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拟人、想象、夸张、传递一定的道理等,“我是小安徒生。

想象作文2018-10-20 15:33书业网

篇一:童话寓言阅读童话特点

童话:

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

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特点:

篇幅大多简短;

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是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

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童话特点:

1.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2.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3.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

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4.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5.它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

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

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

6.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合适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1、有所寄托的话

2、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一、从概念上看:

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如《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

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汉书·叙传上》里的“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尽管文字简洁,但已形成有相对完整情节的简短故事,而故事本身又

寓含某种深刻的道理,故堪为一篇典型的寓言。

篇二:第6讲 童话阅读

第六讲 童话阅读

学习目标:

1、理解童话的涵义,掌握特征。

2、掌握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童话的形象类型。

3、能够掌握区分寓言与童话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童话的形象类型。

2、能够掌握区分寓言与童话的方法。

合作探究

(一)童话故事阅读

一、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丶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丶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丶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讲述的是虚拟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但它所表现的人、事、关系、道理,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二、童话有哪些特点呢?

1、了解童话的特点和类型

童话总是通过有趣、离奇的故事反映生活,揭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阅读童话,首先就要搞清楚是属于哪种童话,再根据童话的不同特点去理解。

拟人化童话:即将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的“人物”。

人物童话:即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超人化童话:即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其未来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2、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童话中的人物是虚幻的,环境是假设的,故事情节更不是生活中会发生的,童话中的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语言、表情、动作、情感和智慧。但这些并不是作者的胡编滥造,而是通过大胆地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是有现实根据的。我们在理解童话时,既要分清它与现实生活的不同,又要把自己融入故事情节当中,感受其中的趣味。

3、重视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童话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一样,也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童话故事的内容往往反映了真实的生活。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世界上有虚伪的、自欺欺人的人,才出现了《皇帝的新装》那样的作品。因此,我们在阅读童话时要知道,作者通过童话故事是在表扬什么,批评什么,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写童话需要有拟人化的形象

童话里的形象,大多是拟人化的。童话中,无论是动物、植物,其他东西,都可以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做事、会生活。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你给儿童讲故事时,如果其中的鸡儿、狗儿都不会说人话,儿童便没有兴趣。”

5、写童话需要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的故事情节

由于童话创作的主要手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因此,童话的情节都非常奇妙,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神色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后无不称快。

三、童话的分类:

1. 从表现手法分:

(1)拟人化童话: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

(2)常人化童话: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与常人一样,但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

讽刺性和象征性。

(3)超人化童话:所描写的都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主人公常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类,他们大都

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种种不平凡的技艺。

2.按题材分:

(1)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

(2)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

四、童话的阅读方法

1、要有丰富的想象。

童话中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故事情节更不是生活中会发生的,童话中的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语言、表情、动作、情感和智慧。但这些并不是作者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大胆的幻想和夸张造出来的,是有现实依据的。我们在理解童话时,既要分清它与现实生活的不同,又要把自己融入故事情节当中,感受其中的趣味。

2、正确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提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例题分析】

多变的狐狸

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野兔学习很认真,它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狐狸的学习稍差些,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落到了狐狸后面。病好后,它就背上书包去上学。路上,它遇到了狐狸。

“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

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

怎么了 狐狸 你不认识我了吗 野兔跟上去问 接着说 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

“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 野兔感到很委屈,它一声不响地来到学校,开始努力学习起来。

又过了几天,野兔的成绩又名列前茅了。这天放学后,野兔又遇到了狐狸。 ⑽ “啊,野兔,你好呀,我是你的好同学狐狸。”狐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亲热地说。

但是,野兔走开了,它不愿再和多变的狐狸交朋友了。

1、文中的“落”字应选择读音 (① lǎ ② lǎo ③ luò);“背”字应选择读音(① bèi ② bēi );“称”字应选择读音(① chèn ② chēn g ③ chèng)

2、给画“”的段落加标点。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恰当的一组是( )

A. ⑴⑵‖⑶~⑻‖⑼~⑽B. ⑴‖⑵‖⑶~⑻‖⑼~⑽

C. ⑴‖⑵~⑻‖⑼~⑽ D. ⑴⑵‖⑶~⑸‖⑹~⑽

4、文中野兔成绩下降的原因是: ;而引起狐狸多变的原因

是:。

5、找出文中的三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野兔不愿和狐狸交朋友是因为:

7、你从中在交朋友方面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点拨】

1、文中的“落”字应选择读音 ③ (① lǎ ② lǎo ③ luò);“背”字应选择读音 ②(① bèi ② bēi );“称”字应选择读音 ② (① chèn ② chēn g ③ chèng)

2、略

3、B

4、生病影响了学习 ;而引起狐狸多变的原因是: 它只喜欢学习好的,不喜欢差的。

5、不屑一顾 一声不响毕恭毕敬

6、是因为狐狸的多变

7、答案略,自由发挥

(二)童话与寓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篇幅来说:童话一般较长,寓言往往篇幅短小。

二、从故事情节来说:

童话的故事情节较复杂,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寓言通常用很简单的故事就能说明寓意,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

三、从思想意义的呈现来说:

童话的思想意义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刻划,通过人物的活动和性格自然而然地流露,童话作者一般不会直接点明故事的思想内涵;而大多数寓言是作者站出来说话,直接点明寓意。

四、从故事形象来说:

(1)童话的形象一般都是正面的成功的形象,反面形象往往是用来衬托正面形象;而寓言通常用反面的失败的形象来说明寓意,如《守株待兔》中齐国的农夫。

(2)童话形象注重典型性,比较丰满生动,呈立体化;而寓言形象是类型化的,平面的,性格不会变化。

五、从表现手法创作技巧来说:

寓言大多采用幽默讽刺的笔法,用精练传神的语言描绘一个细节,显出主人公富有个性的一个特点,如《画蛇添足》;而童话则用细腻生动的笔调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活动,描写生活环境和背景。

六、从语言来说:

不同的童话作家会有自己不同的语言风格;而寓言的语言大致是类似的,它要求精练,讲究文字的内涵性和深刻性,富于哲理,还要老辣。

课堂练习 (一) 鹊尾上的盐

从前有个名叫奥勒的小男孩,他总是渴望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只要有一把亮闪闪的小刀,我就可以给自己刻玩具了;”奥勒这样念叨着,“只要有一辆马车,我就可以拉着我的玩具到处跑了;只要有一匹小马??”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喜鹊站在树枝上。他曾听人说过,如果谁能把盐放在喜鹊的尾羽上,那么它就会满足他的愿望。

整个下午他一直追着喜鹊跑,直到他累得跑不动才停下来。这时喜鹊飞下来冲他说话。

“你是在找我吗?”喜鹊问道。

“你居然会说话?”奥勒叫了出来。

“是啊,”喜鹊说,“你不知道,我实际上是一个会魔法的公主。我可以让你把盐放在我的尾巴上,然后满足你的愿望,可是你得先为我做点事情。”

“什么都行!”奥勒干脆地回答。

“那就给我弄一把亮闪闪的小刀来,这样我就能修理我的爪子。我是公主,外表必须整洁。”

于是奥勒就忙着从深林里采摘浆果拿到市场上去卖。不久他就挣够了钱去买了一把小刀。他拿了些盐放在兜里,然后就飞奔回深林。

但是,喜鹊一见到小刀就笑开了:“这只是把普通的小折刀。我要的是一把有银质手柄的刀,那才配得上我公主的身份。”

“那我去给你弄一把那样的刀。”男孩说道。

“不用了,没关系。现在我想要一辆马车来拉我的东西。你知道,我是一个公主,可是有很多东西的。” 于是奥勒用小刀给镇上的孩子们雕刻玩具。他是个雕刻好手,他刻出了奶牛、马匹和小鸟。孩子们喜欢这些玩具,便央求母亲们买下它们。很快奥勒就挣够了钱去给喜鹊买马车。

但当喜鹊看到马车时,她生气地拍动着翅膀:“我是一个公主,怎么能用这样的马车呢?我要的可是镶着金边而且有天鹅绒坐垫的!”

“那我去给你弄一辆那样的。”奥勒说。

“不用了,没关系。现在我想要一匹小马。我喜欢遛马,那样气派。”

“如果我给你牵来了那样的马,你能满足我的愿望吗?”

“当然。”喜鹊说道。

于是奥勒用马车为镇上的人们运东西。他时而拉一车木头,时而拉一车蔬菜,所有人都可以搭他的车。很快他便挣够了钱,买了一匹漂亮的小黑马。他相信喜鹊会喜欢它的。

但当喜鹊看到小黑马时,她摇了摇头:“我喜欢棕色的小马。”

“扑通”一声,男孩生气地坐到地上,“让你高兴可真难,”他说,“你要小刀,我给你拿来小刀。你要马车,我给你送来马车。你要小马,我也给你牵来了。如果你还不高兴,那我就永远不能把盐放到你的尾巴上去许什么愿了!”

你说得对 喜鹊唧唧地说道 讨我高兴是很难 但既然你已经这么努力了 现在你可以许愿了 喜鹊伸出了尾巴 奥勒捏了些盐放在上面 好 现在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喜鹊说

奥勒迫不及待地说 我想要一把 不 那个我有了 那我要一辆 不 那个我也有了

“快点儿!”喜鹊催促着,“你的时间快到了!”

奥勒突然明白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我不再需要你了!”他喊道,“现在我知道怎样不用许愿就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了。”

喜鹊笑了。“好好想吧!”她说道,然后飞走了。

1、 写出“渴望”的三个近义词,并进行口头辨析。

2、给文中未加标点的自然段加上标点。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奥勒追赶喜鹊的目的是: 。

(2)喜鹊要奥勒为她弄一把亮闪闪的小刀,奥勒 ,挣够了钱买了小刀。

(3)喜鹊不满意小刀,又要一辆马车,奥勒 ,挣够了钱买了马车。

(4)喜鹊不满意马车,又要一匹小马,奥勒 ,

挣够了钱买了小马。

(5)喜鹊终于愿意满足奥勒的愿望时,奥勒却,因为他明白了

4、有人说文中的喜鹊太挑剔了,令人讨厌;也有人说文中的喜鹊就像一位智慧长者,令人尊敬。你同意哪种说法呢?为什么?

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说一说。

(二)蜗牛搬家

蜗牛( )水池边的石缝里,周围没有花没有草,光秃秃的连个( )也没有,他每天( )风吹日晒之苦,只有阴天下雨时,蜗牛才从壳子里( )身来,( )一下蜷曲

的身子。

一天, 蜻蜓、蚂蚁来看蜗牛。

蜻蜓说:“前边有个小土冈子,那儿可是个好地方:有密密的丛林,有鲜花野果,旁边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俩现在就住在那儿。”

蚂蚁说:“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们也住在那里。蜜蜂酿蜜,蝴蝶传播花粉,青蛙捕捉害虫,蚯蚓翻松泥土,大家同心协力干活,甭提多快活啦!”

蜗牛听了蜻蜓和蚂蚁的话,很兴奋。他打定主意,到小山冈去住,并决心做出一番事业来!

过了两天,蜜蜂来帮助蜗牛搬家。蜗牛看看头顶的太阳,就有些犹豫了,他说:“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家。”

蜜蜂不解地问:“为什么呀?”

蜗牛说:“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日光会把我晒坏的!”

蜜蜂走了。

又过了两天,青蛙来帮助蜗牛搬家。这天,天空下着小雨,既没有太阳,又没有风沙,可是蜗牛望望那蒙蒙细雨,又有些犹豫了,他说:

“我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

青蛙不解地问:“为什么呀?”

蜗牛叹了口气说:“天潮地滑,小土冈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没办法,青蛙也只好走了。

蜗牛的家虽然没有搬成可是当他有兴趣的时候 总是朝着小土冈那边张望张望 低声叹息着 只怪我身体不济 要不我也在那边过着愉快的生活了

1、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遮拦 爬出 舒展住在 遭遇 饱受

2、给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打√,错的打×

(1)蜗牛尽管没有搬家,然而他有兴趣时,总是叹息说:“只怪我身体不济呀!”( )

(2)因为阴天下雨时,蜗牛才从壳子里探出身子来。( )

(3)今天之所以不能搬家,是因为太阳光太强烈了。( )

3、给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4、过了两天,蝴蝶来帮助蜗牛搬家。蜗牛望望满天风沙,有些犹豫了,他说:“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家。”

蝴蝶不解地问:“为什么呀?”

蜗牛说:“我这细皮嫩肉,可经不住这风沙摔打。”

蝴蝶走了。

这是原文中的一部分,它应该放在第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自然段之间。

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课外练习 (一)离开海洋的鱼

一条生活在大海里的鱼总感到自己的生活十分乏味,一心想离开大海,去别的地方过一种新的生活。 一天,这条鱼被渔夫打捞了上来,它高兴得在网里摇头摆尾,它终于可以离开大海了!

但当它听到渔夫与他的儿子讨论用什么方法将它烹饪的时候,它吓得昏了过去,

当它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待在一口装满水的破旧水缸中,它那身漂亮的斑纹救了它,渔夫决定将它养着观赏。

每天,渔夫都会往水缸里放些鱼虫,鱼很高兴,不停地晃动着身子,展示着它漂亮的外表,讨渔夫的喜欢。

在它眼中,这分明是一条漂亮的鱼才能得到的待遇。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鱼儿一天一天地在水缸里游,尽管它似乎也有些厌倦,但它再也不愿意回到大海了。“我是一条漂亮的鱼。”它总是对自己说。

渔夫要出海了,这次可是出远海,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留下儿子看家和照顾那条鱼。第一天,鱼儿没按时吃到鱼虫。第二天,依然没有吃到任何东西,它开始抱怨渔夫的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怠慢一条漂亮的鱼。第三天,它渐渐支持不住,饿得头昏眼花。这时它想到以前在海中,虽然有时十多天找不到食物,但自己依然行动敏捷,和伙伴们在大海中漫游觅食,可现在身子发了福,而且游水的本领也大不如从前了。第四天,鱼儿终于有吃的了,但不是鱼虫,而是渔夫的儿子吃剩的残羹。顾不上讲究这些了,鱼大嚼起来,它饿得实在不行了,再不吃,它也许会饿死。渔夫的儿子总是隔三差五地送些残羹,鱼儿不停地抱怨,但它一点办法也没有。

终于,有消息传来,渔夫出海遇难了。渔夫的儿子收拾东西准备搬走。什么都带上了,只是忘了那条漂亮的鱼儿。

四周静悄悄的,渔夫家里只剩下一只破水缸,水缸中有一条漂亮的鱼。

鱼很悲伤,想到自己今后无人照料,被活活地困于水缸中。

鱼又开始抱怨,抱怨水缸太小,抱怨伙食太差,抱怨渔夫的儿子对它太无无礼,抱怨渔夫轻易出海??只忘了抱怨自己。

它又开始幻想:一个富商路过此处,发现一条漂亮的鱼,于是把它小心地收好,养在自己家中的大水塘里,每天都有可口的鱼虫??

太阳升起来了,四周静悄悄的,在那口泼水缸里,一条漂亮的鱼漂了起来,它已经死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乏味()() 漂亮()()

厌倦()() 敏捷()()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选择其中一组关联词语造句。

篇三:第一章童话教学(提纲)

培训理念:

1.在高尚文化中成长。

素文化(素经)

水文化(水经):水是流动的、水是透明的、水是聚集的、水是包容的?

2.在互动交流中研讨。

3.在文体特点中深化。

文学文体: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散文、小说、文言文? 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第一章 童话教学

(统计)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是小学生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童话的文体知识

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涨、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具有虚拟的人物和环境、离奇的情节。幻想是童话最重要的特征,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勇敢斗争的精神。一类是动植物童话。如《二只小狮子》、《去年的树》等。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可以称为说理童话。如《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等。另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种童话又叫科普童话。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等。

1.丰富的幻想。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

象。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达到一种升华,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者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小壁虎借尾巴》就是向学生介绍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和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如果文章没有幻想,仅仅对生活作真实的描写,读起来必然索然无味。作者运用幻想手法。虚构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读起来生动有趣。童话中的幻想虚构不是胡编乱造,有现实生活作依据。壁虎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功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所以这个童话才具有科学的价值。 又如,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的典范。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

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

2.拟人和夸张的描写。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一方面,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内在特性。例如《小猫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专心的性格,和绝大多数儿童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同时,小猫爱吃鱼爱捉蜻蜓,又是猫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这篇童话通过描写一只淘气的小猫,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两意的主题。

又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

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描写的物体会说、会做、会想,有感情。《小壁虎借尾巴》文中的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以后,觉得“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是人的情感,它去借尾巴时说话很谦虚有礼貌,是人的行为、语言。拟人化的表现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里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