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画家与牧童,评课

评课2018-10-08 16:10书业网

篇一:《画家与牧童》评课分析

低年级教学,怎样使识字、学词和读懂课文密切结合,此课为我们提供了思路。此课不仅启发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克服分析内容的弊端,而且在怎样克服这一弊端,为我们揭示了办法,提供了借鉴。

我们常说,低年级,要让语文课堂浸润在书声中,让识字渗透在语境中。我们在努力地想办法脱去教师牵着学生思考的冷硬,回归学生自己走入语境感受体悟的温情。我们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书声,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代讲,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悟得,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识字。而这节《牧童与画家》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思路。

一、首先我们看一看这节课的字词教学。

低年级的随文识字课型,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出发,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尤其是同一类的学习内容多了,容易造成课堂溜号,教学质量难点保证。在课时内容分配上,应尽量避免同一类学习内容集中,以保证学生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画家与牧童,评课)大脑兴奋时间短的特点,内容分配上,应注意把生字学习、课文朗读理解、练习等内容分散在两课时。也就是一节课内,既有读文,也有学习生字,还有相应练习,有利于调节课堂,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一节课应该是第一课时,在识字量的安排上,出现了所有的认读字词,四会字出现了三个,而且是同一部首笔画相对简单的字,这个容量是比较恰当的。

这节课的字词教学看近简简单单,实则设计巧妙,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识字的教学思想落实得扎扎实实。

在认识生字上,本课的设计由大语境到小语境,从谈话语境到文本语境,从借助拼音,到部件理解,无不是在创设语境,步步递进, 层次分明。

(一)导入新课环节

2:19

在导入环节中,出于”戴嵩”一词,认一认。既引出了课题,介绍了人物,还认识了生字。这是谈话语境。另外,老师在备课时能首先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年龄特点,“戴嵩”这个词难读,字形难记,所以上课伊始就出示这个词,为学生阅读短文时扫清障碍。

(二)随文识字环节

4:32

1.学生初读课文,明确读文障碍。师: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朗读课文,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了标记在它的下面。给学生两分二十秒的时间读文,时间充足。

7:02

2.老师在学生读文时巡视,学生读完后问:有没有难读的字词说一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说了两个字“嵩”和"

拱"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这个环节也是在向学生传授一种自学的方法:在读文中不要略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要找出来强化记忆. 9:29-9:42

3.开火车读词语。时学生出现问题,学生纠正。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走入幕后,是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互相帮助来学习生字的。 而必要时老师还要跳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惭愧”一词让学生说一说跟什么有关系。纠正“拱手”的读音时,不仅让学生指导读一读,齐读,在所有词读完后,又关注读错的学生,让他再读一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再齐读一遍,落实读音的难点。

9:25-10:55

4.读句子中了解“夹“的读音是一声,老师在屏幕上出示拼音,学生在书上学着注音,这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容易读错的字,在书上注释,做笔记。

14”30

5.指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在读中指导学生把字词读准确。扫清字词障碍后,再让学生来自读全文。

总结: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教者的设计层次清晰。

1.读文,在文中找出不熟的字老师引导学生读准确。2.再把文中的词语提出来,带拼音读词,然后去掉拼音读词。

3.词语关过了,再读句子,在句子中认读“夹”字,并没有细讲“夹”字的多音字现象,每个音都是什么意思,而是在句子中顺势带出字音,感受这个音在句子中的意思,淡化理性区别,强调语感培养。4.难句读好了,再指生分段读文,随机纠正强化读音。这样进一步扫清读文障碍。

(三)随文解词板块

1.联系生活经验做动作,理解“拱手”。

理解“拱手”这个词时,老师说我们来做做这个动作,怎么做呢?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都会两手相抱于胸前做拱手的动作。说罢,教师当场示范,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

2.找近义词理解“著名”。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呢?我们帮助它找了一个意思非常相近的词语,就帮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这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运用。

3.借助图画,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教师出示画面,请同学上台指一指,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一生上台指示,全体学生直观感受,立刻理解。这种让小学生用手指一指画面的方法,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读第一段,想戴嵩是个怎样的画家?

15:50-32:22著名,学生理解提到“有名”,老师顺势说,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著名的意思。

17:30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时结合图画,让学生来具体地指一指,看一看。这样做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把理性的变成感性的。这里也渗透了一种解词方法:结合具体画面来理解词语。

另外,这几个词的理解都是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体现了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后面还有一个“纷纷夸赞”的词语,教师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你也夸,我也夸,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夸,就是纷纷夸赞”。

20:32

把“理解”的刚性棱角磨平,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读出情,读出味,透过文字的面纱,结合具体形象的直观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意味。

例如,学生结合图画“斗牛图”,感受到画出的逼真后,再读第一段,体会“著名”,体会戴嵩画技高超。

体会到了画技高超,再读人们称赞他的句子。此处教者的设计自然巧妙,层层递进,鲜明地体现了读中悟,悟中读的教学理念。

第一层,读通读顺,了解句意。指学生读了两次。两次指生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老师并没有指导朗读,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们在反复读反复听的过程中了解戴嵩的画技高超,

篇二: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1、齐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2、火车启动读生词。形式很好,注意鼓励学生。然后齐读。

3、让学生齐读投影课文。找出说明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

4、教学生写生字:"抹"拱,挤三字。注意笔顺,写字姿势。并现场让学生写字,老师巡视检查。[这样做很好,是常规课堂的做法]

5、读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老师投影李可染牧童图,让学生说明哪些部分是浓墨涂抹,哪些是轻笔细描。

请学生读: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6、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下课了我们一会踢球,一会儿跳绳。

写这几个字。

7、同学们还可以从哪里找到戴嵩画技高超的语言呢?

一位商人称赞道:画得太像了!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画活了!(有学生读错未纠正:称扬道。要让学生体会称赞,赞扬的区别)老师说夸赞,称赞,赞扬的意思是一样的。

让8、9位学生有表情的朗读夸赞的语言。

用自己的话再夸赞一下。

8、读第五六自然段。问学生牧童说画错了的具体说法。

9、小牧童为什么敢于说戴嵩画错了?

10、戴嵩的表现。请同学们对戴嵩,牧童说话。

你放牛真细心,都成牛专家了。

你在广大群众面前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太了不起了。

对观众说:夸赞时要细心观察。在聪明的人也不一定都做对。再生活中要向牧童一样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向小牧童学习细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11、送几句名言。

【即时点评】

亮点:

1、注意低年级基本的书写,练习。朗读练习。

2、注意鼓励学生。

3、对戴嵩的夸赞和牧童的批评对比比较强烈,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4、注意用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做人和学习。

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由于要加强字词书写,造句练习等基本技能教学,使得课堂学习过程不够连贯。略显沉闷。

本篇课文字数偏多,不太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约300字。

篇三:《画家和牧童》观课报告

《画家和牧童》课堂观察报告

前面,我听了侯春兰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感触很深,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如有不当,乃至错误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老师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本课教学,侯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例如:理解“著名” 、“价钱” 、“购买”等词,教师并没有单一地让学生翻开字典或者词典照本宣读,生硬地理解词语意思,而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具体语言情境,将词语放在句子,联系上下文,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自然而然地嵌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了。

我们知道,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侯老师也不例外地使用了这一方式。其一是她抓住了重点词训练学生的语言,课文中有一个关联词“一……就……”。邱老师抓住这关联词,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用“看画的人一……就……”,“有钱的人一……就……”来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意思,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在理解“纷纷夸赞”一词时,老师又充分利用了文本,让文本不再孤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词,而且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每个学生说话的能力,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

侯老师在词语教学方面的闪光点还有很多。例如:让学生找出“称赞” 、“赞扬” 、“夸赞”三个近义词,强调了近义词在文中的作用。结合画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意思,避免了语言的赘述。

二、 提供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

这是侯老师这节课中一个很有创意的设计。在学了书上商人和教书先生赞画的句子后,邱老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她出示了两个形容画技高超的成语:“栩栩如生”和“活灵活现”,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读,并用上这些词来夸夸戴嵩的画画得好。这也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的一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

三、实实在在读。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课堂中,侯老师突出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反复接触文本,在读中理解,感悟。(例如在指导读:“太像了,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孩子们精彩的读书声告诉我们,他们是多么快乐地读,多么喜欢去读,仿佛他们就是围观人群中的一员,在尽情夸赞,夸赞大画家的精湛画技,深刻体会到了围观群众的赞赏之情。)

四、本本分分练写。

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引领是至高无上的。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侯老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练写。学生练写时轻柔的提示学生应有的正确姿势,令在座的老师也忍不住直起了腰。教师如果长期创设一个这样的练字氛围,还怕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吗?

事无完事,人无完人,一堂再精彩的课堂教学难免也会一些瑕疵,最后,我想就这节课的一个小细节的处理,提出个人的想法。在一节课堂上,学生脑袋里所装的知识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老师不必要因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内容在规定的时间里没有完成好,而拼命地赶进度,拼命地往学生的脑袋里塞东西。这样,前面的知识,学生还没消化,后面的内容,他们根本接受不了。作为教师,要学会割舍。

临淄区稷下小学 王赏

总而言之,侯老师朴实地教学,真实地引领,让学生积极而扎实地掌握。这份回归自然的清新愉悦让我喜欢。最后,请让我借崔峦老师的话来结束我的评课吧:“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让我们在简简单单、本本分分、扎扎实实中前进。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