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说明文

说明书2019-04-07 00:19书业网

篇一: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是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方法中的打比方与修辞手法种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

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小学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今天学习了说明文《太阳》一课,课文在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特点的时候,用到了说明方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也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方法,所以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残缺也是一种美”。虽然课文的内容没有讲完,只解决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应该已经掌握了说明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高兴。下面我就小学阶段的说明文的方法及其作用进行整理,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

(1)举例子

定义: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

(2)列数字(列数据)

定义: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 )

(3)打比方

定义: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例句: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

②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4)作比较

定义: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例句:①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

②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屋架。

③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5)分类别

定义: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例句:①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②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说“屏”》

(6)下定义

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表述的方法:①......是什么。②......叫什么。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例句: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篇二: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

万宁市龙滚镇中心学校 黄世来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知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让第一次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轻松地跨过这个门槛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 全面了解学生,明确写作要求

生性活泼,记忆力好,接受模仿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思想认知和思维能力是本阶段学生的特点。三年级是起着承前启后过渡作用的关键年级。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并接触了写一段话的训练,能用一个或多个句子来表达某个主题,但对篇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应切实地在写段上多下工夫,训练的时间不妨放长一些,不要操之过急,过早转入写成篇文章的训练,这样会让学生知难而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本阶段学生作文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教师只有了解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需要从作文训练开始之日起养成。每次

写作我都提出要求:1、认真审题,弄清习作要求;2.勤动笔;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4.句子通顺;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6.写完后勤修改。其中,我更注重抓“勤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不断进步,不断体会收获的喜悦.

三、 抓好课内课外双面指导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于课内,工夫在于平时,一篇好的作文要平时积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要在写作上指导学生,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来自生活实践,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处处做个有心人,养成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有所见、所闻,才能有所思、所感,从而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2、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通过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见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感,为写作做好必不可少的准备。

〈1〉课内阅读。指导学生课内阅读,首先要让学生读懂每一篇课文,每一篇都有所收获,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成为自己语言仓库的积蓄。因为每个单元里的课例说就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范文。让学生学透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述顺序、句子表达等,这也是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就拿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来说,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描写某个地方的景色,而《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两篇课文的结构,描写顺序,写作特点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借鉴。此外,文中精彩片段( 〈〈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2、3、4自然段,《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描写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景色的四个自然段。)、优美语句更是琅琅上口,让人百读不厌。《香港,璀璨的明珠》则是描写现代都市景色的典型。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加以推敲运用。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本次作文,并且做到了中心突出,条理清晰,句子通顺,感情真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并要做

多读、多记、勤写。这样既能积累材料,又可锻炼读和写的能力,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精炼作文讲评

讲评既是对本次作文的一个小结,又是对学生下次以至以后作文的指导,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抓好这一环节,并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

1、抓住重点,分析作文得失

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所侧重,抓住重点。根据每次写作文的要求,选一两篇中等偏上的文章抄在黑板上。

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找出文中的错字,病句,不恰当的标点符号,让学生自己去修改。老师则在文章的内容立意、材料

选择、叙述顺序等方面去引导学生,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好,为什么?可以怎么改? 2、注重鼓励,树立范文影响

鼓励,教师不能单单表扬写得较好的少数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及时的表扬是最好的兴奋剂和催化剂,是最好的教鞭,它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在学生中选一些写得好的文章、片段或句子抄出来贴在习作栏里,让大家共同学习交流,让他们体会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写作兴趣。

五.结合实际,多渠道促进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进行有效的教导。由于受地方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大多以说海南话为主,这使学生作文中的正确表达带来一定的难度。我平时总是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交流的语言,这样可以改掉学生写作中“半文半白”的毛病。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养成读书看报、写读书笔记、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这都是提高写作的好办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文难,在于难入门,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写作欲望,养成好的写作习惯,掌握方法,就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轻松起来,作文也不再是一件让学生头痛的事。

篇三:小学生起步作文的指导

小学生起步作文的指导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因此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已经接触过写话了,但是写话的篇幅显然要短得多,它是作文的基础,甚至仅仅是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对于学生来说,写话更多的是来自于老师详细的讲解,对老师讲解过程中的范例进行仿写甚至是背诵下来,片段有时仅仅两三行字。但作文却不同,作文需要有头有尾,有过程,有详略,需要由大量的词汇进行修饰,相对的篇幅与写话相比自然也就长得多了,因此很多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作文时,总是无事可叙,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来凑自述,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或者三言两语当作写话来写。一旦有了字数的要求和内容的限制,很多词语积累少的学生就往往会很怕写作文,而相应的词汇的积累是一件功在平时的工作,并不是靠老师的指导能够填补的,所以老师也表现出怕教的现象。

第一次面对起步作文的教学工作,一时竟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教。因此我前后反复认真地翻阅了三年级上、下两册语文书中的习作,有了一点发现,不能说对学生习作一定会有多大的提高,但是相较之下对于学生习作的提高应该有一点帮助。

一、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中常提的“积累作文素材,留意身边的小事”是一句空话,因为几乎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最需要的是如何将平时造的一个系列的句字积累的长句或短句翻开上册的语文书,将把篇习作要求读一读,再读一读把篇习作中的例文,就会发现,三年级上的习作例文往往是片段式的,不用分段,不用进行任何复杂的描写,直接描述出来,就像交谈时的语言做到直白、完整,对字数的要求就降低到了最大尺度。因为三年级是习作的一个最初阶段,需要对习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写时需要让学生把握一个大方向将所要写的内容写清楚,句子通顺、流畅,不需要更进一步强调细节。

如果将上册的习作做个归纳整理,习作主要分为三大类,每一大类再不做细节要求的前提下,又各有不同的要求:

1.写事习作

这类习作是我们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一种习作类型,也是作文中最基础的,要求最低的作文类型。苏教版语文课本上的第一篇习作就是写事的,可见写事作文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在整册书中,第七单元的《找饿》虽然是要写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又和写事的作文不一致,但是例文的童话始终是围绕着题目

“找饿”这件事来写的,并且将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很完整,所以可以归为写事作文一类。两篇习作实行起来,很显然第一篇比较困难。

第一篇习作是取自于生活中的事情,并且是学生第一次写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所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样一篇以后会反复写、不断写的记事作文确实最难的。很多学生提笔又将比放下,有的学生“动作很快”,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就写完了,但是只有短短的四行字。“这哪是作文?这是写话吧。”再仔细看看这段话中的内容,需要续写的事情过程仅仅是一句话,四行文字一共写了八句话、四件事。很显然这篇作文时需要返工的,所以我马上喊停,布置 每个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家务——洗碗。第二天,我利用早读课的时间问学生:“昨天回家有没有都洗一洗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洗了!”“洗碗时怎么洗的?”学生开始七嘴八舌说开了,这时我拿起粉笔让学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说,过程不能遗漏。说完后,黑板上留下了整个洗碗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以序号1、2、3??分条列出。很多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步骤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的表情和激烈讨论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于洗碗这件简单的事情,居然可以写出那么多的动作。我接着问:“如果我习作的开头就写‘洗碗应该??’这样写你们觉得怎么样?”很多学生说不上为什么,但是却皱起了眉;有的学生开始大叫了起来:“好像缺了些什么?还有1、2、3??像说明书上的说明!”我告诉他们习作要有开头和结尾,写的时候要语言通畅。介绍洗碗的过程就要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洗碗,洗碗的结果如何,在写过程的时候需要将每个动作都写出来,但是要用先??然后??再??接着??最后??等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不但使文章更流畅,而且也清楚地告诉得大家你洗碗的先后顺序。这回学生不但写作文的时间变短了,字数变多了,而且过程写完整了。

有个这个基础,第七篇习作就简单多了,写事情将主人公经历的事情过程完成的写出来了。也可能童话富有童趣,写的时候不用局限实际,所以想象丰富的孩子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经过了这样一个返工,在写后来的习作时就知道如何描写过程了,这为下册中出现的写事作文奠定基础。

2.写物习作

所谓的写物习作包括了些人物,写事物,写植物,写动物的习作。

上册第二篇习作就是一篇写人的,第六篇是写物(铅笔盒)的。

大家接触的第一篇写人的习作,就是写自己。可前我让每个学生面对镜子,仔细观察自己,你长得什么样子,也可以注意你身边的同学、朋友的长相。在指导课时,我将写人习作的模式告诉学生,写人时要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外貌包括长相、身高、体重、衣着等,写人的作文外貌是不可缺的。一篇好的写人的作文,不用告诉别人你写的是谁,别人读了你的作文后就可以猜出来你写的是谁,这都是靠仔细观察写出的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

写事作文的惯性,使很多学生认为外貌描写也需要将人物的每个部分都描写,我以班中的一个学生为例,让大家观察这位同学,然后说说他的长相很你自己有什么不同,从上到下慢慢看。学生们很自然的进行筛选,也没有出现类似于“他有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两个耳朵??”都可以找到关键的部分,而且细心的学生还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出来。

第六篇习作指导时,我告诉他们和写人物一样,先写事物的外型,在写功能。稍加点拨,再加上对例文的模仿,相对来说习作的指导慢慢开始轻松了。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写作的方法,入了门,写起来便得心应手。

3.写景习作

与写事的和写物的习作相比,写景的习作要难很多,因为很多景色我们看得太多了,法而不会发现景中的美。因此第一篇写景习作(第三单元习作),书上给出了一幅图,让学生看图写画,将看到的图中的内容写出来。

这样一片写景的习作,我的要求是:你愿意写这样的景,说明你眼中的景色是迷人、美丽的,所以你们写的景色也必须要美。

我同样在黑板上写出了写景习作的模式:你所看到的风景给你的整体印象,然后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写景时要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在具体写作时,我利用了提纲式的填空和口头说话让学生先将提纲中确实的部分填完,然后在所填的名词和景物前再一次填写扩充。慢慢丰富丰满的内容,也使一片写景的习作慢慢呈现了出来,不但美丽,而且生动。有的同学甚至还用上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以上三种形式的作文是小学阶段遇到的最常见的类型,它们分别奠定了将来写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的基础。三年级上册的要求并不很高,仅仅是让学生对小学段常写的作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三种作文的写法形成一个大概的模式和框架。为以能后写出生动的记叙文,详细独特的说明文,优美的散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如果说三年级上是让学生处设习作,对习作有一个大概的认知,那么三年级下开始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学习的开始。

三年级下册的习作,无论从要求还是具体的例文,或者指导都要比三年级上来得更难、更高,也更像作文。

就以写事的作文为例:第一单元的看图写童话,可以说是写事习作中最简单的,但相较于上册的童话,突出的重点在于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对话的细节描写,将上学期所学的写事习作的过程写得生动具体。但很多学生看了四幅图片后开始迫不及待的写起来了。我一下子将习作的字数提高为300字,有的学生叫了起来,有的学生放下了笔,似乎有点不敢相信。看到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被吸

引后,我没有继续强调字数问题。我让学生观察图片,让他们说说没附图的内容,让他们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哪几幅图。

童话都写过,但这一篇童话,和之前写得有所不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想要主动学习。我没有直接说出其中的不同,而是先让学生同桌一组,一人演小猴一人演小熊,分别演一演四幅图,想象一下他们间发生了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种投其所好的方法,让学生一听便来了兴趣,他们手舞足蹈地表演,认真地练习对话。然后分别挑选了几桌学生上讲台表演,虽然已开始他们有些拘束,但是慢慢的他们表演得声情并茂,不但将图片表达的主要内容演了出来,而且进行了一段又一段的对话??看完表演我采访了其中一个表演小猴的学生“我看到你刚才说完‘??’后,好像愣了一下然后再演了下去。你为什么要愣一下?”“因为,说完这些话小猴就爬了上去,写下了那七个字。这个动作太难了,不会做才停了一下,再继续的??”我在此问:“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小猴是怎样爬上去的,有做了什么动作?”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中小猴爬柱子,写字的样子说完整了,小侯顽皮的性格也由这一连串动作细节的描写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我没有进行过多的指导只是要求一幅图一个自然段,起因、结果略写,经过详细些。大家写得习作有详有略,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细致,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写完后我让每个学生数一数自己写了多少字,数完后很多学生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也可以写出这么多字的作文。

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的看图写画也是童话故事。在学过了第一单元的习作后,大家都知道通过什么方法使写事作文写得更生动。第六单元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第八单元在第六单元的基础上加入有人物说出的道理。

习作的要求一步步提高,难度一点一点加大,从克服学生对字数恐惧,到能写出一篇分段描写,有完整的起因、经过、结果,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叙述中加入人文的生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最终告诉大家一个经验或道理的作文,也就是一篇生动形象,重点突出的,由意义的记叙文,时间跨度有些长,但是在一步步深入的描写和内容不断的扩充中,一点点进步。

写人的习作和写景的习作则从不同角度来要求学生一点点掌握:写人的习作要求能写别人,分段描写,详细些性格,由一件事中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写景习作要求能够按顺序写出景色的美后,能够对看到的景色进行一些详略的描写,抓住景物的突出特点描写,可以加入拟人、比喻或成语,从所见的颜色、形态、味道等方面描写。

上、下两册除了这三类习作外,还涉及到了对材料的整合、运用关键在于如何将手中的资料变为练习本上的习作,也是需要动脑筋的;另外,说明文的初涉,以列数字来说明的方法为以后写说明文打基础;还有日记形式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树立写日记的意识,练笔的同时,为将来所写得习作提供素材

三、分层练习,因材施教

随着习作难度的不断加大,习作要求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暴露出不同的弱点:能力不够、词汇贫乏、病句、语句不流畅、详略不突出、抓不住重点等问题。有的学生兼具了几个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及时克服,作文水平永远都无法提高。

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进度和评分标准,对于那些口头和笔头表达都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习作,即上册书中要求的内容,但需要分段,和详略(重点)放慢脚步慢慢提高。而对于能够完全跟上脚步,写出生动优秀习作的同学,在写习作时要求他们自己列提纲,写草稿,不断鼓励他们多多涉猎课外知识,将课外知识有效地引入习作,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争取早日可以写出得奖的习作。

四、把握机会,勤学多练

要使作文水平提高,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地靠平时多看多读课外书籍,有意识的积累名言、词汇;靠抓住、珍惜每一次练笔的机会,认真写,主动练笔(可以是日记),常常练,多动笔,才能在习作上有所提高。

因此我每次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让他们写一个片断;如果教学时将吊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如《恐龙》中出现的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我也会布置大家用三种或其中的一、两种方法介绍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恐龙或小动物;又如《花瓣飘香》中作者第一次看到懂事的小姑娘摘花瓣的景象时,紧紧扣住动作的词语,将小姑娘摘花细节化,体现出小姑年对花的爱护、珍惜,课后我要求学生也写一段关于同学或朋友平时的一个不经意动作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要求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每个月写两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两篇周记

前前后后两本书的内容进行拉通、比较,发现其实习作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难度和要求都是逐步在提高的。所以教学起来并非如现实中的可怕,而学生只要跟上老师的脚步,勤加练习,一步步提高,作文也不是那么可怕的,还是有据可循,与路可走的。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