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青州一中:高考作文深刻性

高考作文2020-11-25 21:01书业网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性”浅析 青州一中 杨艳华 张婷婷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临近高考,作文看似无所作为,但也必须加强训练,起码在立意的深刻性、语言的文采、事例的新颖等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高考作文要想拿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做足文章。“深刻性”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文采与创新”四个要素之一。关于“深刻性”,《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全国语文优秀教师李纪镜说,作文在做到内容充实有文采、表达流畅有创意的基础上,如果立意深刻就很容易得高分。从最近几年高考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很多同学的文章缺乏深刻性,尤其是议论文,影响了作文分数,所以,加强作文写作的深刻性成为平时作文训练的关键。

一、高考作文要求深刻性写作分析 1.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对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分析,挖掘出作文的内在本质。写记叙文时要挖掘出人物的优秀品质极其内在精神;写议论文,要透过材料复杂的表象,找出其隐藏深层含义,确立自己的观点。

如阅读以下材料,以“抬头与低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下手的对象。”那个头目说。 “据说,你多次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抢劫,难道你不怕吗?” “怕?再多的人,如果都是看客,你会怕吗?” “如果有人出来制止,你会怕吗?” “这就要看他敢不敢抬起头来同我说话。”其实,人们不只是面对盗贼和歹徒时存在“抬头”与“低头”的选择,面对人生、社会和世界,同样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选择。

这则材料表面上写人们遇到歹徒时抬头与低头的反应,实际上透过这种外在表象挖掘出抬头与低头的深层含义,由面对歹徒时的选择到面对“人生”“社会”时“抬头”与“低头”的选择。这则材料较深刻的立意有:在“人生”方面,“抬头是直面困难、挫折,与命运进行顽强地抗争,低头是屈服于命运,任凭命运摆布的懦弱”; “抬头是具有长远目光、有计划、有打算的远大理想,低头是谦虚谨慎、沉稳务实的人生态度”;在“社会”方面,“抬头是民族危亡时刻爱国者傲然挺起的脊梁,低头是奴颜婢膝、丧失骨气的卖国者的丑态”; “抬头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低头是面对邪恶时的沉默与畏缩”等等。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以敏锐的目光,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此作文在开篇分析并简单点出慈善的意义后,应提出材料中慈善遭遇婉拒的尴尬问题,进而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当,紧接下文论述如何改变这种行善方式,比如说在捐助者和被捐助者之间搭建平等、信任的桥梁,并举丰富的事例加以论证。

3.观点具有启发性。论述的观点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的深度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和灵魂的震撼,从而提升思想境界。 如以“熟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做到观点新颖,具有启发性可以从反向立意,对“熟能生巧”的一般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人应勇于挑战自己,从不熟悉到熟悉,论述“熟悉的事物只会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从而引出的观点是“让我们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接下来用事例来加以论证,可以举跳高冠军伊辛巴耶娃放弃熟悉的体操,去熟悉跳高运动的例子,或者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改人们熟悉了的白人总统,实现了黑人也可当总统的愿望的例子,或者中国圣人孔子放弃了从政的理想,一心从事学问研究等的例子。这样反向立意可以做到观点新颖、说理深刻,从而具有启发性,达到作文发展等级的目标,拿到高分。要做到观点具有启发性,就必须察人之所未察,见人之所未见,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作深层次地思考。

二、具体实施:如何做到立意的深刻性

1、情感深度——突出一个“真”字。

核心语:感情真挚,思想健康。(高考要求)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切华美新奇的辞藻和技巧在真实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勇敢、真实地感知世界,抛开人云亦云的模式套路,每个人的真实感受都是一次宝贵的、独一无二的心路历程。

经典欣赏探究:

《仰望星空 》

温家宝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诗歌小序:

2007年5月14日(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我在同济大学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黑格尔)。

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温馨提示:写作必须生活化。回归真实的生活,做一个有心人,对生活要有爱心。

高考例文探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原来诗仙亦是个凡人。离别家乡,客居别处,“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份思念和忧郁,亦由月来见证吧。才华横溢的李白,虽被皇上看中,却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还受他人排挤,最终放弃仕途。当他独身一人来到花间月下,手执心爱美酒时,李白感慨万千,不禁吟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见证了李白跌跌撞撞的官场路,也见证了他潇潇洒洒的酒仙骨。

(2009山东“见证”命题作文)

阅卷老师点评:分析肤浅。文章需要一定的材料为主题服务,但是,如果只是罗列一些相关材料而不加以分析,那么,这些材料是不能很好地诠释主题的。本文亦有如此之感。考生谈古人以“月”而见证胸襟、思想和情愫时,以张若虚、李白、苏轼三人诗中月而论及“见证”,本无可厚非,却并没有对材料加以分析,因此,流于表层,文章也显得不很深刻, 得分36分 。

2、思维深度,突出一个“理”字。 核心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高考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老师教他的知识都忘光了,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身上教学的真正成果。” 生活现象:

曾祖父是五四运动的同龄人,民国时期扬名乡里的读书人。老人家读《三国》,竟达致韦编三绝、如醉如痴的地步。

祖父出生的那一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奔波劳碌了一辈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将一台红宝石牌收音机搬回家中。祖父念念不忘那本手抄《三国》的同时,听《三国》是他的今生最爱 。

父亲在共和国十周年华诞之际呱呱落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将一台长虹彩色电视机接回家里。继往开来的父亲,对那本手抄《三国》耿耿于怀的同时,

观《三国》是他生命的情有独钟。

我降临的年月正值改革开放迈出第十个年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我经历了一个从电视机、家庭影院再到因特网的变迁,见证了一个盛事中国。我对那本破败不堪的手抄《三国》爱不释手的同时,品《三国》使我的精神生活大放异彩。

生活本质:

读三国 读出了(发现了)近代中国的山河破碎、战火频仍的年景,读出了一个乱世中国。

听三国 听出了(发现了)民族战争、中国新生、国家建设??听出了一个激情中国。

观三国 看到了(发现了)各方延揽人才,招贤纳士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奋发进取的改革中国。

品三国 品出了(发现了)文化争鸣的酣畅淋漓,“和而不同”的接物待人策略智慧,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统一气息,人民精神生活大放异彩 。 主题 见证了一个寻常草根家庭的蓬勃生机,见证了一个变迁转型中国的自强不息,见证了一种深沉博大思想文化的薪火相传。

课文链接:

(1)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灭亡。

——《纪念刘和珍君》

(2)中国的历史不过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坟》

(3)狂人看历史的资料,竟从字里行间看出‘吃人’二字。 ——《狂人日记》

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就是非常典型的从普通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本质的例子。

3.高考作文深刻性非朝夕之功,需在平时引领学生多角度、深刻地分析问题,多看对问题的深度解读,勤练笔,在平时写作中进行针对性练习。

三、高考作文深刻性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神七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结束时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要求:自拟题目,3.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写作浅析

做到立意深刻,要透过“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的表面意思深入到其内在本质是“人生梦”的问题。人生要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并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断奋斗、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精彩的美好人生。本文可从三个大的方面立意:一是紧扣“永不失重”,说明追逐梦想永不言弃;二是如何追逐梦想,要靠坚韧毅力、勇敢无畏、坚定信念、脚踏实地、立志高远等来实现;三是紧扣“张力无限”,说明梦想的作用很大,可以产生强大的正能量,帮助实现人生的价值。

2.学生习作展示

【学生佳作一】

人生梦,梦无限

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杨梦琳

人生如梦,这梦里有岁月蹉跎,有年少烂漫,有雄图伟业,有海誓山盟,有离合悲欢??

历史的回廊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斑驳的笑容,笑容背后的“轻歌曼舞”早已散去不在了,只留下一席芳华和无限的梦想。

回首往昔,当夫差的铁蹄踏上勾践的国土,吴王的剑让越王的心头滴血,然而王的高昂的头颅是不会轻易低下的,寒冷的冬日里惟听见复国之梦在他们心中回响。于是,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因有梦而坚忍,因追梦而成功。

历史之风吹散千万王侯将相,吹乱几朝几世的歌舞升平,却吹不动司马迁岿然屹立的人格,为李陵而辩,惨遭宫刑,他心中无疑早已是百孔千疮。然而,他心中有梦,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梦,终于,梦想战胜了现实,他站了起来,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作。

司马迁因梦而坚强,因梦而成就伟业。

易水逝,寒风吹,吹动渐离白衣,吹下英雄热泪,渐离泣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庙堂之上,此一刺何等艰难,荆轲顾笑舞阳,取地图献予秦王,轻转图轴,图穷匕现,全力一刺。然秦国之云笼罩六国亦蔽护嬴政,轲自知事不就,箕踞而坐,倚柱而笑:“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丹也??”

荆轲刺秦,凭借的是那无穷的信念与梦想,他始终怀揣美丽的梦想,虽败犹荣。

然而,人各有路,有的人始终相信梦想,但也有人抛弃了梦想。

当楚韵同魔音一般折磨着楚霸王的耳鼓,当最后一名将士将鲜血洒尽,当面对乌江之上那一叶扁舟,他选择了放弃。他横刀将生命之花绽放成矛尖锋刀的湛蓝,他放弃了生命,放弃了梦想。

然而,倘若他乌江一渡,继续执著自己的梦想,楚汉争霸也许会是另一番光景吧!

人生因梦想而起航,人生因梦想而灿烂。人生如梦,岁月如诗,是梦想敲出火花,谱写了一章又一章动人的诗篇。

心无限,梦无限。执著梦想,超越梦想,让梦想造就辉煌人生,让梦想成就非凡自我!

【评析】

本文透过材料抓住其中的本质“实现人生梦需要毅力和坚持”,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举例贴切,语言有张力,层次清晰,文章结尾再次回扣论点,升华主题。本文做到了立意深刻,是一篇值得阅读的佳作。

【学生佳作二】

有梦想就值得歌颂

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杨越 那些梦想沿着指尖,演奏成一片协奏曲。梦想是陶潜笔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生活;梦想是鲁迅心头“中国人难道失去自信力了吗?”的爱国忠贞;梦想是奥巴马建设发达美国的雄心壮志。梦想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成为勇敢追逐的信仰,有梦想就值得歌颂,人生梦,全力以赴。

屈原,袭一身素衣,拂两袖清风。他披散着头发,形容枯槁,脸色憔悴,站

在汨罗江畔号啕呻吟。圣明君主安在?国泰民安何在?他厌倦了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于是纵然一跃,留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生命真谛。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闻名的三闾大夫最终“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把忠贞二字铭刻在心头。

屈原的人生梦是对国家的忠诚。他断然踏过庸俗尘世,毅然坚守不屈不挠,他对国家的忠贞刻在历史长河中涓涓流淌。

维也纳音乐大厅中一位刚强的音乐家双手敲打着黑白键,演奏着《英雄交响曲》,舞台下爆发了轰鸣掌声。那是贝多芬!当生命的上帝给他以巨大的玩笑——双耳失聪,他没有颓废堕落,而是与生命顽强抗争。生命的苦难并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对音乐的执著与挚爱是贝多芬创作的动力,他用坚强的意志谱写了生命的赞歌,他用无畏的勇气歌颂着对生命的热爱。

贝多芬的人生梦是对音乐的执著,也正因为他的这份执著,生命的光环在他头上熠熠生辉,夺目璀璨。

你看,伦敦赤色田径跑道上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他震惊了世界。小时候就失去了双腿,在母亲的陪伴与鼓舞下,他克服了困难,忍痛训练。在一次次泪水与汗水的交织中,在一次次与假肢摩擦的疼痛中,他赢得了生命!皮斯托瑞斯创造了田径跑道上的奇迹,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成为人们心中完美的榜样。

皮斯托瑞斯的人生梦是对生命的挑战,他赢得了生命,赢得了掌声,赢得了歌颂。

梦想的天空分外蓝。人生梦是生命的升华,是璀璨的永恒;人生梦的两旁是棘林丛生,人生梦的尽头却是朝圣的殿堂;人生梦是勇敢者心上永铸的荣耀,人生梦是激励我奋力前行的永恒信仰!

有梦想就值得歌颂,人生梦,全力以赴!

【评析】

本文开头采用排比引出中心论点,有气势。透过材料抓住作文的中心,即“人生是需要有梦想的”,并用屈原、贝多芬、“刀锋战士”的事例进行分析论证,并且分别点名每个人的人生梦是什么,事例古今中外结合,加以富有文采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6

  • 2015年高考作文热门话题解读
  • 高考满分作文 [1500字]
  • 2015高考作文最热主题大猜想
  • 2014全国高考作文题一句话评说
  • 2010--2015年全国卷英语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