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郑人买履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2018-08-22 01:39书业网

篇一: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郑人买履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

篇二: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郑人买履》练习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

(1)履( ) (2)操( ) (3)宁( ) (4)罢()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

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

《郑人买履》练习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 )(2)而忘操之 () ..

(3)反归取之 ( )(4)先自度其足 ( ) ..

(5)吾忘持度 ( ) (6)及反( ) ..

(7)至之市()()(8)市罢( ) ...

(9)遂不得履( )(10)试之以足()( )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

答:

答案

一、解词

1、 同“座”,座位 2、 拿,带 3、 同“返”,返回 4、 量 5、 量好的尺码

6、 到,等到 7、 到; 到……去 8、 结束,解散 9、 终于 10、它,代鞋 ; 用

二、翻译句子

1、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呢?”

三、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

《郑人买履》测试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点字。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 )(3)宁信度(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而忘操之( )...

(4)反归取之()(5)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答案:

1、(1)测量(2)尺码 (3)尺码

2、(1)集市已经关闭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 。

(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

3、(1)脚的尺寸(2)到、往 (3)脚的尺寸(4)脚的尺寸 (5)鞋子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代尺码]其坐[同“座”,座位]。...

至之[动词,到〃〃〃〃〃〃去]市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忘操之[代尺码]。已[已....经,〃〃〃〃〃〃之后]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及[到,等到]反,市..

罢[结束],遂[终于]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用]足[何不以足试....

之]?”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无信自也]。”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

C、郑人有且置履 /者 遂不得履 .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鞋。)

(3)至之市(动词,到〃〃〃〃〃〃去)(4)而忘操之 (代词,代尺码。 )

3.翻译句子。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

(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 答:(1)类似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的确是有的。

(2)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

(3)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5.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

《刻舟求剑》练习题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涉江()(2)遽契其舟( )(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

(5)求剑若此( )( ) (6)不亦惑乎( )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这则寓言的主旨是什么?

答:一、1、 渡 2、 立即,匆忙 ; 雕刻3、 从 ; 到

4、 这 ; 不译 5、 像 ; 这样6、 迷惑,糊涂

二、 1、他的 2、他

三、 1、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主旨: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的道理。

篇三:郑人买履的故事

篇一:郑人买履故事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篇二: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郑人买履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篇三: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郑人买履》练习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

(1)履( ) (2)操( ) (3)宁( ) (4)罢()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

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郑人买履》练习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 )(2)而忘操之 () ..

(3)反归取之 ( )(4)先自度其足 ( ) ..

(5)吾忘持度 ( ) (6)及反( ) ..

(7)至之市()()(8)市罢( ) ...

(9)遂不得履( )(10)试之以足()( )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

答:

答案

一、解词

1、 同“座”,座位 2、 拿,带 3、 同“返”,返回 4、 量 5、 量好的尺码

6、 到,等到 7、 到; 到??去 8、 结束,解散 9、 终于 10、它,代鞋 ; 用

二、翻译句子

1、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呢?”

三、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郑人买履》测试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点字。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 )(3)宁信度(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而忘操之( )...

(4)反归取之()(5)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答案:

1、(1)测量(2)尺码 (3)尺码

2、(1)集市已经关闭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 。

(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

3、(1)脚的尺寸(2)到、往 (3)脚的尺寸(4)脚的尺寸 (5)鞋子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文言文整体阅读之《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代尺码]其坐[同“座”,座位]。...

至之[动词,到〃〃〃〃〃〃去]市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忘操之[代尺码]。已

[已....经,〃〃〃〃〃〃之后]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及[到,等到]反,市..

罢[结束],遂[终于]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用]足[何不以足试.... 之]?”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无信自也]。”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

信也 ....

c、郑人有且置履 /者 遂不得履 .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鞋。)

(3)至之市(动词,到〃〃〃〃〃〃去)(4)而忘操之 (代词,代尺码。 )

3.翻译句子。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

(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 答:(1)类似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的确是有的。

(2)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

(3)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5.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刻舟求剑》练习题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涉江()(2)遽契其舟( )(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

(5)求剑若此( )( ) (6)不亦惑乎( )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这则寓言的主旨是什么?

答:一、1、 渡 2、 立即,匆忙 ; 雕刻3、 从 ; 到

二、 1、他的 2、他

三、 1、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主旨: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的道理。

篇四: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复习案

苏教版七(上)文言文复习题

2015-03-1 23:35:43| 分类: 文言古诗词

李春友

一、古代寓言二则

复习目标

(一)、文学常识

(1)《郑人买履》作者韩非,朝代战国末期 哲学家。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 ,是战国末期(朝代)秦相吕不韦 (谁)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二)解释文言词语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1)度(2)之(3)其(4)市:(5)自(6)而

3.重点词语解释 履 操 及 遂 宁 无 遽 契 是 所 、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宁信度,无自信也。

(4)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5)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四).这两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五).寓言 ,并举例过程与方法

1.独立复习10分钟

2.疑难问题交流讨论10分钟

3.成果展示10分钟

4.检测10分钟

检测10分钟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坐(2)反归取之 反

2、一词多义

(1)度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吾忘持度 ()③宁信度( )

(2)之①而置之其坐(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 ) ④入水求之()⑤是吾剑之所以坠( )

(3)其①自度其足(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4)市:①至之市() ②市罢。( )

(5)自:①先自度其足(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6)而 ①而置之其坐( )②而剑不行( )③而忘操之( )

3、重点词语解释

(1)郑人买履 履:(2)先自度其足:度

(3)而置之其坐:坐(4)至之市:到…

(5)而忘操之 操 (6)吾忘持度:度:

(7)及反 及: (8)遂不得履 遂:

(9)宁信度 宁:(10)无自信也 无:

(11)遽契其舟 遽:。 契:

(12)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所:

(13)不亦惑乎 惑:

4、重点语句翻译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宁信度,无自信也。

(4)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5)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课文内容理解

(1)《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分别是 :

《郑人买履》说明 。 《刻舟求剑》说明

(2)寓言,就是把 。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 ,等等。请你再列举一些!

*如:

议论参考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2、一词多义

(1)度 ①先自度其足 (量长短)②吾忘持度 (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③宁信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

(2)之①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码)②何不试之以足(履)

③至之市(到……去) ④入水求之(代指剑)⑤是吾剑之所以坠(结构助词不译)

(3)其①自度其足(他的,指郑人的)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指涉江的楚人)

(4)市:①至之市(集市) ②市罢。(集市)

(5)自:①先自度其足(自己)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

(6)而①而置之其坐(表承接,就)②而剑不行(可是)③而忘操之(却)

3、重点词语解释

(1)郑人买履 履:鞋 (2)先自度其足:度 量长短

(3)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4)至之市:到……去

(5)而忘操之 操:拿,携带 (6)吾忘持度:度:量好 的尺码

(7)及反 及:到,等到(8)遂不得履 遂:终于

(9)宁信度 宁:宁可 (10)无自信也 无:不,没有

(11)遽契其舟 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

(12)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指示代词,这儿;所:处所、地方

(13)不亦惑乎 惑:迷惑,糊涂

4、重点语句翻译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2)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3) 也宁信度,无自信。

(4)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5)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课文内容理解

(1)《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分别是 :

《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2)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浅显的故事情节中。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请你再列举一些!

*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