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鲁迅故里的作文

优秀范文2018-04-28 11:53书业网

篇一:游鲁迅故里

游鲁迅故里——绍兴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这次我们要去游玩的地方就是鲁迅的故里——绍兴。 绍兴最著名的景点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参观这些著名的景点吧。

首先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房子比较古老,也很多。房子与房子之间由大大小小的走廊连通,我们走在里面就像走迷宫。据说鲁迅的父亲曾当过清朝的官,家中比较富裕,所以又这么大的房子。 这是鲁迅家的“会客厅”

这是景点里卖纪念品的地方

然后我们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就是鲁迅家屋后的菜园子,小时候的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来这里捉蟋蟀、摘果子、听蝉鸣、挖何首乌根,是鲁迅小时候最爱玩的地方。

这里是鲁迅家的明堂,俗称天井。由于这里原本种着两株茂盛的桂花,故得名“桂花明堂”。鲁迅小时候经常在桂花树下乘凉,听祖母给他讲故事,猜谜语。照片里的塑像就是上面所说的场景。 出了“百草园”,我们来到了“绍兴鲁迅纪念馆”。这里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学习、生活经历,展示着有关鲁迅的各种资料,能让人们完整的了解鲁迅先生伟大的一生。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据说小鲁迅用过的课桌上还刻了一个“早”字,为的是提醒自己上学不要迟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沈园”,“咸亨酒店”等,还在古玩城里看到了一张五百万的钱,只不过那是以前的。

这就是我的暑假游学故事,谢谢大家!

篇二: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鲁迅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灵魂,我敬爱鲁迅先生,喜欢他犀利的文字和不屈的脊梁。有人曾评价: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先生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我们党校实践小组决定五一假期到位于阜成门内的鲁迅故居兼博物馆参观,来追寻先生的痕迹,以陶冶情操,令五一假期更有意义。一行人下了公交车,信步前走,拐弯处不远,正对着一个古式风格的大门,这便是鲁迅先生故居。虽然离喧嚣的马路不足200米,但这里的清幽冷寂却与外面的热闹相隔天壤,入门正对着的是鲁迅先生的石塑雕像,安放在片绿茵草坪之上,左右的花树繁华满枝,春风吹过,飘散的花瓣撒满一地,满院清香。进入陈列厅一层,整个大厅清幽素雅,正中放置着放大的石制手稿,边缘翘起,像是刚从书桌上落下来着地的瞬间的书集。四面淡青色石壁上或凸或凹刻嵌着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名和篇名,夹以木制的刻板,显得幽雅而又庄重。右手上楼梯是二层展厅,正对墙面上是一幅素描荒原图,四周墙面柜台上陈列的先生的图像图片图片、手迹、书稿、微缩模型和先生的语录展示了鲁迅先生一生的行踪和创作轨迹。

出了展厅,便到了先生的西三条故居,又称“老虎尾巴”,不算大的四合院正中种着鲁迅先生手植的白丁香,正值盛放,香气袭人。后院有两颗枣树和一丛黄刺梅。隔着玻璃,看到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但却在这极简单的屋里,鲁迅先生用匕首一样的笔杆子创作了《华盖集》等二百多篇伟大作品。

观其居,思其人,鲁迅先生生逢国势剧变时期,饱尝世态炎凉,目睹国家丧权辱国之状,身经离乱,路途多变,面对明枪和暗箭不屈不挠,英勇反击,在坚守中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在敌人所加的伤痛围困中辗转,在无路可走之时坚持战斗,用血踏出一条路来,这是怎样的勇气。弃医从文,先生是深刻之人,无往而不深刻,对人对事对景,都能直透内心,挖出深意,于事态、文学、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的解析无不鞭辟入里。先生以医学、文艺来疗治人们从肉体到精神的病苦

,向自我剖析,不放过世间任何的丑陋和黑暗,对国家、民族始终保有忧切之心。我想起了先生的诗《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想,处在五四时期的青年鲁迅是幸福的吧,在风雨如磐的时代,先生能够不囿于书屋,投入到社会汹涌的洪流,著书论作,为民族的命运呐喊,唤醒整个民族,用匕首般的笔刺向敌人的喉咙,置个人于度外。如先生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现在的多元化生活让人们有很大的空间去思索和斟酌,也许这世界的纷繁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我们还是要在许多种价值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为之付出心血,坚守自己的心灵园地,并时时加以修剪,除去芜杂。让自己心灵的花园繁花似锦,飘香悠远。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在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深刻的解剖和分析自我,也许会沮丧,失去前行的勇气,也许会豪情壮志,去寻求别样的人生。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的压力和美好之间,找到坐标,体现自己的价值。

篇三:游绍兴鲁迅故里

游绍兴鲁迅故里

2012-07-04 14:33:48 上报单位:保?m支行

到了绍兴,鲁迅故里是一定要去参观的。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他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自从被选入教科书后,已经陪伴和影响了几代人。

鲁迅故里景区主要由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等组成。鲁迅的祖上是名门望族,至今豪宅尚存。鲁迅的爷爷是清朝的七品官员,翰林出身,曾任知县,在北京担任过内阁中书。出身于这样的官员人家、书香门第,鲁迅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家道衰落,经济状况渐入困顿,饱受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鲁迅少年时家道的变故和故乡人民的悲惨遭遇,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曾读过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今位于鲁迅故居后面的百草园,主要部分仍旧保留了昔日的原貌。鲁迅笔下诸多童年景象:“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等都和从前一样。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此地玩耍嬉戏。园子中间有几块整齐的菜地,在这个季节种满了玉米、黄瓜、南瓜、韭菜等农作物。西面是一条爬满藤蔓植物的半人高泥墙。菜地的南面,有一口用栅栏围起来的古井。院子四周还有皂荚树、桑树??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少年鲁迅在园子里爬树、采桑葚、捉蟋蟀,玩得不亦乐乎。

建于晚清时期的三味书屋,至今保存完好。这间私塾在当时的绍兴不算最大最高级,但却是最严厉最著名的。先生很博学,鲁迅12岁至17岁时曾在此求学。书屋为何取名三味?据说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时的三味书屋小而简陋,一共只有11个学生座位,屋内光线暗淡,空气潮湿。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小园子,鲁迅读书期间曾在那个小园子里爬上花坛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在鲁迅纪念馆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鲁迅用犀利的笔去挑开旧世界的黑幕,发表大量文章来唤醒浑浑噩噩的国人,以此改变国民的精神。鲁迅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是用普通的题材来描述很深的含义。他创作的小说,基本上以绍兴他的故乡为题材,以小人物、小背景来阐述深刻的思想含义。鲁迅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虽然鲁迅的文章已经逐渐地从教科书里减少、消失了,鲁迅作为历史文化名人已经渐行渐远。但鲁迅故里的人和受到鲁迅影响的人,永远会记住鲁迅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