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幼儿大班社会说课稿,坐火车

说课2018-11-21 07:34书业网

篇一:大班社会活动说课

大班社会活动《整理书包》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每次写完作业收拾书包后,总会发现散落在桌子上、掉在地上的铅笔,有时家长来询问,孩子的铅笔等文具是否在教室里等情况。作为大班的孩子,为了培养幼儿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独立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我设计了《整理书包》的社会活动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纲要》指出在健康领域中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同时形成生活独立自主,自理的能力。因此根据纲要确定目标为:

1.幼儿愿意自己整理书包,并能主动整理书包。

2.能够分类摆放书包中的物品,整理好书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幼儿知道如何整理书包。

2.难点:幼儿能按大小、类别整理书包并自己主动整理书包。

四、说学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实物操作法、讨论探究法。

1.实物操作法:幼儿在对如何整理书包有了了解后,自己亲自操作,整理自己的物品,充分锻炼有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讨论探究法: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幼儿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五、说活动过程:

1.导入

(1)猜谜导入

教师:“一张嘴巴大又大,两只耳朵长又长,书本文具交给它,上学带上可别忘。”(书包)

(2)游戏导入:《找一找》

请两名幼儿从书包里迅速找出老师要求找出的物品。

2.交流、讨论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一个小朋友能够迅速的找到老师要求找出的物品,而另一个小朋友却迟迟找不到呢?

教师小结:只有把书包整理好了,才能快速地从书包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如何做到正确整理书包呢?

3.讲解

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提问幼儿:“奇奇是怎样整理自己书包的?”

教师讲解画面具体内容。

总结:整理书包分为5个步骤:整理文具,把铅笔、橡皮整齐放入文具盒中;书本分类,书和本各垒在一起;把小本放在大书上;将书本一起装入书包;最后将文具盒装入书包,拉好书包的拉链。

4.示范

教师整理一个幼儿的书包。

5.练习

比赛:整理书包

将幼儿分为三组,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整理自己的书包,比赛整理书包。

6.儿歌学习

跟读

教师按节拍读一句,幼儿跟读一句。

7.延伸

要求幼儿每天自己主动整理书包。

六、说活动小结:

这次活动组织比以前更为成熟点,思路比较清晰。但自我感觉不是很好,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空间。

篇二:大班社会活动礼貌的小客人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礼貌的小客人》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社会活动《礼貌的小客人》,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设计意图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活动圈也在随之不断扩大,他们接触的事物、交往的人也在不断增多,所以他们扮演的角色也随着活动圈的扩大而扩大。在家里他们是小霸王、小主人;在外面他们是小朋友、小伙伴、小哥哥、小姐姐,有时也会扮演小客人这一角色。学习怎样礼貌的做客,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不同的人交往交流,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经验,加强他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会让幼儿在今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中班幼儿的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与他们友好的交往。本次活动我设置了喜羊羊学做客礼仪的情景,结合多媒体、情景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学习做客的活动中,学习并理解如何扮演好一个小客人的角色。

二、目标制定

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以社会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下面我将从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去别人家里做客时的基本礼仪,会用礼貌用语;

(2)能力目标:通过做客情景模拟使学生学会做客的基本礼节,掌握做客之道;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做客的意义和乐趣。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使幼儿能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活动准备

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地制宜的选择材料,我做了一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准备:电话、手偶、头饰、相关图片、有关招待客人的用具:椅子、茶杯、零食等。

这些都是为了更直观的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活动过程。

2、经验准备:幼儿对做客有一定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组织活动时,创设喜羊羊到村长家做客的情境。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交谈氛围中,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谈话: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看看他是谁?

(手偶:喜羊羊)孩子们见到它高兴吗?可是喜羊羊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呀去村长家做客,因为不懂得一些做客的礼仪,弄得村长都和他生气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接下来)引出主题:那么今天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来探讨一下做客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吧。

第二环节是学习做客礼仪

1、做客前的礼仪

(1)(我会先)讲诉喜羊羊做客时遇到的问题。

提问:喜羊羊因为不懂做客的礼仪啊闹得村长和他生气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来学习下怎样做个礼貌的小客人吧。

(2)引导幼儿思考做客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也有出去做客的经历。做客不仅到别人家里要懂礼貌,做客前也要有准备。一起开动小脑

筋想想,爸爸妈妈带你去做客前该准备些什么呢?

教师总结:要先预约、着装整洁、要准时、要准备礼物等。

2、做客时的礼仪

(1)过渡语:现在我们知道做客前该准备些什么,那做客时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在这里我会播放做客视频)配合谈话,把视频呈先给幼儿,让幼儿观看做客的准备及做客过程,既激发了幼儿的观察力,又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2)请幼儿总结做客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总结:到达朋友家,应先敲门;见面要先打招呼;入座时要坐姿端正;主人给物品时要双手接,并说谢谢;不乱动主人家的东西,不吵闹;临走时,要说再见。

第三环节是创设情境,在实践演练中交际

1、过渡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知道了这么多做客的礼仪,村长知道了,邀请大家啊到他家去做客。

2、做客表演:教师带上村长头饰扮演村长,并邀请几位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教师提出要求要按照正确的做客礼仪做客。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们做客情况,注意要以身作则并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幼儿。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教育,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

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易习得该角色的行为。

第四环节是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做个礼貌的小客人,那么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客时可以用到今天学习到的本领,真正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客人。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导入、观看视频图片、交流讨论等方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最后我还利用“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做客前和做客时的礼仪,通过情景模拟,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们真正养成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学习得到良好行为规范,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记忆应用。

以上是我对活动的设计和思考,谢谢老师。

篇三:大班社会《爱的密码》说课稿

大班社会《爱的密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社会《爱的密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得到家庭、社会给予的关爱、照顾太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却淡薄了、“睡着了”,有的甚至嘲笑和歧视残疾人……《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爱的教育应从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与各项活动之中。" 因此,爱的教育始终是我教学的重点。研究表明,3~6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在我苦恼于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加强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如何提升情感的表达,此次活动我扣住了教材中能明显撞击孩子们心灵的 “关爱、帮助残疾人、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个点,引伸出一系列的“感受、认知、体验、帮助以及情感的升华”,重在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萌芽、开花;让孩子们都能“心口一致”地大胆表达出“爱的方式”,并从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基于此,我精心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就本活动我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在解密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逐步理解、感受爱的含义及多种表达方式。

2.通过猜猜、说说、做做激发幼儿爱的情感。

3.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爱”的解密活动,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说活动重难点:

一个活动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因此,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体验和帮助。

难点定为:感受和认知。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事先让爸爸妈妈给幼儿讲述四川地震时的情节。

2.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投影仪,密码笔记本,挂图,音乐。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问题设臵法: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让幼儿相互的体会到帮助也是一种爱,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3.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情感换位,让幼儿以自己的情绪去理解他人的情绪,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他人的需要,在使用移情训练法时自己也投入了真情。

六、说学法:

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运 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幼儿都受益,让每个幼儿都发展。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猜猜、看看、说说、想想、做做,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认知的过程和结果,了解爱的含义及多种表达方式,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科技,是"以人为本"的,人,终究是科技的灵魂!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时会更加游刃有余。同时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教育环境,灵活

运用体验感受、信息交流、自主活动、积极表现等多种教育方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爱的教育。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快乐尝试,初步理解密码。

出示密码笔记本,幼儿尝试帮助老师打开笔记本,破解密码。

2.破解密码,理解爱的含义。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数字密码,它们的后面又藏着什么呢? 出示数字密码,层层揭开,引导幼儿逐步破解密码。

1. 揭开密码1

a.假如你有一束鲜花,你会把它送给谁,为什么?

b.如果你收到鲜花,心情会怎样?

2. 揭开密码2

a.笑脸表示 对别人的友好和感谢。

b.除了笑脸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别人的友好与感谢? c.游戏体验。

3. 揭开密码3

a.这会是谁的手呢?他们为什么会拉在一起?

b.观看视频,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

2)当汶川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是哪些人赶到现场伸出了他们的手帮助了灾区人民?

4. 揭开密码4

a.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b.师小结国旗的含义。

5.出示和平鸽

介绍它的象征意义。

小结:爱是关心,爱是感谢,爱是帮助,爱是团结,爱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平和友谊!

3.揭开密码、升华爱的主题。

1.师:所有的密码都被我们成功破解了,最后的秘密是什么?里面还藏着什么? 这是什么字?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它喊出来!

2. 小结: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爱心使者,把爱带给每一个人!

总之,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运用《纲要》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