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研究报告2020-10-14 18:35书业网

篇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什么开始的?( )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自然辩证法(硕士)科学研究一般程序

1. 试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并分析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1)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科研选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提出假设→建立理论→检验评论。

①科学问题。所谓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矛盾,是科学认识中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科学问题来源:第一,从新的科学事实与原有的科学理论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二,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三,从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四,从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解释的矛盾中提出问题。 第五,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同现有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促需要的矛盾中提出问题。 第六,从怀疑中发现问题。 第七,从机遇中发现问题。科学问题的来源还有:从各个知识领域、学科之间的空白区和交叉点上提出问题,如生物与化学之间、遗传学与免疫学之间的交叉点和空白区都可能提出科学问题;从不同的学科之间寻找具有共同特性和规律的问题;从不同学科之间的概念、机制、原理、方法的相互借鉴、移植形成的科学问题;通过阅读科技论文、搜集情报资料而发现科学问题;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论文答辩会、专题讨论会而发现科学问题等等,都是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的重要线索和途径。

②科研选题。科研选题的原则 :第一,需要性原则;第二,科学性原则;第三,创造性原则;第四,可行性原则;第五,合理性与效益性原则。科研选题还应注意选题的方法和艺术,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1善于抓住两门或几门学科相互接触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延伸自己科研的领域和视野;2敏锐地抓住研究中意外出现的机遇,调整课题、转向进攻,变副为主;3善于抓住矛盾,从中发现问题,制定课题;4勇于标新立异,突破传统;5学会站在“巨人肩上”制定课题;6善于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在各学科前沿选择课题;7善于接近哲学、文学的预见和科学幻想的启迪。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第一,调查研究、分析资料、发现问题。 第二,初步论证和筛选课题。 第三,专家评价和确定课题。 第四,制定规划,确保实施。

③收集材料。收集材料的方法包括: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调查方法。其遵循的原则包括:第一,容观性原则;第二,全面性原则;第三,典型性原则。

④整理材料。整理材料的方法有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所谓科学抽象是指对已经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经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将一类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排除个别的、偶然的、外部的表面现象,抽取出普遍趵、必然的、内在的本质或规律,从而达到从个别中把握一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目的。科学抽象的形式有: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理想实验。科学思维的形式有形象思维和顿悟思维。其方法包括:演绎方法和非演绎方法(归纳方法、类比法、数学模型方法)。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技法包括:第一,头脑风暴法。第二,属性列举法。第三,奥斯本检核表法。第四,缺点列举法。 五,形态分析法。

⑤提出假设。即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⑥建立理论。建立理论的方法包括:数学方法、假说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所谓数学方法,是指将数学成果工具化,利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理论和规律,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序、形的分析、推导和计算,从而提示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方法。所谓假说

方法是指以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某一未知事物或规律所作出的推测性解释的方法。所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就是运用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相一致的原则的方法。

⑦检验评论。检验解决的是科学假说的真伪问题,评价解决的是科学理论的优劣问题。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其一般标准包括:理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理论的逻辑完备性、理论的预见性、理论内含“自然图景”的合理性。

(2)归纳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①可以为科学设计和安排观察实验提出逻辑根据,有利于简明和确定的方式揭示事物的因果性和规律性。

②它可以从科学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提出科学假说和理论;如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便是的应证了这一作用。

(3)演绎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①是逻辑证明或证伪的重要工具;

②是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有效方法;

③是预见科学事实,提出假说,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

2. 从科学的本质方面,结合实际分析影响科学家发现的各种因素都有哪些?如何创造科学创新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①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时间关系;②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

科学的主要特征:①客观性;②可检验性;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

影响科学发现的各种因素:①对客观真理探索。世界上存在的唯一必然真理是存在的世界本身,除此之外别无第二真理。在人类认识产生以前,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着。客观事物是广泛联系、不可分割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永恒运动的。但是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要认识客观世界,就要对它进行分割,进行静止的抽象。 ②对现有科学的不断检验。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在对科学的不断检验中,也是科学发现的过程。③对科学知识结构系统性认识的不断完善。发现本学科领域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及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知识。④现有科学的发展水平。任何科学知识的发现都在现有认识水平上不断探索的,所以现有科学水平会影响科学发现。

影响科学发现的各种因素:①社会的价值取向。因为科学本身其实是创新的,科学精神其实就是批评与创新的精神。创新本身第一个含义就是他的新颖性,就是要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出别人还没有作出的东西。而这就必须允许有多种不同学术思想的合法存在,因为只有允许可能是错误的东西的合法存在,才可能生发出真正的有价值的新东西来。②思想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如果一个专制制度下,对思想限制过多,则探索新奇、奥秘的路子就少,更谈不上敢于触动什么权威了。要做到真正的思想自由,必须有政治上民主制度的保

证,有法治社会才可能有科学创新,而思想自由正是民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③充分的思想自由和平等争论的文化传统。一个人是否具备勇于并善于提出问题甚至作出与众不同的行为习惯其实并不是在于个人,而在于一个制度与一个文化传统是否有充分的自由环境。不论是否师生关系,有没有传承关系,只唯真理,从来不为长者讳,为尊者讳,甚至要成为老师的好学生还必须提出超越老师的新东西才配叫合格的学生。

科学创新的基本条件:

社会必需是多元价值取向。

要有一个民主、自由、法治的社会制度。

要有充分的思想自由和平等争论的文化传统。

篇三: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

2011届高三第四次生物测试试题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使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2.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演绎”过程指的是

A.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根据陀的分离比,提出”生物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_1:1 D.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出F2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

3.番茄中圆形果(B)对长形果(b)显性,一株纯合圆形果番茄与一株长形果的番茄相互授粉,它们所结果实中细胞的基因型为

A.果皮的基因型不同,胚的基因型相同 B.果皮、胚的基因型都相同 C.果皮的基因型相同,胚的基因型不同 D.果皮、胚的基因型都不同 4.下列各项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A.四分体 B.一个双链DNA分子 C.染色体组 D.非同源染色体 5.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B C D

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白化病男子结婚,他们的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A.1/2

B.1/3C.1/4

D.1/6

7.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B.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D.黄斑是隐性性状

8.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A.2红∶1蓝 B.2紫∶1红 C.2红∶1紫 D.3紫∶1蓝 9.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l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10.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⑤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⑤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的最简便方法 A.测交 杂交 自交 测交 测交 B.测交 杂交 自交 自交 测交 C.测交 杂交 自交 测交 自交

D.测交 测交 杂交 测交 自交

1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13.下列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B.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C.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一定为卵细胞D.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4、2、1 14.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丙细胞产生子细胞不可能是极体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的同一器官

C.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细胞基因型必为ABC和abC D.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15.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16.右图为某动物(2N)精巢内四类细胞中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含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类细胞将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b类细胞

C.c类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D.d类细胞有可能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17.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支持“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A.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都分别来自父母双方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完全一致 D.果蝇的眼色有白色和红色等性状

18.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各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相同,因此能决定不同的蛋白质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D.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9.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因DNA复制而加倍 B. 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这种差错一定会传给子代 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交叉互换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D.处于减数第一、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比分别为1:2和1:1 20.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1.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1组或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叶型性状分离比为3∶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

22.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基因组合可能出现的有 A、XB

XB

×Xb

Y→XBXb

、XB

Y B、XBXb

×Xb

Y→XB

Y、Xb

Y

C、XbXb×XBY→XBXB、XbY D、XBXb×XBY→XBXb、XbY

23.人类某种遗传病的患者,女性患者约是男性患者的二倍,致病基因可能是A.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B.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 D.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4.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某人患有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们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25.右图所列遗传图谱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1届高三第一次生物测试试题答题卷

一、选择题(2×25=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西葫芦的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果皮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W与w、Y与y)控制,这四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据下表回答问题:

(1)甲组F1中的扁盘形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2)乙组亲本中扁盘形果的基因型为 。

(3)丙组F1中,白皮果的基因型为 ,黄皮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答案:(4分)

(1)扁盘形果:圆球形果:长圆形果=9:6:1

(2)AaBb 柱状图如下 (3)WwYY、WwYy和Wwyy 1/8

27.下表是科研人员所做的三组水稻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D和d表示水稻株高的显、隐性基因,T和t表示抗性的显、隐性基因)。据表回答以下问题:

(1)由杂交组合判断上述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2)获得纯合矮茎抗病个体比例最大的杂交组合是 ,亲本的基因型是

(3)如果生产中只有乙组合中的亲本,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矮茎抗病水稻,应选用 育种的方法 。

(4)乙组后代自花受粉产生的F2代其基因型的种类是种,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概率是 ,F2中亲本的性状与重组的性状之比是 。

答案:(8分,每空1分)

(1)乙,高茎和抗病(2)甲;DdTt×ddTt 。

(3)单倍体育种 (4)9, 1/4 , 5 : 3 (10 : 6 ) 。 28.下图为某一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I 结构中找到,若甲细胞为虹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

对染色体应为 。

(2)甲图中标出了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3)如果乙图中1上某位点有基因A,2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a,发和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

因是 。

(4

(5)甲在形成丙的过程中,3与4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导致染色体上的

基因互换,这(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种变异类型属于 。如果4与5染色体互换了部分片段,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

答案:(每空1分,共8分)

(1)精巢(睾丸) 性染色体(写XY也给分) (2)的丝分裂 AaBbCC (3)基因突变(4)两

(5)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29.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和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II2

(1)分析甲图,位于Ⅱ1片段上的某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最可能与乙图的 (填编号)相符,其遗传特点是。

(2)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其中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是 (填字母代号)。

(3)根据甲图,该动物与人类在性染色体的形态上的区别是该动物。 (4)假设控制黄毛(A)与白毛(a)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①和②染色体的I片段,某雌性杂合子与雄性杂合子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答案:(1)D只在直系雄性中表现(或限雄遗传) (2)ABC

(3)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

(4)雌黄:雄黄:雄白=2:1:1(或 雌黄:雌白:雄黄=1:1:2)(只答一种情况即可) 30.右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 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

(2)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子代患病,则亲代之—必;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

(3)假设的Ⅲ-2乙病基因不是来自Ⅱ-1,则乙病属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乙病的特点是 。I-2的基因型为 ,Ⅲ-2基因型为。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答案:(1)常 显(2)世代相传 患病 1/2 (3)X隐 隔代交叉(答隔代、交叉、男性多于女性、

伴性遗传的其中之一都给分) a aXbY Aa XbY1/2或0

31.图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随时间的变化细胞中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I.若图示生物为烟草,离体培养“A”处细胞的方法为

。该方法人工条件下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