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现代文阅读 [1000字]

现代故事2018-09-09 10:39书业网

文学作品阅读

一、“考试说明”描述

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命题特点

(一)考查内容全面,呈现角度富有变化

1、分析作品的结构。

(1)分析作品整体或部分构思的特点。

(2)分析贯穿全文的线索。

(3)分析文章的某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或是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2、分析作品思想内容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或加点词语的含义。

(2)欣赏作品的形象,包括有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他艺术形象。

(3)概括作品的主题或赏析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4)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分析作品的艺术技巧

分析作品中某一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法。

(二)设问指向明晰巧妙,答案表述规范精练

1、题干中对答题指向提出明确的要求。

2、题干中巧妙地隐藏着答题的要求。

3、答案突出多点化、多层次性的要求。

4、答案突出规范化的要求。

5、答案突出精练化、概括性的要求。

(三)表现手法综合考查,探究能力是亮点

1、表现手法显现出综合性的特点。文学类文本表现手法的分析与鉴赏包括三层内容:一是描写手法,二是抒情手法,三是修辞手法。

2、探究能力。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解题方法指津

(一)答题原则

1、以文解文,靠船下篙(从文中找依据,不能凭主观臆断)

2、辨析题干要求,明确思考方向

①文题中有“含义”“意思”“理解”等词语。解该类题需注意联系原文主旨,抓关键词语,抓修辞手法,强调直白明确,忌笼统含糊,同时注意完整体现句意。

②文题中有“作用”“好处”“意图”“目的”等词语,要求在讲清内容的同时,还要阐明表达上所起的作用(包括结构、修辞效果及与主题的关系)。

③文题中有“描写了哪些特点”“表达了哪些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等字眼,要求着眼全篇,分条列举,尽量找全,宁可多写,不能少写。

④文题中有“概括”“归纳”“整合”等词语,则要求对原文内容作高度浓缩,或转换角度,或改变关系,用自己语言分条概述,语言要力求简洁明确。

(二)答问模式举隅

1、小说阅读题的答问模式

小说的知识储备: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任何小说的最后落脚点应该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与主题思想的表达。

命题角度1·环境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揭示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1)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⑴常见手法:渲染、烘托、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立足与着眼的时空角度(上下高低远近),视角与切入的感觉角度(视听、声色);修辞等角度。

⑵基本作用:①交代故事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③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⑤暗示、铺垫或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场景转换); ⑥作为情节线索,勾连故事;⑦揭示或深化主旨,增强意蕴;⑧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环境作用小结

⑴指向环境: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⑵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做铺垫,为??作伏笔;

⑶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写??性格,烘托??心理;

⑷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命题角度2·情节

情节四环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情节设置:安置线索、首尾呼应、铺垫、悬念、伏笔、时空交错、抑扬、巧合、陡转、点题、出人意料的结尾等。

设题角度:

①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铺垫或提供依据)

②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③指向主题(深化文章主题)。

《侯银匠》第12题: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① 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指向情节) ②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指向人物)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指向人物、情节)

命题角度3·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的常见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描写:景物烘托、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无论什么手法,最后都应归结到人物心理与性格。

《侯银匠》第14题: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 要花轿早有打算 ② 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③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人物类小结】

命题往往取材于小说中的语言、行动、神态、细节等描写的句子,答题时要结合情节以及环境。

小说的语言意蕴丰富,层次较多,品读语言就要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洞察人物情感与心理的前后变化。

命题角度4 ·道具

道具,指演出戏剧或拍摄电影等所用的器物。

小说道具,如《项链》、《麦琪的礼物》中的项链、梳子与怀表等

微型小说采用的道具往往单一,但它作用非常重要:①指向情节,人物命运之导向,连接情节之线索(故事开端演变推动终结); ②指向主题,蕴含作品旨意,寄托故事主旨;③指向人物,折射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情感。

《溜索》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 么作用? (6分)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从环境描写而言,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从人物刻画而言: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命题角度5·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即考纲所说深刻思想:民族心理或人文精神,创作意图。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①从作品时代背景及环境描写看;

②从人物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看;

③从小说故事情节及发展演变看;

④从作品语言情感及议论抒情看;

⑤从小说标题、开头、篇末入手。

2、散文阅读题的答问模式

散文的知识储备:散文是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命题角度1·作品的结构

1、分析作品整体或部分构思的特点。

2、分析贯穿全文的线索。

3、分析文章的某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或是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第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2007年江苏卷《麦天》第16题:“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附: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设置氛围(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交代故事背景。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命题角度2·作品的思想内容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或加点词语的含义。 如:苏锡常镇四市卷《都江堰》第13题:联系上文,说说你对“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①都江堰这个古代水利工程体现的治水理念和经验;②以及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人身上体现的为民造福的献身精神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各两分)

2、欣赏作品的形象,包括有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他艺术形象。 此类题型小说中考查较多,散文中也有,如:南京一模《麻鞋之歌》第13题: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1)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4分,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为2分)(2)①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②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2分。每点1分)

【分析】形象的概括一定要注意全面。作用仍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回答。

3、概括作品的主题或赏析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第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①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②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③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一点2分)

【分析】主旨题,深挖含义,一是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从广度“挖掘”,此类题目如《溜索》的最后一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答案是多角度解读:(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 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那么《上善若水》中最后一题的答案回答就是从“不同的层面”,要求从深度“挖掘”,回答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相关意思说清楚,说透彻。这类题目一般有一定的难度。

4、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如:《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羊皮筏子这种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5分)要点:①传统文明的延续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本质上并无冲突之处。②传统文明应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超然物外,不卑不亢。③传统文明只有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才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观点1分,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阐述3分,表达顺畅合理1分。只要就上述要点中的任何一点进行阐述即可,其他说法只要合情合理且能有效阐述也可以)

【分析】语文题很多是论证题,结论是明确的(文中所有的或者暗示的,也就是虽可以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但这个见解必须是依据原文的),因此探究题严格意义上不是探究,而是论证,关键是有理有据,关键是分条陈述。 命题角度3·作品的艺术技巧

题型主要是:分析作品中某一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法。

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第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①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②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③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2分一点)

【分析】这是就全文而言,这就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等。

2007年江苏卷《麦天》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参考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①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②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③语言表达富有韵味。(2分一点)

【分析】某一段话表达特色主要是指语言特色、描写角度、修辞手法等,回答时也要多角度切入。答案简单,但同学在回答是要注意简要分析。手法加效果特色加情感。

附:1、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衬托、用典、化用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附:2、修辞手法的作用:

(1)表达的内容;(2)表达的效果。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④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⑤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