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商务礼仪
篇一:柬埔寨商务礼仪
柬埔寨文化及风俗
2003-05-27 22:01
一、国旗、国歌和国徽
柬国旗中间为红色,上下平行宽条为蓝色,红地中间绘有著名的吴哥窟,
象征柬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柬国徽呈菱形,以王剑为中心线。王剑由托盘拖举,意为王权至高无上。两侧由狮子守护着五层华盖,五在柬风俗里象征吉祥。下面饰带上用柬文写着“柬埔寨王国之国王”。两边的棕榈树叶象征胜利。
柬王国国歌歌颂了国王的英明和吴哥王朝的辉煌,祈求佛祖保佑国泰民安。
二、语言文字
柬埔寨语又称高棉语,属南亚语系。古高棉文深受印度南部文字影响,是在印度文明传播到中南半岛之后出现的。自6世纪以来,高棉文化进行了10次文字改革,不断发展演变,并受到梵语、巴利语和法语等外来语影响,因此古高棉文和现在使用的柬埔寨文有很大差异。现代高棉语是以金边方言为标准语。1863年-1953年法属殖民地期间,法殖民主义者强行以法语为官方语言。1953年柬独立后,柬文重新成为全国通用文字,柬语成为官方语言。
三、姓名与称谓
柬埔寨人姓在前名在后。贵族一般继承父姓,平民一般以父名为为姓,也有以祖父名为姓的。柬埔寨人名字音节的多寡也表示地位的尊卑,平民多为单音节,贵族名字比较长。柬埔寨人通常不称呼姓,而习惯于直呼其名,并在名字前面加一个区分性别、长幼、尊卑的词。比如:一个名叫恩的男子,祖父辈称之为“召恩”(召意为孙儿);叔伯辈叫他“克梅恩”(意为侄儿);同辈叫他“邦恩”(邦意为兄长)。对于女子“新”,长辈叫她“宁新”(宁意为姑娘);同辈则叫她“邦新”(邦意为姐姐)。对上了年纪的人,是男子就尊称为“达恩”(达意为爷爷),“欧姆恩”(欧姆意为大伯)或“布恩”(布意为叔叔);是女子则尊称为“耶依新”(耶意为奶奶),“欧姆新”(欧姆意为大妈)或“铭新”(铭意为姑、姨)。
四、文学艺术
柬埔寨文学分为五种:石碑文学、佛教文学、民间故事、小说与戏剧、诗歌。吴哥王朝建立后,柬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留存下来的成千块石碑上,刻录了许多诗歌,内容多为歌颂神灵、赞美国王和预测未来的。12世纪中叶,出现了宗教文学,内容主要是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中的宗教深化。其中许多故事被编成戏剧和舞蹈,列为传统剧目。吴哥王朝后,宣扬小乘佛教、主张行善,以因果报应为题材的民间文学占了优势。故事主人公多为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普通农民。同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宫廷作家,他们的作品有的颂扬国王,有的反映人民生活。在沦为法国保护国期间,柬民族文学遭到摧残。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柬文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使用白话文和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小说。1953年独立后,文学得到迅速发展。小说、诗歌数量增多,而且戏剧、报告文学、文艺理论等作品不断涌现。较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有海索帕的《蒙面大盗》、奥波的《金箭》、林根的《望月》、罗韦特的《海韦城》等。70年代,创作了一批反映人民抗美救国的作品,如小说《妈妈的牺牲》、《达姆彭的红心》等。
音乐在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管是在各种庆典和宴会上,还是在娱乐场所,都离不开演唱和音乐。民族音乐主要有三种形式:交响乐是轻音乐,一般为戏剧伴奏;宾柏乐节奏较快,一般为舞蹈伴奏;高棉乐是一种非常欢快的音乐,一般在庆典或婚礼等喜庆的日子里演奏。
柬舞蹈分古典舞和民间舞两类。前者是通过舞蹈动作和歌唱来表演古典剧;民间舞蹈自由轻松,如南旺舞深受人民喜爱。
五、宗教
佛教(属小乘教)是国教,信仰佛教的人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此外还有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吴哥窟就是婆罗门教和佛教对高棉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从古至今,寺院不但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地方教育和藏书中心,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柬男子一生都要剃度一次,随时可以还俗,也可终身为僧。剃发为僧,一为报父母之恩,二为借次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还俗后求婚、就业都比较容易。柬佛教分成两派:摩河尼迦耶派和达摩育特派,两派各有僧王,有国王分别任命。高僧和寺院主持生活丰裕,普通僧侣则靠化斋度日。
六、民俗风情
柬埔寨人民的衣着单薄、较朴素。民族传统服装主要有:纱笼,是柬埔寨人的传统便服,只在家中穿,用丝绸、方格布或印花布做成,将布料缝成一个筒形,穿时把纱笼筒叠成两层;筒裙,可在公开场合穿;紧身衣;水布,是柬人必备之物,可围脖子,还可缠头或系腰间当汗巾,现常作礼物送给贵宾。一般穿妥协,不带帽。
柬埔寨人以大米为主食,以鱼虾为主要副食,喜吃富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如生辣椒、
葱、姜等,还喜食生菜、生肉和腌鱼酱。现代的饮食方式有很大变化,喜爱中国菜、越南菜和西式菜。
柬埔寨人的传统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高脚式房屋,离地二米左右,上面住人,下面存放农具和停放车辆。房屋多为坐西向东,四周种植各类热带奇花异草。首都金边的建筑物具有多种风格,城中的寺庙全是古老的吴哥式建筑,较为现代的住宅和办公楼则多是法国式的。
柬婚俗是男子“嫁”到女方家。婚礼的全部仪式都在女方家中进行,婚礼由村中最有声望的老者主持。
柬埔寨人注意礼节礼貌。最普通的理解是合十礼,即双手合掌于胸前,稍微俯首,指尖的高度视对方身份而定,对国王、王室成员、僧侣还行下蹲或跪拜礼。社交场合也流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仍以行合十礼为宜。
七、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主要有:柬新年、御耕节、送水节等。
柬埔寨新年是公历4月13日。相传这一天,有一位守护神下凡,过新年就是为了迎接守护神。庆祝活动持续三天,男女老少换上节日盛装,探亲访友,信徒们做了各种食物送到寺院拜佛斋僧。
御耕节是公历5月11日。国王或王室成员到圣田扶犁后,将牛牵到事先准备好的稻谷、豆子、玉米、青草、水和酒前,任其选择。根据牛吃什么来预测当年的收成前景。
送水节是11月10日-12日。在雨季结束时,为感谢水神在雨季给人间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和天然的肥料,是五谷丰登,人们沿湄公河举行盛大的赛船活动,晚上游灯船和举行拜月等。活动的中心在金边,国王、王后、官员坐在河边搭建的观礼台上观看比赛、观赏夜景。成千上万的人从各地涌到金边参加活动。
柬埔寨商务礼仪
(一)基本概况 柬埔寨正式国名为柬埔寨王国,位于中南半岛南部,面积181035平方公里,人口1340万,由主体民族高棉族(占80%)等20多个民族构成,高棉语为通用语言,与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佛教为国教,90%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首都金边。
柬埔寨国庆日是6月24日(1991年6月24日柬埔寨停火日)
1958年7月19日柬埔寨和我国正式建交-
(二)社交礼仪
;柬埔寨人喜爱红色、蓝色,认为红色象征吉祥和喜庆,蓝色象征光明和自由。
柬埔寨人质朴、友善,很注重礼节礼仪方式。最常见的礼节是合十礼,即双手合掌于胸
前,稍微俯首,指尖的高度视对方身份而定,对国王、王室成员、僧侣还行下蹲或跪拜礼。社交场合也流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仍以行合十礼为宜。
柬埔寨人欢迎贵宾,有敬献花环的习俗。
柬婚俗是男子“嫁”到女方家。婚礼的全部仪式都在女方家中进行,婚礼由村中最有声望的老者主持。
(三)服饰礼仪
柬埔寨人衣着单薄、朴素。民族传统服装主要有:纱笼,是柬埔寨人的传统便服,只在家中穿,用丝绸、方格布或印花布做成,将布料缝成一个筒形,穿时把纱笼筒叠成两层;筒裙,可在公开场合穿;紧身衣;水布,是柬人必备之物,可围脖子,还可缠头或系腰间当汗巾,现常作礼物送给贵宾。柬埔寨人一般穿拖鞋或赤脚。
在柬埔寨的风俗里,白色象征着死亡,所以人们忌讳穿白色的裤子和纱笼。
(四)餐饮礼仪'
柬埔寨人以大米为主食,以鱼虾为主要副食,喜吃富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如生辣椒、葱、姜等,还喜食生菜、生肉和虾酱鱼露。
"柬埔寨城市里的居民多数也习惯吃中餐,以中国广东、云南菜的口味为主,一般爱吃微辣带甜味的菜肴。用餐时,习惯将脚向后席地而坐,不用桌子和椅子。一般习惯用右手抓饭吃。
柬埔寨人大多信奉佛教,养成了“过午不食,尊重鸟兽”的习惯。他们不愿杀生,不多食动物肉。
(五)习俗禁忌
到寺庙和僧侣住所时,忌把鞋子带入门内,若违犯此规,柬埔寨人称之为“拍蒲” ,认为犯了罪孽。他们认为“星期六”是鬼魂妖魔喜欢的日子,很不吉利。
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认为左手是极不洁净的。他们认为头是人的神圣部位,不容随意触摸,否则是对他们的极大不敬
认为孔雀是一种不祥之鸟,不愿见到孔雀及其图案
饮食
柬埔寨人喜爱用传统的饭菜招待客人。主食是大米,副食以鱼虾、生菜和凉拌菜为主。待客的名菜有熏鱼、滑蛋虾仁、菜扒虾丸、素菜、凉拌莱等。凉拌菜是在蔬菜里放入葱、姜、蒜、辣椒、椰汁等,酸咸适度,香辣可口,别有风味。
柬埔寨人吃饭时席地而坐,用手抓饭,将饭菜包在事先准备好的生菜叶里,蘸上佐料往嘴里送。现在许多家庭也使用刀、叉、筷等餐具。吃完饭,客人要赞扬饭菜丰盛,味道好,感谢主人盛情款待。
在柬埔寨存在着很多忌讳,客人须注意遵守。柬埔寨人认为右手干净,左手污垢,进食用右手,递给他人物品要用右手或者双手,尤其是吃的东西,弄不好对方会拒绝接受;不能用手随便摸小孩的头顶,信佛教的柬埔寨人认为这样会给小孩带来灾难;女孩子不能用脚踢赶猫,否则人们会认为这个女孩会找不到婆家;几个人同住一间卧室,年轻者睡觉的地方不得高于年长者的床铺,脱下的鞋子,不能悬挂于他人的头上方;拜访僧侣,要将鞋脱在室外,然后进入屋里;柬埔寨天气炎热,当地人有冲凉的习惯,接待客人之前,或者去拜访他人,要先冲凉,换上干净衣服;在依水傍河的地方.男女不得
同时在一个池塘或湖泊里洗澡,长辈和晚辈也必须分开;在河里洗澡,男性在上游,女性在下游,而且必须相距一定的距离。
篇二:柬埔寨的风俗礼仪
柬埔寨的风俗习惯
导言:柬埔寨是东南亚中的一个国家,它的文化赋予了一层神秘的佛教色彩,因此其风俗习惯也存在许多特别之处。即使其风俗有别于我们国家,我们也要尊重该国的风化,实现与柬埔寨之间友好交流。
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柬埔寨也不例外。柬埔寨跟我们国家一样,都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在风俗习惯上也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柬埔寨是以高棉族为主体,以高棉族信奉的小乘佛教为国教,因此,高棉族的风俗习惯在柬埔寨人中占主导地位。其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礼仪、衣着、饮食、住房、婚姻、丧葬等方面。
柬埔寨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佛教国家,讲究温、良、恭、谦、让,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合十礼”是柬埔寨传统的见面礼。柬埔寨人见面和分别时有礼貌地以双手合在一起,指尖朝上,口说“三拜”。农村人们习惯只行合十礼仪,而在城市除主要行合十礼仪外,也有行握手礼的。柬埔寨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用左手仁慈东西或食物是不懂礼貌的表现。他们还认为头是人的神圣部位,因此别人不能触摸他们的头部,是不能随意抚摸小孩的头。在柬埔寨的一些舞蹈中,也常用手势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如五指并拢伸直表示“胜利”;五指攥成拳头表示“不满”和“愤怒”;四指并拢,拇指弯向掌心,表示“惊奇”、“忧伤”等等。 柬埔寨由于地处热带,其国民的服装也是很单薄的。男子穿直领多扣上衣,天气热时则不穿上衣,只穿纱笼或“山朴”。“纱笼” 是一种用布缝合很像长裙子的服饰。“山朴”是用长条布,不加缝合,从腰中往下缠绕至小腿,再从胯 下穿过,在背后紧束于腰部,剩余部分伸出如鱼尾。妇女的便服上衣多为丝质圆领对襟短袖衫,下衣也穿“纱笼”或“山朴”,通常她们在腰间还要缠一条图案优美的长布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柬埔寨人的穿着也发生了变化,在金边及其他城市,男人们也穿制服、西装、T恤,妇女们的服饰也艳丽多姿。这跟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我们的服饰也是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从原来的旗袍和中山装发展到今天的时装。
柬埔寨人跟我们一样,都是以大米为主食,吃饭喜欢拌以各种佐料。主要佐料有鱼露、胡椒、柠檬草、薄荷、生姜等。但是他们因多信奉佛教,忌杀生,所以不大吃动物肉,而喜欢吃素菜。虽然现在生活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有些乡间地方还是保持自己的民族饮食习惯,用瓦锅煮饭、煲汤,用椰壳做勺。人们习惯用右手抓饭人口,左手他用,比如上厕所,所以左手一般被认为是不干净的人。因此,他们握手的时候往往是用右手,因为他们觉得用左手是不礼貌的。
小乘佛教国家农村居民的传统房屋大多为高脚屋。房屋建在1.2~2米的木桩上,稻草或棕榈叶盖屋顶。墙用棕榈叶编织而成。蔑条编织的席子铺作地板,用扶梯上下,房屋四壁开有窗户。住在江滨湖畔的居民,房子建筑在船或木筏上,并把木筏或船系在钉入湖底的木桩上。30到50户人家集结而居,形成一流动的水上村落。居民进出浮屋主要靠小船。水上浮屋的居民与陆上居民不会因为居住地方不同而有所歧视,他们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 柬埔寨的婚姻习俗,有一些独特的地方:订婚仪式通常是在破晓时分举行,而几个月后举行的婚宴则是在夜间进行。不过,柬埔寨的女孩要想迎来人生最美的那一天,就必须经历一些当地习俗里约束。当女孩到了结婚年龄时,父母就要把她关在房间里,到了规定日期才能出门,这段时间称为“蔽日期”。蔽日期间,任何男人都不能见她,即使是父亲和亲兄弟也不例外,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房间里。菜肴用花生椰子等做成,不能吃鱼肉等。蔽日期结束后才允许女儿结婚。按照传统,当女子长到六七岁时,父母就为她们准备好了烟斗,开始教她们吸烟。父母认为吸烟可以使孩子懂得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苦辣酸甜的滋味,尤其是烈
性烟能使人提神,在茫茫的森林中行路不管多远都不会迷路。当姑娘长到十五六岁时,长辈们就开始考虑为其断门牙。断牙的方法是原始而残酷的,在没有任何麻醉措施的情况下,用锯子把上门牙从中部或根部锯掉。当地人认为,没有门牙的姑娘漂亮,有门牙的姑娘丑陋。小伙子们选择对象时,第一个条件就是看姑娘有没有门牙。如果哪个姑娘拒绝断牙,就会被村里人看成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赶出村外。少女如果不会吸烟,不断门牙,就会被认为不漂亮,甚至是伤风败俗,会给全家甚至全村都带来灾难。因此,无论多么难受,姑娘们也要横下一条心,努力学会吸烟,并且忍痛锯断门牙。要成为柬埔寨男人心中的女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柬埔寨人死后葬法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等,现在主要采用火葬。人死后,家人通常在房前插一两面鳄鱼旗,表明家中死人。送葬时亲友一律穿白孝服,火葬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火葬三天后,子孙取回骨灰盒放在家中供奉,或在寺院里建骨灰塔埋葬。
柬埔寨的风俗习惯对于我们来说可谓是比较特别,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们。每一个地方都是有其特色的传统,我们中国也是拥有自己特色的传统,因为风俗习惯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得以延续,才使得我们的文化得以发扬。因此,我们要尊重其他国家,其他地方的风俗,并且在旅游时,也尽量不要触犯其风俗禁忌。这样,我们才能在异国他乡寻找到别有一番风情的人生体验。
参考文献:[1] 《东南亚》.王永静.崔岚译.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东南亚文化艺术》.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讲义
[3] 《柬埔寨》.李晨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http://bbs.e-lsw.com/showtopic-1141.aspx
[5] /a/200812/1631.html
篇三:东盟十国商务礼仪 王瑜调整版)
东盟十国礼仪
1.菲律宾
菲律宾人商务礼仪
菲律宾的政府机关、商业界和学校都使用英语。日常见面,无论男女都握手,男人之间有时也拍肩膀。菲律宾属基督教国家,生活极为西方化,相处时勿提二次世界大战。许多人会说中国话。菲律宾人,一般较随和。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显得愉快乐观,好像从不如到忧愁为何物。跟这些人打交道,你就不能“面无表情”,或是“三缄其口”。你若是面无表情或一声不发,他们会认为你不怀好意,或是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
商务洽谈中,对于对方所提出的无理要求,要明确地予以回答,不能暖味不明。
2.柬埔寨
社交礼仪
柬埔寨人喜爱红色、蓝色,认为红色象征吉祥和喜庆,蓝色象征光明和自由。
柬埔寨人质朴、友善,很注重礼节礼仪方式。最常见的礼节是合十礼,即双手合掌于胸前,稍微俯首,指尖的高度视对方身份而定,对国王、
王室成员、僧侣还行下蹲或跪拜礼。社交场合也流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仍以行合十礼为宜。
柬埔寨人欢迎贵宾,有敬献花环的习俗。
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认为左手是极不洁净的。他们认为头是人的神圣部位,不容随意触摸,否则是对他们的极大不敬。
3.老挝
社交礼仪
老挝人大都态度诚恳,待人谦恭。与别人见面时所行的见面礼是合十礼,并通常还要互问“您好!”在对外交往中,老挝人有时也采用握手礼。 用左手接触东西,或从坐卧之人身上跨过去,均为严重的失礼行为。
4.马来西亚
社交礼仪
马来西亚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见面礼节。马来人的常规作法是向对方轻轻点头,以示尊重。马来人传统的见面礼节,是所谓“摸手礼”。它的具体作法为:与他人相见时,一方将双手首先伸向对方,另一方则伸出自己的双手,轻轻摸一下对方伸过来的双手,随后将自己的双手收回胸前,稍举一下,同时身体前弯呈鞠躬状。
马来西亚的华人与印度人同外人见面时,则大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节。
马来人通常只有自己的名字,而没有固定的姓氏,儿子以父名为姓,父亲则又姓祖父的名字。
马来西亚的国花为扶桑花,在马来西亚叫作“班加拉亚”。
习俗禁忌
马来西亚的习俗禁忌:第一,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在马来西亚具有法律效力,并为人民所严格遵守。第二,马来西亚马来人不仅人口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社会地位也最高,他们的语言与宗教亦分别成为国语与国教。马来人的礼仪习俗在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
此外:其一,不要触摸被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与肩部。其二,不要在其面前翘腿、露出脚底,或用脚去挪动物品。其三,不要用一手握拳,去打另一只半握的手,这一动作在马来西亚人来看是十分下流的。其四,与其交谈时,不要将双手贴在臀部上。其五,不要当众打哈欠。
5.缅甸
仪态礼仪
缅甸人对行止礼仪有很多的具体要求。小辈给长辈送东西,必须用双手,如要给的东西很小,则可用单手,但另一只手要托在送东西那只手的下部。小辈从长辈面前走过时,要躬身低首轻轻走过,不能跑步,更不能视而不见地走过去。
相见礼仪
6.泰国
他们讨厌在平时生活中拍拍打打的举止习惯,认为这是不礼貌的。当地人向上伸出小指表示和好,大拇指朝下表示失败,伸出弯曲的食指则表示死亡。
相见礼仪
生性宽厚,温和有礼的泰国人在见面时不是握手说哈罗,而是合掌说声“沙娃滴卡”。这种合掌问候方式在泰语称为“威”(Wai)。做法是把双手提到胸前,双掌合并但不贴合,犹如在掌心握着一片棉花。这时您的双手的形状就有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
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或事时,“威”的做法便会有所不同。比如说在向同辈问好时,合掌后指尖不高过下巴。在对长辈行“威”礼时,则须低头让指尖轻触鼻尖。对尊贵的对象如德高望重的长辈表示尊敬时,则把双掌抬高至额头。泰国人遇到僧侣或象征佛陀的佛像,都会下跪,合掌,并以额头触地膜拜。一般遇到同辈向他们“威”时,泰国人都会以“威”礼回报。但若是晚辈向长辈“威”时,长辈是不须回“威”的,有些只以点头或微笑回应。
7.文莱
文莱人家里来了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对方向自己请安问好,就要给以接待,笑脸相迎。在他们看来,给对方以好脸色就是对客人的施舍,向对方问候就是个祈祷。如果自己的身份高于对方,他们很注意表现出谦逊的样子。说话总是心平气和,注意不说对方不爱听的话。
8.新加坡
仪态礼仪
新加坡人举止文明,处处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他们坐着时,端正规矩,不将双脚分开,如果交叉双脚,只是把一只腿的膝盖直接叠在另一只腿的膝盖上。他们站立时,体态端正,而不把双手放在臀部,因为那是发怒的表现。
(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相见礼仪
在社交场合,新加坡人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施握手礼。男女之间可以握手,但对男子来说,比较恰当的方式是等妇女先伸出手来,再行握手。马来人则是先用双手互相接触,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9.印度尼西亚
仪态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