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礼仪规范合同.docx
篇一:个人礼仪规范
个人礼仪规范
一、个人礼仪的概念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人们对文雅的仪风和悦人的仪态一直孜孜以求。
而今,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日渐频繁,人们对个人的礼仪更是倍加关注。从
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
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
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
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
整体形象。事实如此,绝非无病呻吟,耸人听闻。
我们强调个人礼仪,倡导现代文明,旨在提高个人礼貌素养。强化公民的文
明观念。良好的礼仪风范,出众的形象风采,是我们自尊尊人之本,更是我们立
足、立业之源。
二、影响个人礼仪的因素
(一)心理因素:
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个人礼仪,个人礼仪与人们的心理有很大的关
系。
1、首因效应 概念、特点、辨证
2、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举例
3、近因效应 概念举例
(二)社会因素
一些我们熟知的社会因素,也影响到人们对个人礼仪的追求。
1、社会角色
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的会角色,人们都尝试用最好的方式来诠释自
己的社会角色。
个人礼仪要与自己的社会角色吻合。
2、个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从自然 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人:通过社会化,个体掌握了社会的道德和 文化,学会了该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
为,形成独立人格,产生自我意识,最终成为社会化的人。
个人的社会化是延续一生的过程,个人礼仪的获得、完善、是人社会化的过程,礼仪的
学习伴随一生。
3、个人礼仪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角度看,中外的个人礼仪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古代,个人礼仪是一种特权。现代社会,虽然不同阶层是社会的客观存在,但个人礼仪
却成为人人都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文化因素
个人礼仪是种社会文化,是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是治国教民的经典。个人礼仪
与社会文明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古人对此有专门的论述。
文化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精神层面就包括宗教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所以,
讲究个人礼仪,实际上是一个民族长久以来的精神文化的积淀在个人生长的反映。
这部分内容以列举事例的方法进行。
三、个人礼仪的运用原则
美化自我,尊敬他人。(适度、敬人)共勉:周恩来名言
坐姿
1、根据座位高低,调整姿态。
2、坐定时,上身一般保持端正,而腿、脚的姿势却可以有较多的变化。常见的姿势:
正襟危坐式 垂腿开膝式 双腿叠放式
双腿斜放式 双脚交叉式 双脚
内收式
前伸后曲式 大腿叠放式
其中,男女通用的姿势有:正襟危
坐式,大腿叠放式,前伸后曲式等。
女士专有的姿势有:双腿叠放式,
双腿斜放式,前伸后曲式。
男士专有的姿势有:垂腿开膝式。
另外,在一些正式场合,人们总会感到
紧张局促,表现出来的姿势是双脚内
收。因此,尽量少出现这种姿势,可以给人镇定的印象。如果实在紧张,采用这种姿势,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站姿
1、体态:直立,挺胸,收腹,略为收臀,平肩,直颈,下颌微向后收
2、表情:两眼平视,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3、上身: 两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 两手可在体前交叉,右手放左手上,肘部略外张 男性必要时可单手或双手背于背后 5、男性:双脚可微微张开,不超过肩宽 6、女性:脚成v型,膝和脚根应靠紧;身体重心尽量提高 女士应避免的站姿 两脚交叉站立双手/单手叉腰4、腿部:两腿直,膝盖放松,大腿收紧上提,身体重心落于前脚掌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双手插入衣袋或裤袋
身体抖动或晃动
行姿
也称走姿。与其他姿态相比,处于动态之中,体现人
类的运动之美和精神风貌。从总体上讲,属于人体的综合
性活动,但侧重点在脚步上,所以也称为步态。行姿总的
要求:矫健、优美、匀速。
辨析:行姿总的要求不慌不忙,是否缺少个性和朝
气?如何用礼仪的观点解释?
行走时,应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
(1)保持正确站姿,作好起步准备。
(2
)全身伸直,昂首挺胸。
(3)起步前倾,重心在前。
(4)脚尖朝前,步幅适中。 脚:避免外八,内八,重心在前脚掌。 腿:膝盖伸直。 步幅:一脚距离。
(5)双肩平稳,两臂摆动。
有节奏,手心向内,摆动幅度为30度左右。
(6)全身协调,匀速前进。
行走的某些阶段,速度要匀,有节奏感,轻松,自然。
接电话礼仪
接听电话不可太随便,得讲究必要的礼仪和一定的技巧,以免横生误会。无论是打电话
还是接电话,我们都应做到语调热情、大方自然、声量适中、表达清楚、简明扼要、文明礼
貌。
1、及时接电话一般来说,在办公室里,电话铃响3遍之前就应接听,3遍后就应
道歉:“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如果受话人正在做一件要紧的事情不能及时接听,代接的人
应妥为解释。如果既不及时接电话,又不道歉,甚至极不耐烦,就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尽快
接听电话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让对方觉得自己被看重。
2、确认对方对方打来电话,一般会自己主动介绍。如果没有介绍或者你没有听清
楚,就应该主动问:“请问你是哪位?我能为您做什么?您找哪位?”但是,人们习惯的做法
是,拿起电话听筒盘问一句:“喂!哪位?”这在对方听来,陌生而疏远,缺少人情味。接到
对方打来的电话,您拿起听筒应首先自我介绍:“你好!我是某某某。”如果对方找的人在旁
边,您应说:“请稍等。”然后用手掩住话筒,轻声招呼你的同事接电话。如果对方找的人不
在,您应该告诉对方,并且问:“需要留言吗?我一定转告!”
3、讲究艺术接听电话时,应注意使嘴和话筒保持4厘米左右的距离;要把耳朵贴
近话筒,仔细倾听对方的讲话。最后,应让对方自己结束电话,然后轻轻把话筒放好。不可
“啪——”的一下扔回原处,这极不礼貌。最好是在对方之后挂电话。
4、调整心态当您拿起电话听筒的时候,一定要面带笑容。不要以为笑容只能表现
在脸上,它也会藏在声音里。亲切、温情的声音会使对方马上对我们产生良好的印象。如果
绷着脸,声音会变得冷冰冰。打、接电话的时候不能叼着香烟、嚼着口香糖;说话时,声音
不宜过大或过小,吐词清晰,保证对方能听明白。
5.用左手接听电话,右手边准备纸笔,便于随时记录有用信息。
自我介绍
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
上职务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经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XX,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比较随便。
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比较庄严。
眼神
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
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
一、重视。
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
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
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
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
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
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
面容
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气。"噢"?表示惊呀!
笑容
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
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
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
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
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
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
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
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
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
",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
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
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
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
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
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
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
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
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物流3112班 贾楠
篇二:职工文明礼仪规范
**系统干部职工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升**系统干部职工文明素养,提高文明行政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
社会,塑造**系统良好形象,根据《公务员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省文明委、省
直工委、省妇联《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系统实
际,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干部职工文明礼仪是指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中仪表、言谈、举止、交往等方面
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系统干部职工。
第二章 仪表
第四条 干部职工仪表要合乎身份,做到整洁、大方、端庄、得体。
第五条 服饰礼仪
(一)制服穿着礼仪
1、公务员在上班和外出执行公务时应统一穿着工商制服(暗访等特殊情况除外),帽徽、
肩章 、领花、工号牌等按规定缀钉、佩戴,制服不得混季穿着,不得挽起袖口、裤腿穿着,
不得着拖鞋,不得与便服混穿。
2、穿着制服时公文包、皮带首选黑色。公文包不能塞得过鼓,不能将手机、眼镜、钥匙
等杂物别在皮带上。男同志首选黑 一1一 色素面系带皮鞋,不得光脚穿皮鞋;女同志首选黑色素面浅口皮鞋,鞋跟不宜过高,丝
袜边缘不得外露。留长发的女同志要将长发挽髻,女同志怀孕期间体型发生明显变化的,不
得穿着制服。
(二)便服穿着礼仪
1、素雅端庄。搭配和谐,不得穿奇装异服。在重要公务场合,男士应穿正装,并首选深
色。男士在穿着正装西服时,服饰颜色不得超过三种,西服袖口的商标要拆掉;公文包、皮
带、皮鞋宜同色并首选黑色。女士出入正式场合首选有袖子的西服套裙和不露脚趾、脚跟的
浅口皮鞋,女士穿凉鞋时不穿袜。
2、大方得体。女士不宜穿过紧、过短、过薄和过于暴露的衣服,内衣不得外露或外穿,
内衣颜色不得外透;男士短裤、背心不得外穿。不得穿睡衣、拖鞋上班或出入公共场所。佩
带饰物不宜超过三件。
3、洁净整齐。服饰保持干净、平整,若有残破,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第六条 (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公民礼仪规范合同.docx)仪容礼仪
整洁、得体、精神。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及时修剪头发、鼻毛、耳毛、指(趾)甲。
头发要做到前发不附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女士不得化浓妆,不得染彩发和染指(趾)
甲,不得当众补妆,出席各种活动时,仪态要端庄文雅 。
第三章 语言
第七条 用语力求文雅、和气、谦逊、得体,做到语言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一2一
第八条 用语礼仪
(一)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二)用词文雅。使用约定俗成的问候语、请托语、委婉语等礼貌用语,不讲脏话、粗
话。
(三)检点语气。做到热情、亲切、和蔼、友善、耐心,不得生硬、急躁、嘲讽、傲慢,
对待前来办事群众要做到3“s”,即站起来(stand up),注视对方(see),以及在适当的场
合微笑(smile)。对来访者咨询的问题及时作出明晰的答疑、解释,如一时答复不了,应给
出时限承诺,不能说“不知道”、“不清楚”、“问别人去”。
第九条 称谓礼仪
采用正规称呼,一般以职务、职称、“同志”、“先生”、“女士”等相称,称呼对方头衔时
就高不就低。不得采用低级庸俗、简化性或具有地域性的称呼。
第十条 交谈礼仪
热情、谦虚、有礼,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交谈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正确判断,
不开过分的玩笑,不传播不利于团结的言论。可借用手势、面部表情等辅助性动作来表达谈
话的内容,但动作不得过多,幅度不得过大。语气不得生硬,语调不得高尖。第十一条 电话礼仪
接电话要及时,要在电话振铃3次内接听;接打电话,先问好再自我介绍,不得用“喂”
或者“你找谁”等开头语,在公务交谈中,“您”、“请”、“劳驾”、“谢谢”等文明用语要不离
口,交 一3一 谈中不要心不在焉或不断打岔、插嘴。 若不是自己的电话,应尽快转给相关人员。通话
时,语言要简洁明了,对重要事务做好记录。通话结束时,通常由尊者或拨电话者先挂断,
挂断电话前要说“再见”或“谢谢”。使用移动电话,除遵循一般电话礼仪外,还要遵守公共
场合的礼仪。一般的工作电话通话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十二条 公文礼仪
公文内容严守法规、真实准确;语言准确、朴实、简要;格式规范、文种恰当;行文合
乎规则,避免滥发、错发。发文后及时查办、督办。办文准确、及时、安全。
第四章 行为
第十三条 行为举止力求自然、美观、大方、优雅。
(一)不得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在外部门、外单位吸烟时,要先征求主人同意。
(二)在公众场合要避免以下举止:
1、双手叉腰、交叉胸前、插入衣裤兜内。
2、挠头、抓痒、挖耳、抠鼻孔。
3、哼唱歌曲、吹口哨、跺脚、说笑、喧哗。
4、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5、面对人咳嗽、打喷嚏。第十四条 形体礼仪
(一)目光。眼神认真、坦诚、友善,公务型注视的区域是对方的额头,注视对方的眼
睛表示关注;社交型注视的区域是对 一4一 方的眼睛到唇部。友好的注视时间应在占双方交流时间的1/3到2/3。
(二)微笑。微笑时要自然,精神饱满、亲切、甜美。
(三)手势。运用手势要注意地域的差异性。手势不宜多,避免同不熟悉的人肢体接触
过多;避免用手指着对方说话;避免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扣手指等小动作。
(四)站姿。站姿端庄,肩平头正,目不斜视。身姿挺直、舒展,嘴微闭,手臂自然下
垂,两腿稍微分开,面带微笑。忌把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或两腿分开幅度过大、屈
腿,或斜靠、卧靠在办公桌等。
(五)坐姿。坐姿要自然端正,不前俯后仰,不伸腿翘脚或把腿放在桌子上。女士双膝
并拢,手放在双腿中间或上面,若穿裙子时,要用双手捋平后裙摆后坐下,并整理好裙子。
男士双膝可适当分开。
(六)行姿。行走要挺胸、抬头,脚步轻而稳。双肩放松,双臂自然前后摆动,目光自
然前视。忌拖泥带水、低头、弯腰或左顾右盼。 第十五条 介绍礼仪
注意介绍的顺序,先把主人介绍给客人;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介绍时要清楚提及对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内容。介绍后,双方相互握手、问好。第十六条 握手礼仪
握手时双眼要正视对方,面露笑容,握手的力度要适宜,大方地伸出右手掌和手指适当
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握手应注意伸 一5一篇二:员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员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本守则以文明、敬业、高效、廉洁为原则制定,适用于公司总部机关及所属二级单位机
关全体员工。
一、道德规范
1.忠诚企业。公司是员工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员工须忠诚于公司。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员工从业的要求,员工应“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3.爱岗敬业。员工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在本职岗位工作中应“严、细、实、恒”。 (转载于:职工文明礼仪规范)
4.遵章守纪。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是保障公司整体协调运行的必要条件,员工须始
终做到遵章守纪。
5.遵守公德。公司服务于社会,员工应遵守职业道德,遵循社会公德,提高个人品德,
倡导家庭美德。
二、仪表规范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 2发型要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场合的不同,
梳理得当。
3员工在工作期间应按照劳动保护的规定和岗位要求着装。着装要保持干净,熨烫平整,
穿着合体,纽扣齐全。当员工出席会议、从事商务或外事活动时,应按要求着装。在办公场
合男性不可光膀子、卷裤腿;女性不宜穿着吊带装、露脐装。
三、办公场所规范。
1坚守岗位,出满勤、干满点,干好本职工作,做到不脱岗、不窜岗、不睡岗。 2室内每天清扫,确保干净整洁,每个办公桌上堆放资料、书籍不得超过两摞,文件柜
资料要摆放整齐。
3严禁上班期间利用电脑做打游戏、看电视等与工作无关的事。4做到随手关灯、关空调,最后离开办公场所者应关闭门窗。 5办公场所不大声喧哗,
接打电话、讨论工作问题、接待访客等不影响他人。 6办公区域不乱贴、乱画、乱挂表单、图片等,严禁吸烟的场所做到不吸烟。
四、会议规范。
1.要准时到会,不要无故迟到。
2.会前认真准备发言材料,力求简明扼要,做到思路清楚,中心突出,态度明确,少说
空话、废话、套话,会议之前要把手机设置为振动、静音或关机状态,不要设置个性化铃音。
3.会议中途来电话,非紧急情况应待会后回电话,紧急情况应到会场外接听。
五、业务规范
1.合法、合规、诚信地开展公司业务活动。遵守业务法规,熟知并严格遵守与员工岗位
有关的国际、国内经营法律法规和惯例,使业务活动受到法律保护。
2.熟知并认真履行自己的业务职责,不得超越职权范围从事下列活动: 以公司名义进行考察、谈判、签约、招投标、竞拍等; 以公司名义提供担保、证明;以公司名义对外发表意见、信息;
代表公司出席公众活动及其他活动。
3.员工在工作时间以外的个人行为和活动一般不会受到公 司干涉,但如果员工的个人行为和活动损害或可能损害公司利益和形象时,员工须立即
停止该行为或活动。员工在进行以下行为或活动时要特别谨慎:兼职。员工不得从事损害公司利益或影响公司形象的兼职。 投资。员工不得从事有损
公司利益的投资。
在处理涉及亲属的业务时,员工应按规定回避或报告。
4.实行首问负责制,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项要负责联系或介绍到有关部门,不允
许说不知道或推诿扯皮。
5.部门间应相互配合协作,对上级交办需本部门办理的事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办完;
如属几个部门共同解决的,牵头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6.干好本职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不得将个人不满、不愉快等情绪带
入到工作中。
7.上级要理解和支持下级工作,注意倾听下级的意见和建议,对下级多体谅关心和欣赏
鼓励。
8.机关人员到下属单位,要严于律己,轻车简从,平等交流。 不接受下属单位的超标准接待,不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礼品等。
六、保密须知
员工应自觉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和要求,避免违规使用知识产权和泄密的行为。
1.知识产权。员工在未经公司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能以任何方式使第三方获取属于公
司的商业秘密。员工在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要与公司签订“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不可
利用公司的知识产权和相关信息谋取私利。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可私自制作、复制、储
存、保管、销毁商业秘密。
2.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由公司证券事务部负责,并按照一定程序,真实、准确、完整、
及时、公平地向社会进行披露。员工不得未经授权披露有关信息,影响公司利益和信誉。 不
得将内部信息披露给他人,包括公司外部人员、家庭成员以及不应该了解该方面信息的内部
员工。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
3.信息安全。合理、规范地使用公司的信息资源和系统,以保障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可
靠、稳定运行。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学习计算机使
用安全常识,接受信息安全培训,增强计算机安全意识和提高技能,妥善保管所使用的计算
机及其附属设备,防止设备及其存储信息丢失、损坏。不要利用公司网络或手机发送公司的
保密信息或重要信息。不要利用网络进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定和有损公司利益的活
动。
七、其他
1.各级单位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员工守则执行情况予以监督。
2.员工违反本守则条款的,给予批评教育;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
的给予全公司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与月度绩效挂钩,取消年度评优。篇三:机关工作人
员文明礼仪规范
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礼仪规范 机关工作人员礼仪是指其在日常工作中仪表、言谈、举止、交往等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
规范。
一、仪表礼仪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研究表明人与人的第一印象中外观占55%,声音占38%,语
言占7%。机关工作人员仪表要合乎身份,做到端庄、得体、整洁、大方。
(一)服饰礼仪
对于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场合的着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庄重、保守、典雅。着装主要
有制服、西装、套装和便装等等,在各种公务着装中,男士西装和女士套裙选择最多,也最
为普遍。
1、男士西装的基本要求西装的选择:西装有单件上装和套装之分。非正式场合,可穿单件上装配以各种西裤或
牛仔裤,正式场合,则必须穿颜色素雅的西服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西服上衣是两粒扣
的可只系上面一粒,叫做“系上不系下”,三粒扣的可系上面两粒,也可以只系中间一粒。坐
下时,解开钮扣会使上衣保持平整。裤长以站立时能盖住皮鞋鞋面为宜。 衬衣的选择:衬衣以白色为首选,其他单色衬衣或带竖细条纹的也可以。象格子的,宽
条纹的,花的衬衣,不适合在严肃的公务场合穿着。衬衣的领子和袖口一定要挺括。领子要
合适,不能太大,佩戴领带一定要扣好衬衫扣,领脖间不能有空隙。西服配衬衫时,有个“一
指原则”,就是说着装自然站立时,衬衫的袖口和领口应露出长于西服袖口和领口的一指宽度
的距离,大概1厘米到1.5厘米左右,一方面保护外套不被磨损、玷污,另一方面有层次感。
衬衫之内一般不穿背心或内衣,如果穿了,千万不要露出内衣的领子。领带的选择:男士在正式场合穿西服套装必须打领带,反过来说,如果不穿西服套装,
比如穿夹克衫、穿短袖衬衫就完全没有必要打领带。领带的颜色一般不要与西服的颜色一样,
但可以是同一色系的,或深或浅,最好是单色的。领带的图案可以选择单色图案,也可以选
择条纹或加点图案,一般在正式场合,不选择有花饰图案的领带。领带的质地以丝绸为最佳。
领带的长度以皮带扣中间为限,身材高大的人,可再适当的延长一些。鞋袜的搭配:穿西服必须配皮鞋,最正规的是黑色皮鞋。袜子要选择深色棉质的,或与
皮鞋的颜色一致,或与西裤的颜色一致,不宜有明显的图案。白色的袜子和尼龙?不适合正
式场合穿着。袜口的长度以当你坐下时也不会露出里面衣服和皮肤为最合适。色彩搭配:男士着装在色彩搭配上遵守三色原则和三一定律。三色原则就是要求男士正
装的色彩在总体上应当以简洁为宜,最好将其控制在3种色彩之内,这其中包括了西服、衬
衫、包括领带,鞋袜。三一定律即在式场合,男士的皮包、皮带的颜色要与皮鞋一致,这就
是男士着装所谓色彩搭配“三一定律”。除了上面介绍的一些搭配方法以外,还有一些细节也很重要:比如羊毛衫,西服里面不
穿羊毛衫,如果要穿,最好是只穿一件单色的鸡心领、薄型的;再有就是衣兜,西服外面的
口袋里一般不装东西,内侧的口袋里可以放名片夹、笔、钱包等等轻小的物品。衬衣左胸的
口袋也不宜放任何东西。
2、女士套裙的基本要求女性传统的职业装是西服套裙,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用女式西装上衣和随便
的一条裙子进行自由搭配组合成的“随意型”。一种是女式西装上衣和裙子成套设计、制作而
成的“成套型”或“标准型”。 面料选择:面料要选择匀称平整,悬垂挺括,手感较好的。色彩:应当以冷色调为主,借以体现出着装者的典雅、端庄与稳重。一套套裙的全部色
彩至多不要超过两种,不然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尺寸:女士的套裙要求上衣不宜过长,下裙不宜过短。通常套裙之中的上衣最短可以齐
腰,而裙子最短不应短于膝盖以上15厘米。上衣的袖长以恰恰盖住着装者的手腕。 穿着到位:在正式场合穿套裙时,上衣的衣扣必须全部系上。裙子要穿得端端正正,上
下对齐。搭配的衬衫应轻薄柔软,色彩与外套和谐,衬衫的下摆要掖入裙腰之内。内衣的轮
廓最好不要从外面显露出来。国际上通常认为袜子是内衣的一部分,因此袜子不可随意乱穿。
所穿的袜子,可以是尼龙丝袜或羊毛袜。千万不要将九分裤等裤装当成袜子来穿。袜子的颜
色最好是肉色,袜口不要露在裙子的外面。女士所穿的用以与套裙配套的鞋子,最适宜的是
篇三:公民礼仪知识必备
“百 万 家 庭 学礼
仪 ”
上海市“百万家庭学礼仪”系列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2月
目 录
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 ............................................................................. 叶小涛(3 家 庭 礼 仪 .......................................................................................... 生键红(11 职 场 礼 仪 ......................................................................................... 曲 蒙(20 公共生活礼仪 ....................................................................................... 田 军(33 涉 外 礼 仪 ......................................................................................... 夏永芳(52 公务礼仪 ................................................................................................... 田军(61
礼 仪 社 会 和 社 会礼 仪
主 讲叶小涛
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礼仪。
有人会有想法:在个性选择的消费社会,礼仪拘谨了。
在随意轻松的休闲社会,礼仪太累了。
在后工业化的信息社会,礼仪陈旧了。
我们要开宗明义地说: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启蒙运动。
和谐社会的文化神态就是礼仪。
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点上来和大家交流这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第 一 章 礼 仪 社 会
一、为什么要提倡礼仪社会
人类的祖先,夏娃和亚当在伊甸园里赤身裸体,无所谓礼仪。但是不知道哪一天,夏娃和亚当互相看看:哟!我们两个长得怎么不一样呢?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于是,什么就开始了?人类的文明就开始了。“文”这个字,古时候有胸口的花纹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语言中,“文”同“纹”字,有“纹饰”的含义。是的,当人想到要用无花果的树叶遮遮羞;当人想到要在头上插一朵花来吸引异性;当人想到要在脸上涂上脸谱吓唬对方的战士;当人想到要在脖子上挂很多野兽骨头表示我孔武有力------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文化就开始了。文化是什么?去查《辞海》,就是一句话:“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所以,基于人类文化的人类交往礼仪也就开始了。
礼仪:从交际来说,礼就是礼貌、礼节,仪就是仪态、仪表、仪容。
从展示来说,礼仪还有典仪、仪式、仪仗的意思。
礼仪是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观念的约定俗成的交际行为准则。
我们不可能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无视别人的习惯和感受。
如果我喝杯现磨的热咖啡,先放奶,后放糖,还把手指勾到杯把里端杯,有人会说我不懂咖啡文化。如果我拿玻璃饮料杯抓住杯口拎起来就喝,有人会说我粗鲁不卫生。如果我成天把手插在裤子口袋里贴墙根走路,有人会说我谨小慎微,不够大气。如果在正式仪式上,我双手交叉在胸前,别人会说我太傲慢。我们国家有一个外贸官员,与某国一个外贸代表团团长约定下午2点正式会谈,2点,我们的代表团准时到达,可对方代表团确整整迟到5分钟才达到,那个团长进来的时候脸颊上有个红红的唇印,旁边女秘书拼命示意,他本人却不知道,还一个劲陪不是。我们的团长说:“你们迟到了5分钟。现在我们也有个重要细节需要再内部商量一下,请允许我们集体退场
5分钟。”对方立刻应允,5分钟后,当我方代表团再次进入会场的时候,那个红红的唇印还会有吗?于是双方得体严肃地进入正式会谈。
显然,人们礼貌的、得体的、适时的、适况的交往行为就构成了礼仪关系,过去、现在、将来恐怕都需要这种和谐与合拍。
二、礼仪社会的文化现象
1、礼仪社会的历史文化现象
礼仪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
从历史角度看:礼仪是长期积淀形成的社会交际文化现象。
泱泱中国早就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圣人孔子就认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复礼”就是让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仁”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它的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从内心出发,恪守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所扮演的角色,礼也就不期而至了。孔子把恢复理想政治的基础建立在个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规范的强制约束转化为人心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和心理欲求融为一体。所谓“礼-义-仁-智-信”,就是礼为首啊!中国历史上不少帝王和先哲都曾主张“彬彬有礼”,讲究“以礼治国”。他们把“礼”看得十分重要,甚至铸鼎确立“礼”的尊严和地位。在他们的眼中,“礼”不仅仅是庄严隆重的典仪和礼节,还是长幼尊卑的人际关系准则和规范,更是不可逾越的国家秩序,是理性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礼仪不仅仅是我们的个人行为,它还同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疆土的长治久安、国家的文明面貌、公民的道德水准紧密联系在一起。
2、礼仪社会的时代文化现象
从消费的角度讲,我们已经走进一个美学化的消费时代。也就是一个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代。当我们走进比较安静而且比较有格调的商场,训练有素的服务小姐见到我们一定不会大喊大叫,也不会说:“欢迎光临,请随便看看!”而是会沉稳得体地说:“您好!欢迎光临,请随意看看!”我们立刻就会觉得舒服。
还有,人的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不一样,他们的礼仪行为也会象圣人孔子说的“合而不同”,即共性中有个性。一个组织的文化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一个组织人的行为规范。每个组织的文化识别系统都由理念识别(mind identification)和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fication)以及视觉识别(vision identification)组成。
很多企业和组织首先高举的都是他们的理念:
欧莱雅的理念是“农夫加诗人”。
菲利普的理念是“让我们做得更好!”
爱立信的理念是“以爱立信,以信致远。”
中国移动是“沟通——从心开始!”
中海集团是“诚信四海,追求卓越。”
上海宝钢是“诚信”。
上海电信是“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上海石化集团是“挑战先进,精细管理。”
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些理念提炼得非常好,我们也看到这些良好经营的组织正是在这些伟大理念的指导下,实践着他们一个一个的辉煌。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理念只是贴在墙上,那就只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它必然要由行为体现出来。所谓:礼仪跟着公德走,行为跟着理念走。
我曾经到台湾一个食品企业去讲课。我站在培训室门口。学员们在下面军训结束后上来,见到我,知道我是老师,啪地将两腿一磕,大叫一声:“老师好!”我当时吓一跳,马上说:“随意,随意------。”又来一个学员,又是一个立正:“老师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只好也不停地立正,不停地大声回应:“同学好,同学好!-----。”后来我问台湾的培训经理为什么那么做。他说:“叶老师啊!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啦!”看!文化决定行为,你可能一下子不适应,产生了“礼仪文化休克”,但你如果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你就会融入这种礼仪文化。
同样是台湾的一个很有名的轮胎工厂,我给他们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做个培训,进了行政大楼电梯口看到门旁贴着一个牌子,上面是:本电梯只供外来贵宾使用,本单位员工一律不得使用。我算贵宾吧?就走了进去。我想,电梯反正上去,陪同我的人员是否可以一起上去呢?没想到陪同我的那个台湾人李先生说:“叶老师,您上八楼,我走上去接您。”我当时就很佩服。培训结束后去吃饭,我大摇大摆走在厂区大道上,还是那个李先生对我说:“叶老师,对不起,请走人行道。”我一愣,厂里走什么人行道?抬眼一望,所有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规规矩矩地走在人行道上,没一个乱走,我赶紧就上了人行道。
我们还发现,由于文化不一样,礼仪要求的落差也会很大。
我到一个国际知名的跨国医药公司去上课。上海的这个办事处是德国人管理的,在一个四星宾馆六楼裙房,6点上课,我5点半就提前到达了,透过玻璃门往里一看,16个白领整整齐齐坐在会议桌两边,我以为他们在开会,就在外面等候,可等到6点,看看里面还在开会,里面那个人事经理看到我,赶快走出来说:“叶老师,你怎么不进来?”我说:“你们不是在开会吗?”她说:“没有啊,我们一直在等你啊!”好家伙,有这样等老师的吗?进去看
到他们的办公桌,唰!一排整整齐齐,桌上除了个显示器,连个杯子都没有,我说:“兄弟,你们上班不干活啊?”“不不!我们老板命令,五点半下班,要把桌上的东西全收拾干净。”扑面而来的是什么?德意志民族那种方正、严谨、周到、大度的礼仪文化气质,它命中注定要出现音乐、哲学、莱卡、奔驰啊!
可另外有一次我到一个美国人的著名酒业公司去上课,就完全不一样。我出了电梯一转脸就看到他们的总台,接待小姐身后一堵文化墙。高级的写字楼,厚厚的地毯,极静的空间。我上前压低声音:“小姐,您好!请问凯瑟琳在吗?”
如果是一般的办公室,接待台都有一套程序化礼貌对话:
“小姐,我找凯瑟琳。”
“对不起,先生,请问,我怎么称呼您?”
“对不起,我姓叶!”
“啊!是叶先生。请叶先生稍等!--------(打电话)
“喂!凯瑟琳,有位叶先生找!-----好!明白!再见!”(挂电话) “对不起,叶先生请稍等,凯瑟琳马上出来接您!温迪,倒杯水!” 我想这里大概也是这样。谁知那位小姐回头冲着里面的办公室大叫一声:“凯瑟琳——有人找!”我吓了一跳,这么安静的地方怎么可以这么叫人?我走到办公室门口往里张望,巨大的“格子化的效率空间”的最里面,凯瑟琳,那个全国营销副总抬头看到了我。照一般礼仪,她至少应该走到门口迎接我,互相介绍一下再领我入坐,谁知她边打电脑边侧头说:“HI,叶老师来啦?随便坐,随便坐!”我就象孙子一样找了把椅子随便坐下来,她又露出半张脸说:“HI,叶老师,那边有个冰箱看到没有?随便喝,随便喝!”我当时小有不快。一会儿上课了,就六个女孩子,都是大区销售经理。东倒西歪坐在沙发上,三个女孩子嘴里嚼着口香糖,边嚼边做笔记,鼻子里还发出uhn-----uhn-----的声音。一个女孩子还含了一枚橄榄,脸颊上突出一块,一会儿换到左,一会儿换到右。我当时很不舒服,但上着上着我就发现,其实她们很认真,眼睛里都是“热问号”。我不敢说这就是这家公司的文化,但有一点肯定,做快速消费品的往往不太拘泥过程,他们注重的只是结果。
组织文化决定礼仪规范真是不假,组织文化还会影响组织的人际氛围。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急急打电话要我赶到青浦工商银行度假村上课。我赶到那里时间已经到了,仓促间我就开讲了,哪知道从头到尾2个半小时一个讲座,所有的人居然全部一色木然的表情,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厌恶,没有笑声,什么都没有,多沉闷的气氛,我想完了完了-------。好容易捱到下课,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拎着沉重的皮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门口,突然上来一个人,走到我面前,双脚后跟一磕,摸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