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散文阅读题
篇一:赵丽宏《海量》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透明清洌的白酒,刚打开瓶盖,空气里已经弥漫着浓烈馥郁的香气。那些有魔力的液体,在小小的酒杯里微微晃动,发出诱人的光彩。酒杯叮叮地碰过几下之后,饮者的嘴唇才小心翼翼地和酒杯接触。说是喝酒,其实只是几滴几滴慢慢地啜,酒似乎不是喝进肚里,而是化作又热烈又清凉、又芬芳又苦涩的气体,在叮叮碰杯声中悄悄流遍了全身。倘若有哪位豪迈之士,仰脖一口喝干杯中之物,便会赢得满桌的喝彩声:②“海量!海量!”③这种场面,经历得不少了。亲戚朋友聚到一起,少不了要喝一杯,每张酒桌上,也总会有一两个“海量”的角色,便平添许多热闹的气氛。不过,真正的“海量”,也实在难得遇到,能喝上八两烧酒的,似乎已了不起,而且还常常以酩酊大醉作为代价。每遇到这种场面,每听到人们喊出“海量”这个词儿,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一个人来,一个我所遇见的最能喝酒的人。④那是我从前的一个邻居,一个瘦瘦高高的老人,严肃的脸上一对极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浓密的胡须终年覆盖着嘴唇和下巴。这形象使我联想起古时的侠客武士。然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一个研制耐火材料的工程师,有许多创造发明,在国内同行中也是权威人物。那时我还小,见到他有些惧怕,不仅因为他的形象,还因为他那种很神秘的沉默。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喝闷酒,紧锁着的眉峰中凝聚着无穷的幽怨。他喝酒有些怪,菜并不讲究,一碟花生米、几根萝卜干、几条煎鱼已经很不错。而酒总是上好的大曲,每次总是一瓶,用大碗斟,斟两次,酒瓶露了底。一瓶酒喝下肚,他脸不变色,情绪却有了一些变化,脸上有了笑容,口中还会半生不熟地哼几句京戏道白。⑤时间长了我才知道,他是个极和善的人,而且特别喜欢孩子。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喝酒的时候,我爱坐在一边看着,一边问他许多问题。有我在,他便不再喝闷酒。他那些关于喝酒的故事是令人难忘的。⑥“你喝一斤烧酒就像没事儿一样。你难道喝不醉?”我问他。他笑了笑,说:“还没有喝醉过。小时候在乡下看见大人们用小酒盅喝烧酒,我想,男子汉,这样小里小气扭扭捏捏做啥。有一次,我一口气喝了三大碗烧酒,把村里人都吓蒙了。可我没啥感觉,同喝凉开水差不多。那年我刚刚十四岁。以后,我在家乡就出了名。许多号称‘海量’的喝酒好手都来找我,要和我较量较量。说起来好笑,那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一个个都是气势汹汹地来,烂醉如泥地去,而我总是脸还来不及红呢。”⑦“那么,你最多能喝多少酒呢?”⑧“我自己也不清楚。最多一次喝过四斤烧酒。那是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外乡女财主带着一帮男女找上门来,要和我喝酒。那女人酒量确实不小,两斤烧酒喝下去,面色一点不变,只是不停地说话。三斤酒喝下去,她面孔发白了,话也少了,两只眼睛却红起来。那女人哪里肯服输,嘴巴还硬邦邦的:‘早着呢,才喝了三分呢!’再喝下半斤,她吃不住了。那女财主是被人抬着回去的,临走,算是讲了老实话:‘好小伙子,真海量。这一辈子,我还是头一次服输。’”⑨他的那些带着传奇色彩的经历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总是刨根究底地问:“这么说,你这一辈子还没有遇见过对手?”⑩他手中的碗停在了半空中,沉吟了半晌才答道:“见过一条好汉,只是没能坐下来和他对酌。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路过扬州,在一家临近轮船码头的小酒馆里喝酒。隔壁桌上坐着一个中年汉子,看样子是码头上的搬运工,他喝酒的架势吓了我一跳:三斤土烧,两个馒头,一小碟酱黄豆,不到半个时辰,统统倒进了肚子里。吃完后抹抹嘴站起来就走。酒这样喝下去,我也是头一次看见。我连忙追出去对他说:‘像你这样的海量,我还没有见过,佩服佩服!假使你同意,我想明天请你喝两盅,我请客。’于是我和他约定第二天黄昏在码头酒馆碰头。这是我唯一的一次碰着对手,想不到第二天他失约了,我白白等了一个黄昏。”?然而我看他喝酒,没有一次超过一斤的,他说:“每天喝三斤烧酒,条件不许可喽!百八十块工资,喝酒也不够!”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个不幸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一家大厂的总工程师,“反右”时因为替几位朋友鸣不平,被送进了监狱,一关就是七年。七年中,他滴酒未沾,出狱后,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狂饮,只是在紧张工作之余,独酌几碗。偶尔与朋友对酌,也不会过量。不过就是这样,他一辈子喝下的烧酒大概也能汇成个小池塘
了,然而竟从没醉过,那也是奇迹。?十多年前他患胃癌去世了,死时境况很凄凉。临终前,有一次他还和我谈起酒,他说:“你记牢,酒不是好东西,我生这个病,一定和喝酒有关。年轻时被人捧几声‘海量’,得意得要命,于是拼命喝,我自己也不明白为啥喝不醉。唉,这大概也是报应吧。”?李太白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诗是这么写,然而因为能喝酒而百年留名的人毕竟不多。我那位老邻居,前些年平反昭雪了,还补开了追悼会。追悼会上,许多我不认识的人出来讲了他不少好话,讲他在科学上的贡献,讲他拼命工作的精神,讲他刚正不阿的为人??而我,却在这一片赞扬声里想起了他喝酒的样子,想起了他讲给我听的那些关于酒的故事??(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20.文中生动描述了三个人“海量”的情形,请分别概括他们喝三碗或三斤酒的情态。(3分)(1)年轻时的邻居:三碗烧酒,(2)外乡女财主: 三斤烧酒,(3)码头上的中年男子:三斤土烧,21.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思考,说说你对第④段作者对邻居老人“侠客武士”和“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的评价的是事矛盾?(4分)答:22.第④段中的划横线的句子贴切形象,请你体会其中的表达效果。(3分)答:23.文章以“海量”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答:24.结合文章内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于文中老人的结局,你有什么感想?(5分)答:参考答案:20. 年轻时的邻居:三碗烧酒,没啥感觉,像喝凉开水。 外乡女财主:三斤烧酒,面孔发白,话变少,眼睛红起来。 码头上的中年男子:三斤土烧,喝完后抹抹嘴站起来就走。21. 不矛盾。(1分)说他“侠客武士”,是指他的形象(1分)和替朋友鸣不平的行为(1分);说他是“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是指他有过许多发明,是极有权威的工程师。(1分)22. 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他喝酒时那种很神秘的沉默(1分),我小时候对他的惧怕(1分)。23. “海量”既是指老人喝酒的海量(1分),又指老人做人的“海量”,指他的刚正不阿,仗义豁达(1分)。“海量”既是文章的线索(1分),又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4. 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怀念和敬佩同情。(2或3分)。老人死后追悼会上人们赞颂老人,而老人在世时却没有对他有过真诚的关怀,对于这样的老人,应该在世时就给予公正的对待和真心的关怀,而不是死后热烈歌颂。
篇二:2015届中考阅读理解——散文集合(附答案)
【散文】
雨中 王玉昆
①这个初冬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满心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不得不放弃温暖的被窝去公司加班,完成一张本该下周三才交差的图纸。匆匆地洗漱毕,我向窗外瞅了一眼。天阴沉沉的,雨已下了很久了。我从壁橱扯出一把雨伞,快步向楼下的公交站走去。
②看来,和我一样悲剧的人还不少,小小的公交站里挤满了人。他们个个都手捧着冒着热气的快餐大块朵颐着。站旁的小垃圾桶显然已不堪重负,人们只好把垃圾堆在垃圾桶周围。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这清洁工哪里去了,垃圾都堆成山了!”也许这是一句有魔力的话,没过几分钟,一个脚踏三轮车的清洁工便影影绰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③我看到这位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清洁工,身上罩着一层薄薄的塑料布,显然是雨来时临时披在身上的。雨水早已浸透他的头发,顺着发梢一滴滴地滴落到他不断工作的手上。这时,雨大了起来,清洁工也把垃圾清理完毕。他站在了车站的矮檐下,看来是想躲一会儿雨。挨着他的人不自觉地向我这边挤,仿佛在躲避着什么。霎时间,本来还挤满人的小车站的一头只剩下清洁工一人。许多人上车时,还回头看了清洁工,似乎露出鄙夷的神色。
④人们差不多快走光了,我还在焦急地等待着班车。这时,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撑着一把小黑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连溅起的雨水打湿裤子都浑然不觉。当我正在无聊地猜测和臆想的时候,小男孩就从我身边飞过,扑向了旁边的清洁工,清脆地叫一声:“爸爸!”
⑤我愣了一下神,小男孩便伸手递给清洁工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雨衣,说道:“爸爸,来,穿上!”清洁工伸出黝黑的手指,爱怜地捏了一下小男孩因跑步而通红的脸蛋,假装生气地说道:“谁叫你自己跑出来的,我不是说就快回去了吗?”小男孩却假装老到地责备父亲道:“你就会骗我,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要照顾自己!”清洁工笑了,扭头看了我一眼,我也忍不住笑了,但我的笑里似乎少了什么。
⑥此时,小男孩又拉开厚厚的上衣拉链,拿出一小杯水和塑料袋包着的两个鸡蛋,鸡蛋已经剥过皮了。清洁工喝了一口热水,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现在舒服极了。于是,他和自己的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在雨中尽享着父子深情,各自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幸福。
⑦突然间,一直默默充当看客的我,感觉有两股热热的东西从脸上滚落。我这是哭了吗?我的内心翻滚着,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⑧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恰恰地,我和这泱泱等车人一样,变得冷漠,变得势利,只顾得去分别高低尊卑,忽略了出现在身边的最珍贵和美丽的东西。
⑨我很幸运,在一个寒冷的雨天,见证了发生在人们眼中“最卑微”的人之间的一段“最伟大”的亲情。它使我明白,亲情真的无处不在,感动真的无处不在。这雨中的父子深情,将会永远地向世人证明着一个真理: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这世界变得一尘不染,就像刚被雨水洗过一样。我想,我也已找到了落泪的真正原因。
⑩上车的时候,我深情地冲着这对父子,这对教会我道理的“老师”挥了挥手,他们看着我,我们都笑了。
(摘自《做人与处世》)
1.本文交代“我”不得不在雨天去等公交车的原因,再叙述在车站候车时,看到等车的人们对清洁工的和清洁工父子两个场景,由此,“我”感悟到 。(4分)
2.文中第⑤段写到“我也忍不住笑了”,第⑩段又写到“我们都笑了”。谈谈你对“我”先后两次笑的理解。(4分)
3.找出一处父子俩感动“我”的细节,抄出句子,并做简要赏析。(4分)
句子:
赏析:
4.文中第⑧段写到“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晶莹的瞬间 赵丽宏
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徐缓悠扬,如歌如诉的琴声,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引动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六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火车开出不久,就下起了大雪。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里望出去,白茫茫一片。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①“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小姑
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女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 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我凝视着她们,就像凝视一尊表现母爱和童真的美妙雕塑。她们对生活充满了美丽的期望,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回想起来,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社会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②“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
就在我沉浸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 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仿佛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这早春的鹅毛 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的遐想。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 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本文有删改)
1.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回答。(2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②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社会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4.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充满希望
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 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的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索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 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⑩常听有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4分)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3.第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4.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5
分)
5.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没有发芽的种子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 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篇三:2014浙江宁波中考语文《童年河》阅读及答案
(二)(14分)
《童年河》图书介绍
【封底呈现】
《童年河》是赵丽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的书。
它用诗一般恬静的语言,散文一样温和的节奏,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通男孩的成长故事。主人公雪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淳朴的乡下,像一滴透明的小雨点,被投进了大都会的喧嚣里。大上海的复杂与纷扰如同洪水一般汹涌袭来,雪弟用一双怯生生的眼睛看见了拥堵的码头、狭长的弄堂、窄小的房间,人力车夫挥汗如雨的石板道,霓虹灯修理工以身殉国的房顶……
【后记选摘】
写这篇小说,感觉时光仿佛随着文字倒流半个世纪,使我又回到少年时代,回到早已过去的那个遥远年代。小说是虚构的,但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中,有我童年生活的影子。写作过程中,记忆中很多场景,很多人物,很多甜蜜的或者苦涩的往事,不断地浮现在眼前,让我感动,心颤,甚至流泪。
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现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小说。因为,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新手,面对读者,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我写惯了散文,写小说难免多了一点散文的笔调和气息。我想,散文的散淡和自由,散文的自然和真切,应该不会对小说有什么损伤,小说的写法,其实也是自由而不拘一格的。
我感谢画家万芾,为我的小说精心创作了插图。她对小说的时代和情境是熟悉的,她的插图,很生动地展现了小说中的场景,也为这本书增添了色彩。
赵丽宏(作家)
【书评撷英】
评论一:赵丽宏的《童年河》为什么打动人?成年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从而被感动,儿童读了同样能因感受到童年的纯真而感动,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
评论二:《童年河》这本书字数不多,然而细节密密麻麻,就像绣花一样,既美丽又妥帖。25个章节故事并不曲折,有些篇章甚至就是诗化的散文,意境非常优美。作者写细节时,展现出他散文叙事时情真意挚的特点。画家万芾根据情节精心创作了14幅工笔画,与赵丽宏的文字相得益彰。
——孔明珠(评论家)
10.阅读上述“图书介绍”的相关材料,判断表格中的描述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6分)11.根据材料,说说赵丽宏创作《童年河》的意图。(4分)
12.如果《童年河》再版,比较现有的“编辑荐语”和“书评撷英”中的两则评论,你认为这三个材料哪个更适合做再版的“编辑荐语”?说说你的理由。(4分)
阅读答案:
10.(1)正确 (2)正确 (3)不正确 (6分,每小题2分)
11.(1)回味美好的童年生活。
(2)勾起读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产生心灵的共鸣)
(3)向读者传达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4)引发人们对幸福人生的向往。
(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12.示例一:我认为原来的编辑荐语更适合。因为这一则推荐语概括介绍了小说的内容,同时也提到了小说的阅读对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示例二:我认为评论一更适合。这一则评论紧扣成年人和儿童的心理特点,用提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
示例三:我认为评论二更适合。因为这一则评论介绍具体,突出介绍了书的细节和插图,对读者有极大的吸引力。
(4分,只写选择哪一则,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分析合理,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