的技术要求,通过对立地类型各因子的综合分析,全地段共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区:
Ⅰ、上水区阴坡半阴坡
Ⅱ、上水区阳坡半阳坡
Ⅲ、上水区沟谷台地(弃耕地)
Ⅳ、上水区沟谷盐碱地
1.3.2、小班区划
小班采用主坡向复合小班方式划分。
1.3.3、造林树种选择及配?
根据自然条件和工程建设需要形成的生态景观效果,设
计中依据适地适树、多树种配?,以绿为基,一次成林,季相变化,景色宜人,体现景观效果为主的要求,选择侧柏、云杉两种针叶长青树种作为四季长青的主基调。
常绿针叶树种占设计树种的50%以上,在此基础上,按照土壤情况和需要达到的景观效果,选择阔叶落叶乔木刺槐、新疆杨、河北杨、彩叶杨四种阔叶落叶乔木及黄刺梅、红刺玫、榆叶梅、丁香、珍珠梅、山杏、山桃、柽柳等花灌木及旱生灌木。以不同的种类搭配为多种造林模式,在不同的区块进行栽植,形成色块和林木群落季相变化,即相互统一,又有所区别。1.3.4、造林密度设计
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及立地条件,造林密度设计为148株/亩。
1.3.5、整地方法
本次设计整地方式以连续式鱼鳞坑为主,辅助以穴状整地。
在地形完整的地区,采用连续式鱼鳞坑整地,带间距3-3.5m,穴距1.5m左右。连续式鱼鳞坑整地的优点是:一是破土面小,有利于原生植被的恢复和再生,蒸发面积小,利于节水保水;二是整地带后削坡低,保证了安息角的相对稳定,黄土性湿陷减弱,堵漏和复整量少;三是整地带反坡内倾,拦蓄能力强,坡面产流汇流和人工补水输移均匀,水蚀轻微;四是植树穴深翻活土还原,蓄渗功能好,苗木成活有
保障;五是整地带等高排列环山转,间距均匀,有利于管网敷设和滴灌配套;六是定植穴外埂弧型,形成微环境,初植造林效果好。
在地形较为破碎处,进行穴状整地,行距、穴距、穴状坑大小随地形而定,一般呈品字形排列。
1.3.6、栽植、抚育、管护
按常规造林进行设计。
1.4、种苗设计
1.4.1、种苗质量
本项目中种苗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GB2772—81,GB7908—87,GB6000—1999,GB601—85和国家推荐性标准LY1000—91。
1.4.2、种苗管理
按常规造林进行设计。
1.5、水利工程设计
水利配套工程拟全面采用滴灌方式进行设计。
1.6、工期设计
自2012年3月开始,至2015年2月竣工。第一年完成造林绿化全部任务,后两年为补植和管护阶段。
1.7、投资概算
造林工程控制在10000元/亩左右,水利配套工程控制在2000元/亩(不含主体工程),约需资金6960万元。
篇三:项目建设前期准备主要工作
基本建设项目程序
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人生产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的法则。按照建设项目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建设程序分成若干阶段,这些发展阶段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不能任意颠倒、违反它的发展规律。
在我国按现行规定,基本建设项目从建设前期工作到建设、投产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工作程序:
1.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结合行业和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项目建议书;
2.在勘察、试验、调查研究及详细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3.根据项目的咨询评估情况,对建设项目进行决策;
4.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设计文件;
5.初步设计经批准后,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组织施工,并根据工程进度,做好生产准备;
7.项目按批准的设计内容建成并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正式投产,交付生产使用;
8.生产运营一段时间后(一般为两年),进行项目后评价。
以上程序可由项目审批主管部门视项目建设条件、投资规模作适当合并。 目前我国基本建设程序的内容和步骤主要有:前期工作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建设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阶段和后评价阶段。(见基本建设程序示意图)这几个大的阶段中每一阶段都包含着许多环节和内容。
(一)前期工作阶段
1.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要求建设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最初阶段的工作,是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推荐一个拟进行建设的项目的初步说明,论述它建设的必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得的可能性,供基本建设管理部门选择并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
项目建议书报经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准后,可以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但并不表明项目非上不可,项目建议书不是项目的最终决策。
项目建议书的审批程序:项目建议书首先由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其主管部门报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和当地发展计划部门(其中工业技改项目报经贸部门),由行业归口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审查意见(着重从资金来源、建设布局、资源合理利用、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初审),发展计划部门参考行业归口主管部
门的意见,并根据国家规定的分级审批权限负责审、报批。凡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未通过的项目,发展计划部门不予审、报批。
2.可行性研究
(1)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一经批准,即可着手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决策前,通过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由此考查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的内容,它从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考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其目的是回答项目是否必要建设,是否可能建设和如何进行建设的问题,其结论为投资者的最终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因此,凡大中型项目以及国家有要求的项目,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他项目有条件的也要进行可行性研究。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和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求必须有相当的深度和准确性。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是经过资格审定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单位,要有承担相应项目的资质。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评估后按项目审批权限由各级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其中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逐级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同时要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公司进行评估。小型项目和限额以下项目,一般由省级发展计划部门、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受省级发展计划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或委托,地区发展计划部门可以对授权或委托权限内的项目进行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即国家同意该项目进行建设,一般先列入预备项目计划。列入预备项目计划并不等于列入年度计划,何时列入年度计划,要根据其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财力、物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后决定。
3.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