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维稳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2011年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计划,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素质,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通知》(内人办发
[2009]82号)、《乌兰察布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暂行规定》(乌党办发[1997]36号)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2011年乌兰察布市直有关单位公开招聘遴选工作人员的通知》(乌编字
[2011]17号)文件精神,经招聘事业单位领导小组决定(以下简称招聘领导小组),面向社会分开招聘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招聘人数、专业岗位
此次市直共有37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89名工作人员。具体招聘岗位专业人数详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
二、招聘范围
(一)招聘学历要求: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区内外普通全日制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取得学士学位)、专科生,限乌兰察布市户籍;乌兰察布市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的毕业生(以上研究生、本科生含2012年毕业生)。
(二)在乌兰察布市服务和已经服务期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社区民生服务者”、“人才储
备”、“到嘎查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
(三)符合报名条件的其他人员。
三、应聘条件
(一)应聘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在国家、自治区没有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体检标准之前,参照《公务员录用通用体检标准》执行,即符合该标准规定的身体条件。
5、具有符合所报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
6、大学本科、大学专科毕业生,年龄30周岁以下(1981年7月31日后出生),研究生35周岁以下(1976年7月31日后出生),本科生、研究生有工作经历的可放宽2岁(本科1979年7月31日后出生、研究生1974年7月31日后出生)。
7、具备拟报岗位所要求的其它资格条件(详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
(二)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现役军人。
2、在录用单位服务未满五年(2006年8月1日后录用,含试用期)的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3、被辞退未满5年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四、招聘程序
公开招聘按照制定招聘方案,发布招聘信息,报名、笔试、资格审核、考核和体检,确定拟聘人员,公示招聘结果,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进行。
五、报名确认
(一)报名工作由市人事考试中心负责,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应聘人员可直接登录乌兰
察布市人事考试信息网(网址:.cn),进行网上报名、交费和打印准考证。
(二)网上报名时间:2011年10月2日—2011年10月15日17:30分前。
报考者必须持本人身份证、报名表(报名表自己网上打印)于2011年10年18日—2011年10月19日17:30分前到乌兰察布市人事考试中心一楼大厅交费。报播音主持岗位考生于2011年10月17日持本人身份证、毕
业证、学位证等证件进行资格审核、交费。(三)面试时间:报考播音主持岗位的考生,由用人单位和主管于10月21日组织面试。面试办法由各招聘单位主管局制定,面试合格人员由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出具胜任本岗位证明,报人事考试中心。
(四)不具备网上报名条件的考生,可到乌兰察布市人事考试中心(集宁区幸福路24号)报名。
(五)报名费及考务费参照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标准执行。报名费每人20元,《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专业笔试考务费50元。
(六)应聘人员在网上签订报名协议书,考生须对网上所提交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的始终,凡发现报名材料不真实和其它弄虚作假行为的,随时取消应聘资格。
六、考试
(一)笔试
1、开考比例:招聘专业岗位报名人数须达到1:3以上方可开考(详见《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
2、笔试不指定教材,主要测试《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报考本岗位专业知识。实行百分制,专业知识占70%,职业能力测试占30%。招聘岗位为全日制研究生,只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笔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试卷统一汉文制卷。考生可以用蒙文答卷,但同一科试卷只能用一种文字答卷。
3、笔试时间:2011年10月29日。
4、加分条件
(1)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在笔试总成绩上加5分;在内蒙古自治区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社区民生”、“人才储备”六项的考生且未被正式录用到机关或聘用到事业单位的在笔试总成绩上加5分。同时具备以上两个加分条件的在笔试总成绩上加8分。
(2)符合加分条件的须经招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认。
5、考生参加笔试时,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
6、公布笔试成绩:考试总成绩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同一岗位总成绩出现并列,比较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字。市人事考试中心将应聘人员的笔试成绩按照岗位分别从高到低分排序,在人事考试信息网上公布。
(二)资格审查
1、资格审查工作由事业单位招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查时间、地点在市人事考试信息网通知。
2、应聘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本人毕业证、学位证、身份证等原件和复印件,报名登记表和相应证明材料等到指定地点进行审查。
3、资格审查的要点,审查应聘人员所填年龄、民族、学历、学位、专业、户籍,加分条件等信息。凡因个人填错信息导致加分或不符合所填报岗位条件的,一律取消资格。
4、对应聘人员因资格审查不合格、规定时间内不参加资格审查的,从该岗位应聘人员中,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
(三)公布考核、体检人员名单
考核、体检人员名单在乌兰察布市人事考试网上公布。
七、考核和体检
(一)考核
1、考核拟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能力表现。
2、考核主要通过审阅本人档案材料,必要时对被考察人在校或现工作单位表现进行调查了解。
3、对考核中有问题的人员,考核人员应在考核材料中详细说明情况。汇总上报招聘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做出最终审定结论。
(二)体检
1、体检工作在公开招聘工作办公室指定的医院进行。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市人事考试中心网上公布。
2、应聘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致使体检结果失真的,取消其聘用资格。
3、应聘人员体检不合格或被取消资格的,从参加该岗位面试的应聘人员中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
八、公示和聘用
1、对拟聘用人员在人事考试中心网上公示,同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反映问题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手续。
2、受聘人员按照《乌兰察布市新进人员聘用办法》实行聘用管理。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在市人才交流中心办理合同鉴证。
3、受聘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九、纪律和监督
1、公开招聘工作实行回避制度。
2、公开招聘工作期间,监察纪检部门进行全程监督。
3、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应聘人员,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
4、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附: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岗位表
乌兰察布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9月30日
篇二:浅议事业单位如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浅议事业单位如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摘要】信访维稳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职工情绪的稳定,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文章对事业单位如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信访维稳工作体制、提高信访接待水平、健全预警应急反应机制以及加大问责力度等。总之,作为信访接待人员,要认真处理信访事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替群众着想,替他们办实事,维护好他们的正当利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信访工作;维稳工作
1 引言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指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走访等形式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反映情况,同时有关信访工作机构或人员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制度。
信访维稳工作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职工情绪的稳定,关系到本单位的和谐稳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下面,本文就谈谈事业单位应该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2 建立和完善信访维稳工作体制
要做好新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就必须立足当前社会情况,放眼长远,全面树立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容,将促进和谐社会不断发展为具体目标,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化解各方面难题,确保顺利推进信访维稳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做好该工作的前提是要确实将信访维稳工作归入到制度化、法制化和的管理轨道上,并且针对现有涉劳信访案件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特点,不断分析和研究关于信访维稳工作的新办法、新体制,要真正建立起有利于劳动双方当事人利益、有利于提高维稳工作效率以及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机构公信度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者在真正遇到信访工作的情况下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积极促进政府信访维稳工作高效、有序、顺利运行。在信访维稳工作中,应该着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与完善领导信访接待制度
实践中为了保证信访维稳工作顺利进行,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都应该严格实行《领导信访接待值班制度》中的规定,确保信访接待符合制度化、经常化。2005年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第四条规定:“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就是说,信访接待要坚持“属地管理、
篇三:维稳工作方案及封面
陈坡小学维稳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治安安全工作,杜绝校园治安案件的发生,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安徽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中央、省、市、区、镇维稳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省、市、区、镇维稳工作专题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协调配合镇党委政府、镇职能部门彻底解决当前影响我校治安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遏制校园恶性伤害案件发生,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1、坚决遏制学校师生伤害事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学校长治久安;
2、着力解决学校及周边的治安问题,整治存在治安隐患的校园周边环境;
3、进一步加强师生的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活动,达到教育为先、防范
在前的工作要求。
4、大力开展“平安学校”创建活动,以此次集中整治为契机,将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把学校建设成为安全文明示范单位,让学生及家长满意,让领导、社会各界放心。
5、进一步落实学校内部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学校自身安全防范能力。
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使学生法治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改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得到遏制,学校校风校纪得到根本好转。
三、安全维稳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振(校长)
成 员:班主任 任课老师 门卫 保安
四、整治范围及重点:
整治范围:学校及周边环境
整治重点:
1、全面排查校园内打架斗殴、偷、盗、抢、以大欺小等危害校园治安的安全隐患。
2、排查校园周边治安安全的不安定因素,上报、请求县教育局、许堂乡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化解。
3、净化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环境,清理违法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和违法摊点,上报、请求县教育局、许堂乡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取缔,严厉整治校门内外车辆乱停乱放行为。
4、学校建立治安安全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完善安全责任网络,细化落实各级各人安全责任。
5、加强安保队伍建设,充实安保力量,增设安保设施。
6、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民警配合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安全教育,明确学校与家长的安全管理责任。
五、整治措施:
1、召开师生大会传达陈坡小学校安全综治稳定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学校召开好三个会议,一是全体教师会,使老师明确学校的《学校安全综治稳定工作的实施方案》;二是由班主任分班召开家长会,使家长懂得孩子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职责,配合学校的工作;三是班主任召开法制安全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安全知识的教育,懂得保护自己。
3、充实安保力量,强化安保工作。
(1)按规定配齐达标保安人员、保安器械及服装。明确保安职责,建立无事故奖励机制。
(2)门卫、保安坚持24小时轮流巡校、值班、记录,掌握校园、周边动态,随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情况。
(3)严格执行外来人员出示身份证、请示登记准入制度,随时关注、揣摩外来陌生人员精神神态及动机,做好应急准备。
(4)校园实施封闭式管理,控制时段,严防无业人员、精神病患者、流窜人员闯进入校内。
(5)安装视频监控报警装置,监控情况,作好记录。
4、做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好校舍档案。
5、协调乡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6、教师较上课时间提前30分钟到岗,村校有学生到校前老师必须到校。值周老师起床铃响之前必须到岗,轮流巡查校园情况。学生午休,值周教师至少有一人在宿舍楼值班。值周教师晚上10点才能离岗下班。
7、学生上、放学时,值班门卫、保安、值周教师和值周领导要到校值班巡查,安全执勤教师按时到岗。
8、强化班主任安全管理职责。
(1)班主任必须落实“六到位”工作制。
(2)班主任每周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有教案。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位学生要自觉地写内容为“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到校回家,不
私自下河、塘、堰、库、池等洗澡、不进网吧”的保证书。
(3)班主任保持与家长的信息畅通,随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交流对学生的管理。
(4)班主任对问题学生进行摸底建档,制定帮教措施,进行心理疏导。
(5)班主任对问题家长要心中有数,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使他们了解老师,理解老师、支持老师,达到共识,产生共鸣。
(6)班主任写班级综治稳定承诺书,切实担当起本班的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
9、德育处强化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教育活动,把学生的精力引导正道上来。
1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需求观、消费观;树正气,开展好首席教师、模范班主任的评选活动;充分利用绩效工资的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对问题教师进行摸底,多于他们交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
11、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1)使学生懂得饮食卫生的安全常识,养成不吃零食或少吃零食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