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扎实推进三农工作

农村农业工作计划2018-10-13 08:41书业网

扎实推进“三农”工作

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12年元月5日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农业兴,百业兴。近几年,随着我县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县在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上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在不触及农民利益的情况下解决农业现代化增加农业效益?有关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正确认识我县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在经济和社会方面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这些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农业现代化程度仍然比较低;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经济发展特别是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农民生活总体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农业发展的问题上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我们的农村经济越来越感受到市场的冲击和影响,我们的农民在生产经营中承受着自然的风险和市场的风险,而且市场风险给农民的影响又远远大于自然的风险。农村、农业的结构性矛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1、我县农村与农民的问题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发展要相对落后,这种落后状况主要体现为:首先是体现在投资严重不足,其次是基础设施供给明显滞后,结果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农村投资少,乡村道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发展严重落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致使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民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消费增长缓

慢,农村市场需求明显偏冷,导致其在全社会中的市场消费份额出现了萎缩的趋势。当前我县农村投资不足,农民消费增长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因为,在我县43万人口中,有30万人是农业人口,即农民,如果农民在紧缩投资和压缩消费,势必会给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困难。可以肯定的讲,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要想启动内需首先必须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他们投资,刺激他们消费。农村经济增长强劲,农民收入就能稳步增长,农民的消费水平就会进一步提高,消费增长就会逐步加快,内需就会进一步扩大,只有这样我县的经济增长才会有动力,县域经济发展才能沿着良性健康的轨道前进,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我县农村与农业的问题

像我县这样的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的现代化。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依托农业的结构调整,着眼于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也就是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过程就是推进农村结构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在整个地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二是伴随就业结构的变化,农民在整个社会劳动者总量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少;三是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社区日益向城镇社区转变。随着农业在我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农村经济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迁。

3、我县农业与农民的问题

在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耕地仍然是发展农业的基本要素。但是,我县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园区建设、集镇开发、修公路、盖住宅,大量挤占农用耕地,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我县的淡水资源不足,可用于灌溉的水源日益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农民负担沉重,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农地产权制度上的缺陷所引发的短期行为,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向农地投资。市场竞争考验着农业的今天和未来。在计划体制和普遍短缺状态下,增加实物产量几乎成了农业发展的唯一目标。卖粮难、卖果难、卖猪难、

增产不增收构成对农业的新困扰。几年来,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一直处于低速徘徊状态,农民收入的缓慢增长减小了我县经济的增速,制约了我县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解决好我县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途径

要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的关系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村社会的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要做好规划,加强服务,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地、县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新一轮改革,积极开展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培育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以产业为依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1、调整生产结构,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化农业的根本标志,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也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农业生产实行农、工、贸一条龙经营。农业产业化是一种组织结构的创新,通过统一生产与经营,把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农业产业化可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形成规模经营,有利于现代科技的普及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产业化将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从而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前提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农业产业化还能把二、三产业结合起来,改变传统农业的单一状况,使产业链向前延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农村、农民、农业服务业

第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农村服务业是面向整个农村地区的服务业。按照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目标,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符合大区域特点、功能齐全、机制有效、布局合理、交易有序的

农村市场体系,积极推动农村消费。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路、自来水、电话及电信网、卫生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改善。建议在农村成立一些专业服务队伍,如村级市场及销售人员,村级清洁环卫队伍等,加强服务,增加农村就业岗位。同时,也提高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二大力发展农民服务业,农民服务是面向农民的服务业。首先,要加强培训。要有针对生地进行专业培训,如农村经纪人的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农民销售队伍的培训、农村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等。其次探索农民协会类似的农民维权的服务性民间组织。第三是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农业服务业是指面向整个农业行业的服务业。

3、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建立对农业的反哺机制

围绕着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我县积极落实中央的“三农”惠农政策,三农投入逐年增大,园田化建设连续开展,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并把“多予、少取、放活”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方针,“多予”不仅要有相关政策的供给,也要有实际资本、技术的投入;“少取”就要大力推进农村改革,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和财政负担。“放活”则要求改善农村、农业发展的环境,给予农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相信并依靠市场,把市场调节和政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县实际、行之有效的农业反哺机制。这种反哺机制,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法律规范为保证,有具体的措施作为实施手段。由此避免流于空洞的口号,尽可能地减少其他利益主体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利益的侵犯。

4、以产业为依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步伐

要繁荣农村经济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方向标。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小集镇建设的步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要靠城乡一体化来解决:一是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另一个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又是紧密相关的,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提高农业

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条件。对于劳务输出这项工作,我县必须积极组织引导,强化技能培训,认真做好农民打工者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仅靠劳务输出远不能缓解我县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在当前大中城市就业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讲,必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小集镇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既要用老办法,更要有新思路。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根据条件依法、自愿、有偿进行适当的土地流转;要采取新的思路改进对农业和农民的保护,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正确认识和科学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