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历史建筑调研报告

报告写作指导2020-12-04 09:26书业网

篇一:”西方古典建筑在沈阳历史建筑中的体现“调研报告

“西方古典建筑在沈阳的体现”实地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6.11.19

调研地点:沈阳市中山路,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

调研人:付舰于,翟诗棋,阿卜力克木 吾吉麦麦提,王森

调研内容:

一.古希腊柱头样式的体现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观察发现了许多建筑的外立面都采用了古希腊柱式的柱头样式。 古希腊柱式包括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中山广场东南角的沈阳市总工会建筑外立面壁柱柱头就采用了希腊柱式中科林斯柱式的柱头样式。古希腊科林斯柱头样式在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并围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沈阳市总工会外立面的壁柱柱头沿用古典科林斯柱头的样式,通过复杂精美的花纹和雕刻展现出建筑的华美和精致,柱身部分分布有凹槽,但是柱身的细长比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科林斯柱式的柱身进行设计,而是将细长比一定程度上的增大。

总工会的入口大门则采用了多立克柱式的样式。多立克柱式的柱头装饰较为简洁,柱身部分的特点是没有柱础,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此外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总工会大门所采用的柱式基本符合古典的多立克柱式。 中山广场的东北角是华夏银行,这座建筑的外立面壁柱的柱头采用的是爱奥尼柱式的柱头样式。爱奥尼柱式的柱头部分的特点是柱头有装饰带且由位于其上的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所组成,华夏银行的柱头沿用了这一装饰手法,柱身部分并没有与古典的爱奥尼柱式相同,其柱身没有凹槽,细长比也不相同。

沈阳市总工会 总工会大门(多立克) 华夏银行

二.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体现

沈阳市总工会建筑的外立面采用的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法国古典主义的特点是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强调中轴对称,讲求主从关系,突出中心与规则的几何形体,提倡富于统一性和稳定感的构图手段,追求外形的端庄与雄伟。沈阳市总工会的立面采用双柱的壁柱式,整体设计按照三段式的构图,建筑的一层为横截面的下段,二三层为横截面的中段,檐部为横截面的上段,水平方向上,建筑立面强调沿中轴线的完全对称,这些都很好地体现出了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

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体现

巴洛克建筑的风格特征:

1. 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有时不顺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

2. 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势,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3. 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使用昂贵的建筑材料大理石,铜和黄金

4. 趋向自然,追求自然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5. 利用透视术来增加层次,夸大距离,增加体积感。

沈阳中山路上的多处建筑借鉴了巴洛克建筑的某些特点,达到了不错的视觉效果。中山路163号建筑上便有些许的体现,顶上的做法便是类似罗马耶稣会教堂;位于中山广场西南侧的辽宁宾馆也采用了巴洛克的处理手法,两边的曲线和中间还有三道拱券增加了更多的变化;位于中山广场的沈阳市总工会大门檐部采用了巴洛克建筑才会有的曲面变化。

中山路163号辽宁宾馆沈阳总工会大门

四.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体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1. 采用尖十字拱。

2. 平面为拉丁十字,东端整体外形为圆形,内分割成许多小礼拜室。

3. 两段设有一对大塔,有的有采光塔。

4. 横厅短小,尽端开门,有小塔做装饰。

位于沈河区的基督教堂是采用了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点,不过在某些方面大相径庭。教堂双塔的设置就与典型的法国哥特式教堂不同,设置在了南面,整个的横厅并不是东西向而是南北向。其尖拱透视门,玫瑰花窗,双塔的字母窗以及水平的两道小连续券的建筑元素都是带有明显的法国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风格。内部空间也采用了哥特式建筑常采用的骨架券手法,内部空间类似科隆主教堂。

中山路118号的赤十字社支部旧址也采用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素灰罩面,局部有欧式装饰纹样,立面采用哥特建筑风格的设计手法,如入口的尖拱透视门、重复的竖向线条、角部的小尖塔、檐口的装饰等,素混凝土分格立面,突出主入口。

沈阳基督教堂教堂内部骨架券赤十字社支部旧址

五.文艺复兴式建筑的体现

文艺复兴式建筑

典型建筑: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

一.佛罗伦萨穹顶特点

1.为解决跨度巨大的问题,采用双壳结构。一方面减轻穹顶的重量,另一方面提供了维修通道,可谓一举两得。

2.用肋骨架代替拱赝架。

3.主肋用两根辅肋链接,形成笼状,提高稳定性。

4.用了骨架券

5.采用天主教会严谨的集中式平面和穹顶,在建筑领域内突破了教会精神专制的标志。

6.采用在鼓座上架大穹顶的方法,把大穹顶作为造型手段给予表现。

7.在结构与施工方面,都有所创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较高的科学技术和施工水平,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创新精神。

二.中山路137号建筑穹顶

(1).外形与佛罗伦萨穹顶相似

(2).都是八边形

2.两者区别

(1).大小,比例不同。佛罗伦萨穹顶巨大,137号建筑算是小型的,所以,在施工方面没有太多问题,更何况现代技术完全足够表现小型穹顶。

(2).施工技术

(3).不是双层的

(4). 137号建筑穹顶没有采光亭。

中山街137号建筑中山街137号建筑穹顶

总体来说,这次调研的西方古典建筑在沈阳历史建筑中的体现是十分具有意义的,沈阳历史建筑中虽然与纯正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有着区别,但是体现的建筑要素却也十分的明显,这对于我们了解西方古典建筑的历史影响有很大的帮助。

篇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调研报告

古典园林建筑参观调研

(1)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颐和园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拙政园留园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开封,其中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等地,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因为其地处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清晖园可园

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风格特征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修身养性: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清高风雅: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三、古典园林建筑类型及特征

1、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1)占地面积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帝王才有能力将一个“大”字在园林的营造中发挥到极致。我国最早的帝王园林是周代文王的“灵囿”,方 70 里。秦汉的上林苑广 300 余里。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33里,东西27里。 清代所建圆明园占地,5200多亩,颐和园占地4350亩,承德避暑山庄占地8400余亩。古代帝王尚大的审美情节在清朝时期达到高潮。

(2)天下美景,兼收并蓄:以避暑山庄为例:东南部湖区模仿江南园林,康熙 36 景,乾隆 36 景,如月色江声、梨花伴月,水心榭、文津阁、冷香亭、烟雨楼。

“水心榭”:屹立在石桥之上,结构匀称,明快轻盈。

“烟雨楼”:是一座面宽五楹、上下两层的小楼,楼的上下还有围廊。二楼上的云龙金匾是乾隆皇帝题写的。烟雨楼与门殿之间是一个规整的方院,几棵古松苍劲挺拔。月台下两座石

须弥座上有铜鹿一对。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的烟雨楼而建的。每当阴雨时节,细雨蒙蒙,登楼远眺,只见远山近水,尽在轻纱薄雾笼罩之中,如入仙境。

真山真水:皇室大权在握,财力雄厚,山林湖沼都可以根据帝王的喜好成为造园的元素。 避暑山庄在这方面是集大成者。山庄虽是一座园林,却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大自然的原生环境。“自然天成地就势,不恃人力假虚设”是当时的营建原则。

皇权寓意浓厚:(1)布局宫苑合一,政治色彩浓厚:避暑山庄有宫殿区和苑景区: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康熙皇帝题“澹泊敬诚”这四个字,含蓄地表达他 “居安思危,崇尚节俭”的思想。这个殿是避暑山庄的主殿,是清代皇帝在山庄居住时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大殿外观古朴淡雅,不饰彩绘,殿内大理石铺地,正中地坪上设有皇帝的宝座。宝座周围设有宝象、端、仙鹤、香亭、如意等,造型优美。宝座的后面有一个紫檀木屏风,上面刻有163 人物,为“农家耕织长乐图”,以表示皇帝临朝时刻不忘百姓。 ( 2 )建筑物体量高大雄伟,威严壮观,体态雍容华贵,色彩金碧辉煌

( 3 )布局上,遵循中轴对称原则,采取前殿、中殿、后殿格局,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2、玲珑秀美的江南园林

江南地区造园条件:

自然条件:江南地区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树木四季常青,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江浙一带盛产石料,南京、杭州、湖州等地黄石远近闻名,苏州

自古以来就以出产湖石著称,这些石料都是叠山的上等材料。

经济条件:江浙一带自古代起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文化方面:文风盛行,文化昌盛,自古以来文人才子辈出。宋室南迁之后,大批官吏富商涌入苏杭,文人画、山水诗盛行,掀起了造园的高潮。明清两朝,江南士子科举高中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重归故里后,无不买田置地,建造园林,江南因此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 概况:私家园林主要分布在苏州、扬州、杭州、南京、上海、无锡、湖州以及常熟等地,其中苏州、扬州最具代表性,

而以苏州为最多。“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时代,目前声名远扬的包括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和留园,建于清代的网师园和怡园。

沧浪亭 网狮园

3、私家园林特点:

(1) 面积小,主题突出:江南园林多为私家园林,规模都很小。建造园林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即便是富商大贾也难以同帝王相比,更何况那些告老还乡的文人士子。受物质条件限制,不能购买大片大地,从而限制了园林的规模,但园林的主题十分突出。

陈从周:“苏州网师园,我誉为是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在全国的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而拙政园是苏州面积最大的园林,面积60亩,不及避暑山庄百分之一。空间虽然狭小,却能以精致玲珑、独特的明净风格见长,达到了“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2) 建筑物体量小,色彩朴素淡雅:在色彩使用方面,江南私家园林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根据古礼思想,色彩在古代中国具有政治含义。帝王建筑雕梁画栋,色彩鲜亮浓重,而私家园林中没有艳丽夺目的色彩。色彩上以白、青、栗等中间色为主,淡雅朴素。

(3) 宗教景观与自然风景巧妙结合

(4) 人工痕迹较少,自然特色鲜明,代表:苏州西园、拉萨罗布林卡及北京西山八大处,北京西山八大处。三山八刹处形成著名的十二景: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雨后山洪、水谷流泉、高林晓日、五桥夜月、深秋红叶、虎峰叠翠、层峦晴雪。

西园北京西山八大处

4、凭海临风的岭南园林

总体特色:审美意境既不同于富丽堂皇的皇室建筑,也不同于文人气息浓郁的江南园林,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而且热带风光、海洋气质十分明显。

特点:第一,岭南园林的建筑,重在选址,不以华丽夺人,而以素构取法,抒发出简朴清新的岭南气息,代表:惠州西湖,惠州西湖出自民间,以淡妆取胜。这种旷貌幽致的自然素质,道出了充满民间气息 的岭南园林风格。

第二,岭南私家园林中各类建筑的组合布局,不像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那样采取散放布局,而是均为有韵地接踵而成,两幢建筑之间需要带形连接时,不轻易采用空廊形式,而采取“冷巷”、“桥廊”的方法处理。如广东番禺余荫山房,前庭与内庭之间屋屋相叠,其联系不以廊,而设冷巷相连,巷无顶,两侧墙内外可育卉植竹,风来芳随,很有一番清凉之意。内庭以水为题,使不大的庭院顿感旷远。庭院的南北两方建筑不采用廊道,而采用跨水桥廊作联络,疏出另一回形水系,构出庭中层次。

第三,为改善岭南园林高温燥热的环境条件,建筑物结合水型处理,常采用船厅的做法 所谓“船厅”,既不是我国园林中传统的石舫,也不是通常的水榭,实际上是一种跨临水面的厅堂,水流从地板下或旁边经过,使室内既可降温,又能临水赏景。岭南园林使用船厅较为普遍,而且船厅还经常做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引人观赏。如广东顺德清晖园,全园建筑物的配置以船厅为主体,因地制宜。船厅、南楼、惜阴书屋、真砚斋等古朴典雅,彼此间用曲廊连接。船厅西面景物以池塘为中心,涟漪微泛,缀以水榭凉亭、蔓草修竹,显得隽雅而恬静。船厅东面的景物,主要由假山和花卉组成,置身其间,暗香盈袖,花光照眼,令人心旷神怡。

篇三:西安代表性建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调研对象简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作为陕西省历史文化 精髓,是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落成开放,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文物370000件,上至古人类下至1840年社会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大100万年。作为中国十三代王朝的建都之地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是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属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建筑设计说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建筑面积 55600平方米,作为十三朝建都的地方,文化背景极其丰富,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唐朝鼎盛一时,社会经济

文化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安定,人们生活富裕。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 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 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是古现代的一种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忘记古代文化的传承。在古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采用古代建筑为主的设计意在向人类展示炎黄子孙的伟大智慧,心存敬仰与自豪。

展品陈列及人流分析:馆内展品陈列是按照时间的 先后顺序进行,从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依据先后陈列,揭示古代文明发展状况,该陈列展出面积5051平方米,展线长1247米,在中央大厅,分上下两层,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展示。这种陈列方式可以更好的引导人们从古代慢慢走向现代。一步步慢慢的理解历史文化,更深刻了解与体会古代文明及发展。展厅宽广明亮,可供人口流量多并有次序的进入馆内参观,为了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满足人们需求,展馆每天控制一定的参观人口,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4000张(每日14时前限2500张,下午限1500张),发完为止。同时团体票应提前24小时定制,公交路线方面也很好的配合了博物馆工作,经过博物馆的公交多、广,流量大,很少有堵车现象。够更好的控制人口流量。

同时也有直达火车站的公交,很好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馆内设有现代文物库层,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室内空间设计:室内给人感觉很气魄,细节也到位,序言厅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衬以奔腾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领观众去欣赏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借鉴传统宫殿建筑的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法则,用用现代技术和材料,把多功能要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具有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象征的现代建筑,。 室内设计以满足功能需要为目,用现代技术和材料,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和历史文化脉胳,同时,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现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创造各自不同的良好的室内环境,力求与建筑设计的高度统一,取得简洁、高雅、传统、创新的最终效果。

艺术性评价:传统与现代的一种结合,借鉴古代中轴对 称的建筑风格,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加以创造。体现了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体现了一种艺术的结晶。博物馆内设简洁美观,有一种脱俗不凡气势,大方得体,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清新感觉。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艺术的价值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博物馆设计独特,外观上采用盛唐风采,体现唐朝的鼎盛繁荣。

陕西省图书馆

调研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陕西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9月,而我们所调研的陕西省图书馆是于2001年建成的新馆。新馆位于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汇处,交通便利但繁忙,常有堵车,为了避免与嘈杂的交通直接相邻,图书馆南侧有广场和一大块草坪,给读者提供了一比较安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占地2.03公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楼12层,裙楼6层,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图书馆面朝东南而建,主入口在建筑东南角上,正对着广场,广场供休息疏散等用,广场上有一处喷泉,入口前有两跑台阶,入口左侧为残疾人坡道,台阶上有一座思想者的雕像。图书馆西侧是陕西省美术馆,两座建筑风格相同,成为了一个建筑组合

图书馆一层对外主要包含服务和阅览两大部分。服务包括总服务台(办理读者证、受理各类读者咨询、代办书刊续借、接受社会各界赠书、受理各类投诉)、存包处(投币式自助免费存包服务)、读者服务中心(提供复印、打字、打印、扫描服务、出售小食品饮料学习用具等)这三个地方,此外在大厅还有一些自助打印,借书的机器。阅览包括现期报刊借阅区、图书借阅1区,一层的大厅供人休息和阅读,也可以归到阅读这一区。一层功能分区如图所示。 图书馆二层主要是阅读区包括图书借阅2区,图书借阅3区,图书借阅4区。此外二层还有一个报告厅,用于各种公共活动。

图书馆三层也是阅读区包括图书借阅5区、图书借阅6区、外文图书借阅区(提供馆藏1976年至今出版的7万余册馆藏外文图书借阅)、 德国信息与德语自学中心、电子阅览室(提供馆藏电子文献数据库、光盘资料、音、视频资料的阅览和互联网信息查询)。

图书馆四层提供比较特殊的书籍,在这里的有古籍、近代文献阅览室(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地方文献阅览区(陕西省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港澳台中文出版物、艺术设计资料阅览区、参考咨询部)。 图书馆五层也可分为对内对外两大部分,对内就是行政办公区,对外有中文图书保存本阅览室、中文图书保存本阅览室,但这两个阅览室平时上不对外开放,所以五

层基本上可划为对内部分。 在陕西省图书馆里,普通阅览室通常分为两大部分,一边为图书区,一边为阅读区,图书区占地要大于阅览区并且图书区有时还与书库相连。阅览室中房间布置比较灵活,书架和桌椅都没有和地面固定。阅览室中阅读区设置在靠窗的地方,且没有太阳的直射,所以白天采光基本靠日照。 在设计阅览室是,阅读室应尽量朝南布置,避免东、西向,实在不可避免时,应采用遮阳板、百叶遮光窗帘和加大进深等手段来弥补。 阅览室采光分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方式。阅览室白天应尽量充分利用天然光,天然采光主要靠窗地比来控制,一般以窗户面积占地面面积的较适宜。窗户面积过大产生眩光、强光1/4刺眼,并增加供暖和降温费用及建筑造价。为了使阅览室远离窗户的部位得到充分的光线,应注意房间进深与窗顶高度的关系,一般单侧采光时,进深不大于窗顶高度的二倍,双侧采光时,不超过进深的四倍,采用带形窗时,进深可以加大。

阅览室的读者相对集中,且流动性小,因此设计时应注意解决通风换气问题,尽可能两面开窗,防止空气污浊,对内应设高窗,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采取有效的机械通风及空调设备。 期刊阅览室位于图书馆一层,中厅的南侧,规模要比普通阅览室小得多,阅览采光基本为灯光。 在我参观时报告厅,报告厅没有对外开放。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的设计应以不影响馆舍的整体使用为前提。报告厅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嘈杂,首先应满足闹静分区。另外,由于使用时人流集中,而且人流的性质不目的不阅览人流区别较大,最好不主楼隔开,可单独设出人口,做到能分能合为最佳。报告厅要求大空间,一般考虑设置200—500的座位,其空间特性(跨度、层高、荷载)等结构方面的要求,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藏阅空间的“三统一”的模数,而且功能上也有其相对的不确定性。所以报告厅设计时超过300个座位应不阅览区隔离,独立于图书馆馆舍之外,自成体系;单独设出人口及休息、接待室和与用厕所等,并不图书馆主体有方便的内部联系通道,也有将报告厅置于顶层,避免厅中有柱。但是大量人流上下登楼,不够方便,且易造成对阅览区的干扰,同时,独立开放也会受到一些限制。报告厅应满足幻灯、录像、电影和投影、扩音等使用功能的要求。中厅顶部为钢架玻璃,白天日光可解决整个中厅的采光,供读者学习,并且柔和的自然光为该处营造处以绝佳的学习与休息环境。采光与照明设计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照明是人工加以控制的,光照的高低对读者的阅读心境起到愉悦与兴奋的作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照明标准,采用高效,长寿,节能,环保的光源和灯具. 各功能空间通过过厅,大厅和走廊相连,并且在过厅里也设置阅读区,采光通常为灯光,功能空间内部功能关系和各功能空间的相互关系也基本符合交通流线要求 。

在设计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设计重点就是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图书馆内部环境主要指各部门合理,协调,统一的设计布局。从藏书布局和开架服务出发,在馆舍设计上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从馆藏多媒体和服务多功能的要求出发,在馆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能够满足网络文献信息的检索和获取,学术报告,展览宣传,图书超市,个人研究室,读者休息室等多功能的需要,这也同时要求图书馆应采用智能布线,具备自动防火装置,机械传送装置等一系列现代化的服务设施,等等。阅览大厅是读者光顾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有足够的阅览面积,较大的目录检索室,多个出纳台(减少出纳台的长度),处理好读者,工作人员,图书三条流线的关系,使之互不干扰,短捷方便,线路畅通。目前,图书馆界人士普遍认同“模数式”大开间结构和“模块式”两种内部设计。“模数式”设计布局可以灵活改变,能以家具,书架组成不同的功能空间,适应未来信息图书馆多功能的需要。这种设计柱网,荷载,层高三统一,使楼层各部分均可灵活划分藏,借,阅,并使三者构成一体的“综合功能单元”,模数式的中庭空间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这种布局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