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

历史典故2019-03-02 04:26书业网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总体趋势是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分封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自秦至明清主要讲述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主要围绕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展开的。

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学习目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宗法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出发,设置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并发挥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体会中国古人

的政治智慧。⑵通过对宗法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认识到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性有深远影响,辩证地认识其利弊。

【学习重点】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习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链接】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

一.了解夏商和西周朝代的更替

1.夏:_________代替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袭制取代分封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2.商:实行_______________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1)分封制:

1、分封制(封邦建国): (1)实行的目的:

(2)分封的对象:

①分封的主体是___________,异姓诸侯国有哪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

(3)受封者承担的义务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 ①积极方面:

②局限性方面:

【知识运用】情境材料一:

思考: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有王族建立的,有异姓诸侯(功臣、姻亲、被灭掉的古国后裔等)建立的,齐国、鲁国和宋国分别属于其中的哪一类?

提示:齐国:功臣建立;鲁国:王族建立;宋国:殷商降族建立。 ⑵分封的同姓国多还是异姓国多?二者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同姓国多。二者交错分布,同姓国更多地集中在相对富庶地区,异姓国在边远地区较多。

⑶周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维护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情境材料二: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说的是西周末年,周幽王为搏得其妃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而当时诸侯因义务所在,纷纷前来保护幽王。见诸侯被耍,褒姒笑了,同时幽王失信于诸侯,也因此失去了天下。正所谓“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提示:⑴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觐天子,向天子述职。⑵关系:诸侯服从天子。

情境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探究思考⑴: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问题本质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提示: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造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国家分裂。

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后世统治者可以效仿西周分封治国吗?

提示:不能。分封制下,诸侯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立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这就便利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血缘关系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2、宗法制:

(1)目的:为巩固________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2)内容:①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

(3)作用: 【知识运用】

情境材料一: 电视剧《三国》中有这样的场景:曹操向汉献帝引荐刘备,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汉献帝让人看宗族世谱印证刘备所言,按辈分汉献帝应称刘备为叔,自此人皆称刘备为“刘皇叔”。 探究思考:宗族世谱所记录的内容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哪些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⑴宗法制。⑵内容:①王位及各种爵位由嫡长子继承。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③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情境材料二: 西周时期,一位周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周王病重,两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都提出了充分的理由。 探究思考:你认为周王应该做出怎样的决定?为什么? 提示:由正妻所生的儿子继承王位。因为西周宗法制的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情境材料三:

探究思考:⑴材料能反映出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 提示:分封制、宗法制。

⑵材料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提示: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③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⑶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是各级贵族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准则。 (2)实质:是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工具。 【合作学习】1.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

2.总结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探究讨论】: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传宗接代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干部职务终身制等,这与现代平等、法制理念相违背。

【知巩固练习】

1.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

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2.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5.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6.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二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一《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

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四 断案:遗产纠纷案——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

1.材料一中天子为什么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 材料二中为什么周幽王点燃烽火而诸侯悉至?

3.材料三说明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应了什么本质问题?

4.材料四中的遗产应判给谁?为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怎样?

(1) 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 因为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如派兵戍守

王畿或随王出征,交纳各种贡赋等。

(3)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

(4)应该判给妻子的儿子,因为西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5)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