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寓言故事
篇一:东施效颦有感
读 《东施效颦》有 感
长埠中学 七(2)班 龚乐琴
《东施效颦》是《庄子〃天运》中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丑女东施看到西施皱眉的动作很美,于是“归亦捧新而颦其里”,最后却没得到好效果。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缺乏内在美的人,如果只从外表模仿别人,结果只会让人贻笑大方。
但是我觉得:撇开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谈,但是东施这个人,有很多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地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变美,东施进行了尝试,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试想一下,如果东施获得了成功,那她还会被人嘲笑吗?比起东施,今天我们之中有许多人还不如她!他们面对问题,面对困难,永远只会选择逃避,从来都没有尝试过迎接挑战。他们总觉得既然结果是失败,那又何必去尝试!其实不然,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尝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过程中吸取很多教训,那会让我们以后再遇到同样的困难时可以从容面对。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学东施呢?
东施学习的对象是西施,而不是“其貌不扬”的女子。她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就是她选择美的对象,她知道如果抉择。现在的时代竞争激烈,有许多不懂的地方需要请教别人,但对选择的对象很有讲究。不是说级别比自己高、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就一定只是渊博,有些人很年青或许就满腹经纶,不要觉得无法放低姿态,而应当不耻下问。其次,在不同方面的问题请教的对象也不同,在发问前应慎重考虑下。比如说,你电脑坏了你应当找修电脑的技术工,而不是一个修电视机的技工。
其实,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所以,人要一直学习,而且不能单单只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这样看来,东施还真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东施不应该只被人嘲笑,她有很多优点,只是别人看事的眼光不够辩证,不够全面而已。我们既然发现了她的优点,那就要向她好好学习。 让我们一起向东施学习吧!
篇二: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
一、
1、选择正确的读音:颦
Píng bēi pín
2、选择正确的读音:挈
xiè xiē qiè
3、选择正确的读音: 蹙
zú cùqī
二、
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西施病而 颦 其里
点头 愁眉苦脸 皱眉头
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 之 漂亮 认为……美 美丽
3、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贫人见之, 挈 妻子而去之走 带着 举着 提着
三、
1、选择题:“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中标红的三个“之”分别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的”;相当于“这”,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
相当于“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相当于“这”,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
相当于“这”,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相当于“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
2、翻译句子:彼知颦美而不知颦所以美。
她(西施)只知道东施皱眉头的样子美,却不明白东施这个样子为什么美。
她(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头的样子美,却不明白西施这个样子为什么美。
她(东施)知道点头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这个样子为什么美。
四、课文理解
1、填空题:《东施效颦》的作者是(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判断题:寓言故事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生动,篇幅短小,常用夸张和拟人手法,道理深刻,极具讽刺性。我国先秦时期寓言较发达,有大量的优秀寓言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也是很著名的。√
3、判断题:《东施效颦》是一则非常著名的寓言。全文只有四句话,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丑女、蠢女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东施成了丑女的代名词。×
4、判断题:《东施效颦》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凡事不能不切实际的盲目地照搬照抄,如果这样,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人耻笑。√
篇三:《寓言二则——东施效颦》六年级语文 薛 姗
1
2
3
《东施效颦》 课后反思
再一次执教《东施效颦》总想弥补以往课堂中的遗憾,用心之至。课余,有改进,有收获,亦有遗憾。再三反思,有自己的才疏学浅,也有课前准备考虑不周的原因。深思后,感悟最深的是课堂教学的确是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懂得这门艺术,更要学会艺术的驾驭它。
遗憾一:课堂节奏的把握前松后紧,重朗读了,也占时了,课本内容掌握了,文本内涵淡化了。尤其是“东施效颦”在生活中的迹象,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我只能一语带过,没有留出时间给学生学以致用。对“东施效颦”的理解只局限与课堂、书本,而未能涉及其现实生活意义。
遗憾二:课堂上的学生读了,想了,讨论了,但是写的太少,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落实。只为了把握时间,没能充分利用时间。课余,还得摘抄重点词语的意思。
遗憾三:课堂上的断节现象出现了几次。由于幻灯片的数量多,课堂的灵活性大,能否彻底吻合,灵活运用就考验教师的驾驭能力。再出现文中第三句时,我提出问题“你能想一想二者之间的不同吗?”却弹出古文画面。只能自打圆场,这是因为“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学生有20秒的茫然,我也紧张的一番。在以后的备课中,还得多实践,让幻灯片与课堂相(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东施效颦寓言故事)融,相辅,更好的辅助课堂。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努力学习,认真改进。六年级的知识层面深,课堂效率高,面对这些,我只能奋起直追,多钻研,多求教,多研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更要提高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4
篇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 .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 .
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 病.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 的故事.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 .--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出自寓言故事 ---------.
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 ------.
8. 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事----------- . 9 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 -----------.
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 ( )
A.季子投师 B.刻舟求剑 C.滥竽充数 D.纪昌学射箭
2. “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
A.东施效颦 B.邯郸学步 C.刻舟求剑 D.螳螂捕蝉
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 ( )
A.郑国 B.燕国 C.赵国 D.卫国
4.“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出自哪个寓
言故事? ( )
A.画龙点睛 B.画蛇添足 C.叶公好龙 D.腾蛇与飞龙
5.“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 )
A.猴子 B.狐狸 C.蛇 D.兔子
6.《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 ( )
A.狮子 B.老虎 C.狐狸 D.大象
7.《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 ( )
A.珍珠 B.箱子 C.包 D.盒子
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
A.为虎作伥 B.亡羊补牢 C.狐假虎威 D.骑虎难下
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 ( )
A.公明仪 B.张僧繇 C.孙叔敖 D.宋元君
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
A.自相矛盾 B.杞人忧天 C.塞翁失马 D.南辕北辙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老渔翁得到了好处. ( )
2.“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
3.《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非常高兴. ( )
4.《望梅止渴》叙述的是刘备打仗途中发生的故事. ( )
5.《染丝》是墨子出游,路过一个染行,看见有人在染丝. ( )
6.《万字》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若浅尝辄止,盲目自满,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 )
7.《晏子的车夫》中晏子的妻子说要跟他离婚. ( )
8.《螳螂捕蝉》中:“螳螂捕蝉”的下一句是“黄雀在后”. ( )
9.《夸父追日》中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作了一大片梨林. ( )
10.《穆公失马》讲的是秦穆公在韩地打仗时发生的故事. (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王屋 2.郑人买履
3.粗脖子病 4.钟子期
5.隔壁王二不曾偷 6.曲高和寡
7.东施 8.杯弓蛇影
9.井底之蛙 10.厨师
二、选择题.
1. C 2. B 3. D
4. B 5. A 6. B
7. D 8. C 9. A
10. 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