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古代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2020-11-27 08:44书业网

篇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

( 辑录:张传军 )

对牛弹琴

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出自《牟子》)

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高山流水

《列子》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 1

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韩娥善歌

《列子·汤问》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译文:从前韩娥东行到齐国,不料缺乏钱粮,(她在)经过齐国的雍门时,以卖唱来换取食物。(她)离开后,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三天不绝于耳,周围的人以为她并没有离开。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旅店里的人羞辱她。韩娥为此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整个村子的人们,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人们)急忙追赶且挽留她。韩娥回来 2

了,又拖长声调高歌,引得乡里的老少个个欢呼雀跃,不能自禁,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悲苦都忘了。送给她丰厚的财物。所以雍门那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艺)啊。

后羿射箭

原文: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①,径寸之的②。乃命羿曰:?子射之,中③,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里之邑④。?羿容无定色⑤,气战于胸中⑥,乃援弓而射之⑦,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⑧:?斯羿也⑨,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 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⑩,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11)。 (选自《说苑》)

注释:①羿(yì)—— 又称后羿,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是著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做的箭靶。 ②径寸之的(dì)——直径为一寸的靶心。③中(zhòng——动词,射中。 ④邑(yì)—— 古代人民聚居的地方,大的叫都,小的叫邑。这里指夏王分封给后羿的土

地。 ⑤羿容无定色——后羿的面色红一阵白一阵,变化不定。⑥援——拉,引。 ⑦傅(fù)——保傅,古代官职。 ⑧斯——这个。 ⑩遗——抛弃,去除。 (11)不愧于羿——不会比后羿的本领差。愧,惭愧

3

译文:有一天,夏王让他表演箭术,靶子是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制成的,夏王对他说:“你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就这样,他拉开了弓,射出第一支箭,没有中。射出了第二支箭,又没有中。夏王问大臣弥仁:“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为什么今天连射两箭都脱靶了呢?”弥仁说:“后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能够排除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

导读:后羿是古代传说中射箭技艺精湛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夏王给他加了万金筹码,再让他射箭,他就射不中了,原因是他有了患得患失的心乱了方寸,因而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

智①子疑邻

原文:宋②有富人,天雨③墙坏④,其子曰:?不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⑥。暮⑦而果⑧大亡⑨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⑩邻人之父。

4

出处: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国人,其著作收录在《韩非子》中。著名哲学家,法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注释:①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认为……是聪明的? ②宋:指宋国。 ③雨:yǔ,(古今异义)下雨。名词用作动词,是意动用法 ④坏:毁坏。 ⑤筑:修补。⑥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 ⑦暮:晚上。⑧果:果然。⑨亡:丢失。 ⑩疑:怀疑 ?之:zhī,的 ?父:fǔ ,老头。

一词多义:1.暮:夜晚。(年老) 2.果:果然。(瓜果)

3.亡:丢失。(逃跑)4.其:他/她。(大概) 5.之:他/她。(的//语气助词:不译//去、到)

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是聪明的,却怀疑偷盗的是邻居的老人。

启示:它告诫准备讲话的人能从中得到这样的启发: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与不对,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而对于听话的人则应该有这样的启示:由于存在偏见,同样的事,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判断。

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5

篇二: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本文由翰牛充栋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聪明伶俐的小羊 迷路的小羊被狼抓住了. 小羊虽然吓得发抖,但是他很聪明.小羊说: "狼伯 伯,求求你,在吃掉我以前,能否吹个笛子给我听呢?" "什么?吹笛子做什么 呢?" "我想在死之前,配合着笛声,跳一下我最喜欢的舞." "该不会打算边跳 舞边溜走吧!" "不会,不会,我绝不会逃走!" "好吧!我就吹一曲吧!" 狼吹 起笛子,小羊配着调子跳舞,跳得很可爱. 牧羊人听到笛声,跑了过来. "啊! 是狼!" 牧羊人愤怒的将狼抓住,救了小羊. 狼非常的懊悔. "上当啦!那是 小羊向牧羊人求救的信号啊!" 横行的螃蟹 这是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 小螃蟹在沙滩上喳喳的走着. 螃蟹妈妈忽然间惊吓 的叫了出来. "唉呀!孩子!你怎么横着走呢?真难看啊! 会被大家笑话!走 路一定要直走才对呀!" "知道啦!妈妈!"可是,还是搞不懂. 从嘴里冒出气泡 的说着: "那么,妈妈你示范,示范好吗?我会照着做的!" "好的!很简单的!" 螃蟹妈妈试着努力的直走,但是,无论怎么走却都只能横着走. 螃蟹妈妈好气 馁喔! 而小螃蟹只能跟在妈妈后头一一的学模样. 牛和青蛙 两只小青蛙在水池边玩,有只大牛来喝水.牛一不小心就把一只小青蛙踩死了. 剩下的一只小青蛙逃回家,对母亲说: "妈妈!糟了呀!哥哥被一只有脚的大动 物给踩死了!" 青蛙妈妈还不曾见过牛."很大,是这样的吗?" 青蛙妈妈把肚 皮吹大给孩子看. "不,更大!" "那么,是这样吗?"青蛙妈妈再把肚皮吹的更 大些. "还要大,还要更大些呀!" 青蛙妈妈拼命的吸器,将肚皮吹的像气球, 圆鼓鼓的. "哦!就是这样吧?" 青蛙妈妈正说着话,肚皮却啪一声裂开了. 狐狸和鹤的酒宴 有一天,狐狸送了一张邀请卡给鹤. "晚上请来舍下用餐." "哇!真罕见!狐狸 先生会准备什么酒菜请我呢?" 鹤很高兴的前去狐狸的家."呀!鹤先生,欢迎! 欢迎.请不用客气!" 狐狸取出的酒菜只有放在大平盘里的汤而已. "我最喜欢 喝汤啦!谢谢你呀!" 鹤很想喝汤,可是,因为自己长着一个长嘴巴,所以费了 好大的劲,也只能闻到味道而 已.盘内的汤,一滴也喝不到. 可是狐狸却叽哩 咕噜地一下子就把汤喝完了.而且嗤嗤的笑着,觉得很有趣. "真不够意思,你 在捉弄我!"鹤恨恨的回家去了. 不久,鹤也送邀请卡给狐狸. "晚上请客,请 你一定要来喔! 狐狸是个贪吃鬼. "是什么样的食物呢?"狐狸暗暗地想着. 连 " 不久以前的事,狐狸也忘的一乾二净,心里高高兴兴的到鹤的家. "狐狸先生, 欢迎!欢迎!别客气,尽管用吧!" 鹤拿出的东西都是什么呢?原来是装在细颈 水瓶里的汤啊! "谢谢!"狐狸将嘴身进水瓶里,但是怎么吃也吃不到一口汤, 只能闻到鲜美的味道鹤 则将长嘴巴轻轻松松的伸近瓶底津津有味地吃着呢! 狐 狸肚子恶坏了,眼前的美食却一口也吃不到.

说葡萄酸的狐狸 狐狸发现了一棵葡萄树,树上长满了一串串香甜,美味的葡萄.狐狸看着葡萄, 狐狸发现了一棵葡萄树,树上长满了一串串香甜,美味的葡萄.狐狸看着葡萄, 用舌头舔着嘴唇,心想: 哇啊!是好食物哩! 狐狸向上跳了几次, 忍不住 用舌头舔着嘴唇,心想:"哇啊!是好食物哩!" 狐狸向上跳了几次, 总是够不到,是了好几次还是吃不到.松鼠,兔子及小熊在旁边嗤 嗤地窃笑着. 总是够不到,是了好几次还是吃不到.松鼠,兔子及小熊在旁边嗤 嗤地窃笑着. 这些葡萄还很酸,不能吃啊! 狐狸不认输地说着, "哼!这些葡萄还很酸,不能吃啊!" 狐狸不认输地说着,然后垂头丧气的回 家了. 大家都忍不住地捧腹大笑. 家了. 大家都忍不住地捧腹大笑. 狡猾的狐狸 两只猫互相争夺美食. "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 该是我的!" "不,是我先的,拿来!" "才不给哩!"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 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 了看.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 "孩子们,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 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 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在吵了,去拿秤来!" 狐狸将食 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 "咦,右边比较重喔!" 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 一半咬下了一小口. "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 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右边 的食物. "这样右边又太轻了!" 于是在咬下一口左边的. 两只猫睁着眼睛看

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 "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 结果 狐狸把食物吃的一干二净,还说: "啊!真好吃!嗨!再见了!" 多么狡猾的狐 狸呀! "我们两个如果不吵架,好好的把那食物分开来吃该多好啊!"两只猫垂 头丧气,以后 再也不敢吵架了. 鹬蚌相争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 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 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 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 而并禽之. 《战国策燕策二》 蚂蚁报恩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 看到这 情景."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

子,叶子在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多亏鸽子的救助啊!" 蚂蚁始终记得鸽 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 点儿也不知道.这时蚂蚁 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 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使得鸽 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 命之恩. 被同伴驱逐的蝙蝠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 各不相 让. 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禧 啊!能将 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 多多指教!" 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可使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 当走兽战胜 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 恭禧!把鸟 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 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 再度出现在 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 并赶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 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 就必然受到惩罚.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孟 子《孟子公孙丑上》 孟 子(约公元前 390-前 305),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 人,是当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为齐宣王客卿.他死后,门徒把他的著 述编辑为《孟子》.《孟子》和论语一样,是问答语录体,但篇幅略长.书中引 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风趣幽默,标志着中国寓言的成熟. 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 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 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 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 拿了尺子, 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 这时, 天色已晚, 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 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

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 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井底之蛙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 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 躲在井壁的窟窿里, 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 跳进水里时, 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 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 螃蟹呀, 蝌蚪呀, 谁也没有我快乐. 而且我独占一井水, 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 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 "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 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 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

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 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 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 满自足. 原文: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 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 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 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 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 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

,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 亡羊补牢

子《庄子秋水》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 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 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 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 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 失. 《战国策楚策四》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 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 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 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 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 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 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

酒的机会.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 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个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

篇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

囫囵吞枣——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翻译: 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有一个傻瓜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听众都笑得前俯后仰。 鹦鹉学舌— 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

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翻译: 和尚问:“为何不允许诵读经书,而把诵读称之为说客套话?”慧海禅师说:“诵读经卷如果像鹦鹉那样只注意模仿人说话的声音,而不能领会人说和的含意。经书传达佛的旨意,不去领会佛意却只注重诵读,这也像鹦鹉那样是模仿人的声音,所以不同意。”

疑邻盗斧— 人有亡钅夫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钅夫也;颜色,窃钅夫也;言语,窃钅夫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钅夫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钅夫,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钅夫者。

翻译: 有一个丢了斧子的人,怀疑他的邻居的儿子偷了。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他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听他说话的语气,像是偷斧子的;动作态度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不久掘地的时候,找到了他的斧子。过了几天再见到他的邻居的儿子,动作态度不像偷斧子的人。

篇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之一。全书精选了八哥学舌、经典好书推荐拔苗助长、悲挚兽、扁鹊说病、卞庄子刺虎、伯乐怜马等95个寓言故事,其中附有部分彩页描

绘故事内容。书前有导读、知识链接和阅读延伸,帮助小朋友 们优化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 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经典好书推荐必然会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

〈〈做人与做事〉〉 早期智力开发,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早期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养,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为重要。因为它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确定方向并提供动力。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在阶段,在这个阶段,

要教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

为小朋友们,家长们和老

——《做人与做事》。卢

贴近实际的写作风格,对

的重大课题,经典好书推

的见解。本书一定会成为

会受到少年儿童工作者是少年儿童阶段。经典好书推 少年儿童的知心姐姐卢勤师们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勤以她贴近儿童、贴近生活、大家十分关心的少年儿童教育荐娓娓动听地讲述了自己独到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一定和家长们的热情欢迎。

唐诗三百首

中国是诗的王国,唐诗则是中国诗歌

的顶峰。千百年来,朗朗上口的唐诗令人

反复吟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更是广泛

流传,成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经典好书推荐也是今天的孩子们感受诗

歌魅力的最佳途径。高远的境界,万千的

气象,小读者将在韵律优美的诗句和浑然天成的画图中,尽情领略唐诗独一无二的文学魅力。

本书以初步具备阅读能力的幼童为阅读对象,内容包括孩子们最好奇、最想了解的自然及人文科学领域,在完整、全面的知识结构内,以新观点、新材料、新成果为标准,力求提供最好的精神营养给我们的孩子们,经典好书推荐旨在为我们未来的新主人打造一艘艘即将扬帆远航知识海洋的船只。

十万个为什么

《儿童成长第1书我的第

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的读者对

象为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

也可供亲子共读。所选篇目、

词语等较多地考虑了现代孩子

的阅读特点和接受能力,为便

于家长引导孩子阅读,每篇作

品都配有提示性文字,以及汉

语拼音注音并配彩图。

《儿童成长第1书我的第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为家长提供 了体贴入微的实质性帮助,陪伴您和孩子一起畅游这座幼儿成 长乐园。3~6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启蒙阶段,经典好书推荐是各项基础潜能亟待大力开发的黄金时期。

<<安徒生童话选>>

在寒冷的圣诞节夜晚,小女孩还在卖着手中的火柴。天气太冷了,经典好书推荐可怜的小女孩只好点燃火柴取暖,在温暖的火光中,她看到了一幅幅美景;爱美的皇帝每天都要换新衣,两个骗子

抓住皇帝爱虚荣的弱点,设计了骗局,愚蠢的皇帝、无能的大臣统统被愚弄了,皇帝因死要面子

却惹来众人的嘲笑;丑小鸭心怀梦想,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终于变成了白天鹅;小美人鱼为了能和所爱的王子在一起,不惜用自己美妙的嗓音和三百年生命的代价换来巫婆的药酒,于是,她有了一双美丽的脚,经典好书推荐但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一样疼。然而她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想伤害王子??这些童话给了我们美好的启示——要有理想、富有同情心、待人善良、敢说真话。

这是一部让人可以从小看到老的经典作品,丰富的幻想,妙趣横生的故事,朴素的幽默感,歌颂了人间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和情感。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