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诗经小雅蓼莪浅谈孝道

诗歌2019-06-10 13:54书业网

篇一:蓼莪教学设计

《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蓼莪 ”“雅 大雅 生民”,理解“蓼莪 ”。

2、《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

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 学会孝亲感恩。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读已学《诗经》。

一、复习导入:

师: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 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诗经》是我国

第一部 诗歌总集,通称为 《诗》或 《诗三百》 ,共 305 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

《诗经》。全书收集了从 西周初年 到 春秋中期 近五百年间的诗歌,分风 、

雅 、颂 、三个部分,其中“风”指15国风,“雅”分“大雅”、“小雅”。以 四

言诗为主,普遍运用 赋 、 比 、 兴 的艺术手法。 2、《诗经》六

义: 风 、雅 、颂、赋 、比 、兴。

采用多种形式读已学《诗经》(分小组读、大组读、男女生分读等)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学习《蓼莪》《雅 大雅 生民》这两首新诗,相信同学们通过查字典已经能

够正确读出诗中里面的生僻字。那自己先读读吧。

2、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

(一)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二)雅 大雅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生民如何?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4、学生自由读,正音:蓼、莪、匪、蒿、劬、罄、?、怙、恃、厥、??、?、祀、弗、

履、歆、攸、夙、载、稷。

5、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6、结合资料和课件同桌按照词义逐句理解《蓼莪》。课件出示: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莪香美

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

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 (诗人借以自责不成

材又不能终养尽孝。)

⑵匪:同“非”。 伊:是。 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⑷蔚(wai):一种草,即牡蒿。⑸瓶:汲水器具。 罄(qìng):尽。 ⑹?(lěi):盛水器具。以瓶喻父母,以?喻子。因瓶从?中汲水,瓶空是?无储水可

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6、 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指导。课件出示: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蒿。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 孤苦伶仃的人活著,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魂不守舍。小结:

这一首是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遗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报恩德于

万一。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项必须

提倡的公德,人人都应尽这个责任。

7、多种形式诵读。

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三、课后拓展

古人云“百德孝为本”,“百行孝为先”。“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我国历

史上留下了许多孝亲的典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榜样的力量吧! 课件出示:

1、课前我们读了大量的感恩故事,你知道纸张图片讲的是什么故事么?老师出示故事图

片,学生讲述《二十四孝》故事“亲尝汤药”和“卧冰求鲤”。 师:听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2、我们还搜集了一些孝亲格言与大家共享。

3、分享班级内孝亲照片。

四、本课总结。 鸟有反哺之情 ,羊有跪乳恩。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学会孝亲!

学会感恩!

五、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1.熟读今天所学内容。了解《雅 大雅 生民》深刻的内涵。

2.将搜集的“孝亲格言”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写在准备好的感恩卡上,送给你要感谢的

人。篇二:慈母情深+n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18 《慈母情深》+n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星元小学甘霖萍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通过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

体会母子之间的情感。

3.有感情朗读文章,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

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直接导入。

2、齐读课题。

二、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阅读,交流汇报。 a、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b、交流汇报自己受感动的地方,朗读感悟,欣赏语言。师相机指导。

2、阅读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母亲的形象。

3、小结。

三、拓展阅读《世界上最爱撒谎的那个人》。

1、设疑导入。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阅读,交流。

3、总结。

四、诵读《蓼莪》。

1、集体试读。

2、说一说大致意思。

3、配乐诵读。

五、拓展练习

1、小练笔。

2、课外阅读推荐。篇三:《祭十二郎文》教案《祭十二郎文》教案二教学重点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

言形式。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及文体。 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句。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

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的抒情色彩。

一、导语设计 上高中后,我们已学过两篇祭悼之文(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即恩格

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这两篇文章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对逝

者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

郎文》却是完全从感性的角度,用边泣边诉的方式,抒发了韩愈对侄儿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

的感情。

二、解题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

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

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

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

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

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

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

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

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章

1.梳理字句。 (1)听读。放古典音乐,教师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

学生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 (2)诵读。学生齐读全文。注意字音及字形的准确性。 出

示投影:

①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a.及长(cháng) 长者存(zhǎng) 尚飨(xiǎng) b.不省所怙(shěng) 省坟墓(xǐng) 窆不临其穴(biǎn)c.殒其生(yǔn) 夭其嗣矣(cí) 丞相薨(hōng) d.汴州(biàn)归取其孥(nú) 殁南方(m?)②指出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a.万剩之公相b. 零叮孤苦 c. 衔哀致诚 d. 如耽兰之报 参考答案

①d(a.及长cháng;b.不省所怙;c.夭其嗣矣) ②c(a.剩——乘;b.叮——丁;d.耽——耿。)

2.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出示投影(注释词语,归纳特殊句式)

(1)吾少孤;幼年死去父亲。不省所怙:依靠。《诗经·小雅·蓼莪》有“无父何恃”的句子,后因取“怙恃”为父母

的代称,所怙,即指父亲。

请归取其孥:妻子和儿女的统称,即指家属。函相甍:古代称王侯死叫甍。唐代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叫甍。 辍汝而就:停止,这里指离开。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子息,后代。 不克蒙其泽乎;承受、蒙受。 窆不临其穴:葬时下棺入穴。 其又何尤:怨恨。

(2)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句。 其又何尤:宾语前置句。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选择疑问句。 呜呼!其信然矣:感叹句。

3.自由发问,提出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四、理清思路,体味抒情色彩

1.问题:按祭文的一般格式,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讨论后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外,中间按“生前——身死——死后”

来组织文章。第一部分交代祭奠时间、祭奠对象,最后一段再抒悲情以祭文常用语结尾。中

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2~3段)写侄儿生前与自己孤苦相依的至厚亲情,为后文抒情

作铺垫。第二部分(4~9段)写侄儿身死情况及自己的悲痛之情。第三部分(10段)交代侄

儿死后安排,包括守丧、迁葬、抚养侄儿子女的情况,自责之情令人动容。

2.指导诵读(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2)集体朗读第5、10两个抒情段。 明

确:第5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儿猝死消息的一段,作者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

三个“乎”字和五个“矣”字来抒发感慨,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的真的,又不得不信的

矛盾心情。诵读时应读出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感情来。 (解说: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抒情的段落为2、5、10、11自然段,有标志性的词语,即段

首的“呜呼”,叙述穿插于其间。多郎读,体味抒情色彩,为鉴赏作铺垫。)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唱”,要想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应多读课

文,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在反复诵读中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初步学习了文章的边诉边泣、波

澜起伏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2.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

的亲情。

一、检查背诵 1.教师范背。 2.学生集体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诵。

二、体会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感人效果

1.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多媒体显示:(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史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

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为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

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累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我自今年来,苍

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

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提问: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的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什么标志性

的词语。

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有2、5、10、11自然段,标志性的词语为段首的“呜呼”。

3.提问: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似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试分析这种抒

情的特点。

明确:本文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

(1)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而出。父母早亡,“惟兄

嫂是依”,“中年兄殃南方”,“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如今侄儿这童年的伙伴,“两世”中的

“一世”竟又离开人世,这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从中来?于是便自然引发了作者的第

一次抒情。

(2)作者在抒悲惨身世中宣泄了感情,之后自然转入对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的回忆之

中。

(3)韩愈与老成在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他

的悲情又陡然而起。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

之非其真邪?”“呜呼!其信然矣!”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

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篇二:先秦君子风范课后作业答案

1.1

1 【单选题】司马迁对先秦君子的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于《史记》哪一篇:()

A 《孔子世家》 B 《五帝本纪》 C 《太史公自序》 D 《老子韩非列传》

2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时期的著作:() A 《诗经》 B 《论衡》 C 《周易》 D 《春秋》

3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诗经》中的篇章:() A 《九歌》 B 《望月》 C 《关雎》 D 《禹贡》

4 【判断题】“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周公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祖先。(对)

5 【判断题】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君子文化人格与战国时期的士大夫文化人格相同。(错) 1.2

1 【单选题】根据先秦时期的话语体系,“君子”与以下哪一项是对立关系:() A 圣人 B 士人 C 小人 D 大人

2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先秦君子的要求:() A 良好的道德修养 B 广博的文化知识 C 文雅得体的举止 D 刻薄寡恩的心胸

3 【单选题】广义的先秦君子的含义不包括()。 A 特异节操的人 B 必须是贵族男子 C 才德出众的人

D 不断进德修业的人

4 【判断题】与周朝时期不同,春秋时代的人对君子的解释开始重视个人品质的含义。(对) 1.3

1 【单选题】从现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周朝取代殷商的主要是依靠以下哪一项:() A 掌握正朔 B 宗教祈祷 C 口诛笔伐 D 武力争夺

2 【单选题】根据《诗经》中对周朝祖先后稷歌颂的内容,周朝特别重视的行业是()。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农业 D 商业

3 【单选题】

周初立国的统治思想是()。 A 敬德和戮民 B 开疆和戮民 C 开疆和保民 D 敬德和保民

4 【单选题】以下《尚书》的篇章中哪一篇与周公制作和颁布诰命有关:() A 《虞书·尧典》 B 《夏书·禹贡》 C 《周书·大诰》 D 《周书·秦誓》

5 【判断题】淝水之战是指“武王伐纣”期间殷商与西周之间发生的著名战役。(错) 1.4

1【单选题】从某种程度而言,以下哪一朝代的人首次将自我个体的道德完善作为人生第一目的:() A 夏人 B 商人 C 周人 D 秦人

2【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君子风范产生的历史背景:() A 科举选材制 B 世卿世禄制

C 宗法政治体制 D 封建土地所有制

3【单选题】以下哪一先秦著作是以艺术为主的形式来记载了先秦君子风范:() A 《国语》 B 《诗经》 C 《左传》 D 《春秋》

4【判断题】根据先秦文献的描述,周人必然是无意识和无目的地塑造了周代君王的正面形象。(错)

5【判断题】根据周朝历史进程的内在逻辑,先秦君子风范起源于周人对理想世界和人格的追求过程中。(对) 2.1

1【单选题】“文质彬彬”是以下哪一位先秦思想家对君子的描述:() A 老子 B 孙子 C 孔子 D 孟子

2【单选题】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服饰装扮和君子之间的关系是()。

A 仪表优美和标新立异 B 仪表优美和举止规范 C 身份认同和标新立异 D 身份认同和举止规范

3【单选题】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西周贵族的外在服饰具有以下哪一种特征:() A 消极性 B 庸俗性 C 单一性 D 等级性

4【判断题】周代贵族君子最讲究的品质是由外在和内在所共同体现出的个人风度。(对) 4.2

1【单选题】根据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贵族君子使人信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A 家族富裕 B 国土广袤 C 举止威仪

D 奴隶众多

2【单选题】周朝贵族君子风度的必要条件是()。 A 穿戴得体 B 行止得当 C 威仪得彰 D 以上都是

3【单选题】根据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以下哪一种物件是对先秦君子的最佳体现:() A 玉 B 石 C 蒲 D 墨

4【判断题】先秦君子追求表里相错、行前德后,因此最为重视服饰的彰显作用。(错) 3.1

1【单选题】《诗经》中收录的最晚创作的一首诗是()。A 《小雅·鹿鸣》 B 《周颂·丰年》 C 《周南·关雎》 D 《陈风·株林》

2【单选题】先秦时期贵族君子对《诗》尤为重视的意义不包括()。 A 学习文化知识 B 学习反叛独立精神 C 能够感发意志 D 学习社交辞令

3【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贵族君子在政治场合运用诗的目的:() A 抒情 B 讽谏 C 炫耀 D 言志

4【判断题】《左传》郑庄公“其乐融融”的诗歌属于自我创作式的即兴赋诗。(对) 3.2

1【单选题】郑国伯有赋卫国人为讽刺卫伯所作的《?风·鹑之奔奔》是为了表达对以下哪一位的不满:() A 伯有自己 B 卫国国君

C 郑国国君 D 以上都是

2【单选题】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子西赋《小雅·黍苗》暗赞赵孟”是以下哪种用诗方式:() A 抒情 B 讽谏 C 炫耀 D 言志

3【单选题】相比于其他部分,《诗经》中的哪部分保存了大量先秦贵族君子创作的诗:() A 《雅》和《颂》 B 《风》和《颂》 C 《风》和《雅》 D 只有《颂》

4【判断题】先秦贵族君子高度的诗学修养对政治外交活动起到了负面作用。(错) 4.1

1【单选题】根据《晏子春秋》的记载,晏婴出使楚国拒不进城所表现出的礼仪的作用不包括()。 A 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B 指责楚国的无礼 C 称赞楚国是诸侯之首

D 给楚国回旋和补救的机会

2【单选题】一般来说,西周文化被称作为以下哪种文化:() A 部落文化 B 城邦文化 C 礼乐文化 D 游牧文化

3【单选题】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先秦时期的“舅氏之国”指的是以下哪种类型的诸侯国:() A 同姓诸侯 B 异性诸侯 C 蛮夷部落 D 欧洲城邦

4【单选题】《仪礼》首篇论述的先秦贵族礼仪是()。 A 士虞礼 B 士相见礼 C 士婚礼 D 士冠礼

5【判断题】在外交场合中讲礼仅仅是先秦贵族具备君子德行的标志,而完全不会影响国家大事的成败。(错) 4.2

1【单选题】根据《周礼》的记载,先秦时期掌管国家音乐制度的最高长官是()。 A 大司徒 B 大司空 C 大司农 D 大司乐

2【单选题】根据《周礼》的记载,先秦贵族在瞽宗习乐的内容不包括()。 A 乐器发声原理 B 音乐中包含的道理 C 配乐诗歌的应用 D 乐舞

3【单选题】根据“季札观乐”的典故,吴国季札认为《诗经》中哪一部分最具礼乐精神的内涵:() A 《风》 B 《雅》 C 《颂》 D 以上都是

4【判断题】对于先秦贵族君子而言,乐的修养能够完全替代诗的修养。(错)

5【判断题】根据《周礼》的记载,先秦时期祭天活动需要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对) 5.1

1【单选题】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先秦时期的社会教育模式是()。 A 学在山野 B 学在官府 C 学在庶民 D 学在戎狄

2【单选题】根据《学记》的记载,先秦时期贵族君子的大学教育内容不包括:() A 离经辨志 B 敬业乐群 C 辨文识字 D 论学取友

3【判断题】先秦时期贵族君子的教师大多出自于巫、

史、太师等官职。(对)

4【判断题】根据《学记》的记载,先秦时期贵族君子在大学教育中达到小成境界后才能够做到化民易俗。(错) 5.2

1【单选题】根据《左传》的记载,以下哪一个成语出自于“宫之奇力谏假道”:() A 其乐融融 B 唇亡齿寒 C 朝闻夕死 D 完璧归赵

2【单选题】先秦文献中记载君子预言的目的不包括()。 A 表明事件成败的原因 B 记录有德君子的事迹 C 彰显君子的特异功能 D 彰显君子有先见之明

3【判断题】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先秦贵族君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形象鲜明的、具有相当文化品格的社会群体。(对)

4【判断题】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与殷商以德立国不同,西周以鬼神立国。(错) 6.1

1【单选题】根据《左传》的记载,颖考叔助郑庄公母子和好的事迹主要表明了以下哪一种先秦君子的精神:() A 武 B 义 C 孝 D 恭

2【单选题】《诗经·小雅·蓼莪》中“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用抱娘蒿起兴是为了以下哪一个目的:() A 感叹子女孝顺之心 B 感叹国君体恤之思 C 感叹兄长爱护之情 D 感叹父母养育之恩

3【判断题】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智是先秦时期的家庭道德核心。(错)

4【判断题】先秦时期的贵族君子主要是从道德的角度

来思考人生的价值问题。(对) 6.2

1【单选题】根据《左传》的记载,弃疾自杀事件表明了以下哪一种先秦君子的品质矛盾:() A 只有忠 B 只有孝 C 先孝后忠 D 先忠后孝

2【单选题】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以下哪一项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根本:() A 耕种 B 御人 C 孝道 D 富强

3【单选题】根据先秦君子的品质特征,《国语·晋语》记载的申生自缢事件的原因是()。 A 抑郁 B 叛国 C 奸佞 D 崇孝

4【判断题】先秦时期的君子孝道在道德层面上不存在任何负面影响。(错) 7.1

1【单选题】先秦时期君臣关系是以下哪一种关系的延展:() A 二元关系 B 圣俗关系 C 邦交关系 D 亲族关系

2【单选题】“忠”不见诸甲骨文、金文而广泛出现在西周文献中,表明了先秦君子忠的品质从以下哪一时期开始兴盛:() A 原始部落时期 B 夏商时期 C 西周时期 D 隋唐时期

3【判断题】先秦君子公忠和私忠的内涵是其日常生活和政治外交行动的原则之一。(对)

4【判断题】《左传》“公家之利,知无不为”表明了先

秦君子“忠”的对象是具体个人而非国家社稷。(错) 7.2

1【单选题】先秦君子“忠”的内涵源自于古老氏族社会以来的哪种观念:() A 群体意识观念 B 个体意识观念 C 自然意识观念 D 宗教意识观念

2【单选题】以下哪一个典故属于先秦君子私忠精神的表现:()

A 赵孟临患不忘国 B 子产直谏 C 委质而策死

D 邵公谏厉王弭谤

3【单选题】以下哪一篇《诗经》中的怨刺诗不属于先秦君子公忠精神的表现:() A 《民劳》召穆公刺厉王 B 《抑》卫武公刺厉王 C 《关雎》文王刺厉王 D 《桑柔》芮伯刺厉王

4【判断题】在西周宗法制社会背景下,公忠与私忠是完全分离的两种先秦君子精神。(错) 8.1

1 【单选题】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以下哪一种事迹是先秦君子最为看重的义:() A 大义灭亲和仗义疏财 B (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诗经小雅蓼莪浅谈孝道)仗义疏财和义结金兰 C 大义灭亲和舍生取义 D 舍生取义和义结金兰

2 【单选题】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以下哪一项属于“义”的本义:() A 己之本质 B 己之义气 C 己之威仪 D 己之姓名

3 【判断题】对于先秦君子而言,符合平民和戎狄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止也能被称之为义。(错)

4 【判断题】先秦君子的大义精神是指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大道德和大道理。(对)

8.2

1 【单选题】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个是先秦君子最为看重的事物:() A 生命 B 生命价值 C 钱财

D 钱财价值

2 【单选题】以下哪一个典故是先秦君子舍生取义的典范:()

A 姬氏孤儿 B 芈氏孤儿 C 赵氏孤儿 D 嬴氏孤儿

3 【单选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对先秦君子风范的评价出自于以下哪一位历史学家:() A 司马错 B 司马懿 C 司马谈 D 司马迁

4 【判断题】先秦君子用“义”来阐释了社会经济的价值与意义。(错)

5 【判断题】以刘向《新序》为例,先秦君子和两汉士人对于生命和义气孰轻孰重的态度并非是完全一致的。(对) 9.1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尚书》对“德”的分类方法:() A 三德 B 四德 C 九德 D 十八德

2 【单选题】《春秋》《左传》《国语》等作者记载先秦君子嘉言懿行的目的是()。 A 道德表彰和搬弄是非 B 道德诋毁和搬弄是非 C 道德表彰和以垂后世 D 道德诋毁和以垂后世

3 【判断题】先秦君子的诸多风度在价值整体取向和不

篇三:《诗经》基于人间亲情

《诗经》基于人间亲情

导读:孝是最原始、最自然、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感恩孝顺是我们珍惜生命、向上奋斗的动力来源。孝顺需要明智与勇气,以及满溢的爱心。

《诗经》展现人间真挚的情感,而一切情感的源头在于亲情。亲情包括夫妻、父子、兄弟三种关系,其中父母的慈爱与子女的孝顺,自然位居核心。因此,《诗经》用于教化百姓时,最为普遍有效的就是强调孝顺的部分。

譬如,《大雅?文王》在缅怀周文王取代商朝而获享天命时,鼓励臣民尽忠职守以维持天命,所说的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意即:可不念及你们的祖先,好好修养你们的品德吗?到了幽王,国家陷入危亡之际,则有《大雅?瞻?n》在认真呼吁:「无忝尔所生,式救尔后。」亦即:不要辱没您的祖先,努力救救您的子孙。这种以诉诸亲情来要求人们修德的观点,在古代应该有其一定的效果。

由于天子失德,百姓对天已经失去信心,所以出现「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小雅?雨无正》)「民今方殆,视天梦梦。」(《小雅?正月》)「彼苍者天,歼我良人。」(《秦风?黄鸟》)之类的诗句。人间失去仁爱与正义,能够维系社会的力量似乎只剩下亲情了。像「夙夜匪懈」一词经常出现,可见情况危急,以至早晚都不得松懈。《小雅

?小宛》出现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诗,就是「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意即:从早上起床到夜晚睡觉,都不要辱没那生你的人啊!这句诗提醒人要常想到父母与祖先,告诫百姓不可因为自己的恶劣言行而让先人蒙羞。

孝顺是天经地义。《诗经》最为动人的是《小雅?蓼莪》,值得特别介绍。

一, 父母之恩至为深重

《蓼莪》描述百姓劳苦行役,不得终养父母,于是想起父母深恩,不禁悲从中来。全诗六章,首章为: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莪」为蒿的一种,其茎抱根而生,俗称抱娘蒿。意为:那长得高大的是莪吗?不是莪,只是一般的蒿菜。借物起兴,连植物都有「抱根」而生的,我一想起父母,就为自己无法终养他们而惭愧。可怜啊!我的父母,为了生养我而辛苦劳动。第二章改变两字,重申此意。第三章批评王道崩坏,小民痛苦,父母皆逝,让人彷徨,其中后四句是: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

入则靡至。

当天子与国君不再可信,政府只知压榨百姓,人除了呼求父母,还有什么指望?父母已逝,我失去最后的支柱,一出门就怀着忧愁,入了门又像还没有到家。没有了父母,家怎么算家呢?第四章是重点,前后八句一气呵成,无限哀痛: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连下九个「我」字,体念至深。意思很清楚:父母生我养我,爱抚我照顾我,成长我培育我,思念我叮咛我,出入都怀抱我。想要报答这样的恩情,连昊天都无法穷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就算天地再大也没有我容身之处。中国人重视孝道,肯定百善孝为先,就是源自《诗经》这一类诗句的启发。唐太宗生日时,想到自己在这一天要承欢膝下而永不可得,就口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

顾念亲情,思念父母之恩,再由近及远推广出去,就不会偏离人生正途太远了。

二, 亲情的压力与调节

人应该孝顺,但这并不表示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宋朝学者罗仲素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如果是指「父母无不爱护子女」,则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是指「父母的作为都对」,则未必尽然。父母是凡人,是众多百姓之一,自然也有智愚之分与贤不肖之别。那么,万一自己的父母出现偏差的作为,子女又该如何?

孟子分析两首相关的诗,提出精辟的观点。一首是《小雅?小弁》。内容应是周宣王时,名臣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原因是吉甫娶后妻,生子伯邦。后妻谮伯奇,使吉甫听信谗言,将伯奇逐出家门。伯奇受此冤屈而作《小弁》。诗中充满忧思,不知自己如何得罪了天,要受这样的苦?「天之生我,我辰安在?」「何辜于天,我罪伊何?」他对父亲未能详察真情而枉屈了他,也有直接的抱怨,如「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意即:君子听信谗言,好像有人敬酒就接受;君子不照顾人,不肯从容考察真相。而全诗出现五次「心之忧矣」一语,更让人伤感。

那么,孟子对此诗有何看法?他认为,父母的过错太大的话,子女如果不抱怨,就等于决心疏远父母,就此断绝关系似的,而这即是不孝。若是表达适当的抱怨,说不定可以让父母觉察真相而有补救机会。孝顺应该包含委婉使父母走上人生正途在内。《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可见这是儒家的基本立场。

其次,第二首诗是《邶风?凯风》。内容是七个儿子感念母亲的辛劳,但又自觉无法安慰母亲的心。历代学者关于此诗的背景并无共识。有的说是寡母思嫁,使七子认为自己没有尽孝;有的说是七子表达孝顺继母的心思。不论所述为寡母或继母,由本诗可知者只是:母亲劳累以至心情不佳,使七子有感而发。如果依孟子之说,则此诗所指为为「亲之过小者也」(《孟子告子下》),意即这位母亲一定犯了明显的过错,但还不算严重。然后七子觉得是自己不够孝顺,才造成母亲犯错。这种心意十分可贵,在表达时必须温和婉转。正如《易经?蛊卦》九二说:「干母之蛊,不可贞。」意即:要救治或解决母亲方面所累积的错误,不可采取强硬或坚持的态度。

本诗提及凯风、寒泉、黄鸟。凯风是夏日长养万物的风,比喻母亲养育七子,既劬劳又圣善。寒泉在夏季使人舒爽,但七子却未能消减母亲的劳苦。黄鸟在夏天鸣叫,声音婉转悦耳,但七子却未能安慰母亲的心情。诗中不但没有抱怨之词,反而多是七子自责之语。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