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古今名人言录:曾国藩言录,pdf

名人故事2019-01-15 06:25书业网

篇一:曾国藩家书精言录

曾国藩家书精言录 1,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3,无师无友,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

1.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即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2.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ze),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3.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

1,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

2,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3,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1.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己时耳.

2.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耐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

3.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

1.一味言忠信,行笃敬,庶几可以遮护旧失,整顿新气,否则,人皆厌薄之矣.

2.只因傲之一字,百无一成,故谆谆教诸弟以为戒也.

3.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1.至于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2.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俨然人望而畏,斯为威而不猛.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恕之最好下手者.

3.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

1,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逮办理军事,自矢靡他,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2,无论行坐,均须重厚。早起是先人之家法,无恒是吾身之大耻,不重是尔身之短处,故特谆谆戒之。

3,当此大乱之世,吾辈立身行间,最易造孽,亦最易积德。

1,吾唯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少分宵旰之扰。行军本扰民之事,但刻刻存爱民之心,不使先人之积累自我一人耗尽。

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诸弟交勉之。但从傲惰二字痛下工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3,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1,久已以身许国。愿死疆场,不愿死牖下,本其素志。近年在军办事,尽心竭力,毫无愧怍,死即瞑目,毫无悔憾。

2,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即不扯谎也),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3,凡好名当好有实之名,无实则被人讥议,求荣反辱。

1,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面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3,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1,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曰:斗斛满则人概之,

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

2,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家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3,谦之存诸中者不可知,其着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

1,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

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2,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

篇二:曾国藩_名_言

曾 国 藩 名 言

1、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诚和拙其实是一个意指, 真诚到极点,实事求是到极点。 踏踏实实去求真,不怕别人耍小聪明。 至诚修心,把自己的毛病都去除。自强的人要进步,小人是阻挡不了的。真正肯修行的人,逆境反而是一种助力。

2、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这些年来与官场内部以及与绿营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要做到全无形迹之嫌, 全无斧凿之工。” ——这是在唐明浩先生的书里找到的

3、家有万金,不如进德修业可靠

4、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术,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

5、苟能读书者,则无地不可。

6、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

7、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8、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9、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

10、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11、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

12、诚则金石所穿。--曾国藩

13、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曾国藩

14、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曾国藩

15、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16、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二着修业

17、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18、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9、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20、无好小利

21、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2、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23、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25、人以气为主

26、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27、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8、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29、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30、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31、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32、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33、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34、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5、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36、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37、处事宜决断

38、人不可无缺陷

39、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40、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4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42、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43、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44、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45、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46、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7、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48、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49、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50、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51、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52、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53、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54、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55、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56、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57、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58、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59、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60、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随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篇三:弘一法师言录

弘一法师言录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5.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6.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7.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8.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9.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10.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11.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12.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13.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14.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5.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16.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17.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18.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2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21.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22.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23.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24.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5.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26.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27.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28.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29.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30.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31.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32.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33.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34.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35.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36.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37.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38.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39.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宽。

40.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41.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

42.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43.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

44.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终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功夫得力处。"

45.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46.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勉强敷衍。

47.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48.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49.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50.视人之善,犹己之善。视己之善,犹人之善。念念同观,亘古无间。法界偕游四德城,方满最初宏誓愿。视人之恶,犹己之恶。视己之恶,犹人之恶。猛省力除,无令愧怍。法界众生三毒除, 彼我同归无上觉。视人之乐,犹已之乐。视已之乐,犹人之乐。所欲与共,嫉妒永却。法界同欣法喜充,不向偏空寻略约。善恶性具,善恶性空。何喜何怒,如空御风。默持机咸,妙应无穷。大圆镜智照不疲,岂似权乘作意通。(《四无量心铭》)

51.一、杀生--短命多病

二、偷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

三、邪淫--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

四、妄言--多被诽谤,为他所诳

五、两舌--眷属乖离,亲族弊恶

六、恶口--常闻恶声,言多诤讼

七、绮语--言无人受,语不明了

八、悭贪--心不知足,多欲无厌

九、嗔恚--常被他人责长短,恒被他所恼害

十、邪见--生邪见者,其心谄曲。

以上为十恶业。反之,则为十善。因是观之,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乐业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报而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田,人皆其为愚也。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的果报。古人云:祸福

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余五十年改过迁善之事,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一、虚心。二、慎独。三、宽厚。四、吃亏。五、寡言。六、不说人过。七、不文已过。八、不覆己过。九、闻谤不辩。十、不瞋。瞋习最不易除。古人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

52.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53.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54.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55.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56.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57.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58.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59.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60.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61.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62.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63.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64.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65.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66.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67.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68.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69.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70.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71.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72.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73.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

74.动若不止,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水相如此,心境亦然。不变随缘,真如当体成生灭;随缘不变,生灭当体即真如。一迷即梦想颠倒,触处障碍;一悟则究竟涅槃,当下清凉。

75.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76.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闻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77.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78.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79.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80.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81.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82.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83.自责之外无胜人之处,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84.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85.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86.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并不小。”

87.以和气迎人,则乖湮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生,则梦寐恬。

88.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沈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

89.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90.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